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国论》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376123 上传时间:2025-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要求: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六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层递进论证的行文思路。掌握本文中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史讽今的真正写作意图。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六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层递进论证的行文思路。掌握本文中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文本解决疑难,尤其是

2、对文言文的疏通这一关,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学生能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举一反三,来达到此项目的。关于对文本解读这一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有关议论文的分析结构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论据、论证等三要素的内容,让他们延伸到课外议论文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由三字经中的一句话导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顺便提一下三字经中开始几句:人本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苏洵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其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也都是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发展和成就一番伟大的文学事业的。下面来看一下有关对他的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

3、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二、文本疏通,落实字句(略)三、整体概括,理清思路教师明确:第一部分:(第一、

4、二段):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二部分:(第三、四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四、研读文本,分析论证(一)、研读第一部分,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出的方式有何特点?教师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2、从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教师明确:两个方面,即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3、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并提出两个分论点,引发下

5、文议论。(二)、研读第二部分,找出写六国破灭具体史实的句子,理清分层论证的思路。1、第三自然段论证了第一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围绕着这个论点,作者是如何结合史实展开论述的?教师明确:对于贿赂的韩、魏、楚三个国家,作者分三层进行论证:第一小层(秦以攻取之外固不在战矣),以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实由于“赂”而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而造成的得失,以割地赂秦的事实说明赂秦之害,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第二小层(思厥先祖父理固宜然)说明赂秦乞和适得其反,只能助长秦国的侵略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第三层(古人云此言得之),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

6、危害。2、第四自然段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围绕这个论点作者是如何结合史实展开论述的?教师明确:对于不赂秦的齐、燕、赵三个国家,作者主要采用分层论证的方法,也分三层进行论证:第一小层(齐人未尝赂秦齐亦不免也),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赂秦,但“以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独自保全;第二小层(燕赵之君诚不得已),合说燕赵两国“义不赂秦”,敢于用兵抗秦,但终于“战败而亡”,原因主要在于“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第三小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国“不附于秦”,燕、赵有正确的决

7、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进一步论述了“赂”秦的危害。(三)、研读第三部分问题提出、第五自然段末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即不要赂秦)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来看,这句本来是可以结束的,然而作者又写了第六段,请问是否多余,应如何理解?请结合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和写作背景来具体描述。教师明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句话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这就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背景: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军

8、队十分虚弱。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个时期。此时,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辽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一直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辽和西夏兴兵侵犯面前,北宋统治者一味议和妥协。以每年送给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求得暂时的和平。苏洵正是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辽和西夏,赂敌求安的行为。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写下六国论,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重用人才,维护自己的政权。第六自然段的议论充分说明了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以分析六国破亡的原因为论题,并不是就史论史,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苏洵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

9、,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及时向北宋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希望他们吸取六国覆亡的惨痛教训,不要重蹈灭国覆辙。于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点明了自己的写作意图。(四)、领会本文运用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生动有力的论证语言以及所达到的效果。1、画出运用论证方法的有关句子,并作举例分析感受。教师明确:例一、:“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明确:这里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对比:“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通过以上几组对比,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至于

10、倾覆,理固宜然”的结论,从而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语言上:语言很生动,这些叙述语言本身带有主观感情,还有描述的特点,以“今日”、“明日”相连续,极言割地之频;以“五城”、“十城”极言割地越来越多;以“一夕”形容苟安时间之短,生动地说明了“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真理。例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教师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比喻使语言非常形象、贴切,充分表现出“赂秦”的弊病之大,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例三、“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

11、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教师明确:这里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下断语,表现了文章论述语言的准确性分寸感,恰到好处。例四、“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教师明确:此句字字饱含忧思,读来铿锵有力,运用类比论证,把北宋比为六国,借古论今,透露出写这篇史论的本意,这是对中心论点的加深和补充。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略)板书设计: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结构:第一部分:(第一、二段):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二部分:(第三、四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