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堂 教 学 设 计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学习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与重点,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3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过程与方法3、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的对称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对称美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性质较容易理解,但运用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等式概念的认识理解,等式性质的归纳教学难点难点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变形等式解决办法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进而达到孰能生巧教学策略结合实际,联系生活中的
2、实例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学教学参考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观察上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关系?由回答“相等关系”后引出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含义,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1. a+3=b2. x=y-10学生积极回答揭示学习目标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3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学生倾听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第
3、82-84页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3、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4、自学例2,有问题组内交流。学生阅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解决问题上。学生自学检测自学效果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1页图2.1-2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
4、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观察教科书第81页图2.13,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在学生观察图2.1一3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
5、质2.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启发怎样用精炼的语言叙述,或分组推荐代表回答师生得出结论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学生举例。达成目标1、2、3达成目标1、3、4达成目标1、2、3、4当堂训练第75页第1题,第76页第5、6题教师个别辅导,引导学生纠正错误1.必做题:阅读课本第72页“阅读与思考”认真完成教学流程图按新授课课型教学设计评价 学生对等式的性质,仅仅是表面上的熟悉。对等式性质的运用很陌生,需要老师通过适当的习题进行训练,已对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