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838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场周刊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 数据的实证分析沈晓敏郑嘉辰林 芸(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摘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日益受到政府决策者和学术界的关注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年数据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相对贫困会显著降低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此外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也呈现显著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规模等的差异 基于此相关部门应从政府、家庭以及个人层面入手来探索增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可行路径关键词:共同富裕相对贫困主观幸福感贫富差距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项目

2、编号:)():.().:问题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新时代扶贫事业将聚焦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也将实现治理重心从去除原发性存量向防控次生性增量以及治理手段从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的双重转变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因此研究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探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学者们先后论证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几乎完全取决于相对收入 进一步地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分析一些学者研究认为相对贫困

3、会管理探索使特定人群被社会排斥进而陷入能力贫困相对贫困所导致的在获得社会资源、向上能力、权力等方面的不平等会阻碍相对贫困的城乡居民进入特定的阶层、身份 相较于较为富裕的居民相对贫困的城乡居民追求幸福的限制多、追求幸福的能力小且追求幸福的过程不平等 此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实现其最基本物质需求进而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基础 缓解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可以使其获得包括经济目标的更多物质满足和非经济目标的平等与尊重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综上所述在相对贫困的情境下缓解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将通过提升其收入进而赋予相对贫困的城乡居民共享的机会、参与的能力与获得的保障从而增强个体权利提高

4、其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向上流动的能力可以减缓横向比较过程中感知的相对剥夺感满足其精神需求“催化”其主观幸福感的产生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减缓相对贫困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该数据库涵盖了本文所需要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贫困以及城乡居民个人、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研究目的在剔除相关变量的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最终得到 个有效样本.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为了考察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式中被解释变量 表示第 个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核心解释变量 表示第 个城乡居民是否处于相对贫困 参照已有研究本文

5、引入城乡居民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 以及地区虚拟变量 等控制变量 为随机扰动项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 表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表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均值 标准差主观幸福感感到幸福 感到不幸福.相对贫困陷入贫困 未陷入贫困.相对贫困陷入贫困 未陷入贫困.年龄岁.性别男女.教育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 高中/中专/技 校/职 高 大 专大学本科 硕士博士.健康非常健康很健康 比较健康 一般不健康.婚姻已婚其他.家庭规模人.儿童占比家庭 岁及以下儿童占比().老人占比家庭 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负债有借款没有借款.社会地位 分序别变量(分代表最高).人缘 分序别变量(分代表最高).同社区(村)其他居民相对贫

6、困发生率.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其他.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其他.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其他.注:为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下表同 为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下表同观测值为 实证结果.基准回归相对贫困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 其中第()()列为 估计方法回归结果第()()列为 估计方法回归结果 第()列说明在控制了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相对贫困状态会显著降低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市场周刊感 另外由于本文所使用的被解释变量是二值离散变量进一步使用 估计方法进行回归 第()列说明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陷入相对贫困的城乡居民感到幸福的胜算比 将 降 低

7、.(.)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使用替换变量法进行回归 第()()列是替换变量法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下陷入相对贫困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会显著下降表 相对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变量()()()()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调整/伪././.注:、分别表示在、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观测值为.工具变量法表 相对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工具变量法变量()()()()相对贫困.(.).(.).(.).(.)同社区(村)其他居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控制变量控制

8、控制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观测值为 为解决可能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同社区(村)其他居民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作为工具变量加以解决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 进行回归分析 以表 第()()列为例 统计量为.第一阶段 值为.检验在 水平上拒绝了相对贫困不存在内生性的假设 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使用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相对贫困会显著降低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稳健性检验为保证实证结果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替换相对贫困的测度方式本文在基准回归中衡量相对贫困时采用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为了保证

9、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采用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 第()()列结果表明分城乡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同样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表 倾向得分匹配及其平衡性检验变量匹配方法 标准偏差/中位数偏差/值相对贫困匹配前.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卡尺匹配.核匹配.注:、分别表示在、水平上显著 为平均处理效应差异观测值为 本文采用反事实因果推断分析框架中的倾向评分匹配模型()消除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表 结果显示进行匹配后均值偏差()和中位数偏差()缩小到.远远低于伪()均小于.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在匹配前为.并在 水平被

10、拒绝匹配后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大幅度降低并均未拒绝原假设 结果显示匹配显著降低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系统性差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样本的选择偏差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卡尺匹配以及核匹配之后相对贫困对主观幸福感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再次验证了结论管理探索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基于 数据本文考察了相对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修正当城乡居民陷入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 为门槛的相对贫困时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 相对贫困会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影响持续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之中会强化城乡居民的不幸福感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

11、议:第一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减贫取得的最重要经验 第二缩小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分配制度提供均等机会充分考虑公平性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依据设置相对贫困标准政府在后减贫时期应更加重视处于相对贫困甚至徘徊在绝对贫困边缘居民的生存状况减少相对贫困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从而提升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参考文献:.?.:.崔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时代演变.经济问题():.罗楚亮.收入增长与主观幸福感增长.产业经济评论():.:.方长春.中国城市移民的住房: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社会学研究():.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许海平张雨雪傅国华.绝对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基于 的微观经验证据.农业技术经济():.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经济学(季刊)():.罗必良洪炜杰耿鹏鹏等.赋权、强能、包容:在相对贫困治理中增进农民幸福感.管理世界():.周力沈坤荣.相对贫困与主观幸福感.农业经济问题():.作者简介:沈晓敏女安徽芜湖人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郑嘉辰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林芸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