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72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4-15基金项目:泸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农教育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SHSK2023006);泸州市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研究中心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新时代泸州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XDC202313);西南医科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2021SKTD04);西南医科大学科研项目“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21ZXSHKX0022)。作者简介:陈士勇(1971),男,山东淄博人,博士学位,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研究。习近平总书

2、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贫困治理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眼光,围绕如何摆脱贫困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解决了中国减贫事业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保护,不仅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而且取得了中国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

3、125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不同维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对于正确把握贫困治理的变革方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推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理论创新之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不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而且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实践的沿革、拓展和深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扶贫济困思想的传承和提炼,凸显了历史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实现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思路的空间转换。(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贫困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虽然

4、没有对未来社会如何开展贫困治理进行过细致阐述,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陈士勇(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摘要:从理论创新的维度,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遵循;从实践创造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贫困治理中的基本问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保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推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理

5、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习近平;贫困治理;共同富裕;反贫困理论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3)02-016-042023 年 6 月第 2 期(总第 95 期)Jun,2023NO.2(Ge2.95)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16-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如何摆脱贫困未做过具体的阐释,但是却对如何消解人类贫困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制度进行历史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自身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矛

6、盾,所以不可能真正消解贫困人口。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只有消灭剥削制度,在未来社会主义阶段才能逐步真正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贫困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提出中国解决贫困治理必须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思想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11。针对贫困治理实践中出现的理论疑惑,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在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为根本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和总结中国贫困治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对贫困治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形成了别具匠心的贫困治理的思想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

7、要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反贫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生动体现了党在理论创新上的与时俱进。(二)丰富和深化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始终不渝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349,并且将其作为贫困治理首要问题,通过尝试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方式探索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使绝大多数中国人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出“三步走”战略思想。邓小平指出:“不管

8、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440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1127。在贫困治理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贫困治理工作机制,“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1134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贫困问题的举措,使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贫困治理的具体实际情况,注重贫困治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贫困治理思想体系,

9、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扶贫济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扶贫济困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数千年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辨方式,尤其是扶贫济困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够对解决贫困治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10、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583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如果哪个国家轻易地放弃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失去文化根基,社会发展也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剧烈动荡乃至分裂消解。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贫困治理的智慧,不仅彰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而且也激荡起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17-二、以人为本之维: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贫困治理问题,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精神探索贫困治理新模式,

11、提出坚持社会公平是首要前提,全面改善民生是核心要义,实现共同富裕是价值目标。(一)首要前提:坚持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首要前提。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贫困治理事业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坚持社会公平,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发展目标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134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在贫困治理实践中,首先应当坚持社会公平,加强对贫困地区采取有效的精准帮扶政策,努力使广大

12、人民群众都能在社会发展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这样才能激发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社会公平作为解决落后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生存发展难题的前提,不仅切实解决好、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根本利益,而且也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核心要义:坚持全面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6432习近平总书记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13、展理念,提出要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满足实现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6189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1128。(三)价值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14、:“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73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目标清晰方可凝心聚力,“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1133。这既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后地区贫困治理的高度关注。现实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蕴含了坚持把追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具体描绘和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使中国贫困治理的伟大实践充满着人文关怀。三、实践创造之维

15、:深刻回答了贫困治理中的基本问题科学、完备、高效的制度体系是贫困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强调做好贫困治理的根本保证在于创新制度体系,力求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来促进贫困治理工作有序进行。(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也日益显现,贫困治理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摆脱贫困落后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但是,一定要切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做好贫困治理的陈士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18-辽宁

16、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基本原则。这是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1127。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已经表明,背离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谈不上完成贫困治理的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做好贫困治理的政治保证。而且,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步骤,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二)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管理制度体系是

17、否健全,关系到贫困治理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探究阻碍贫困治理进展的不利因素,强调“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1132,这既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返贫难题的有效路径,也是确保贫困治理取得成效的现实选择。一方面,要加强贫困治理管理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解决好贫困治理问题,就“要落实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统筹,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主要是管两头,一头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另一头是加强

18、脱贫效果监管。省负总责,就是要做到承上启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促进工作落地。市县抓落实,就是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7155。另一方面,要完善贫困治理制度管理的考核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进考核评估机制,根据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不断完善,让省负总责既体现在工作要求和责任上,也体现在考核上。”7155实践证明,完善的贫困治理考核机制能够增强贫困地区自身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使贫困地区发展形成良性的内生动力,实现落后地区贫困人口脱贫。(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既是确保贫困治理制度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贫困治理目标的

19、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加快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于贫困治理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可以提前化解和应对贫困治理中出现的各种潜在的风险,防止不良影响,推动贫困治理事业健康发展。而且,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能够对触犯贫困治理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警示,约束和防范贫困治理内在的隐患,促进贫困治理良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113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合理的科学设计,探索建立健全贫困治理的社会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贫困治理的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应加大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惩

20、戒,形成维系贫困治理稳定的根基,促进贫困治理良性发展。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创新思维,分析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贫困治理问题,提出建立和健全贫困治理的社会监督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巩固贫困治理的成果,而且也能够提高贫困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图谱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为世界贫困治理现代化实践提供了新经验和新范例。参考文献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 汪海燕.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生成的三重逻辑 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4):106-111.责任编辑:董瑞军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