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关键就是要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拙浅的认识。
一、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其实质就是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学习也同此理,学生掌握了学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一般的读书方法有边读课文边查字典的查读;也有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批注的划读;仿教师指导下读某段(某篇)的仿篇;自我设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等。另外根据文体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读法及步骤。这些读书方法,不能强加给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相机渗透,在教中示范学法。要做好这点,我们平时注重结合重点段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基本方法,并给他们机会在每次阅读实践中反复使用。
二、注重课堂阅读的训练。
有位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发现:用三课时教完一篇课文,班内学生能把课文读
正确、读流利的还不足40%,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别的。为此他撰文疾呼:如果学
生学习课文篇篇如此,怎能熟练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怎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呢?由此,我想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讲之功一二,
练之功八九。”而练的根本途径就是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读”
的训练力度。当然,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废弃了提问和讲解,而是对提问和讲解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问得妙,讲得精当。如何加强“读”的训练呢?我们
是这样做的:
1、保证“读”的时间。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时间却得不到保证。究其原因还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解课文时切忌一问一答,一课时一般以不超过十个问题为宜,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此外,课堂教学环节要设计科学,而科学的课堂教学环节一定是衔接紧凑的,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
2、引导学生读。
读能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领悟课文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是相
机点拨学生如何读。针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细读、深读、品读。对于课文的非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精读、略读、跳读。不
管采用何种形式读,只有投入了感情去读,才能真正理解语言文字。
三、体现内外阅读的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课堂
教学与课外阅读必将有力地促进阅读教学。由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体现课内外结合,以帮助营造一种更为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课前补充阅读。教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是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头”首先要开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1)增设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组织教学时间,补充些格言警句、诗词名句、谚语民谣等,每次数句即可,重在长期积累。读背的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可以以个人、小组、全班为单位进行读、背,也可以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开展读、背比赛,即谁读得好、背得快。(2)改进导入方式。导入时我们教师应花一番心思,我们要经常采用故事导入,名言警句导入等变式语。
2、课中、课后扩展延伸阅读 为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
中适时、适度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择书能力。(1)课
中扩展阅读。 (2)课后适当延伸。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
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
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中的文章与课内课文有着上述的联系),当然
推荐的读物也可以是自读课本之外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
内,得益于课外”。
我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深入地、不断地进行探索。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