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数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执教人
时间
2012年 2 月 15日 第 四周 第 课时
课题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
3.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回顾:
1.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_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活动1】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道题:“已知点(2,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试判断点(-5,-2)是否也在此图象上.”题中的“?”是被一个同学不小心擦掉的一个数字,请你分析一下“?”代表什么数,并解答此题目.
【活动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如何变化?(2)点B(3,4)、C(-2,-4)和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活动3】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图象的另一支分布在哪些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 在函数的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点B(a′,b′)。
学生复习回顾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找部分学生谈思路,如何书写解题步骤。
如果a > a′,那么b和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三、学以致用
1、P45-1、2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个分支只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永远也不可能到达x轴或y轴.( )
(2)在y=中,由于3>0,所以y一定随x的增大而减小.( )
(3)已知点A(-3,a)、B(-2,b)、C(4,c)均在y=-的图象上,则a<b<c.( )
(4)反比例函数图象若过点(a,b),则它一定过点(-a,-b).( )
3、点(1,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k=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 .
4、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和B(x2,y2),且当x1<x2<0时,有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四、小结: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你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如何?
五、提升能力:
1.三个反比例函数(1)y= (2)y=
(3)y= 在x轴上方的图象如图所示,由
此推出k1,k2,k3的大小关系
2.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都过点A(m,1),求此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及另一交点的坐标.
六、作业布置:
学生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解题,并讲清道理,最后进行反馈总结
谈本节收获
拓展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总结结论
板书处 例题习题精讲点拨处,学生练习板书地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