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亡羊补牢:德顺军之建立与山外防线的强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53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亡羊补牢:德顺军之建立与山外防线的强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亡羊补牢:德顺军之建立与山外防线的强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亡羊补牢:德顺军之建立与山外防线的强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2102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亡羊补牢:德顺军之建立与山外防线的强化余晟 摘要:德顺军所在的山外地区在庆历战事之前防卫体系存在明显不足,成了西夏选择的突破目标。宋廷痛定思痛,为了弥补漏洞,成立德顺军以统一山外防务。通过增修堡寨、增派禁军部队、在德顺军南部地区修建水洛城以促进屯田、发展边贸来吸引蕃部、收编蕃兵种种措施,有效强化了防卫体系。之后西夏虽然屡屡入寇德顺,但是再也无法像庆历初年那样取得明显战果。反而德顺军为日后熙河开边与绍圣开边支援良多,成为有力的前进基地。关键词:德顺军;泾原路;宋夏战争;军事地理 绪论宋代德顺军所处的陇山以西“山外”地区“陇坂环峙,河、渭萦流”,可谓依山

2、傍水、位置优越而险要。起到掩护泾原路最为关键的镇戎军防线侧翼、为二线的渭州以及秦凤路秦州地区提供战略纵深的作用。“陇口要地,自陇以西,保据所当先也”,其军事价值不言而喻。因而此地也是宋夏双方的必争之地,真宗、仁宗时期曾多次爆发战事,尤以仁宗朝的好水川、定川寨两战影响最为深远。故而宋廷基于失败教训与前线需求考量,在庆历战事结束后,在山外地区正式设立德顺军,并采取一连串措施以加强防务。目前学界对德顺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苏正喜、摆小龙 西吉宋夏堡寨调查与研究 一书对德顺军北部堡寨的考证与实地调查有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德顺军防卫体系的构建,对笔者启发甚大;田晓霈 宋真宗年间曹玮筑“山外四寨”考论 与

3、李霞义 曹玮与北宋前期西北边防研究 讨论了德顺军早期堡寨与开发经营;崔玉谦 宋夏缘边堡寨军事功能研究 则多角度分析了德顺军堡寨的军事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或是着重于堡寨位置的考证与遗址勘探,或是着重于从整个宋夏战争宏观进程来展开。尚未见到有专文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探讨宋廷设置德顺军的作者简介:余晟(1990),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国古代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代军事与西北历史地理研究。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八,平凉府,中华书局,2005 年,第 2798 页。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八,平凉府,中华书局,2005 年,第 2798 页。103西夏历史研究缘由过程,以及庆历战事结

4、束后为强化山外地区防务而采取的多项举措。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正是为了尝试填补研究空白,以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庆历战事前山外防线所存在的不足西夏建立初期的三次大规模战事,其中两次(好水川、定川寨)皆爆发于泾原路境内。夏军的侵宋攻势刻意绕开了防御体系相对完整的镇戎军防线,而选择守备较为薄弱的陇山以西的“山外”地区作为突破口来展开军事行动。宋军的接连惨败,肇因除了主将任福与葛怀敏争功心切,执意主动出击,完全违背了战前制定的作战方略外,便是山外地区的防卫体系存在着明显漏洞,遂为夏人所乘。庆历战事之前山外地区的防御格局,大体还是由曹玮于泾原任职时所构建:“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

5、手,给田,使耕战自守。”“玮筑堡山外,为笼竿城,募士兵守之。曰:异时秦、渭有警,此必争之地也。”大中祥符七年(1014)十二月“戊辰,曹玮言筑陇山外笼竿城毕。”笼竿城是北宋在陇山以西修筑的第一个城寨,也是北宋经略山外迈出的第一步。之后又陆续建成羊牧隆城、静边寨与得胜寨,统称为“山外四寨”。各个堡寨皆位于山前冲积地带或是河谷平原地区,拥有可观的宜耕田地,加上大量定居于此从事农业的吐蕃部落,使得宋人在成功筑城之后得以招徕大批弓箭手以发展屯田。除了直接坐落于陇山西侧的笼竿城之外,其余三寨皆分列于瓦亭川南北,分别把守着瓦亭川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加上笼竿城扼守瓦亭川支流好水河通向陇山山口的通道,山外四寨

6、初步构成了北宋陇山西侧防御体系。虽然宋方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用于山外防卫,但是在庆历战事中山外防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功效,根本原因还在于防卫体系之构建远未臻于完善。“陇山之外,坦为兵冲,而州无捍蔽之势”,尽管陇山西侧的山外之地仍属宋境,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42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大中祥符四年九月丁丑,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734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三,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戊辰,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906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大中祥符四年九月丁丑,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

7、734 页。图1德顺军”山外四寨“示意图(笔者自绘)104104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但是相当于后来德顺军北部地区却是地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北宋中前期泾原路防卫的绝对重心位于陇山之东的镇戎军地区,陇山以西不但在开发经营程度与投入资源上与东部存在着极大差距,境内所建立之堡寨数量亦差别很大。虽然各堡寨均建于依河傍川的交通要道之旁,从表面上看起来起到了控扼险阻的作用,但是这些堡寨彼此之间距离较远、分布稀疏,相互之间很难进行支援,且缺乏防御纵深,无法形成连贯的防御体系。入侵的夏军完全可以从各堡寨之间,选择一处从容通过,而不受阻拦:“镇戎之刘蟠、定川堡,渭州山外之羊牧隆城、静边寨,皆不能扼其

8、来,故贼不患不能入也。”好水川之战中,李元昊在折姜会完成点集后,大军一分为二,部分兵马作为疑兵经三川寨,怀远城南下至张家堡,接着再南沿好水川而西至羊牧隆城左近;而主力部队“十余万”则由天都山经德胜寨南下。无论所谓的十万大军是否有水分,但李元昊所率之夏军主力人数远超宋军当是事实。西夏大军行进时排出的行军队形浩浩荡荡、绵延无际,但山外宋军对于敌军入侵防区却毫无知悉,未能及时侦集夏军主力动态,导致任福中计上当,“谍传敌兵少”,贸然出击最终兵败。山外堡寨仅能做到点对线形态的地域控制,而无法实现对山外地区的成片区域掌控。王尧臣在检讨庆历战事败因时分析道:“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败之由,皆为贼先据胜地,

9、诱致我师,将佐不能守险击归,而多倍道趋利,方其疲顿,乃与生兵合战,贼始纵铁鹞子冲突,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西夏建立初期三大战,每次均是夏军先行占据有利地形,引诱宋军主动前来会战,待宋军师老兵疲后,再投入优势兵力掩杀,以致宋军近乎全军覆没。可见庆历初年的宋夏战事中,西夏占据形胜与北宋无险可峙的窘境屡屡上演。根据曾瑞龙先生的研究,宋夏战争前期,宋军依然沿袭宋辽战争时代的前沿要地据守配合二线主力兵团机动防御的作战策略,可是西北前线相对承平、军备废弛,沿边的各大军事据点缺乏承受夏人入寇打击的战力,无法承担起迟滞敌军进犯速度、为机动部队争取时间窗口投入反击的设定作用,“反而一处受攻,全

10、线备受牵连”,是论可谓直陈要害。二、德顺军之设立庆历初年的战事,印证了曹玮“异时秦、渭有警,此必争之地也”的预言,北宋方面开始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癸丑,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43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二五任福传,中华书局,1977 年,第 10507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癸丑,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49 页。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06 年,第 13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二五八曹玮传,中华书局,1977 年,第 8985 页。105西夏历史研究重视强化山外防线。庆历二年陕西分置四路,时任

11、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秦凤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的韩琦因为调来增援的京畿等处禁军实战表现不佳,故请示宋廷“增土兵以代戍,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之道。方谋取横山,规河南,而元昊称臣。”而同样成书于仁宗庆历四年(1044)的 武经总要 也曾提道:“庆历初,经略使韩琦言:笼竿城为山外四寨之首,北接镇戎军,捍一路戎马走集;北缘胡卢川河,经古萧关至鸣沙县。乞建为军。因赐名德顺。”可见德顺军设立之滥觞,实乃韩琦之首倡。从内文可以看出,设置德顺军的直接目的,便在于控制胡卢川(今清水河)河道地区,以防备夏军沿河谷顺流向南进犯,控制镇戎军通往渭州、德顺军等地的重要交通节点瓦亭寨,进而撼动撕裂整个泾原路的边防体系。然

12、而庆历二年(1042),西夏于定川寨战役又一次击败宋人,在山外地区设“军”的构想只能搁置。战后泾原路左翼战略防御态势骤然恶化,庆历三年(1043)正月,经略安抚使王尧臣在上呈宋廷的泾原路防卫检讨改善方案中指出:渭州笼竿、羊牧隆城、静边、得胜四寨,在六盘山外,内则为渭州藩篱,外则为秦、陇襟带,地土饶沃,生齿繁多。内笼竿城蕃汉交易,市邑富庶,全胜近边州郡,贼久有窥伺之意,盖距贼界则路甚平易,去内地则有山川之阻,万一为贼先据其要,以兵扼镇戎军三川、南谷并摧沙、木峡一带路口,则镇戎军、渭州难以出兵应援,四寨为贼攻胁,力不能支,则人心自溃。根据他所提出的论点,山外四寨作为连接秦凤泾原两路的重要节点,又是

13、屏障渭州的战略缓冲,本身亦是土地肥沃,物产颇丰。尤其笼竿城作为与蕃部交易之处,经济繁荣甚至超过了许多近边州郡,西夏对此觊觎已久。西夏南侵山外地区则道路平易,而从宋人镇戎军派出军队则会受到六盘山山脉的阻隔,若西夏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占领木峡口、三川口、南谷和摧沙堡等通往陇山以西之各重要关口,威胁山外四寨,则镇戎军和渭州等地所出动援军将容易为敌所阻拦,西夏或是攻城或是围点打援均可从容而为。为了有效改进泾原路、特别是山外地区的防卫体系,王尧臣在同一奏议中建议“请建置(笼竿城)为军,择路分都监一员知军,专提举四寨,及令修浚城堑,添屯军马,及时聚蓄粮草,以为各御”。由于陇山的阻隔,镇戎军与渭州在有事时无法

14、及时照管山外地区,因此设立军一级的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二一韩琦传,中华书局,1977 年,第 10223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4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3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39 页。106106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行政单位,由专人统一协调指挥山外诸堡寨的防务与经营,便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学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为了掩护某些距离过远但又受到一些威胁的主要接近地,可以规定一些特殊

15、的防御中心,它们仿佛是大战区内的小战区”,便很好地从军事角度阐述了宋廷设置德顺军的道理。庆历三年正月,北宋“建渭州笼竿城为德顺军,亦用王尧臣议也”。笼竿城依靠陇山,距离前线距离相对较远,作为山外防线扇面的底端有利于防守,不易受到战火的波及,还可以就近掩护陇山山口各条与镇戎军、渭州相往来的交通路线。并且笼竿城“蕃汉交易,市邑富庶,全胜近边州郡”,军城设置于此,不但可以保护经济生产和边境交易,优良的经济环境亦可对军城政务的运行提供支撑与保障。北宋政府使得山外四寨脱离了位于其东南部的渭州管辖,而上升为位阶“德顺军,同下州”的州级“军”,军政权限得以进一步扩大,这对于山外地区统一防务部署与指挥,应对西

16、夏入侵,招抚蕃部及发展屯田均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王尧臣所要求的“修浚城堑,添屯军马,及时聚蓄粮草”成了德顺军建立之后北宋强化山外防卫的主要方向。归纳起来,宋方的措施主要包括了增修堡寨、增派禁军部队、在德顺军南部地区修建水洛城以促进屯田,发展边贸来吸引蕃部,收编蕃兵。三、增修堡寨(一)北部堡寨群在德顺军北部地区,宋方修筑了李武堡、摘星堡、中安堡等堡寨,并将原属于镇戎军的、位于陇山西麓的开远堡划给德顺军管辖,以求统合防务、划一指挥。李武堡,“此武延川戎马来路,有摘星、开边二堡。”李武堡与下文提到的摘星堡庆历年之前皆不见史料记载,最早则出现于 武经总要 中,西吉宋夏堡寨调查与研究

17、 一书认为乃仁宗庆历年间所筑,笔者亦赞同此论。李武堡位于今西吉县硝河乡隆堡村。根据实地调查,李武堡与德胜寨隔葫芦河相望,距得胜寨东南约 3 公里,西北距开边堡约 16 公里,南距羊牧隆城 19公里,西边与葫芦河相邻,东与 202 省道相接。李武堡横亘于胡芦川河道中轴线上依山傍水,葫芦河由西北至东南方向流过,东北则有浅岔河河段约 20 公里,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屏障。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二卷第 30 章战区防御续,解放军出版社,2006 年,第 253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42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陕西,中华书局,

18、1977 年,第 2158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3 页。苏正喜、摆小龙:西吉宋夏堡寨调查与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109 页。苏正喜、摆小龙:西吉宋夏堡寨调查与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109 页。107西夏历史研究摘星堡位于今吉强镇王昭村西三岔路口。东距怀远寨 21 公里,南距开边堡 3 公里,西北距宁安寨 40 公里,东北距镇羌寨 18 公里,西邻 309 国道。中安堡,“堡一,庆历三年置,中安,军西三十五里”中安堡位于今西吉县什字乡村东。中安堡距离德顺军笼竿城约 20 千米,西距隆德寨约 13 千

19、米,其东接镇戎军,南扼隆德寨,北控马莲川,西守兴隆至隆德寨及葫芦河河谷进入镇戎军之通道。(二)南部堡寨群而在德顺军南部则陆续修筑了通边寨、水洛城、结公城、章川堡、石门堡、治平寨、王家城、威戎寨。威戎寨,“德顺军:威戎堡。东至章川堡三十里,西至同家堡二十五里,南至治平寨四十里,北至静边寨二十里。”威戎堡位于今静宁县威戎镇威戎村,建于葫芦河及甘渭河之间的河谷平地,是由静边寨南下秦州与水洛城的必经之地。章川堡,有的资料称其为漳川堡,“东北控扼西峡口戎马来路,地名漳川。顷因生户求内附,筑城,赐今名。东南结公城,西静边寨捺龙川一路,南秦州白石堡,北林堡熟户地”。由刘沪于庆历初年所建:“沪进城章川,收善田

20、数百顷”。章川堡位于今静宁县古城镇邹河村,城址位于干硙川与西凡沟交汇处台地上,沿干硙川(即宋时章川)向东上行至门扇川可通泾源,向北可通隆德寨,向南可通通边寨、结公城、水洛城直达秦州,地理位置险要。王家城、石门堡:“庆历二年秋八月促发土工,复城水逻,百堵偕作,一呼而就。于是西设石门堡,以为外关;东起王家城,而生重堑”。王家城位于今庄浪县韩店镇,石门堡位于今庄浪县朱店镇小湾村石门口水洛河南岸半山,城址依山而建,与水洛镇距离约 17 千米,石门口乃庄浪至天水的必经之路,最窄处仅约 70 米,把守着水洛城来往秦州的要道。两座堡寨一东一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

21、第 1103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3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3 页。大宋王家城新建城隍庙之记,转引自郭红姝、李晓斌庄浪出土宋代王家城城隍庙石碑考辨,丝绸之路2011 年第14 期,第 1112 页。图2德顺军北部堡寨示意图(笔者自绘)108108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西,分别保护水洛城的两翼。水洛城,“水洛城,庆历中,蕃部铎厮舟等献水洛、结公二城池,因命版筑。又献良肥地数千顷,募弓箭手居之,以为捍御开秦亭之路。苏温罗等族献山林,连延数百里,去水洛城三十里,仪州、制

22、胜关、德胜、静边、章川寨遂为内地。又于陇城川修一城,南至床穰寨、龙城寨,今属秦州。东制胜关百里,西熟户王家族,西南至床穰寨五十里,东南至弓门寨七十里,又四十里至秦州,东北至德顺军百一十里,北至静边寨九十五里”。水洛城位于今庄浪县城关水洛镇,城址一半建于平地,一半建于紫金山上,靠山面水。北距静边寨 60 余公里,东北至德顺军笼竿城 70 余公里,西南距秦凤路弓门寨约 60 公里。宋人成功于水洛地区完成筑城后,泾原路方面便“自泾原路水洛城界,披山刊木,鉏去滑羌,路开坦然,直通于秦寨(今天水秦安县)”,由水洛城向南进发“距秦州一百二十里”。秦凤路方面亦通过在陇城川地区修筑陇城寨,完成了秦州与德顺军之

23、间的交通联结,打通了“武延川路”与“黄石河路”,使得泾原与秦凤两路在遭遇战事时相互之间的应援协防更为便利。结公城,“结公城,南至水洛城三十五里,北至章川堡二十里,东至制胜关百里,西至静边寨六十里,西南至秦州百里。”结公城位于今庄浪县南湖镇,距离水洛镇直线距离约 16 千米,静宁县城(北宋静边寨)直线距离约 29 千米。通边寨,“德顺军有通边寨,庆历八年置。”通边寨位于今庄浪县通化乡通边村,地处水洛镇东北川道,距离约 20 千米。从形制上来看通边寨属于典型的连山城,一半依靠地势修建于山上,另一半则修建于河谷平川,真可谓依山傍水、表里河山,在军事地理上具备了极佳的防御态势。堡寨东依群山,西临水洛河

24、,南为东峡河,北为后沟口。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5 页。北宋凉飔阁碑记,转引自刘雁翔天水金石文献辑录校注,三秦出版社,2015 年,第 383384 页。缪喜平:北宋泾原路古城遗址考察及边防地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第 133134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5 页。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 年,第 138 页。图3德顺军南部堡寨示意图(笔者自绘)109西夏历史研究地处安化峡古鸡头道,扼守着通往静宁、隆德、泾源的交通要道。治平寨,“治平

25、四年闰三月三日仍以泾原路揆吴川新修堡障,赐名治平寨”。治平寨位于今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城址处于治平河与五方河之间的河谷川道。揆吴川即今静宁县李店镇至治平乡之川道,顺此路可通往静边寨、水洛城,或由鸡川寨直达秦州,抑或由通渭寨直达定西。(三)德顺堡寨防御体系的完善武延川河道谷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宜耕宜牧,集中分布了大批蕃部。其川道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在 3 度到 7 度左右,少障碍,交通方便,水质较好,便于饮用,对部队的集结和机动甚为便利。作为天然的交通要道,“盖距贼界则路甚平易”,西夏进犯德顺军多由此路南下,是宋夏双方极力争夺的战略地带。故而北宋大力在川道修筑堡寨、派兵设防,以阻挡夏军南犯。仁宗

26、时期德顺军驻军的具体部署情况虽然史料不存,但从后面神宗年间德顺军军队“第七将德顺军,第八将水洛城,第九将静边寨,第十将隆德寨”的部署情况来看,四将兵马有一半即两将是部署于武延川河道谷地一线,可见此路始终是德顺军防御的重点地区。李武堡、摘星堡、威戎寨与之前修筑的德胜寨、静边寨一起,顺着葫芦河河谷,修建在川原沟壑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一连串的堡寨群,极大强化了对于葫芦河流域地区的控制。而在德顺军南部,威戎寨与章川堡控扼葫芦河支流甘渭子河河谷;结公城则守卫葫芦河支流庄浪河河谷;通边寨、水洛城、王家城、石门堡一线则扼守葫芦河支流水洛河河谷。达成了“以通秦渭之路”的目标,完成了德顺军至秦州的交通联结,构建了

27、南接秦州、东连渭州、北以笼竿为前沿屏障之完整边防体系。四、德顺禁军兵力之强化根据 宋史兵志 上的记载,庆历以前陕西地区部署的成建制骑兵部队仅有骑军广锐与骑军蕃落,骑军广锐“旧河东指挥三十一,陕西七”。大中祥符年间共有 7 个指挥,“景祐、康定中,增为四十二。泾、原、鄜各二,秦、渭、环、邠、宁各一”。则庆历之前陕西共有骑军广锐11 个指挥,且均部署于重要的大州郡。骑军蕃落原系陕西厢军,天禧年间正式升格,成为禁军: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中华书局,2014 年,第 3659 页。西吉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吉军事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 9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

28、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3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元丰二年七月辛丑,中华书局,1992 年,第 7278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禁军上,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591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禁军上,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591 页。110110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蕃落陕西沿边厢兵有马者,天禧后,升禁军,极边城寨悉置。”而同样依据 宋史兵志上 的记载,天禧元年“天下厢兵迁隶禁军者凡五千余人”。可见当时由厢军升格为禁军者不过十余个指挥,具体落实于陕西骑军蕃落者则更少,当在 10 个之下。虽未见史料明确记载各骑军

29、蕃落指挥之驻地,但可见庆历之前泾原山外地区显然并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禁军骑兵部队。庆历年间以后因为宋夏战事,陕西边防压力骤增,宋廷调集大批军队入援陕西,并在本地大规模招兵买马,并将相当数量的厢军部队升格为禁军。宋军在陕西的禁军骑兵部队数量也如滚雪球一般大为增加,增加的骑兵部队主要集中于泾原、秦凤等路。主要增加的骑兵部队则以由原系厢军的骑军蕃落升格而成:蕃落、广锐、振武、保捷,皆是土兵,材力伉健,武艺精强,战斗常为士卒先。自昊贼扰边以来,惟土兵踊跃,志在争功蕃落兵作为陕西当地本土部队,身强体壮、战技出色,保卫家园乡土的热情高涨,渴望杀敌立功。但是待遇方面却长期遭遇不公,连外地调来增援的禁军部队即所

30、谓“东军”战力最差者都远远不如:“其如请给甚微,不及东军之下者”。但“东军”不堪一战之辈却大有人在“如新添虎翼兵,自南中选填,材质绵弱,自云不知战斗,见贼恐死,传者皆以为笑,朝廷但塞数为名而已”。在外地禁军不靠谱的情况下,势必要更加倚重陕西本土组建的部队,“若月添土兵请给,事恐难行,请遇特支,比常优加其数,或别定南郊赏例,以激其心,则其立功必不在东军之后矣”。将蕃落骑军从厢军升格为禁军,提升其经济待遇与武器装备,也是能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陕西前线防卫水平的一个妙招。到了庆历中期,陕西禁军在编制上已拥有 83 个蕃落骑兵指挥,“至庆历中,总指挥八十三”。如上文所述,庆历前陕西骑军蕃落不会超过10个,

31、则庆历时期一共增加了70余个指挥,涨幅相当惊人,可见沿边四路的骑军蕃落大多都是庆历时期所置。其具体部署情况为:秦州十二个指挥、原州与渭州各十二个指挥、德顺军七个指挥、环州五个指挥、延州与庆州各四个指挥、凤翔府与泾州及仪州保安军各二个指挥。德顺军境内共部署了七个指挥的骑军蕃落,数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禁军上,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593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三厢军,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642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35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2、 3135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35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35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禁军上,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593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八兵志二禁军下,中华书局,1977 年,第 4618 页。111西夏历史研究量相较于许多大州郡亦有所超过。加上德顺军另有一个指挥的步军保捷禁军(亦是由陕西本地厢军升格而成),则德顺军在庆历初年后共有禁军马步军八个指挥,极大程度上强化了过去山外地区守备薄弱的窘境,“况镇戎德顺城壁坚固逐处战守兵数,与旧不

33、同”,兵力较之庆历以前有了较大增长。以宋军一个步军指挥 500 员额、骑军指挥 400 员额的编制来计算,德顺军马步军总数当在三千上下。按照尹洙的说法,庆历三年时“今若镇戎德顺两军作寨不过四五千人,接战则不敌,张势又不足,倘为所乘则城中揺矣,镇戎战守兵共八千八百九十人,德顺通赵滋孟光兵八千八百三十五人”,则德顺军常备兵力除了正规禁军外,应另有五千左右的壮城厢军及弓箭手等部,这与“作寨不过四五千人”的情况大致对应,厢军与蕃汉弓箭手主要负责堡寨守备,剩下的禁军则作为机动兵力使用。而德顺军此时的兵力规模,已经与历来的军事要地镇戎军相当,也可见北宋对于山外防线的重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五、修建水洛城以发

34、展屯田边贸、收编蕃兵营建水洛城的动议在宋廷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泾原秦凤路分以至于陕西与中央官员,分成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派,展开了激烈辩论和折冲。支持派的陕西四路宣抚使郑戬认为,经营水洛城的收益不仅在于“通秦州往来道路”的战略性交通地位,而还有水洛城“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河渭,田肥沃,广数百里”优越的农耕环境,更重要的是先前王家族头领元宁主动献地归附,并且静边寨一带蕃部酋长皆愿纳质补官,若能抓住这个机会,则可收编三五万蕃兵为北宋所用。宋廷最终同意营建水洛城,除了要顾虑前线文武官员的平衡外,未必便没有现实收益的考量。(一)屯田事业的展开在军事要地是否设置堡寨,堡寨能否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以保护日常

35、耕作的进行,直接关系到北宋在宋夏沿边地区屯田工作的成败,王尧臣的奏议如是说道:朝廷若谓昨来怀敏之败,定川诸寨不足捍御,遂为弃地,则镇戎军西北两路,更无堡障,贼马可以直趋城下。弓箭手亦无依援,所给田土难以耕作。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二十七册卷五八三,尹洙三申宣抚韩枢密乞修安国镇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年,第 313 页。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二十七册卷五八四,尹洙三上四路招讨使郑侍郎议御贼书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年,第 344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四,庆历三年十月甲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486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四,庆历三年十月甲子,中

36、华书局,1992 年,第 3486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四,庆历三年十月甲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486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庆历三年正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3383339 页。112112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一针见血指出了堡寨与屯田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的辩证关系。北宋所修筑的堡寨基本位于山前冲积地带或是河谷平坦谷地,地形宽广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耕种条件,并分布着大量从事农耕的定居蕃部。成功筑城,也就意味着能够控制大量的可耕地和蕃兵、弓箭手。右正言、直集贤院田况称:“镇戎、原、渭,地方数百里,尝被西贼寇钞,无复农作”。因此,他

37、要求“以贼马所贱,无人耕种之地,大兴营田每五百人置一堡,等第补人员,每三两堡置营田官一员,令以时耕种,农隙则教习武艺,以备战斗”。在田况的领导下,泾原路采取以进驻堡寨的方式来掩护营田的顺利进行和营田弓箭手的人身安全,并安排了专门的营田官对屯田进行统一管理与监督。在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德顺军南部的屯田,也当是遵循这一模式来展开。在以水洛城为核心的德顺军南部堡寨群陆续建成后,形成了一张叶脉状的防御体系,为水洛城一带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从气象学的角度而言,相当于德顺军中南部地区的今隆德、庄浪等县,属于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地带,年降水量在 680 毫米到 760 毫米

38、不等;较之于完全处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只有 430 至 460 毫米左右的原州区与彭阳县等地(即宋代镇戎军),气候状况可谓更加适宜。较优的自然条件使得德顺军南部逐渐成为整个泾原路的农业与经济重心。根据李俊刚的考证,刘沪在进驻水洛城后,“又献良肥地数千顷,募弓箭手居之”。大量的汉族农户和弓箭手涌入德顺军南部地区,开垦耕种原来的闲散荒地,在短短数年内便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宋廷鼓励发展边塞经济生产,以推动拓边事业的政治大环境下,汉族农耕文化区先进的农工技术,生产工具和理念得以引进,使得水洛城及其左近地区的农业生产乃至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水洛城的修建,是陕西西线战场沿边屯田向西南

39、拓展的标志性事件,它显示出屯田区域由泾河流域向渭河流域推进的迹象。发展到熙宁八年(1075)时“陇山一带已经差官案视可耕官田,德顺军、仪州四千八百八十九顷,已募三千九百九十三余户,请佃四千一百七十三顷,岁输租计万三千一百余石”。取得了相当成果,如若加计蕃汉民众自行开垦,则成绩更为亮眼。庆历战事之后,泾原宋军的部署模式是“我之次边军马,尽可驻于坚城,以待敌之进退”。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庆历元年十月乙卯,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97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庆历元年十月乙卯,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97 页。固原市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固原市志,方志出版社,20

40、09 年,第 114116 页。李俊刚:北宋庄浪县水洛城筑城事件及其影响,陇东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 年第 2 期,第 36 页。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边防三上陕西,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1105 页。程龙: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114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熙宁八年八月壬寅,中华书局,1992 年,第 6547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九,庆历四年五月壬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599 页。113西夏历史研究将主力兵团纵深部署于渭州,泾州等次边地区,以缩短后勤补给线,降低运补成本开支,同时作为增援极边前线的

41、战略预备队:“益兵二万屯渭州,以备出战,为镇戎山外之援,以万人屯泾州,控扼要会,为原、渭声势”。每当西夏入寇时,宋军经典的应对方案是前线德顺军、镇戎军等地守军固守堡寨以阻滞敌军,后方大军作为机动兵团负责解围并相机歼敌。因此,德顺军广泛开展屯田,屯户所上缴之粮食,除了用于应付自身所需外,亦可向前来应援的后方大军提供部分补给,援军便可在开进时适当减少补给携带,加快反应与行军速度,更好地捕捉战机,保障胜利。另一方面,因为德顺军开展屯田得以招募供养的大量弓箭手,寓兵于农、耕战合一,在面对夏军进犯时也是重要的辅助兵力。王陶的 有窦复者世居镇戎能道边事 一诗中如此描述泾原路沿边弓箭手:“君不见镇戎德顺弓箭

42、手,耕种官田自防守。相团置堡御蕃军,下视贼庭殊不有”,可见德顺军的弓箭手战力出众、武艺娴熟,是协助禁军作战的重要力量。(二)沿边贸易的发展水洛城“川土平沃,又有水轮、银铜之利,环城数万帐,汉民之逋逃者归之,教其百工商贾,自成完国”,不但农业条件良好,更有矿产出产,不少汉人居于期间,也有着不错的工商业基础,加上地处吐蕃部族聚居区,在水洛城一带展开蕃汉贸易,便自然水到渠成。虽然现有史料并没有熙宁十年(1077)之前关于德顺军所设商务之记载,但诸如军城所在的笼竿城,蕃汉往来频繁的水洛城等地必然有相关交易机构的存在。根据 宋会要辑稿 的记载,熙宁十年时德顺军征税有10个商务,总商税额为14491.63

43、6贯。其中“在城三千七百二十八贯一百一十三文,水洛城五千五十九贯九百文,静边寨两千一百五贯二百六十四文,隆德寨一千一百八十八贯五百二十七文,得胜寨三百八十九贯八百九十三文,通边寨三百四十六贯八百七十八文,治平寨七百六十九贯九百七文,中安堡二百二十五贯一百二十一文,威戎堡四百九十六贯八百八十四文,麻家堡一百八十一贯一百四十九文”。可见德顺军境内缴纳商税数额较多的堡寨,除了军城笼竿城以外,其余水洛城、静边寨等皆位于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商税缴纳占整个德顺军的 6 成左右。水洛城一带虽然开发时间较晚,但缴纳的商税超过了最早开发的德顺军北部地区,成了德顺军的经济重心。说明在庆历年间以后北宋对于水洛城地区

44、的经营取得了极大成功,使得这一地区在哲宗时期“泾原路山前、山后堡寨不少,及静边一带,最系人户庄园物业繁富之处”,成为德顺军最为富饶繁华的所在。宋廷熙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乙亥,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34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四,庆历三年十月甲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486 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十六,中华书局,2014 年,第 5072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元符元年七月辛亥,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1901 页。114114西夏学二二二年第二期总第二十五辑四年(1071)所颁防秋诏书中“贼若寇德顺军,即别以万

45、人屯守静边”的作战预案凸显了防御静边寨的重要性,当是以德顺军南部地区的经济价值为考量。西北吐蕃无论是对生活必需品、奢侈消费品的大量需求,或是对其所出产之畜牧的大量外销牟利,皆极其仰赖与宋朝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必须维持双方的经贸往来,方可维持其生存与经济发展,“唯中国者羊马毡毯之所输,而茶彩百货之所自来也”。而西北吐蕃与宋朝在力量对比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其注定无法以武力为后盾发动战争来掠夺足够的物资,也不可能以对等的地位建立贸易关系,只能以政治上的依附,从北宋获得经济所需。水洛城一带不断繁荣发展的边境贸易,极大加强了与周边蕃部的经济联系,使得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经济依赖,被牢牢绑上了宋朝的战车

46、。另外一方面,边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与税收增加,则使得德顺军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有更多的余裕强化战备,应付突发事件。加强边境贸易,也是北宋巩固德顺军防御的一种间接方式。(三)收编蕃兵德顺军地区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沦陷于吐蕃之手,到了宋代境内依然分布着大大小小数目众多的吐蕃部落。庆历初年,德顺军未归附的吐蕃部落多分布于南部水洛城一带,刘建丽在 宋代西北吐蕃研究 中考证,当时静边寨有党留族、麻毡族、剥波族、郭斯敦部;治平寨有阿克杰部、裕勒萨部;水洛城有大王家族、苏温罗族、铎斯那部。德顺军可谓吐蕃部落的密集分布地区。北宋时期的西北吐蕃,依然继承了唐时先祖剽悍勇猛的尚武传统,“材气勇悍”“善射,耐

47、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吐蕃武士吃苦耐劳,熟悉适应宋夏边境的地形。“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作战勇敢、拼死不退。正因为吐蕃民风勇健豪迈,当遭遇侵犯时,为了保卫乡土家园,往往更能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正如范仲淹所言:“熟户恋土地护老弱、牛羊,遇贼力斗,可以藩蔽汉户”。正因蕃部对于宋夏边境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和出色的战斗力,使得各部落成为西夏大加笼络的对象,若蕃部导向西夏则会“贼势转盛而边堠无复捍蔽”,将对德顺军的防卫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好水川的故事将会接连上演,进而动摇北宋在山外地区的统治。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熙宁四年七月辛亥,中华书局,1992 年,第 5494 页。刘

48、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年,第 73 页。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一三八,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 年,第 64 页。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年,第 148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治平二年正月丙午,中华书局,1992 年,第 494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皇祐四年七月丙子,中华书局,1992 年,第 4175 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中华书局,1977 年,第 912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庆历二年正月丁卯,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229 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49、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92 年,第 3133 页。115西夏历史研究宋人若能用心笼络,“抚驭之间,恩威所得,大可防托边界,减得兵马”,吐蕃各部将能成为拱卫西北边防,抵御夏人入侵的国之干城。“平居以田猎骑射为能,缓急以追逐驰骋相尚。”娴于骑战的吐蕃武士,将成为宋军极大的臂助。自庆历战事结束之后,北宋便下大力气在包括德顺军境内的广大沿边地区对吐蕃蕃部加以招揽拉拢。北宋在完成对德顺军南部的堡寨修筑,彻底控制这一地区后,便着手大规模征募部落武士,“自修德顺军水洛城底石门堡,而生户蕃族多出内附,请递补职名,仍月给俸钱,使为属户以扞边”,将其收编为蕃兵。李元昊大举南下侵宋,在宋境大加烧

50、杀抢掠,吐蕃各族亦深受其害:“自元昊反,镇戎军及渭州山外,皆被侵扰,近边熟户亦遭杀虏”“蕃族之情,最重酬赛”,所谓酬赛,也就是典型的血亲复仇,在唐宋时期的吐蕃与党项各部族中甚为流行。夏人对山外地区众多吐蕃部落欠下的累累血债,自然会引发吐蕃人强烈的复仇欲望,在与西夏交战之时,更有动力奋勇杀敌“因此衅隙激怒之,可复得其用”。此时趁机对吐蕃蕃部加以笼络,自然能收得事半功倍之效。泾原安抚使王尧臣建议:“请遣人募首领愿效用者,籍姓名并士马之数,及千人,听自推其谋勇者一人,授以班行及巡检之名”,将吐蕃蕃部编入宋军序列,并授予头目武官官职,“使将领出境,破荡生户”,以金钱物质奖励蕃兵主动出境袭扰夏人。虽然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