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能够说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心脏的位置、心输出量的概念。【教学重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难点】解剖观察哺乳动物心脏观察其心脏结构。【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水藻、显微镜、培养皿、棉花或纱布、盛有清水的烧杯、绷带、酒精、消毒纱布、创可贴、绷带、三角巾、滴管、载玻片、投影仪;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准备带秒表的手表。【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师
2、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大家都参加过体检吧?有请一位同学模仿医生为我们同学抽血,并观察实验前后臂上的青筋有什么变化? 提问:1.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人体的血管有哪几种?2.各种血管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为什么用绷带扎紧前臂绷带以下部位的静脉膨胀呢?一位学生模仿医生给另一位较瘦的同学做抽血的准备工作,并回答问题。2血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5-P37血管内容,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使学生了解三种血管特点。开展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不同的血管结构特点怎样与其各自的功能相适应。日常生活中常因为一些意外事故,引起血管出血,如何急救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6,播放急救止血包扎
3、视频,引导学生模拟练习。提问:1.视频中的急救方法是否合理?2.你知道哪些急救方法吗?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血管的分类及特点,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总结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观看急救视频,阅读课本,对急救方法进行学习模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急救措施。3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死亡。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8-P39心脏的结构功能相关内容,请学生参与观察哺乳动物心脏探究活动,视频及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问:1.心脏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大小如何?2.如何辨
4、心脏的左右、前后、上下?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从各血管灌水,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3.判断哪些是静脉,哪些是动脉?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9-P40内容,开展水蚤心脏搏动探究活动,观察水蚤心率搏动特点,提问心率、心输出量及心动周期等概念。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问:1.水蚤心脏搏动有什么特点?人的心脏搏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2.你能描述心脏工作的具体过程吗?认识到心脏工作对人体的重要性。自主阅读课本,观察哺乳动物心脏,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回答老师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参与水蚤心脏搏动探究活动,了解心脏搏动相关概念。4小结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2.心脏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有心室。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板书设计】第2节 血液循环一、血管1.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2.日常血管出血急救措施二、心脏1.心脏的结构 心房 左心房 右心房 相通心室 左心室 相通 右心室2.血液流动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3.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4.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