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l国旗下讲话:从“滴水穿石”想到的 三中参考发言稿
“滴水穿石”这个成语是尽人皆知的。乍听起来,大概不可思议。“滴水”,其力量是何微小,如何能“穿石”呢?然而,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如此的现象。
“滴水”的力量是微小的,然而它毫不泄气,总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尽管被坚强的岩石击得粉碎,也永不停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此,奇观出现了,顽石屈从了。
“滴水穿石”的缘故首先在于持之以恒。正如古人所说:“滴水穿石,非为使然,恒也。”我想到了人,人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其事业才能成功。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具有造诣的人,无不是如此的。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画,蜚声中外独树一帜,他的诗也写得非常好,隽永清新。但是,他的字却软弱无力,他决心把字练好。因此,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天天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日,从不连续,终于练出一笔遒劲潇洒的好字。他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穿透了书法这块“顽石”,使他的字与诗、画一起,被人赞为“三绝”。
有的人在学习上不是采取这种态度,而是徒有壮志,不肯下功夫。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然而一遇到困难更心灰意冷。如此,是不会获得好成绩的。
“滴水穿石”的缘故还在于它目的专注,不三心二意。因此,我又想到了人。人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就。
我国晋代大文学家左思,开场练习书法,不见成绩又改学弹琴,成绩照旧平平。有一次,他听父亲地朋友说:“左思的智力还不如我呢!”这句话使左思遭到非常大刺激。因此,他决心致力于文学,从此一心一意,终于在文学上获得了宏大成就,写出“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假如后来的左思,不是像“滴水”指向顽石那样,一直不渝地朝着一个目的奋进,而是东撞一次,西撞一次,能行吗?
今天,我们的祖国仍然是贫因的,在通向“四化”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巨石累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还愁贫因的“顽石”不能穿透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