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 数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导学案
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课型: 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我进一步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练习,我能正确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我会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激情激趣
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
个体探究
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启发探究
随堂笔记
导学引航
目的、方法、时间
独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重点摘记
成果记录
规律总结
旧知链接
解读目标
老师手中有3厘米、4厘米、5厘米的硬纸条各一根,你们猜猜这三根硬纸条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探究一:学习教材66页完成第6题。
叔叔要去兴华小学,你认为走哪一条路最近?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探究二:学习教材66页完成第7题。第( )组的三根硬纸条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这几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 )第三边。
探究三:学习教材66页完成第8题。
用下面6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单位:cm)?
2cm、2cm、5cm、6cm、6cm、6cm
方法指导:可以用学具实验,或试着算一算、比一比、画一画哟!
对学
1、对子检查独学完成情况。
2、对子间交流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群学
1.小组内交流拼、摆的过程、结果和方法.
2.针对暴露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答惑,展示提升.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
预展:
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
展示主题一: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建议:
图文结合,小棒操作,语言描述总结。
展示主题二:
从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8厘米、4厘米的4根小棒中选出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准备怎么选?为什么?
建议:算一算、比一比、画一画,可以图文结合讲解。
我发现: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关键看(
)。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 下面每组中的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1)3cm、8cm、5cm;( )
(2)3cm、1cm、7cm;( )
(3)4cm、6cm、3cm;( )
2、直觉判断。
(1)3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用它们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5厘米。( )
(2)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3)用3根长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
(4)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之和大于第三条,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
(5)一个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小于第三边。( )
发展能力★★
小猴子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已经准备好了长8cm和12cm的两根木料。那么第三根木料该准备多长?并说出你的理由。
提升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斜穿草坪,你能通过画图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吗?针对这种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