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2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2、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三、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3、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导学生找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押韵的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成诵。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体会“铭“这一文体的特点: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以对偶句为主而且押韵,极富音韵美。四、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 学生合作翻译。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名:出名灵:灵验。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蔓到。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大。白丁:平
4、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何陋之有:助词,表示宾语前置,无实义。五、品读作者的情怀。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明确:设喻引题,用山、水比喻陋室,仙人和龙比喻“德馨”的陋室主人。2“陋室” “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德行美好呢?明确:陋室不陋。作者从陋室环境、交往的朋友、生活情趣三个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德行美好。3为什么写到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居所?明
5、确:用古代名贤的居所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5师生共同归纳主旨和写法: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六、拓展延伸:安贫乐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你知道还有哪些人具有安贫乐道的情趣吗?颜回、陶渊明七、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背诵课文;2完成阳光课堂16课陋室铭部分的内容。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 交往博学(人) 安贫乐道 情趣高雅(事) 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