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研究之课堂提问要指向表达妙处1.细微处,问出以小见大。 细节是文章的血肉。课文的细枝末节不可忽视,问在细微处,问得深入,问出蕴含的思想、精华。2.矛盾处,问出池水波澜。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落笔的着力之处。若能在矛盾出巧妙发问,往往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探究其中奥妙。3.题眼处,问出行文思路。 课文的题眼,有的点名文章主题,有的暗示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题眼提出问题,或探寻前因后果,或由此及彼,可以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脉络。4.开篇处,问出修辞之妙。 独具匠心的开头,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不读不快之感。聚焦精彩的开头提问,有助于直击课文要点、重点、主题,体悟修辞
2、等表达奥妙。5. 描写处,问出描写技巧。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更要指点学生破译表达奥秘,学习表达技巧。提问要指向描写精彩之处,问出作者的描写手法和技巧之妙。6.反复处,问出一咏三叹。 根据表达需要,作者有意使一个句子或段落重复出现,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精神。聚焦反复句段提问,不但问出一咏三叹,更要问出在结构上有何作用。7.过渡处,问出起承转合。 文章离不开过渡句段。有了过渡句段的关联作用,文章才变得有条不紊,语意顺畅。针对过渡句段发问,有利于学生梳理内容的前后关系,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8.异常处,问出匠心独运。 作者的遣词造句,或者标点符号的使用,一旦用法超常,就会有新意。聚焦异常处提问,就可问出作者的匠心何在,巧妙何在。9.点睛处,问出结构之妙。 好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让人回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聚焦点睛之笔提问,不但可以把握重点、亮点,而且可以体悟出构思之妙、结构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