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二次函数的学习,这是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研究的延续.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研究方法是类比y=ax2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究.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
(2)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体会类比和数形结合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够在定义域范围内选取适当的自变量,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在坐标系内准确描出相应点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观察图象并结合解析式,能够类比二次函数y=ax2的研究方法归纳出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y=ax2,y=ax2+k时,对于画抛物线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会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并知道图象特征和性质.在本节课上,学生第一次画对称轴不是y轴的抛物线,需要学生能够认真计算.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再是y轴,而是x=h.对于二次函数y=a(x-h)2,y=a(x-h)2+k需要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二次函数y=a(x-h)2, 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1 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图象是什么?它们具有怎样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你是怎么研究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将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图象、性质及研究方法,为本节课研究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进行铺垫.
2.类比探究二次函数y=a(x-h)2,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2 画出二次函数y=-(x+1)2,y=-(x-1)2的图象,并探究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x+1)2,y=-(x-1)2的图象,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从图象的形状、对称性、最值、变化趋势等方面描述图象特征和性质.若对于对称轴有疑问,可让学生观察对称轴上的每一个点的坐标的特征,它们的横坐标都是固定值.
设计意图:尝试类比探究特殊的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性质,并以它为观察对象,了解二次函数y=-(x+1)2,y=-(x-1)2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教师追问1:通过对二次函数y=-(x+1)2,y=-(x-1)2的探究,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吗?
师生活动:学生相互补充,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h)2的对称轴是x=h,顶点是(h,0),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a<0时,抛物线y=a(x-h)2的对称轴是x=h,顶点是(h,0),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意图: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得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教师追问2: 抛物线y=-(x+1)2,y=-(x-1)2与抛物线y=-x2有什么关系?抛物线y=a(x-h)2与抛物线y=ax2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总结出抛物线y=-(x+1)2是由抛物线y=-x2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y=(x-1)2是由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当h>0时,把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长度,就得到抛物线y=a(x-h)2,当h<0时,把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h|个单位长度,就得到抛物线y=a(x-h)2.
设计意图: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得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
问题3 (1)画出二次函数y=-(x+1)2-1的图象,你能说出它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吗?
(2)抛物线y=-(x+1)2-1与抛物线y=-x2有什么关系?
(3)通过解决(1)(2),你能说出y=a(x-h)2+k的图象和性质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补充,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一般地,抛物线y=a(x-h)2+k与y=ax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
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
(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为直线x=h.
(3)顶点坐标为(h,k).
如果a>0,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a<0,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意图: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得出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3.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6页例4.
教师追问:(1)你能画出一个示意图吗?
(2)要想求出水管的长,已知什么?需要求出什么?
(3)如何确定原点?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建立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先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实际意义结合解析式求出水管的长度,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深数与形的联系.
4.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抛物线y=a(x-h)2+k与抛物线y=ax2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以及与已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5.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22.1第5题(2)(3),第7题(1).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填表: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y=x2+1
y=2(x-3)2
y=-(x+5)2-4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特征的掌握.
2.函数y=-5(x-4)2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 向 平移4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特征的掌握.
3.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特征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