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题四
(必修一 专题六、七 专题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宁德)张三在复习了“雅典民主政治”后,制作了以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 D
【解析】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D项把自由民等同于男性公民,不正确,所以选D项。
2.(2012·淄博)“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 )
①人民主权 ②分权制衡
③轮番而治 ④直接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据“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可确定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据“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可确定轮番而治,故选D项;分权制衡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
3.(2012·吉林模拟)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发生战争,结果,经济高度繁荣、准备十分充分的雅典被斯巴达打败。在总结雅典丢掉这场战争的原因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一切事务成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的形式。国家制度是所有设想和行动计划的源泉,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保证。”根据材料,在波里比阿看来,雅典失败的原因在于( )
A.雅典贵族专制社会黑暗
B.雅典社会制度的落后
C.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D.雅典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 C
【解析】 雅典和斯巴达同是希腊城邦国家,都处于奴隶制阶段,排除A、B两项;材料中说的是国家制度,不是社会矛盾,因此D项的说法不合适。
4.(2012·滨州)“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答案】 B
【解析】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项;享有参政权的是成年男性公民,排除D项;据“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可排除C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
5.(2012·广州)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答案】 B
【解析】 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在奴隶社会,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其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排除D项;材料中的规定保护个人的财产不受损失,这体现了B项。
6.(2012·盐城)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下列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希腊人的丰功伟绩”的是( )
①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
②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④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的是古罗马,不是“希腊人的丰功伟绩”,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确定B项正确。
7.(2012·济南)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正确,排除C项;“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可知③正确,排除不含③的D项;材料能说明“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但单个的材料不能说明“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排除含②的A项。
8.(2012·保定)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
A.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的内容
B.法律程序严谨、详尽
C.罗马法得到恢复并树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观念
D.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答案】 D
【解析】 罗马法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故选D项。
9.(2012·浙江四校联考)《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保留了债务奴隶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规定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具体规定是贵族还是平民,当然更不可能规定奴隶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皆在材料中体现。
10.(2012·山东模拟)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解析】 A、B、C各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奴隶、牲畜及其他个人物品的保护,所以D项符合材料。
11.(2012·武汉)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 )
A.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B.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C.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D.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
【答案】 B
【解析】 奴隶社会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法律不会协调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不能体现C项;成文法确立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发表,排除D项;结合材料可知B项正确。
12.(2012·德州)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答案】 A
【解析】 罗马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刮胡子,奴隶在公共场所理发违背了这一法律,故对被割喉承担责任,这些规范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故选A项。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
13.(2012·日照)“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民性中最大的特点。”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 D
【解析】 “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说明近代民主形式与封建制度的传统相结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符合这一特点。
14.(2012·耀华)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C.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答案】 D
【解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排除A项;美国国家元首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由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排除B项;美国政治权力中心在总统,排除C项。
15.(2012·耀华)历史学家刘宗绪反对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下列认识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
B.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议会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保留了君主,是封建残余的表现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影响巨大
【答案】 C
【解析】 刘宗绪肯定君主立宪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符合英国的国情,而C项认为保留君主是封建残余的表现,与刘宗绪的观点不符,故选。
16.(2012·延吉)“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称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是寡头政治,其含义是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是少数人的政治。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掌权,B、C两项错。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所以选D项。
17.(2012·临沂)下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 D
【解析】 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奥巴马当选为总统则预示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所以选D项。
18.(2012·浙江四校联考)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 )
A.总统制共和制 B.两院制议会
C.三权分立 D.联邦制
【答案】 B
【解析】 立法权由美国国会掌握,分参众两院,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前者符合了乔治·里德之提议,后者兼顾了汉密尔顿的观点。所以选B项。
19.(2012·淄博)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答案】 B
【解析】 乾隆帝让位体现的是皇位世袭制,本质上是专制制度;华盛顿的让位发展了民主制。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20.(2012·莱州)“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坚持了民主原则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及从中把握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联邦宪法……为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为适应意外情况”,C、D两项材料未体现,A项太绝对化,所以选B项。
21.(2012·苏北四市)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德意志皇帝具有无上的权力,之所以有此特点,其原因在于德意志帝国是在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统一了德意志之后而颁布的,原来的国王摇身一变成了帝国皇帝,所以权力巨大。
22.(2012·邹城)一位美国法学家曾说道:“美利坚法律今天最需要的,就是罗马法永恒而生气勃勃的影响。”材料中所说的罗马法的永恒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只有公民才有政治权力
B.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答案】 C
【解析】 罗马法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美国的1787年宪法正是继承了罗马法的这一精神。其他选项都不是美国法律与罗马法所体现的共同点。故答案是C项。
23.(2012·襄阳)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或受其影响) ( )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答案】 C
【解析】 孟德斯鸠的思想是强调“贵族参与立法的程度应该和他们在国家中所享有的其他利益成正比例。贵族应组成一个团体,有权制止平民的侵犯,正如平民有权制止他们的侵犯一样。”参议院的设立体现了这一思想。
24.(2012·泰州)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但不能体现“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排除A项;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但不能体现“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三权之间的制约关系,排除B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D项最符合题意。
25.(2012·信阳)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着重强调“心脏”的重要性,而“心脏”指的是立法权,在近代西方国家拥有立法权的是议会,故D项符合题意。A、B、C各项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2012·荆州)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摘编自《秦律》
材料二
第3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和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
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於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政治制度?(2分)该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2分)
(3)材料三所倡导的政治原则是什么?(2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4)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变化趋势?(2分)
【答案】 (1)制度: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2分)
特点: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2分)
(2)审判和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2分)
(3)原则: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2分)
影响:是近代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成为人类探索民主政治、扼制专制的重要思想准则和运行机制。(2分)
(4)人类社会法治逐渐取代了人治,社会政治文明不断进步。(2分)
27.(13分)(2012·扬州)某校高三(1)班组织进行了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探究主题是“古代的东西方政治文明”
图一: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公民大会碑刻
政治体制
概括造
成两者
差异的
主要因素
(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4分)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作为历史材料,图一与图二的区别在哪里?(4分)
(3)第二组同学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则历史短文,题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此,他们选用了以下四个关键词:
“民主政治”、“希腊文明”、“催化剂”、“暴力机器”。
请你依据这些关键词,把这则历史短文写完整。(5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以内。)
【答案】 (1)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2分)
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形态。(2分)
(2)图一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属于文字类型的图示材料。(2分)
图二是实物型材料,历史信息更具形象性和客观性。(2分)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1分)促成希腊文明臻于极盛,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1分)但是,雅典民主政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2分)
28.(12分)(2012·潍坊3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分)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决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5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3分)
【答案】 (1)表现: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的紧密结合。理解: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4分)
(2)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地缘因素;人民的意愿;总统的职权和义务。(3分)
意义: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分)
(3)认识:该观点是片面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一致,还有经济、思想、地缘等方面的一致性或整体性。(3分)
29.(13分)(2012·厦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及思想方面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4分)
(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6分)
(3)许多学者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西方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民主代议制的核心内容。(3分)
【答案】 (1)政治: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普鲁士代议制的奠基;
经济:德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4分)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2分)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2分)
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3)选举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制。(3分,任答两点即可)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