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B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
参考答案1:
1937年,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撰写了《矛盾论》一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为全党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学习《矛盾论》,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深邃哲学思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宇宙中普遍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矛盾论》开宗明义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毛泽东同志是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提出来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人类就是在矛盾不断转化中发展,社会在矛盾不断解决中前进。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运动本质上是事物的自我运动。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认识方法已经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因此,我们要始终重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坚持对外开放,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总是从分析具体的特殊矛盾开始,概括出普遍的规律,再通过普遍的规律去把握特殊的规律,然后用研究成果来补充丰富和发展关于普遍的规律认识。这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无限的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而认识事物,最主要的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性;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特殊性。既然世界上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那么每一个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是受着周围的具体环境和历史条件所制约。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到条件环境的作用。斯大林指出:“一切都依条件、地方和时间为转移。”条件、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必然失败的。
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矛盾方法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我们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及其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特殊性,就是为了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实际”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实际,就是要发现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善于分析具体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规定,形成对实际的、全面的、深刻的把握,更好地解决问题。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矛盾,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的地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并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强调:“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决不是说可以忽视非主要矛盾。没有一般,也就没有重点。为了更好解决主要矛盾,要注意处理好非主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始终都有工作重心,坚持“重点论”。又要全面安排,照顾与其他方面的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关系,防止“单打一”,坚持“两点论”。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对各种矛盾了然于胸,学会“弹钢琴”,做到“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又要坚持“重点论”,紧紧围绕主要矛盾,抓住中心任务,集中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做到纲举目张,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是既对立,又同一。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是客观事物处于永恒运动与无限发展的根据。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正是由于斗争性,事物不断地转化、分化,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在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是贯穿于过程始终的。没有矛盾的斗争,就没有矛盾的转化,也就没有矛盾的解决。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斗争的性质,对抗性的矛盾必须通过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则采用非对抗性的斗争形式来解决;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具有应对和化解矛盾所需要的强大勇气,从而在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真正做到无惧斗争、直面斗争、敢于斗争;要增强斗争本领,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参考答案2:
为了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37年毛泽东创作了《矛盾论》,反对唯心论和庸俗的形而上学,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根基,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观点,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模式。《矛盾论》对于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调矛盾法则,深入唯物辩证法本质
《矛盾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成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矛盾论》深入唯物辩证法本质,即内部结构的不平衡性和矛盾双方的差异性问题,寻找阻碍当时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强调:“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主要论述了以下方面: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根本不同的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宇宙发展过程以及宇宙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毛泽东指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宇宙观是截然相反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在相似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巨大的,这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毛泽东运用“孵鸡蛋”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释了辩证法并不否定外因的作用,阐明了发展的根本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存在,承认其客观性,强调问题意识。毛泽东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马克思也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事物的矛盾就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不断前进和发展,就要勤于发现问题,乐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毛泽东引用列宁的话强调:“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教条主义者对于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加以分析,妄想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观点去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根据事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切忌一概而论。
讲究实事求是,是即根据实证、求索真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毛泽东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准确领会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认识事物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基础。
紧抓主要矛盾,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什么时候主要矛盾搞清楚了,革命建设改革就高歌前行,什么时候搞错了、搞偏了,就会跌跟头、走弯路。
明确了主要矛盾,就明确了中心任务,明确了我们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并不是意味着放过其他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不存在同一性。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他指出,“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