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重点)(2)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难点)(3)能例举出典型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重点、难点)(2)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过程,能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情感目标 感受合作学习带给每个成员的愉悦。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判断哪些生命现象属于反射活动,说出其反射弧各部分的具体名称。但学生还不知道不同的反射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
2、进一步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反射活动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就使学生很容易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去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所以通过给出大量实例,让学生去分析、比较不同反射活动的本质区别,并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进一步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最终通过由学生举例、归类的方式,便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巴普洛夫建立条件反射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2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复习提问:11
3、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1 什么叫反射?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哪五部分?人在吃酸梅、看酸梅、谈酸梅时都有分泌唾液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反射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板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回顾前面有关知识,尝试回答:观看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本节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贯通,紧密联系。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继续探究新知的兴趣,自主探究合作竞学20分钟知识点一:非条件反射课件呈
4、现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小组内回顾思考下: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哪里?过渡语: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膝跳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还有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婴儿的吮吸反射、 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这些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下面同学们看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非条件反射? 2 完成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哪里?3 你还能举出哪些非条件反射的 例子?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利用多媒体将非条件反射归纳小结师: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这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就这类反射而言,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都会
5、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你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这也是反射,这种反射是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你从未吃过梅,不知为何物时,看到或谈到梅时,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吗?过渡语: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种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这类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吃过梅的人,看到或谈到梅时,才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这种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呢?下面我们就以巴甫洛夫的实验为例探究狗的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知识点二:条件反射指导学生观看巴普洛夫实验视频,图片再现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1 1
6、.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 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22 2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 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3 3.经过训练狗建立条件反射,这种 反射活动有什么意义?1. 精讲点拨:同学们讨回答地很精彩!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最初给狗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当铃声刺激与食物多次刺激以后,铃声就成了狗进食的信号,从而引起了唾液的分泌。“铃声-唾液分泌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过渡:“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长时间的只想铃声而不喂食物,这种反射还是持久下去吗?讲解条件反射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学习,学以致用。知识拓展:右图为“艾
7、宾浩斯遗忘曲线”分析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怎样让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就是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不容易忘记?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渡: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必须要有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参与,我们看到红灯停下来,参与的有大脑皮层上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可见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条件反射是高级的神经活动。人和动物吃过山楂,以后看见都会流唾液,这是共同对事物的气味形状颜色等具体信号反生反应。听到别人谈论山楂或看到山楂两个字时,我们人类的反应还和动物相同吗?知识点三: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欣赏中华典故大家还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例
8、子?精讲点拨: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与人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动物没有语言中枢,无法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教师点拨:语言文字不是指其本身,而是指语言文字的含义,要理解和想象。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必须有语言中枢的参与。过渡语:通过学习,大家对反射的类型,有了更深的认识。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1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下表。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是(先天)性反射2.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脊髓)3.反射是(永久)的、固定的4.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5.是(低)级的神经活动。1.是(后天)性反射2.参与的神经
9、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 反射是(暂时)的、易变的4.适应的范围(大)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5.是(高)级的神经活动。生: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认真阅读教材,从中提炼信息。生1: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生2: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生3:因寒冷而身体发抖 婴儿的排尿反射切洋葱流眼泪 缩手反射过程手上皮肤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效应器)学生回答:不是生来就有的;不会学生认真观看实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前者是非条件反射,后者是条件反射铃声刺激与食物刺激多次结合使狗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狗生存非常有利及时复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10、会事半功倍生1: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生2:阅读课文、朗诵诗文、画画、写字等等。通过回忆知道完成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参与此处通过回顾膝跳反射的过程, 为建构新知识做好铺垫,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此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在自主学习时,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也能增强他们自主学的能力。让学生明确非条件反射的定义等基础知识知道常见的非条件反射过渡语既总结了上一知识点,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知识点。实验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活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巴普洛夫实验的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过渡语既总结了上一知识点,又自
11、然的过渡到下一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人与动物条件反射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认识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2课件展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判断下列例子属于哪种反射?例:(1)沙子进眼后流泪。(2)司机见红灯停车。(3)铃响学生下课。(4)弱光下瞳孔放大。(5)海豚顶球。(6)马戏团小狗算算术。结束语:人和高等动物对内外环境的适应,都是通过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来适应的。非条件反射只能对恒定的环境变化进行适应,而条件反射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构建,使人和高等动物能够更精确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本节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回应这节课开头,以教
12、材中的巩固提高第三题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 ,这些反射现象有什么不同? A类:1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知识目标一)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后天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活动 高级的神经活动A B C D 2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能力目标)A老师用手语给聋哑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得流泪B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D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3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_。(能力目标 )老马识途 新生的婴儿
13、会吃奶 鹦鹉学舌 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互相介绍劳动经验 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寒冷使人打哆嗦 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谈虎色变 风沙吹进眼里,出现流泪现象B类: 4.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做了一个实验:给狼提供掺有少量氯化钾的羊肉,摄入这样的食物后,狼会十分不适,并出现严重呕吐现象。经过多次驯化,当把狼和羊群放在一起时,尽管狼十分饥饿,还是会尽量远离羊群。(能力目标)(1)狼吃了掺有氯化钾的羊肉出现呕吐现象,属于什么反射?(2)后来为什么会出现饥饿的狼远离羊群的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表格学生分析讨论后,以赛形式抢答生1:沙子进眼后流泪,属于非条件反射。
14、生2:司机见红灯停车,属于条件反射。生3:铃响学生下课,属于条件反射。生4:弱光下瞳孔放大,属于非条件反射。生5:海豚顶球,属于条件反射。生6:马戏团小狗算算术,属于条件反射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纠正。答案:1.D2.B3.4(1)属于条件反射(2)因为狼形成了“羊肉呕吐”的条件反射,只要看到羊肉,就会有呕吐的反射,所以饥饿时狼会尽量远离羊群。应用此表,意在引导学生归纳,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识点。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有更全面的了解。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通过练习活动,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通过练习加
15、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做题规范性。当堂落实目标。设置A、B两类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标.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获得途径是生来就会的先天性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性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等)。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引起刺激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存在时间永久的,不会消退暂时的,可以消退神经活动低级的神经活动高级的神经活动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在引导学生从其他熟悉的动物来建立不同的条件反射方面做得不够。另外,本节学生活动的环节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何缩小这部分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是课改过程中需要老师们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