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给优等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知识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必须学会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育家赞可夫提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正常详细的讲解他们只要认真听讲基本都能掌握。但人无完人,总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更好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的方法便是体会孩子的情感,从孩子内心出发,拉近距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课堂上一旦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毫不犹豫的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学习。这使我明白: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