收藏 分销(赏)

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1358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0 7 期13心得共享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模式变革的思考杨敬淇【提要】新兴技术在“教”与“学”模式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自适应学习技术等六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兴教育技术。分析了新兴技术对教师、学生角色的融合和转变,提出应该从正视新兴技术的作用、提前规划布局和完善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推动新兴技术在“教”与“学”模式变革中发挥更大价值。【关键词】新兴技术;教与学模式;学习工程生态系统新兴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发挥

2、新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新兴技术对于“教”与“学”模式变革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教”与“学”中新兴技术的形式(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是指“试图创建只能通过人类认知才能完成以前可能做的事情的机器”。而机器学习(ML)则是“教机器以学习无须明确编程的知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教”与“学”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数据化处理,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预测并输出学生的需求和风险,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合他们需要的教学体验。(二)自适应学习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通常是指给学习中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实例和场域,学习者自身在学习中

3、发现总结,最终形成理论并能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目前自适应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技术辅助工具,被应用于个性化学习教育实践中,其可以更加精细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三)学生成功学习分析“学生成功学习分析”是通过构建统一的学习评价模型,借助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对学生成功学习行为进行全面地分析、预测和定位。该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学生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普适性方案。(四)扩展现实(XR)技术扩展现实(XR)是一个综合术语,通过将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进行融合,或者提供完全沉浸式虚拟体验的环境。目前虽然扩展现实还存在一些设备成本高、创建内容复杂等问题,但在“教”与“学”领域对扩展现实的探索已显示出巨

4、大的潜力和优势,该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具象化表达,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五)天开放的教育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开放教育资源(OER)定义为:“为教学而设计的可供教师、学生免费使用的各种材料”。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使用的免费学习材料,具体可以理解为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允许他人对其共享的学习资源加以应用和探究,使学习者获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六)学学习工程生态系统学习工程生态系统旨在采用工程方法(设计思维、用户体验方法、系统设计、学习行为分析)为学习技术和相关架构提供信息和改进。学习工程生态系统是可应用于“教”与“学”的新兴

5、技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系统,更是一种新兴的系统思考方法和工具。二、新兴技术在“教”与“学”模式变革中的作用(一)对“教师”角色的影响新兴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作为一种教育技术趋势,也为教师带来了挑战。首先,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变。传统的教学注重照顾学生整体,新兴技术辅助下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功学习行为的推广,教师角色也从教学内容的演讲者向主动学习的引领者和服务者转变。其次,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使用者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方式微创新,但是在开放的教育资源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教

6、师可以对教材的设计直接建言献策。第三,教师从关注教学结果到更关注教学过程转变。新兴技术让教学过程更加开源,教师通过基于教学数据和学习成功行为的过程分析,有机会从对教学结果的“被动应对”,转变为对教学质量的“主动修正”。(二)对“学生”角色的影响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过程,所以其对“学生”角色的影响更为强烈和深远。首先,学生成为教师技术认知革新的推动者。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计划往往是对教师单方面透明的,但是前文所述的新兴技术,大多并非首先应用在教育领域,学生有可能是与教师同时甚至更早接触到这些新技术,如果教育技术不能跟进革新,将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和好奇,所以传统14款

7、有游2 0 2 3 年第0 7 期(本栏责任编辑付宏武)心得共享教学方式的技术革新将变得更加迫切。其次,学生的教育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中心地位主要是在理念层面,而教师通过主导具体的教学过程践行这个理念,但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学生的行为分析、数据统计、学习感受被通过技术手段纳入教学方法的优化和修正中,学生的教育过程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老师也可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网络上,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过程的实效性。(三)亲新兴技术促进了传统“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融合在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面前,教师与学生具有对新技术认知的平等地

8、位,而学生成功学习分析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真正内涵,其实是促进了“教学相长”。新技术背景下的“教”与“学”模式变革,其实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融合,这种角色的融合转变与新兴技术的成功应用密不可分,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教师也将成为终身学习者,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成为延续传承的教学指引。三、新兴技术在“教”与“学”模式变革中的启示(一)重视但不迷信新兴技术在“教”与“学”变革的作用新兴技术无疑是能够推动“教”与“学”变革的。但新兴技术本质上仍是一种应用于“教”与“学”模式的教育技术手段,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当技术整合到学习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上接7

9、 页)与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教育新课题。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双眼去观察社会、用双脚去丈量世界”。因此,各中小学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劳动教育,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曹镧心,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 0 2 2,7(7):2 9-3 0.2李莉娟,周宇琦,张涛,核心素养视域下“和雅”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辽

10、宁教育,2 0 2 2(1 5):3 7-4 0.3曹鲜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华东纸业,2 0 2 2,5 2(1).9 0-9 2.4张津瑞,张峰慧,刘许婷,等.论劳动教育与中学生历史在新兴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甚至迷信教育技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教育以人为本,技术的运用更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新兴技术的效能。(二)亲新兴技术的应用需要提前规划布局新兴技术并不能从其创始领域直接照搬至教育领域开展应用,这需要进行技术的适应性评估、软硬件资源建设,以及资金和政策扶持等,在当前背景下全面铺开显然不太现实,超前布局和规划哪些新兴技术应

11、该在哪些地区、哪些教育领域优先开展,能够减少资金和技术资源的浪费,为后续大规模铺开积累经验和数据。(三)完善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制度建设新兴技术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共享,而这也对学生及教师的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伦理道德等方面带来了风险,然而我国乃至全世界缺少针对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保护。如何在这些新兴技术、隐私、伦理和学生数据访问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进行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以法治建设保护教育变革,以教育变革管理和约束教育技术的应用。正如视听媒体技术刚诞生的时候,每当技术取得革命性的发展,就会长时间争论不休,“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随着技

12、术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而不断演化发展的,这也是教育研究者的终身课题。(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主题活动课轧棉机何以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为例 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 0 2 1,4 1(4):1 0 3-1 0 9.5吴桢.核心素养下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路径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 0 2 0(1 5):1 0 6 0.6吴芳,张一靓,骆海军,等,地理核心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天童山实践课程设计 .文教资料,2 0 2 1(2 0):2 2 6-2 2 7,1 1 1.7张瑞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 .考试周刊,2 0 1 8(3 2):4,5 2.(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