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大小概念,经历角的大小比较过程,会用度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译,并正确运用于角的计算.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积极探索,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感受数学的美。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比较、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和度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好这节课的基础和关键。2.学生学
2、习能力分析:本班学生认知水平一般,但是有比较强的求知欲,个别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 3.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本班学生有的思维比较活跃,反应灵敏,但往往不能深思熟虑,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比较低,有的学生比较沉闷,但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教师应予以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3重点难点 重点: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及角的大小比较;难点:角的和差及其有关计算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年一度的香山红叶节又到了,香山红叶的美是那种原始的自然纯净之美,香山用她特有的火红色彩涂满京西的一片天地。要想将全部美景尽收眼底,只有登高才可实现。(出示课件) 我们选择哪条路
3、上山呢?教师活动:如何选择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的“角的比较与运算”设计意图:由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活动2【活动】新知探究 1.回忆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铺垫,明确知识间的联系.2角的比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怎样比较角的大小?(注: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探索)3认识角的和差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已知两个角,把它们的顶点和一边重合,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并演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师生共同完成练习,并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4.认识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
4、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设计意图:1.温故知新。2.通过教师提出自学、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同时从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的语言表述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3.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借助动态的演示(形变关系不变),通过特殊的度数,到一般的几何图形,在图形和等式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同时也渗透数与形的结合。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下面进一步作好铺垫。5.通过简单演示到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再到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活动3【练习】习题展示 展示课件活动4【活动】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认识了角的哪些运算。2本节课学习了用三角板拼出哪些角?3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活动5【作业】作业 P14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