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理论依据是三个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使用。3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4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重点、难点:重点: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难点: 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4ab2,10x2,-2x,abc,-y3z,2r。2、什么叫多项式?什么叫多项式的项?3、列代数式:每本练习本x元,王强买5本,张华买2本,两人一共花
2、多少元?王强比张华多花多少元?4、如图,在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空地中间,有一块长为,宽为的长方形花圃,在长方形空地的其余地方种了草,试问:草地的面积是多少?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式子与4a,ab与-有什么特点?所含字母_,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_的项叫_。考考你:1 下列几组式子是同类项吗? 用“”或“”表示。 与( ) 与( )与( ) 2和-32 把中的同类项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出来。3 思考:(1)5x+2x=(5+2)x? 5x-2x=(5-2)x,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2)2a+3b=5ab吗? (3)什么样的式子才可以合并?怎样合并?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_可以
3、合并成一项,只要把_相加,_不变,这称为合并同类项。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指出错误的地方。(1)3x+3y=6xy () (2)7x-5x=2 ()(3)16-7=9 () (4)19b-9b=10b ()2 对于下列多项式,合并同类项:(1);(2);(3);(4)。3 已知与是同类项,求m,n的值。4 已知2与 3y4是同类项,则 m = ( ),n = ( )。5 小李家的住房结构如图,小李打算把卧室和客厅铺上地板,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需要买地板的面积为多少?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本练习第1,2题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同类项 两个标
4、准 (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合并同类项 法则(1)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2)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六作业 习题A 组第1 ,2,3题。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去括号法则。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的去括号法则。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小明口袋里原有100元钱,早晨上学时妈妈又给他15元,中午放学的路上小明买了一支钢笔花去6元。问:小明中午回到家时还剩多少钱?109 怎么做的?有其他方法吗?可以看出两式相等。100 + (15-6) = 100+156。二 探究:1. 观察思考:(1) 多项式a+(b
5、-c)与a+b-c的值相等吗?为什么?(2) 两个式子有何区别? 从a+(b-c)=a+b-c发生了什么变化?(3) 括号前面是什么符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原来的项的符号有无变化?(4) 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5) a+b的相反数是什么?a-b的相反数呢?(6) 多项式a-(b-c)=?与a-(-b-c)=?(7) 从a-(b-c)=a-b+c发生了什么变化? a-(-b-c)=a+b+c发生了什么变化?(8) 括号前面是什么符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原来的项的符号有无变化?怎样变化?(9) 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 引导学生归纳去括号法则:(板书)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把括号连同它
6、前面的“+”去掉,括号内各项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三 迁移提高: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a+(b-c)=a+b-c B. a-(b+c)=a-b+c C. a+(-b-c)=a+b-c D. a-(b-c)=a-b-c2. 填空:(1) -(a-b-c)=_; (2) (a-b)-(c+d)=_;(3) x-(-m-n+p)=_; (4) (x-y)+(-p+q)=_。3、填空(1)a+(b+cd)= ; (2)a(b+cd)= ;(3)(ab)2(cd)= ;(4)3(ab)(c d)= 。你认为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4、 思考
7、b+cd的相反数为( )。5. 填空:(1) a-b+c=a-( ) ; (2)-a+b-c=-( );(3) a+b-c-d=( )-( )。6、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214a39a61a。7、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2x(5x3y)+3(2xy) ; (2) (2x2+x)4x2(3x2x) ;(3) 3x(5x)2(x2)3(x1)。四. 小结: 去括号法则及注意事项五. 作业: 课本练习第1题。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3
8、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整式的加减。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做一做。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人,一共站了4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学生写出答案:()()()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整式的化简实质上就是整式的加减。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练习:化简:(1)(x+y)(2x3y);(2)2。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背景,体会
9、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再通过复习、练习,为学生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做必要的准备)二、讲授新课: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2例题:例1:求整式x27x2与2x2+4x1的差。解:原式=( x27x2)(2x2+4x1)= x27x2+2x24x+1=3x211x1。(本例应先列式,列式时注意先给两个多项式都加上括号,再进行整式的加减)练习:一个多项式加上5x24x3与x23x,求这个多项式。例2:计算:2y3
10、+(3xy2x2y)2(xy2y3)。 解:原式=2y3+3xy2x2y2xy2+2y3)= xy2x2y。(本例让学生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有利于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更新)例3: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解:原式=2x3xyz2x3+2y32xyz+xyz2y3=2xyz。当x=1,y=2,z=3时,原式=212(3)=12。(本例让学生经历求代数式的值时,应先考虑将代数式化简,在代入求值的过程,体会先化简再求值的优越性)3课堂练习: 课本习题第1,2,3题。三、
11、课堂小结: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合并同类项。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四、课堂作业: 课本习题第4 ,5,6,7题。 整式的加减小结与复习。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
12、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主要概念:(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的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让学生回顾总结,形成知识体系。(3)什么叫整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整式 2主要法则: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整式的加减二、讲授新课: 1例题: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
13、式和整式。,4xy,x2+x+,0,m,2.01105解:单项式有4xy,0,m,2.01105;多项式有;整式有4xy,0,m,-2.01105,。此题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2,xy5,。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 x2:系数是1,次数是2; xy5:系数是,次数是6; :系数是,次数是9。此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例3: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分
14、别是什么?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3、a2b、ab2、b3,常数项是1。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1)(2x45x24x+1)(3x35x23x);(2)(x+)(x1);(3)3(x22xy+y2)+ (2x2xy2y2)。解:(1)原式=2x43x2x+1; (2)原式=2x+; (3)原式=x2+xy4y2。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例5:化简、求值:5ab23ab(4ab2+ab)5ab2,其中a=,b=。解:化简的结果是:3ab2,求值的结果是。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
15、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y=时,这个多项式的值。解:此多项式为3x35x2y2y3;值为。3课堂练习:课本习题第1,2, 3,4,5,7,8题四、作业: 课本习题第6,10,11,12题 教学设计设想: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则。在上节课所留复习作业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课堂提问,“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把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内容都说出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地回答,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重视,又可培养他们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对于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因此,在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后,出了一组练习,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的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