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
教 学 设 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
任课教师
陆文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过程与
方法
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
价值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各种见解,希望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在课堂上应注重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
运用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思想方法归纳:数学建模思想、化归思想.
2、
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
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
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也可这样描述: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三)合作交流
例3: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N和0.5m.
(1)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联想物理知识 物理课本上的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瓦)两端的电压U(伏)、用电器的电阻R(欧姆)有这样的关系PR= u2 ,也可写为P= .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4: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与R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五)巩固提高
1.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成反比例.现已知当需求量为500吨时,市场供应量为10 000吨,试求当市场供应量为16000吨时的需求量是 312.5吨 .
2.某电厂有5 000吨电煤.
(1)这些电煤能够使用的天数x(天)与该厂平均每天用煤吨数y(吨)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 ;
(2)若平均每天用煤100吨,这批电煤能用是 50 天;
(3)若该电厂前10天每天用200吨,后因各地用电紧张,每天用煤300吨,这批电煤共可用是 20 天.
二、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
四、板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性质 例3、例4
2、实际问题 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理念,我将反比例函数的只是始终与现实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太理想化,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现问题,占用时影响了教学进程。小组没有达到预想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所有学生都参与研讨,仍然存在看客,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改进。注意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