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405001 上传时间:2025-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2 血液循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章 血液循环(教学学时:7学时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动脉、血压及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教学难点: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心脏的泵血功能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熟悉心脏功能储备概念重点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功能储备概念难点 心输出量、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功能储备概念三者间的复杂关系1.1 心脏泵血功能的周期性活动1.3.1心动周期与心率 1.3.1.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1.3.1.2心率正

2、常动物安静时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1.3.2 心脏泵血过程和机理1.3.2.1 心房收缩期1.3.2.2 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1.3.2.3 心脏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 心动周期的分期: 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心室内压动脉压动脉压动脉压动脉压心房压心房压心房压心房压房室瓣关关关开动脉瓣关开关关血流不动心室动脉不动心房心室心室容积不变缩小不变扩张1.3.2.4 心音 第一心音:收缩音;第二心音:舒张音1.3.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1.3.3.1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1)每博输出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2)每分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心率3)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4)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5)心力贮备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相应增大的这种能力。1.3.3.2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心肌纤维的初长度增加,导致心肌收缩强度增加的这种机理。2)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仅靠心室肌自身收缩能力而影响心输出量的调节。3)心率:在生理限度内,增加心率可以增加心输出量。4)外周阻力:1.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目的与要求掌握: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征和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发的心肌细胞和心脏收缩特征;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与正常起搏点、异位

4、起搏点的关系;影响自律性的因素。熟悉: 不同动物自动中枢特点,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及心脏收缩特征重点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征和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难点 建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与心脏泵血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概念。1.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类型:1.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1)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构成心房、心室壁。有何结构特征?何谓功能合胞体?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不具自律性。心房和心室细胞。(2)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几乎没有收缩功能。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1.1.2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以心室肌为例1.

5、1.2.1 静息电位 K+ 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K+的平衡电位1.1.2.2动作电位 与神经、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相比,其特点是: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不对称。离子流向与离子通道 1)内向离子电流: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使膜电位升高趋正 2)外向离子流-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使膜电位降低趋负离子通道: A.电压依从性通道:快钠、钾离子通道 B化学依从性通道-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C时间依从性通道 D慢通道(背景电流):钙离子通道动作电位曲线:(1)除(去)极过程0期:是由于Na+快速内流而形成。 (2)复极1期:是由K+外流而形成。 (3)2期复极化平

6、台期:同时有Ca2+缓慢内向流动和少量K+外向流动而引起。 (4)复极化3期:K+再生性外流促进膜内电位向负性转化。 (5)4期-静息期: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依靠Na+-K+泵转运Na+、K+和Na+-Ca2+交换作用维持正常的离子分布。1.1.3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快反应自律细胞(蒲肯野氏纤维)(1)复极1、2、3期和心室肌自律细胞一样。(2)复极4期:非静息期,缓慢地自动去极化,舒张期最大电位。 慢反应自律性细胞(窦房结的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特征(1)去极化:-70毫伏上升到0毫伏,钙离子内流。(2)复极1、2、3期-缓慢的复极化,钾离子外流。 (0毫伏 -70毫伏特)(3)复

7、极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期最大电位。1.2 心肌的生理特性1.2.1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1.2.1.1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绝对)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化-55mv这段时间。2)相对不应期-电位由-60毫伏-80毫伏3)超常期-电位由-80毫伏-90毫伏1.2.1.2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兴奋性的高低和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相关。A.静息电位的变化: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相关B.阈电位的变化:阈电位上移和下移都会影响心肌的兴奋性。(2)和钠通道的状态相关1.2.1.3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1)不发生强直性收缩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如果在

8、有效不应期之后给心室肌一个外加刺激,或受到窦房节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使心室肌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extrasystole或期外收缩)。期前兴奋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1.2.2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某些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起源于心肌细胞本身。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 (1)自动中枢(automatic centre) 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pacemaker)也

9、称为自动中枢.高等脊椎动物为窦房结.鱼类、两栖类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sinus venosus)。窦房结P细胞:70-80/分;房间束:60次/分;浦肯野氏纤维:20次以下/分。(2)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a)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蛙是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它能自动兴奋并向外传播是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启动部位故称为正常起博点。 b)其它部位的自律性并未表现出来,只起到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博点。 c)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窦房结传导阻滞或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增高时),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也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心室则依从当时情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性而跳动,这

10、些原来是潜在起搏点的部位变成了异常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博点。 (3)窦房结通过两种方式控制潜在起博点: a)抢先占领,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潜再起搏点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之前,它们已经受到窦房结发出的兴奋所激动(兴奋),其自律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 b)超前压抑,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还能产生一种直接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压抑作用自律性相差愈大抑制愈大。 (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 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1.2.3心肌细胞的传导性1)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的特点:跨膜传导,功能合胞体。2)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速度:快-慢-快的特点。3)房室延搁:房室结细胞传导兴奋的速度特别

11、缓慢的生理意义?心脏各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高低不同, 心脏兴奋的传导具有单方向性,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处缓慢传导使兴奋在经过房室交界时有一段延搁,称为房室延搁从而使心室的兴奋总是落后于心房。4)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A.心肌细胞直径。B.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C.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1.2.4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1)心肌收缩的特点: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全或无式收缩,心肌细胞兴奋对细胞外Ca+离子的依赖。1.3 心电图1)心电图的概念:一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兴奋的产生和传布时所伴随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传到全身,使身体各部

12、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心电变化的波形,即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2)心电图各波形的生理意义:P波;P-R间期;S-T段;QRS波群;Q-T间隔;T波2 血管的生理活动目的与要求掌握: 血压的形成及影响血压的因素熟悉: 1.微循环的通路 2.组织液与淋巴液的形成(有效滤过压)和意义了解: 血液和组织液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重点和难点 1.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有效滤过压2.1 血管的种类和功能1)主动脉和大动脉:富于弹性纤维2)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血管3)毛细血管:交换血管4)静脉系统:容量血管2.2

13、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2.2.1 血流量与血流速度2.2.1.1 流体动力学中流量、液压和阻力的关系 Q(流量)= P (液压差)/ 阻力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断面的血流量,叫血流量。Q(流量)=P(液压差)/R(阻力)器官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该器官的血流量。血流量:Q=PA - PV / R (1)对于整个循环系统:Q心输出量,P主动脉压-右心房压,R总外周阻力(2)对于某个器官:Q器官血流量,P动脉压-静脉压,R器官内血流阻力(3)官血流量的调节:2.2.1.2 血流速度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质点(例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前进的速度。 公式:VQ/A (注:A为血

14、管横截面积)血管口径的总截面积:血流速度和相应血管的总面积成反比 2.3.1.3 血流方式 层流:QP/R 湍流:QP/R2.2.2 血流阻力1)阻力:血流和管壁之间的摩擦力2)总外周阻力:血液在血管内遇到的各种阻力之和。3)外周阻力:在小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内的血流阻力称为外周阻力。 公式:R8L/r4 血流和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决定于管壁的口径-是一个变量。口径的变化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对于血流总阻力的影响就成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 2.2.3血压(1) 概念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血压的单位为千帕( kPa :1mmHg=0.133kPa)。(2

15、)血压的形成:1)血液对血管的充盈和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只有血液充盈血管时才能谈得上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当心脏停 止射血时,循环中各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为体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心脏射血:心室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为两部分 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动能,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是势能。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是指存在于骨骼肌、腹腔器官的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口径的改变、血液的粘滞性等合因素形成的对血液流动的阻力。外周阻力加之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使心室每次射出的血液仅有1/3流向外周,2/3囤积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以势能的形式贮存在弹性贮器血管之中。2.3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3.1

16、 动脉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1)收缩压:高压2)张压:低压1)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4)平均压:舒张压+1/3脉搏压2.3.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增加,收缩期动脉压升高更明显,反之收缩压降低,所以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博输出量的多少。2) 心率: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由于心缩期缩短,心缩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舒张期血压升高。3)外周阻力:如果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动脉系统管壁的弹性是产生舒张压的重要因素,可缓冲动脉压的波动。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对比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产生一

17、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2.3 动脉脉搏1)概念:随心脏节律性泵血活动,使主动脉脉管发生的扩张-回缩的振动,以弹性波形式沿血管壁传向外周。2)动脉脉搏的临床意义:2.3 静脉血压、静脉回流及静脉脉搏2.3.1 静脉血压1)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2)静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左心室的收缩(2)微动脉的血流量(3)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4)静脉系统的阻力(5)外力2.3.2 静脉回流1) 心肌收缩力2) 呼吸运动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2.3.3 静脉脉搏2.4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2.4.1 微循环和微循环通路1)概念:是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成:微动脉、后微动脉、

18、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前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枝和微静脉。3)通路:(1)直捷通路:微动脉 前毛细血管 静脉(2)营养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3)动静脉短路:小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小静脉2.4.2 微循环的调节1)毛细血管的血压2)微循环的调节:体液性的局部自身调节3)毛细血管的交替灌注2.4.3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2.4.3.1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有效滤过压取决于(1)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2)有效滤过静压差 (3)有效滤过胶体渗透压差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胶渗压)-(组织液压 + 血液胶体渗透压)2.4.3.2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9、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的通透:4)淋巴回流:如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静压会升高,影响组织液生成。2.4.4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2.4.4.1 淋巴液的生成 2.4.4.2 淋巴回流2.5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目的与要求掌握: 1.心、血管神经支配和神经中枢特征 2.减压反射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4.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作用特征熟悉: 1.其它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 2.局部血流调节及动脉压的长期调节了解: 器官循环特征重点和难点 1.心、血管神经支配和神经中枢特征 2.减压反射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4.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作用特

20、征2.5.1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2.5.1.1 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脏交感神经及其作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1受体膜对K+通透性降低K+ 外流减少静息电位上移传速增快膜对Ca2+通透性增大Ca2+内流增加自动去极化加快心率增快(正性变时作用) 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心肌内Ca2+浓度增加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2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M受体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下移传速减慢膜对Ca2+通透性降低Ca2+内流减少自动去极化减慢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心肌内Ca2+浓度降低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21、)2.5.1.2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都属于交感神经系统(心脏的冠状血管除外)舒血管神经:局部性血管平滑肌的支配 1)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舒血管神经; 2)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舒血管神经; 3)属于脊神经背根的舒血管神经;2.5.1.3 心血管中枢1) 脊髓2)延髓:心血管的基本活动中枢加压区: 位于延网状结构地背外侧部 心加速中枢:通过交感纤维来控制心脏 缩血管中枢:通过交感纤维来控制血管减压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地的内侧部 心抑制中枢:通过副交感纤维来控制心脏 舒血管中枢:通过抑制缩血管来控制血管 特点:(1)加压区和减压区的交互抑制作用(2)交感紧张:缩血管中枢的持续性兴奋作用:使血管维

22、持一定的收缩状态而维持基本的血迷走紧张:心抑制中枢保持持续的兴奋作用:持续的迷走兴奋使心脏活动不至于过强3)高位心血管中枢下丘脑: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整合部位大脑边缘系统: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心血管活动的情绪反应2.5.1.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颈静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1)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反射弧: 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传入神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 中枢: 延髓减压区 传出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 效应器: 心脏、血管。2)压力感受器的特点: 感受器的敏感:血管扩张的突然变化 感受器兴奋: 减压反射的效应加压反射效应:实质上是减压反射的减弱从而使降低了

23、的血压回升。(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反射1)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 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传入神经:窦神经、迷走神经 中枢: 延髓的呼吸中枢 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和隔肌的运动神经 效应器: 呼吸肌、隔肌2)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源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 pH变动的刺激3)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不起明显的影响. 在严重缺氧情况下,才会引起血压的升高。(3)来自循环系统以外的心血管反射2.5.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性调节2.5.2.1 全身性体液调节1)血液中的呼吸气体:CO2、O22)醛固酮-血管紧张肽系统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强心作用明显,引起血液从内脏调向骨骼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作用明显。2.5.2.2 局部性的体液调节1、舒血管代谢产物:CO2 、H+ 2、舒血管活性肽:血管舒张素、缓激肽、肠激肽3、组胺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肌原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