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验证和探索有理数乘法当中运算律的产生过程,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过一些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
2、合律以及分配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问题:小学学习过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律,对所有的有理数都还适用吗?通过计算,比较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 (5)2(52) ; 2(5)(25) ;(2)2(3)(4)(6)(4) ; 2(3)(4)212 ;(3)(3)(2)(3) ; (3)2(3)61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1)以上各组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2)各组题的运算形式,与乘法的运算律的结构特征对比,你发现了什么?(3)对于问题,你得到的猜想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探索1完成上述计算(1)、(2),再探索下列两个问题:(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
3、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可由多个学生提供实例,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21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c)探索2完成做一做(3),想一想与小学学过的哪个运算律类似。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还成立吗?请用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
4、示: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分配律:a(b+c)=ab+ac通过验证,使学生感到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应用的合理性即可。例题讲解:例2 计算:(1) (12) (37) ; (2)6 (10) 0.1 ; (3) 4.99(12)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应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可以简便运算,但它仍旧属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因此应遵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步骤: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活动1: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8).不一会儿,不
5、少同学算出了答案。现在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解法一 原式(8)575;解法二 原式(71)(8)71(8)(8)575;解法三 原式(72)(8)72(8)(8) 575.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是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思维过程:解法二和解法三巧妙地利用了拆分思想,把带分数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在应用分配律,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例3 某校体育器材室总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和。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够,还缺几个?(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探究活动2:书本中的课内练习中的探究活动。 (三)课内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结,经过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的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 (四)课堂练习: P44课内练习 (五)作业布置: P44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