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策略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16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策略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策略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策略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3卷 第2期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V o l.2 3.22 0 2 3年6月J O U R N A LO FJ I A N G S UV O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 G YJ u n.2 0 2 3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策略分析李楠(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2 2 1 1 1 6)摘 要: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既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时

2、代新人的实践要求。然而,部分高校对于这项工作仍面临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内容缺乏系统性、育人科学性不足等困境。对此,高校必须进一步依托课堂主渠道,促使劳动教育融入四育课程,增强劳动教育系统性,强化劳动教育科学性,凝聚多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以劳育人的氛围。关键词:五育并举;高校;劳动教育中图分类号:G6 4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5 3 5 5 0(2 0 2 3)0 2 0 0 9 5 0 4O ns t r a t e g i e s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l a b o r e d u c a t i o nu n d e r t h eb

3、 a c k g r o u n do f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i nc o l l e g e sL IN a n(S c h o o l o fA r ta n dD e s ign,J i a ngs u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g y,X u z h o u,J i a ngs u2 2 1 1 1 6,C h i n a)

4、A b s t r a c t:A g a i n s t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p r o m o t i n gt h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f i v ee d u c a-t i o n s,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l a b o re d u c a t i o n i nc o l l e g e s i sn o to n l ya ni n e v i t a b l e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p r

5、o m o-t i n gt h eg r e a t r e j u v e n a t i o no f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b u t a l s oa nu r g e n t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b u i l d i n ga n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a n dap r a c t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c u l t i v a t i n gn e wt a l

6、e n t s i nt h ee r a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o w e v e r,s o m ec o l l e g e ss t i l l f a c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s u c ha s i n s u f f i-c i e n t e m p h a s i s o n l a b o r e d u c a t i o n,l a c ko f s y s t e m a t i c c o n t e n t,a n d i n s u f f i c i

7、e n t s c i e n t i f i c e d u c a t i o nf o r t h i sw o r k.I nt h i s r e g a r d,c o l l e g e sm u s t f u r t h e r r e l yo nt h em a i nc h a n n e l so f t h e c l a s s r o o mt op r o m o t e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l a b o r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o t h e f o u r e d u c a t i

8、o nc o u r s e s,e n h a n c e t h e s y s t e m a t-i cn a t u r eo f l a b o r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t h es c i e n t i f i cn a t u r eo f l a b o re d u c a t i o n,g a t h e rm u l t i p l ef o r c e s,a n dc r e a t ea na t m o s p h e r eo f e d u c a t i n gp e o p l e t h r o

9、u g hl a b o r i nt h ee n t i r es o c i e t y.K e yw o r d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f i v ee d u c a t i o n s;c o l l e g e s;l a b o re d u c a t i o n收稿日期:2 0 2 2 1 0 0 6基金项目:2 0 2 0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传承 红 色 基 因、传 播 红 色 文 化、讲 好 红 色 故 事(J Y S Z J P XM 2 0 1 0);2 0 2 2

10、年度校级社区教育实践创新课题:红心筑梦,“建”“社”有我;2 0 2 2年度江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现实途径研究(S J XM 2 0 2 2 1 0)作者简介:李楠,女,江苏徐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m a i l:5 1 7 0 6 0 2 8 0q q.c o m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 0 2 0年3月印发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

11、水平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新时代,高校能否更好地以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9 6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 3卷根本任务,使劳动教育更有效地融通综合育人价值,实现五育并举,真正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课题。这就要求高校准确领会五育并举背景下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及其综合育人价值,确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观,不断促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1 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1 是推进中华民族

12、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不但可以激发人才在学习钻研中矢志奋斗、开拓创新的斗志,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强军,而且可以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为强大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提升中国综合实力注入强劲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出力流汗、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和价值,教育他们爱护、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良好劳动品质。1.2 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劳动是

13、人的本质性活动,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劳动是人类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教育活动也伴随着劳动,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使其有力地支撑其他“四育”2。这迫切要求高校持续稳步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发展,推进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将劳动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增强劳动教育的育才实效,从思想引领、技能培养、知识传授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从更深层次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让劳动教育最大限度发挥育人功能。1.3 是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新时代,社会

14、各行各业的劳动形态发展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更加具有创造性、智慧性和自主性特征,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加强劳动教育能够进一步内化学生的劳动知识、升华学生的劳动情感、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感受身体的耐力、专注的精神与认知能力的结合,养成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深化创新意识,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同时,劳动过程散发着美,劳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美学的本质内涵,进而推动他们树德、增智、育美、强体的综合发展。2 高校加强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2.1

15、 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劳动一直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使得很多人过于重视文化课,对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和独立人格关注不够。这种现象在部分高校同样存在,即一些高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个别高校甚至取消劳动教育。这就使部分大学生做不到热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甚至形成了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消极、错误的劳动观和人生观,一味地贪图享乐,漠视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2.2 劳动教育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设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3。一是部分高校的生产劳动教育明显偏少,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教育内容

16、比较陈旧,尚未适应新时代的劳动发展趋势,也没有紧密联系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4。二是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与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衔接不够,直接降低了劳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中小学只看重升学率,重视学生文化课教学,忽视劳动教育,导致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劳动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进入大学以后依然缺乏健康的劳动意识。2.3 劳动教育科学性不足目前,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还需提高育人科学性。一是某些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停留于表面,缺乏长期性的计划和系统性的组织,实际操作性不强,直接导致学生难以体悟劳动的真正乐趣所在,更难以增强对劳

17、动的热爱。二是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带有娱乐化倾向,甚至演变为考察参观和观光 旅 游,劳 动 教 育 的 实 践 育 人 内 涵 被 严 重 削弱5。三是部分高校将寒暑假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视为劳动教育,或只重视传授劳动技能,不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情感。2.4 相关主体忽视劳动教育重要性五育并举要求与高校劳动教育密切关联的家第2期李楠: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9 7 庭、企业等相关主体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但实际情况是相关主体普遍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企业和高校三者缺乏密切配合,更没有建立劳动教育联合开展机制,没有构建协同育人的多边以劳育人联合体,一定

18、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原因在于,随着劳动出现简单体力劳动与复杂脑力劳动的分化,出现了劳动分配、劳动分层和雇佣劳动等现象,使得劳动价值观带有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些社会主体偏好脑力劳动、矮化体力劳动,不尊重平凡的体力劳动者。3 高校突破劳动教育困境的策略3.1 依托课堂主渠道,促使劳动教育融入四育课程高校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突破劳动教育困境,要大力依托课堂主渠道,促使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四育课程。第一,高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6。高校要在劳动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在完善相应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紧紧依托课堂主渠道,增加有关创新奋斗精神、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知

19、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尽快设立劳动教育必修类课程,补齐劳动教育短板7。一方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高校劳动教育教材。另一方面,高校要尽快制定劳动课程大纲,对劳动课程类型进行分层次设置(劳动技能知识、劳动 理论和劳动 实践三类),并明确相应课程的教育目标与内容,真正落实劳动教育的相应学时,明确课程相应学分。高校可以思政课为载体,进一步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中,进一步深化有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阐释和论析,推进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力争让大学生从中收获理论指导、汲取思想精华,升华劳动精神。这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关键路径

20、,也是服务社会发展、赋予民族复兴的实践需要。另外,劳动实践课要囊括手工劳动类与生活技能类,职业规划类,以及科技劳动类、拓展劳动类、创意劳动类课程等。第二,高校要特别注意劳动教育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精准设计劳动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四育专业课教学的具体路径,使劳动教育渗透课程教学,切实推进创新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劳动教育类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劳动教育类和共同劳动教育类课程,对于专业劳动教育类课程,其实践环节要结合相应专业的实践教学来开展,并科学地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在做好专业育人的同时做到实践育人,最终实现以劳育人的目标。3.2 增强劳动教育

21、系统性,整体推进劳育一以贯之高校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突破劳动教育困境,要着力增强劳动教育系统性,从整体上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第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劳动教育一体化综合保障体系,指导各大中小学建立并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为增强劳动教育系统性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教育部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及指导大纲,建设大中小学一以贯之的劳动教育体系。具体而言,横向上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定劳动教育目标,精准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纵向上要聚焦大中小学关于劳动教育内容、落实以及评价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8。同时,针对劳动教育内容建设,要特别补充劳动实践活动和具有当地或校本特色的课程;针对课程

22、开发,要遵循系统化思路,以多方参与、纵横交错的模式抓好劳动教育课程编制工作。第二,高校要抓住学生入校后的重要节点精准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在相关环节融入劳动教育。首先,通过校史教育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本校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奋斗拼搏历史,让他们切身感悟学校今日取得的办学成就离不开崇高的劳动精神。其次,通过组织毕业实习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惟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只有弘扬无惧苦累的劳动精神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迎来事业的成功。最后,高校校长可以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重点阐述知名校友埋头苦干的劳动精神,用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真实的事例激励他们满怀对劳动的激情走向社会,促

23、使他们满怀建功立业的豪情投身于一线基层工作。3.3 强化劳动教育科学性,促进劳动教育实践育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促进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必须回归广阔的实践舞台。因此,高校要立足于劳动教育实践性特征,不断创新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方法9。第一,高校要聚焦第二课堂,促使劳动教育渗透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其一,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创客空间,让学生在创新型劳动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其二,高校要定期举办劳动专题研讨与劳动精神学习沙龙,邀请有关专家与学者来校开展劳动教育学术论坛或专题讲座,邀请当地劳模9 8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 3卷代表和大

24、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其三,高校要下大力气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定期开展评选最美劳动者的活动,积极营造典型劳模榜样学习的良好范围。为此,高校要在现有实践教育基地与劳动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共享、开放的实践基地,尽快建设一批服务性劳动基地、学工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观察、接触和投身劳动实践提供更多机会,为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实践的新方式、新形态提供支撑,为五育并举提供实践平台1 0。大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才会更加关注每一项劳动活动的特殊性,留意每个劳动细节,并切实观察、触摸更加直观的劳动成果,增强劳动实践的吸引力。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磨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对劳动实践

25、的审美与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高校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饱含劳动精神的校园文化。高校既可以充分运用V R全景、短视频、微电影等互动性强的形式制作关于劳动教育的特色型文化产品,也可以从校规校纪、学生奖惩制度等方面着手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3.4 凝聚多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以劳育人的氛围高校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突破劳动教育困境,必须凝聚多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以劳育人的氛围。第一,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以劳育人的氛围,地方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分别对家庭与学校劳动教育出台指导意见。一方面,政

26、府要协调好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综合性劳动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时代使命感,不断推进劳动教育社会化,力争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促进劳动价值的理性回归。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劳动教育经费,各级政府要凝聚各方的物质力量,力争将更多的社会资本用于劳动教育实践评价及其课题研究。第二,高校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和校地联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劳动实践平台与更加多样的劳动实践契机。一方面,高校要下大力气借助开放、多元的社会平台,让大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劳动实践,学以致用,进一步补齐实践短板,

27、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劳动实践中涵养与践行劳动情怀。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业人士兼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强化校外导师在劳动实践教育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除此之外,相关社会主体要为大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平台,进一步深化与社区、企业的联系,发挥更大效能,为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课堂开辟更多途径。各类社会公益性组织要强化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公益活动内容与形式,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的实践。4 结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夙愿和期盼,在新征程上,需要每一位追梦人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正视目

28、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和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策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激发大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高尚的劳动价值观,不断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 B/O L.(2 0 2 0 0 3 2 6)2 0 2 1 0 5 1 0.h t t p:/w ww.g o v.c n/z h e n g c e/2 0 2 0 0 3/2 6/c o n t e n t_5 4 9 5 9 7 7.h t m.2 陈攀,陈春萍,刘翔.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三新”发展路径论析J.湖南科技

29、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3):1 7 7 1 8 4.3 李宇杰,赵婉斐.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高校劳动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2(1):1 3 8 1 4 3.4 杨丽.基于“五育融合”补齐劳育短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0 2 2(3):7 2 7 3.5 王飞,车丽娜,孙宽宁.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 0 2 0(9):7 5 7 9.6 高晓丽.“五育并举”背景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在依据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1 0):9 7 1 0 1.7 陈玉保,李美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科教文汇,2 0 2 1(2 8):3 8 4 0.8 李玉华,马心竹,罗聪.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 0 2 0,4 8(2)1 7 8 1 8 4.9 郭云,丁露露.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7):7 4 7 7.1 0 刘良华.劳动教育何以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J.人民教育,2 0 2 1(1):3 3 3 6.(责任编辑:杨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