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编者按肾的结构、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三个部分进行编写。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
2、兴趣。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组成和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单位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2、通过观察尿的形成动画,培养学生
3、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以及在尿的形成模拟演示活动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肾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中的两个作用以及在这两个作用中液体成分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模拟尿液形成过程的实验装置一套:1000ml大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一个,50ml小烧杯五个。筛网一个。黄豆,红豆,麦粒,绿豆,小米若干。教学方法由于本节知识内容难度大,要点多。为避免学生因
4、跟不上教师思路而产生昏昏欲睡之感,另外还要避免学生单纯死记硬背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在教学中首先采用活动法、分组学习法激起学生兴趣,牢牢掌控学生情绪。紧扣从肾的结构到功能的主线,利用讲解法、观察法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启发式教育、成功教育的辅助下,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重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学程序一、激发情趣:对班里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选定组长,形成小组化的学习协作团队。公布量化激励方案,并由此激发学生竟争意识。二、情景导入:1、利用课件呈现四幅照片,分别是患有尿毒症但表现为不同症状的病人照片。介绍患者症状:全身消瘦,面色苍白。头
5、晕头痛,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浮肿通过让学生想象病症带给患者的痛苦,想成强烈的视觉及感情冲击。随即设置疑问:这些病人患的是什么病?2、学生以课外了解到的知识充分发表意见,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猜测这可能是泌尿系统尤其是肾病。教师肯定大家的答案并给出谜底“尿毒症”,同时简介尿毒症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将课题指向人体内新陈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三、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预习,首先自学介入本节第二主题中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转入课本66页第一主题,肾的结构。肾的外部特征(形态、颜色)什么特点?小组观察讨论图片中肾的外部特征,总结发表观点。教师导向:肾的颜色说明什么
6、?学生深入思考原因,结合旧知挖掘知识点。渐入肾的内部构造层次,引向肾的构成学生发现肾单位。肾单位的结构和地位利用学案及课本67页内容,小组协作完成肾单位构成,各小组上黑板竞赛练笔。本部分思路沿着泌尿系统组成到肾的内部结构,从大到小,先外后内,由整体到部分。环环相扣,过程中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全部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只在关键环节起到导向和转接作用。2、在学生掌握肾单位结构基础上,乘热打铁转入肾的功能既尿的形成上。先入为主,观看肾单位简图中的尿的形成过程动画学生马上回扣前一主题所学知识,认出肾单位简图中各部分结构,见前面知识抽象化、概念化。跟随血液中的物质成分,发现动画中浅显易见的两
7、个物质转移过程(在这里由于血液中成分较多,过程复杂。学生单独完成较困难。为降低难度并养成小组间的协作精神各组对各种物质分别追踪、分别介绍。然后各小组结合课本68页的图示及文章介绍还有给出的各液体成分数据,完成学案第二部分相应表格和知识点。)由总结出的数据梳理发现尿的形成过程的两个作用通过学生表述有血液到原尿,由原尿到尿液两种液体成分转变,归纳出物质转移的种类。结合自学讨论的结果,发现完成这些物质转移的结构,并总结出发生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处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本部分涉入到了本节当中的难点虽然有了前面的肾的结构铺垫,但在由结构到功能的过渡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由浅入深。在观察中得数据,靠数据归纳变
8、化过程。同时注意小组间和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促进。四、拓展创新: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筛选粮食过程,利用简单易行的活动器材,组织学生筛选实验材料,从而将课本中复杂抽象的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体化到小活动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景准备煮一锅八宝粥,材料中黄豆、红豆、麦粒要加入;绿豆、小米不要加入。但现实是所有材料混在了一起,该如何将它们分开?(黄豆蛋白质,红豆红细胞,麦粒葡萄糖,绿豆无机盐,小米尿素和水。筛出去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拾回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五、深化延伸:最后以一段详细细致的有关肾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的视频结束,这段视频紧密衔接
9、刚刚所学的肾单位中两个重要作用为开端,逐步动态延伸到肾的外部构成并涉入到尿的排出过程中去。照应前面由宏观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的思路再由微观到宏观的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学习尿的排出过程作好铺垫。六、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概念、公式、意义),作系统的总结,加以巩固。2、针对本节教学目标,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跟上快速的课堂节奏和知识转换。需要在课堂前叫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的知识。针对本节课知识容量大,教学难度高的特点。需要充分把握学生情绪和心理,利用小组讨论、竞赛加合作的学习模式;利用课件、搞活动的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组成对应肾单位的功能尿的形成。自学推测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作用,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