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平均数[001].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386729 上传时间:2025-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均数[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均数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做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9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 (一)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 根据教学内容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图片,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引入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2.理解含义:为了保护环境,这个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知识应用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