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9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75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9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9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9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8 月第4 1 卷第4 期引用格式:李骁天,高宇成.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一一基于9 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 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4 1(4):8 7-9 2.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Aug,2023Vol.41No.4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9 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李骁天,高宇成?(1.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北京1 0 0 0 9 1;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1 0

2、0 0 9 1)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状况,对我国9 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同质化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疏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提出完善高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培养体系的对策: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实际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学校或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增设实践学分学时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质证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管理机制,推进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体系,多方位促进学生实践能

3、力发展。【关键词高校;休闲体育;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 G807.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持续追求,休闲体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2020年我国每年有4.3 5 亿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大幅超过了我国GDP增速,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2007年教育部第一次公布休闲体育专业本科招生,到2 0 2 2 年在全国已经有1 1 5 所高校设立了休闲体育专业。经过近2 0 年的发展,高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各类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员,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

4、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1 4 8“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 1 4 6。因此,也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随着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其办学规模、专业布局以及专业设点数量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2 ,这不利于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以不断提升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

5、与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一、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相关研究与发展实践当前对于休闲体育专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发展态势等方面。李燕燕、收稿日期 2 0 2 3-0 3-2 8修订日期 2 0 2 3-0 6-0 1【作者简介 李骁天(1 9 7 9 一),男,陕西汉中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休闲体育;高宇成(2 0 0 0 一),男,湖南衡阳人,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6-4 0 0 5(2 0 2 3)0 4-0 0 8 7-0 6表1 我国部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情况统计表李轶君在分析欧美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

6、,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 。李启成、覃文进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析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 。黄学军、周平从精神与生命的思考和对引人成果导向(OBE)的两个视角分析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理念 5 。李文冰从体教融合的视域出发,分析了休闲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0 。同时,赖怀祯、王晓云分析了我国部分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特点7 1 7 4-1 7 。综上所述,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休闲体育专业的宏观层面,缺少对具体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人分析。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

7、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更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反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信息载体 8 。从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2 3-1 2。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具体培养方案进行深人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为此,课题组选取了国内9 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并结合多次参加“中国休闲体育北京论坛”等学术会议的交流研讨和访谈成果,对目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完善高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培养体系的对策,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8、培养目标是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9 所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调研分析(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如湖北大学和沈阳体育学院。这类专业注重学生对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够从事休闲体育指导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策划与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第二类是培养具有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北京体育大学。这类专业强调学生具备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能力,能够在体育与旅游相关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体育的指导与服务、青少年营地的教学

9、与管理、休闲体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第三类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成都体育学院。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休闲体育活动和竞赛组织能力,能够在俱乐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技术指导等工作。第四类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广州体育学院和湖南财经大学。这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休闲体育产业领域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指导、策划与组织、经营与管理、体育旅游运营等工作。高校名称上海体育学院人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技术与户外休闲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能在体育与旅游相关领域从事工作的人才。首都体

10、育学院一项精通、多项熟悉的运动技能,并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的指导、策划与组织能力的人才。沈阳体育学院理论、实践、专业技能三结合,能在运动休闲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成都体育学院具备高级专业综合技能,能在不同机构从事技术指导工作的人才。湖北大学具备休闲运动项目专长和洞察休闲体育市场变化的能力。着重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休闲体育、体育旅游开发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广州体育学院型人才。湖北经济学院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在休闲体育及相关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湖南财经大学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能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指导、活动策划、俱乐部管理和体育旅游运营的人才。注:

11、资料来源根据各个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归纳、总结。二、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同质化情况突出,缺乏特色通过对比分析9 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见表1)可以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定位聚焦在户外运动与体育88培养目标具备运动指导、项目推广、组织策划、市场运作能力,能在休闲体育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旅游方面,并且表述得比较详细,上海体育学院提出了市场运作、市场推广的目标,其他7 所高校此方面的表述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 0 1 7 7(以下简称国标)中相关要求非常相似,大多都是节选了国标中的内容。说明国内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

12、对于培养目标的表述存在雷同的现象,缺少特色,国内许多学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3.6 1 1-1 3 。培养目标是对培养对象的观点主张、规格要求具体方向的明确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排和组织休闲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1 4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缺乏特色,会导致课程设置的零散与泛化,从而影响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国内的休闲体育专业申报制度有关,目前教育部不再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查,改为先建设后评估的形式 1 5 。例如美国采用相关休闲课程认证标准对拟开设此专业的学校申报书进行审核、论证与认证,强制性要求所有新申报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学校进行认证,为高质量地培养休闲体

13、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文件的依据,不知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如休闲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主要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有哪些具体的培养方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职业能力等?所以多数高校就参照国标的内容设置培养目标,导致培养目标的同质化。(二)课程设置杂而不精,缺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校都提出了休闲体育项目指导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组织与策划的职业能力目标,但是从各个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达成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通过分析9 所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发现,各高校间的课程设置差异大

14、1 5 (见表2)。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外休闲体育专业开展得较好的高校,我们专业课程设置多而不精,没有明显的针对性,无法支撑其职业能力 1 6 。对比国外,如美国高校根据各类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核心的课程安排,设置了三大类课程分别对应学生基础认知能力、休闲服务能力和管理行政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将证照考试融入课程设置以提升职业竞争力 7 ,课程涵盖了从直接消费者规划到行政职能等内容,专注于培养休闲领域从业人员 1 7 。广州体育学院根据所开设的三个方向分别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分类培养学生,使得培养目标更加精确,更加富有专业特色和实用性 3 ,也重视学生证照的获取,要求学生必须获得至少三项职业资格证书

15、,反观本研究中的其他8 所高校,只有湖北经济学院一所高校有获取证照的要求,并且从该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笔者认为很难实现休闲体育专业培养中的职业目标。总体来说,各高校提供了广泛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了不同方向的体育和运动领域,如户外探险、健身娱乐运动、高尔夫、体育旅游等,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许多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和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了任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课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有课程主要围绕特定领域的运动项目进行设置,缺乏跨学科整合的课程,无法提供学生全面综合的知识和技能;关于国际化和

16、国际视野的内容相对有限,缺乏对国际休闲体育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机会;除少数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外,整体课程设置中行业实践机会相对不足,缺乏与实际行业相结合的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综上,现有课程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注重实践训练方面虽然具有优势,但仍需加强跨学科整合的力度、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提供行业实践机会方面多做努力,以培养更全面、国际化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三)专业实习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通过分析培养方案的专业实习环节,发现多数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5.8-1 9 。相比英国拉夫堡大学休闲健身专业和国内国家一流专业

17、的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国内高校的专业实习时长普遍较短。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专业实习为一年,而本研究中除了广州体育学院的高尔夫方向实习时长为8 0 周外,其他8 所院校的实习时长最多不超过2 3 周,最少的湖北经济学院只有8 周。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脱离了学校熟悉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实习岗位。只有适应后,他们才能在实践中关注自身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全面提升自已的实践能力。因此,实习时间过短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实习管理方面也存在不89表2 我国部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统计足。虽然国标提到各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专业实习,要有具体的计划、明确的内容和经费保障,以确

18、保专业实习的效果 1 0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北京体育大学有详细的实习管理规定外,其他8所高校并未看到相应的规章制度 2 0 。专业实习不仅提供实际的专业能力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角色的扮演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实习有利于学生从校园到社会角色的转化 2 1。由于实习形式和实习单位的要求与环境各不相同,学校有必要制定休闲体育专业实习管理规定休闲体育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方法等相关文件,以规范全部休闲体育专业实习工作的管理。否则,各个实习单位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各行其是,极大地阻碍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专业实习的效果变差,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高校名称

19、专注于户外探险和户外教育领域,提供全面的课程选择,注重培养学生在自然环境下的技能和领导北京体育大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健身和娱乐领域的专业能力,同时提供广泛的户外运动课程选项,培养学生在野外成都体育学院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安全意识。着重培养学生在高尔夫领域的专业能力,提供完善的高尔夫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康乐体育领广州体育学院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提供丰富的任选课程,涵盖了多个体育运动项目和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湖北大学和综合素质,同时提供体育管理和科研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科学知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选择,涉及休闲体育、旅游学、首都体育学院体

20、育产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涵盖了休闲体育、旅游、运动康复与保健、体育赞助和体育管理等领域,注重湖北经济学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融合了体育与经济管理的特色,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涵盖了健身、体育旅游、营地教育、体育场馆湖南财经大学管理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以体育旅游和高尔夫为特色,提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在体育娱乐公园管理、体育旅游开上海体育学院发、高尔夫运动和俱乐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如意外伤害

21、防护与处置、拓展训练、体验式教育原理等,课程涵盖了许多体育沈阳体育学院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选择。三、完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一)高校根据社会需求与自身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制订培养目标时应该要考虑到学校的师资情况、场地资源、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当前社会发展适应的休闲体育文化,从而培养出具有学校或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增大差异化竞争,减少同质竞争压力。另外,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休闲体育需求 1 5,2-2 4 ,将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一大重点,避免出现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例如休闲运动起源地英国,该国大学休闲体育

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2 5 1 。同时,制订培养目标时多使用量化的易于测量的指标,使得目标更加容易实施,防止出现培养目标束之高阁的情况。实际中在获取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方面,可以加强与相关的公司企业交流合作与联系,了解就业需求的变化情况,也可以与企业直接交流培养目标的制订 4,2 6 ,促进专业建设的市场化。例如哈尔滨体育学院根据知名滑雪场就业需求信息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使得学生到滑雪场工作的就业率与就业待遇连年升高 2 7(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方面专业技术型教师比较匮乏 2 8 ,从事休闲体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部分教师原来的专业并不

23、是休闲体育 2 9-3 0 ,只是教学工作的需要才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工作,所以在这方面的90专业课程设置参考文献教学能力会有所欠缺,致使部分课程无法开设,这是导致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挑选优秀的教师到国外休闲体育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进行考察交流,或者去与休闲体育产业相关的优秀公司企业观摩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与校外公司企业的合作,引进优秀的校外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三)增设实践学分学时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质证书,增强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必备手段 3 1 。如国外

24、高校将课程设置与休闲专业人员的证照考试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各类休闲体育相关证照考试,如CPR(C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术)、AED(A u t o m a t e d Ex t e r n a l 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证书,学生通过课程考核的同时也完成了专业资质考试认证 7 ,广州体育学院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三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培养方案中可以设置实践学分学时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增加就业机会。另外,学校要建立好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报名等信息的传播渠道,如院

25、系可以及时发布相关休闲体育专业资质考试信息,防止学生错失考试机会。同时学校要提供条件,加强对学生参加资质考试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资质证书考取通过率。(四)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管理机制,推进构建多样化的实践体系,多方位促进实践能力发展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实习活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如休闲体育专业实习管理规定休闲体育专业实习质量评估考核办法等,使得各项实习工作在实际进行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0 。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其次,推进构建多样化的实践体系,多方位促进实践能力发展。休闲体育作为应用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一方面,高校要针对

26、休闲体育的专业特性,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 3 2 。学校可以多举行定向越野、攀岩等比赛,并设置相关的比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休闲体育项目的竞赛,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在比赛中反馈出的情况对教学工作适当地进行优化调整。学校还要提供给学生组织、管理、设计比赛的机会,鼓励让学生们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比赛全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院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和假期专业实践制度,增加专业实践学分学时设置,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寒假或者双休日去公司企业兼职实习锻炼。完善假期专业实践学时学分计算方法,将假期的兼职锻炼换算成专业

27、实践学分学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增长。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李明锐.OBE理念下休闲体育一流专业的课程建设研究 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 0 2 1.3李燕燕,李轶君.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经验与发展对策 J.湖北体育科技,2 0 2 2,4 1(9):8 3 2-8 3 6.4李启成,覃文进.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2 2,4 4(S2):1 9 7 1 9 9.5黄学军,周平.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28、培养的审视与策略研究 J.体育视野,2 0 2 2(1 1):1 2 2 1 2 4.6李文冰.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研究 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 0 2 2(1):1 0 6-1 0 8.7赖怀祯,王晓云.美国休闲体育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分析 C/中国班迪协会,澳门体能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第七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2 0 2 2.8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 0 1 1.9王晓云.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基于2 0 所高等院校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 0 1 5 第十届全

29、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 0 1 5.10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8.11冯云.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J.海峡科技与产业,2 0 2 0(7):2 6-2 8.12王新秀.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 0 1 3.13胡峰春“国标”背景下江苏省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 0 2 1.14王晶.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 0 1 5.911

30、5朱毅然.域外经验与启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 0 2 1,3 7(9):5 9-6 3.16李瑾.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 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8(1):5 1-5 3.17郑彩壮,闫万军.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0 8(8):4 1 4 3.18李克雷,孔艳君,王晓燕.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J.就业与保障,2 0 2 1(2):1 6 1 7.19童建民.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J.浙江体育科学,2 0 1 3,3 5(2):8 8

31、-9 0+1 2 5.20马广卫.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 0 2 2(1 3):1 5 4 1 5 6.21李相如.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 0 0 9,2 1(2):1 8 0-1 8 4.22汪蓉蓉,钟晓明.武汉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 0 1 4,3 3(3):266 267+226.23朱佳滨,胡萍,黄忠国.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 0 1 5,3 3(3):1-4.24陈琦.体育院校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32、 J.体育学刊,2 0 0 7(9):6-9.25李齐,方春妮.英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特点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 0 1 6(7):1 5 9 1 6 3.26沈纲,董伦红.“实践育人”理念下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 0 1 3,3 3(5):1 0 9-114.27胡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特色建设途径探析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 0 1 5,3 3(2):6-9+1 6.28刘洋,王家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探索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6,3 9(1 1):1 0 4-1 1 1.29张京杭.转型背景下休闲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

33、体系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2 0 2 1,1 1(5):8 8-8 9+9 2.30王海军,王玉扩.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办公自动化,2 0 1 6,2 1(2 1):3 7-3 8+2 2.31唐芒果,于翠兰.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 0 1 5,3 1(1):9 1-9 4.32田杰,袁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2 0 2 1,1 1(2 3):1 2 4-1 2 8.责任编辑:刘英责任校对:周珂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dergra

34、duate leisure sports majorsin Chinese universities-Analysi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programs of 9 universitiesLI Xiaotian,GAO Yucheng2(1.School of Leisure and Social Sports,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091;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Capital Univers

35、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091)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Chinese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grams of leisure sports majors.It hasfound that there is obvious homogeniza

36、tion in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leisure sports majors inChinese universities,the curriculum design failed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and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inadequate in foster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is paperpropo

37、se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formulate reasonable training objectives that based on social needs and theirown circumstances,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faculty,resources,and the culture of leisure sports,to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distinctive school o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Incentive systems

38、should beestablished for practical credits and hours,encourage students to obtain relevant qualifications and enhancetheir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Professional leisure sports tal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through on-the-jobretrain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isure sports in

39、stitutions,which will strengthen theprofessionalism and marketabi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Finally,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ofessionalinternships should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systems that align with themajor,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tandardizing internship activities,and building adiverse practice system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Key words:universities;Bachelor s Degree Program in Leisure Sports;training system;trainingplan;practical abilities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