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澴潭镇中心学校“三阶六步” 历史 集体备课导学案第 六 单元 第 19 课 第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全体历史组成员教学内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
2、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行为一、研读15分钟一、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根本原因: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根本目的:维护 的专制统治,缓解 。3开始的
3、标志: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 的法令;4内容:(1).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 ”(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 ;扩大了国内的 ,增强了购买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 ,但他们必须出钱 这块份地(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同时缓解了俄国的 、有利于社会稳定等)。5评价(意义):(1).性质:沙皇 实行的 的改革。 (2).进步性:加快了俄国 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重大的 。 (3).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背景:(1).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社
4、会危机(根本原因); (2).西方列强的入侵,引起民族危机,日本面临沦为西方国家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其中最早侵略日本的国家是 ,于1853年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2前提:武装倒幕 .倒幕过程:一些 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1868年4月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作用: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 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府,为日本 提供了前提。3日本明治维新 .目的:改变 的面貌, (其中 是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口号一致); .主要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
5、面,加强了 ); 经济:引进 ,兴办工商业(作用:促进了 的发展,最能体现出 的性质,是改革的中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维护了 的利益);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作用: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最具备战略性眼光的一项内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改革前,幕府统治成为 ;倒幕力量的强大,并成功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评价(作用):性质:一场 的改革。 积极作用:使日本从一个 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 国家,摆脱了沦为 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消极作用:改革不彻底,保留了 ,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 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日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改革
6、开放要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国情,制定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 ;重视 的培养。二、探究20分钟1.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与此同时,在中国,也进行了一次地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是洋务运动。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 的形势下出现的。 2、目的相同: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 进行的改革。不同点:1、领导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动的 ,而洋务运动在 ,主要是由地方官员搞起来的 2、内容不同: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结果不同:俄国改革 ,使俄国走上 ;
7、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使 起来 4、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俄国改革是在 进行的;洋务运动是在 的社会性质下进行的。2.近代历史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方式: .通过 推翻封建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英国、法国。 .通过 ,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美国。 .通过 的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例如俄国、日本。 .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例如德国、意大利。三、反馈10分钟1.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俄国1861年的改革的
8、根本目的是( )A.顺应历史潮流 B.废除农奴制 C.加强沙皇专制 D.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下列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人的活动性质不同的一个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恩格斯 D.林肯3.下列改革中,重视发展教育,提倡普及初等教育的是( )A.商鞅变法 B.明治维新 C.大化改新 D.俄国1861年改革4.有关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使日本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A. B. C. D.5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保留了“天皇制” B实行了“废藩置县” C实行小学义
9、务教育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6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对日本社会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使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 B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C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D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7.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
10、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9.某班在排练历史情景剧时,有一句台词: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该情景剧反映的是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10.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这样评价当时农民的变化:“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种变化是因为A彼得大帝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十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材料一 农民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
11、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针对19世纪中期的美国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13.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
12、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 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四、小结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 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 实行的 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 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 ;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背景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前,还面临着严重的 。 .内容方面:日本主要内容是 向西方学习,俄国主要内容是 。 .目的方面: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 ,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 ,摆脱 而进行改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