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43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9 卷 第 4 期2023 年 8 月(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9 No.4Aug.2023DOI:10.12066/j.issn.1007-2861.2397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张金生1,庄欠伟1,2,李东1,张弛2(1.上海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444;2.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摘摘摘要要要:以上海苏州河段深埋调蓄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多功能回型框架试验系统对3 组不同纤维混凝土和 1 组无纤维混凝土浇

2、筑的管片梁和管片接头进行足尺静载试验,探究了 3 种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管片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在内水压达到 0.5 MPa 时不同纤维可使钢筋应力降低 8%22%不等;合成纤维可以有效延缓裂缝的出现并抑制其发展,其中 Barchip 纤维管片裂缝宽度降低了 40%,同维纤维降低了 20%,钢纤维降低了 28%.管片接头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纤维可以提高接头试件的整体刚度,其中 Barchip 纤维提高了 24%,同维纤维提高了 10%,钢纤维提高了17%;合成纤维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接头受压区在螺栓屈服时出现碎角破坏的程度.总体而言,Bar

3、chip 纤维在抑制裂缝发展和提高管片和接头整体刚度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钢纤维,而同维纤维在相关方面的表现则劣于钢纤维.关关关键键键词词词:纤维混凝土;足尺静载试验;管片接头;力学中中中图图图分分分类类类号号号:TU 43文文文献献献标标标志志志码码码:A文文文章章章编编编号号号:1007-2861(2023)04-0758-11Effect of fiber concre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deeply-buried water storage and sewage shield tunnelZHANG Jinsheng1,ZHUANG Qian

4、wei1,2,LI Dong1,ZHANG Chi2(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chool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2.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 200032,China)Abstract:Taking the deeply-buried water storage and sewage shield tunnel project im-plemente

5、d in Suzhou River of Shanghai as the background,the full-scale static load testsof segment beams and joints poured with three groups of different fiber reinforced and onegroup of non-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ere carried out.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the multi-functional return frame test syste

6、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gments of deeply-buried water storageand sewage shield tunnel.The results of segment beam test demonstrated that syntheticfiber improved the tensile capacity of concrete.When the internal water pres

7、sure reached0.5 MPa,different fibers could reduce the stress of reinforcement by 8%22%;moreover,synthetic fiber could effectively delay the occurrence and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The crack width of Barchip fiber segment was reduced by 40%,that of T&W fibers wasreduced by 20%,and that of st

8、eel fiber was reduced by 28%.The results of segment joint收稿日期:2021-10-30基金项目: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QB1401800)通信作者:李东(196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无机胶凝材料.E-mail:第 4 期张金生,等: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759test indicated that synthetic fiber could improve the overall rigidity of joint specimens;accordingly,the

9、strength of Barchip fiber was increased by 24%,that of T&W fiber was in-creased by 10%,and that of steel fiber was increased by 17%.The synthetic fiber-reinforcedconcret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broken corner failure in the joint compressionzone when the bolt underwent yielding.In gen

10、eral,Barchip fiber performed better thansteel fiber in inhibiting crack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rigidity of segmentsand joints,while the T&W fiber performed slightly worse than steel fiber.Key words:fiber concrete;full-scale static load test;segment joints;mechanics随着地下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盾构隧道因其

11、施工周期短、对周围建筑影响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水工等领域1.绝大多数盾构隧道由预制混凝土管片拼接组装而成2.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脆性和较低的抗拉强度,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很容易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甚至损坏,导致隧道的安全性、抗渗性以及耐久性会因为这些裂缝的存在而受到很大的影响3.目前,主要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纤维以提高其抗裂性能,限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防止管片出现局部损伤,提高管片的抗冲击性能4-5.现阶段在隧道中应用较多的是钢纤维.孟龙等6经过试验得出钢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都得到明显的提升.Abbas 等7发现传统钢筋笼与钢纤维共同

12、加固的综合体系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构性能.秦拥军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减小了混凝土表面的弹塑性变形,抑制了试验梁裂缝的产生并提高了试验梁的承载力.明维等9的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合成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抗弯性能以及抗冲击性能.杨骁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小梁的初始弹性挠度和蠕变稳态挠度.相较于钢纤维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较为成熟的应用,国内结构性粗合成纤维的应用还较少,而国外在使用粗合成纤维代替钢筋网片和钢纤维,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方面已有大量的工程案例11.粗合成纤维具有接近钢纤维的结构承载能力,可降低裂缝的宽度,更重要的是,粗合成纤维不会像钢纤维一样发生腐蚀.因此

13、,粗合成纤维混凝土管片在抗腐蚀和耐久性上有着钢纤维所没有的优势,适用于蓄水或土壤环境具有侵蚀性的隧道12-13.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隧道采用单层衬砌盾构隧道,内径 810 m,最大覆土厚度 50 m,最大内水压 0.5 MPa.为了克服无纤维混凝土管片易开裂、安全性差,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耐腐蚀和耐久性差的不足,进一步推进纤维混凝土在深隧工程中的应用,本工作采用两种新型粗合成纤维(Barchip 纤维、同维纤维)掺入到管片混凝土中,以期管片能在控制裂缝发展和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达到较高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满足隧道管片在高内水压以及高土压力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要求.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14、本工作设计并浇筑了不掺入纤维、掺入钢纤维、掺入 Barchip纤维、掺入同维纤维 4 组混凝土材料的管片梁试件和管片接头试件,并分别进行压弯试验,以获得其承载能力、刚度等力学性能,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获得其性能差异.1纤维混凝土材料强度本试验共分为不掺入纤维、掺入钢纤维、掺入 Barchip 纤维、掺入同维纤维 4 组,其中纤维的主要性能参数如表 1 所示.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流程是相对固定和成熟的.本试验按照 GB/T 500812019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 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测定.4 组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试验结果如表 2 所示.可以发现:纤维的掺入使骨料的比表面积增大

15、,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有所下降,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降低;3 组纤维760(自然科学版)第 29 卷表 1 不同纤维性能参数Table 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fibers纤维种类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长度/mm当量直径/m掺量/%钢纤维780200456501Barchip 纤维64012487101同维纤维5808459501表 2 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混凝土种类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弹性模量

16、/GPaC60 混凝土66.47.146.7C60 混凝土+钢纤维65.07.745.1C60 混凝土+同维纤维65.57.445.4C60 混凝土+Barchip 纤维64.27.744.8的掺入通过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其中 Barchip 纤维和钢纤维提高了 8.5%,同维纤维提高了 4.2%.2试验设备和方法2.1试验试件本试验采用 11 钢筋混凝土足尺试件.试验共分为两部分:管片梁试验和管片接头试验.由于弯接头接缝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与直接头是相似的14,因此为了简化试件浇筑及加载,同时保证接头部位在试验过程中受力明确,采用平直试件代替弧形管片.管片梁

17、试件尺寸为 3 m1.5 m0.65 m,混凝土标号为 C60,钢筋强度等级为 HRB400.管片接头试件半块的尺寸为 1.5 m1.5 m0.65 m,每组由两个半块通过手孔连接,每个手孔配有 2 根螺栓.螺栓采用 10.9 级 M39 直螺栓,弹性模量为 2.1105MPa,屈服强度为 900 MPa,屈服应变为 42.86104.图 1 为管片接头试件示意图.2.2加载方式为消除重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侧向加载的试验装置(见图 2(a),其中 1 为弯矩加载油缸、2 为轴力加载油缸、3 为加载试件、4 为拉杆、5 为分配梁、6 为主框架)进行加载.该装置通过轴向和垂向两套千斤顶对试件施

18、加轴向荷载和垂向荷载,向管片施加设定的弯矩和轴力.管片底部与地面之间是配有滚珠的滚盘,其作用是减小管片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降低摩擦力对管片挠度变形的影响.由于施加轴力较大,因此轴力通过较宽的面荷载来施加.为避免由于管片变形而使轴力变成偏心荷载,影响管片实际加载弯矩,在管片端部和千斤顶之间增加了铰接关节轴承,使得试件端部有微小转动后轴力仍能通过均布荷载来施加,不会产生附加弯矩.弯矩的施加受管片变形的影响较小,因此并没有在垂向千斤顶处布置铰接关节轴承.试件荷载边界位移条件如图 2(b)所示.第 4 期张金生,等: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7611 5001 5001 500750

19、650808080200270280200280120?(a)?(mm)?(b)?(mm)图 1 管片接头试件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egment joint specimen8001 4008001 5005432161 500FFFF?(a)?(b)?(mm)图 2 加载装置和边界条件Fig.2 Loading device and boundary conditions2.3测量及试件测点布置试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包括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螺栓应变、管片垂直位移、接缝张开和错台、混凝土裂缝长度和宽度等.按照 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

20、方法标准 设计,通过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接缝转角、接头抗弯刚度系数等.本试验的测点布置如图 3 所示,其中 L 为用来捕捉裂缝出现的长应变片、W 为内弧面钢筋应变片、A 为内弧面、WY 为观测位移变形、CA 和 ZA 分别为测量内弧面接缝位置处错台量和张开量的位移计.混凝土应变采用电阻应变片 B120-50AA 测量,直接在混凝土表面贴长标距电阻应变片.管片梁试验主要布置在内外弧面纯弯区,分 3 列布置,间隔 300 mm.同时在内弧面纯弯区布置 8 根 B120-150AA 应变片,用以捕捉纯弯区裂缝的出现(见图 3(a).钢筋应变采用电阻应变片 B120-5AA 测量,在浇筑之前贴在钢筋上,

21、主要布置在内外弧面的主筋上(见图 3(b).螺栓应变也采用电阻应变片 B120-5AA 测量.螺栓经过专门设计,其螺纹表面开有凹槽,应变片贴于其中.管片位移通过一维位移传感器 ZS1100-DT40 测量.测量挠度变形布置在跨中和两端共 10 支,测量接头张开和错台量共布置 10 支(见图 3(c).2.4试验工况该工程隧道顶覆土最大深度约为 50 m,设计试验内径取 9.0 m,隧道拱顶处需承受最大0.5 MPa 的内水压.由于是调蓄排洪隧道,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工况,例如不同的内水位,因此在设计试验工况时应尽可能多地贴近实际工程中的情形.综合考虑隧道埋深、内水压交替变化等特点后,确定采

22、用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中的修正惯用法计算各工况762(自然科学版)第 29 卷1 200A11A13W45W15W44W14W43W13W42W12W41W11L1L4L5L8A21A23A31A33A41A43WY1WY2CA1CA2WY5WY7WY3WY4ZA1ZA31 5001 2001 5009002004004002009001 5003003 000300300300300(a)?(mm)(b)?(mm)(c)?图 3 测点布置图Fig.3 Layout of the measuring points下的管片接头内力.具体计算参数如下:土体重度为 18.0 k

23、Nm3;静止土压力系数为 0.48;水平基床系数为 9 000 kNm3;衬砌环刚度折减率 为 0.7;弯矩传递系数 为 0.315-16.在设计加载时,根据不同工况计算所需施加的轴力与弯矩.在不同工况转变之间,设置不同数量的加载等级,控制每级加载等级弯矩和轴力相差不大.在计算设计值工况内力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1.1,活载和恒载的荷载分项系数均为 1.35.具体加载工况如表 3 所示,其中 50 m 表示隧道埋深;0.10.8 MPa 表示拱顶内水压.管片在安装时采用错缝拼装的方式,其中管片梁荷载和管片接头正弯荷载均为拱顶位置处控制荷载,管片接头负弯荷载为与拱顶夹角大约

24、 65处控制荷载.在管片梁荷载加载时,为了考虑隧道蓄水排水的循环加载工况,同时根据“先易后难”的加载原则,在加载时先按照接头正弯荷载加载至内水压 0.5 MPa 标准值,之后在不完全卸载的情况下,继续按照管片梁试验荷载进行加载:加载至 80 级时达到工况 1 对应的平板梁荷载;达到最终工况 11 时一共加载149 级.3试验结果3.1管片梁力学性能对比本试验从外弧面钢筋应变和抗弯刚度两方面对比了 4 组混凝土材料的管片梁性能,结果如图 4 所示.钢筋应变以位于中部的平均应变 W3为例,绘制 4 组管片梁钢筋应力随加载等级的变化曲线.从整体结果来看,钢筋应变随着加载的进行逐渐增大,其中在管片接头

25、荷载和管片梁荷载的工况 8 两段有迅速增长.结合表 3 可知:这两段分别对应管片接头荷载和管片梁荷载在拱顶内水压达到 0.5 MPa 时由标准值到设计值转变的加载段;从偏心距可以看出此时弯矩较之轴力增大较快.在从管片接头荷载工况 8 至管片梁荷载工况 1 的转变段(7080 级第 4 期张金生,等: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763表 3 试验工况Table 3 Test conditions工况号加载等级对应工况管片梁荷载管片接头正弯荷载管片接头负弯荷载N/kN M/(kNm)N/kN M/(kNm)N/kN M/(kNm)12050 m/空水/标准值5 9831 7805

26、 9839587 45386622350 m/满水/标准值5 8012 0275 8011 0917 35099233150 m/0.1 MPa/标准值5 0042 0225 0041 0896 55298843950 m/0.2 MPa/标准值4 2082 0164 2081 0865 75498554750 m/0.3 MPa/标准值3 4112 0113 4111 0834 95698165550 m/0.4 MPa/标准值2 6152 0052 6151 0804 15897876350 m/0.5 MPa/标准值1 8191 9991 8191 0763 35097487050 m/

27、0.5 MPa/设计值2 7012 9692 7011 5994 9751 44697850 m/0.6 MPa/设计值1 5182 9601 5181 5943 9381 440108650 m/0.7 MPa/设计值3362 9513361 5892 6051 434118950 m/0.8 MPa/设计值02 95101 5892 1611 43402040608010012014016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0.8 MPa?/?(a)?(b)?Barchip?Barchip?8?80.5 MPa02040608010012014016

28、0102030?0.5 MPa?/(105 kNmm1)图 4 不同纤维管片梁性能对比Fig.4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fiber segment beams段),虽然弯矩也在增大,但随着轴力的迅速增大偏心距反而减小,钢筋应变有所下降.相较于无纤维管片,3 种纤维管片的钢筋应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当拱顶内水压达到 0.5 MPa 时,钢筋应力分别降低了 8%、14%、22%.可见,掺入纤维加强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从而降低了钢筋应力.对于单位宽度管片梁抗弯刚度 B,其计算公式为B=M/bk,k=1/=c+sh,(1)式中:k 为管片梁曲率;c为

29、纯弯段受压区混凝土的平均压应变;s为纯弯段受拉区混凝土的764(自然科学版)第 29 卷平均拉应变;h 为纯弯段混凝土受拉区应变片和受压区应变片的平均距离.由于混凝土受拉区应变受裂缝出现和发展而变化混乱,无法反应真实应变,因此根据平截面假定,将式(1)转变为k=1/=c+0sh0,(2)式中:0s为钢筋平均拉应变;h0是纯弯段受拉钢筋应变片和混凝土受压区应变片的平均距离.相较于无纤维管片,掺入了钢纤维和 Barchip 纤维的管片在抗弯承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掺入了同维纤维的管片刚度提高则较小.从初始刚度来看,钢纤维管片、Barchip 纤维管片、同维纤维管片相较于无纤维管片分别提高了 14

30、%、14%、6%.当出现较多裂缝(达到0.5 MPa 内水压)后,钢纤维管片、Barchip 纤维管片、同维纤维管片相较于无纤维管片分别提高了 40%、28%、13%.3.2管片接头力学性能对比本试验通过挠度、转角、抗弯刚度以及螺栓应力 4 个方面对比了 4 组混凝土材料的管片接头力学性能差异,结果如图 5 所示,其中 m 表示荷载标准值、p 表示荷载设计值.管片接头试件挠度随加载等级的变化情况如图 5(a)所示.可以看出:管片接头挠度随管片接头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并呈现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在各个设计工况下管片接头挠度并未出现迅速增长现象,表明管片接头并未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此外,图 5(a)中的

31、曲线明显表现出多段线性特征,结合表 3 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挠度随着弯矩的增加而增大,轴力的增大会抑制挠度的开展程度;对比加载等级 2363、7089(加载弯矩保持不变,轴力降低)两段线性斜率,发现随着弯矩的增大,轴力在抑制挠度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4 组管片接头试件在加载试验前期的挠度变形基本一致.这是由于当荷载较小时,纤维并没有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随着荷载的增大,纤维抑制挠度发展的效果逐渐增强,其中Barchip 纤维效果优于钢纤维和同维纤维,其挠度在 0.5 MPa 内水压标准值荷载下降低了26%,在 0.8 MPa 内水压设计值荷载下降低了 21%.4 组管片接头试件转角随内水压的变化

32、情况如图 5(b)所示.可以看出:管片接头转角随内水压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进入设计值工况后荷载偏心距增大;随着荷载的增大,受压区自嵌缝到外弧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碎角,内弧面手孔与混凝土连接处的裂缝增大,导致管片接头刚度降低,转角增大较快.相较于无纤维管片,当达到 0.8 MPa 内水压设计值时,Barchip 纤维管片接头转角降低了 20%,钢纤维管片降低了 12%,同维纤维管片降低了 10%.4 组管片接头试件抗弯刚度随加载等级的变化情况如图 5(c)所示.当加载至埋深为 50 m,内水压为 0 时,随着管片接头部位嵌缝混凝土充分接触,以及加载轴力达到最大值,管片抗弯刚度达到最大值.此时钢纤维管片

33、抗弯刚度最大,Barchip 纤维管片次之,同维纤维管片和无纤维管片略低.之后,随着轴力的降低或弯矩的增大,抗弯刚度逐渐减小,且在加载至 0.1 MPa内水压之前,Barchip 纤维管片刚度超过了钢纤维管片.在整个加载过程中,4 组管片接头试件的抗弯刚度大小关系保持为 Barchip 纤维钢纤维同维纤维无纤维.但当超过 0.5 MPa内水压标准值荷载后,不同纤维对管片接头的抗弯强度提高效果均有所降低,且各组管片的抗弯刚度随内水压增加所产生的变化幅度较小.4 组管片接头试件螺栓应变随内水压的变化情况如图 5(d)所示.在达到 0.5 MPa 内水压前,螺栓应变随着荷载的增加逐渐增大,4 组试件

34、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当荷载加至 0.5 MPa内水压后,4 组试件螺栓相继进入屈服状态,螺栓应变开始迅速增大.虽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螺栓并没有出现断裂,但当加载至 0.5 MPa 内水压后开始屈服,产生了较大的变形.这说明螺第 4 期张金生,等: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7652040608010005101520?/mm?(a)?(b)?(c)?(d)?Barchip?00.1(m)0.2(m)0.3(m)0.4(m)0.5(m)0.5(p)0.6(p)0.7(p)0.8(p)0.1(m)0.2(m)0.3(m)0.4(m)0.5(m)0.5(p)0.6(p)0.7(p)

35、0.8(p)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rad?/MPa?Barchip?020406080100510152025?/(104 kNmm1)?Barchip?00100200300?/(104)?/MPa?Barchip?(42.86)图 5 不同纤维管片接头试件力学性能对比Fig.5 Comparis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iber segment joint specimens栓在相应工况下的强度储备较小.因此,后续试验以及相应工程应考虑增大螺栓直径或者提高螺栓强度等级来满足其工

36、程需求.3.3裂缝发展特征和破坏模式管片梁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内弧面逐渐出现裂缝.在比较 4 组管片裂缝发展情况时,在同一高度(距上边界 300 mm 处)取水平线,分别对在跨中 300 mm 以及整个长度所穿过的裂缝数量计数,并通过裂缝观测仪测量裂缝宽度,结果如表 4 所示.从裂缝发展情况来看,加纤维管片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裂缝由“粗而疏”向“细而密”的转变,其中 Barchip 纤维降低裂缝宽度的效果最佳.在管片接头力学性能试验中,为保证能顺利开展正负两种加载工况,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进行负弯矩加载试验.在无纤维管片接头负弯矩加载过程中,自加载到 20 级开始,接头受压区侧面自嵌缝处与接

37、缝夹角大约 50方向逐渐出现裂缝.当加载至 55 级即内水压达到0.4 MPa 标准值工况时,裂缝明显发展成碎角.此时为了避免试件发生严重破坏而无法开展正弯矩工况试验,选择结束负弯矩加载试验.为保证对比试验的一致性,在后续 3 组纤维管片接头负弯矩加载试验中,也只进行到同样的工况.4 组试验产生的碎角破坏情况如图 6 所示.766(自然科学版)第 29 卷表 4 管片梁裂缝发展情况Table 4 Development of cracks in segment beams参数无纤维同维纤维钢纤维Barchip 纤维第一次出现裂缝时的加载等级20136347内水压 0.5 MPa(标准值)时的最

38、大裂缝宽度/mm0.250.200.180.15跨中纯弯段 300 mm 裂缝数量2334整根管片裂缝数量8111317(d)?(b)?(a)?(c)Barchip?图 6 管片接头负弯矩加载试验破坏结果对比Fig.6 Comparisons of negative moment loading failure results of segment joint specimens在管片接头负弯矩加载过程中,无纤维管片接头试件裂缝发展成碎角,且该碎角在正弯矩加载过程中,随着该处张开量的不断加大,自然脱落.钢纤维和同维纤维管片接头试件裂缝发展情况较轻,后续正弯矩加载没有脱落.Barchip 纤维管

39、片接头试件没有出现相似裂缝.在正弯矩试验进程中,布置在外弧面的电测位移计可以监测管片接头在加载过程中张开量的变化,如图 7 所示.可以看出:4 组管片接头试件张开量差异较小;在标准值工况和设计值0024681012141618?/mm?/MPa?Barchip?0.1(m)0.2(m)0.3(m)0.4(m)0.5(m)0.5(p)0.6(p)0.7(p)0.8(p)图 7 管片接头张开量对比Fig.7 Comparisons of segment joint opening第 4 期张金生,等: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767工况两段呈现较明显的两段线性特征;结合螺栓应变

40、结果分析可知,在进入设计值工况后两排螺栓开始相继屈服,之后内弧面接头张开量增大变快.图 8 为管片接头试件正弯矩加载外弧面压碎情况对比.可以看出:侧面自嵌缝处与接缝夹角大约 50方向同样出现裂缝,并逐渐向外弧面发展直至贯通;外弧面在距离接缝大约300 mm 处有较多混凝土压碎隆起,并逐渐相连,结合上下侧面形成的碎角分析,有整体压碎的趋势;3 组纤维管片试件破坏程度稍弱,无纤维管片试件受压区裂缝逐渐相连,形成接近贯通的长裂缝.(d)?(b)?(a)?(c)Barchip?图 8 管片接头正弯矩加载试验外弧面压碎情况对比Fig.8 Comparisons of crushing of outer

41、arc surface of segment joint specimen under positivebending moment loading4结 束 语为满足深埋排水隧道承受高内水压和高土压力的要求,同时克服钢纤维耐腐蚀性和耐持久性差的不足,采用两种新型粗合成纤维掺入管片混凝土中.本工作针对这两种新型纤维混凝土管片梁和管片接头进行了抗压弯性能试验,并与无纤维组和钢纤维组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管片梁和管片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得出以下结论.(1)纤维可以降低钢筋应力,提高管片梁和管片接头的抗弯刚度,降低试件挠度的发展.纤维可以延缓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时间,并实现裂缝由“粗而疏”向“密而细”的

42、转变,其中Barchip 纤维对裂缝的控制效果优于钢纤维和同维纤维.(2)管片接头在加载过程中的整体破坏形式都是由螺栓屈服开始,进而受压区面积减小,接缝端部位出现碎角破坏,4 组试验间并没有较大差别.但 3 组纤维混凝土管片较无纤维混凝土管片在碎角出现的时间上较晚且发展程度较低.(3)Barchip 纤维在克服钢纤维易锈蚀、耐久性不足的缺点的同时,在控制管片裂缝、降低钢筋应力、提高接头刚度等方面均可以达到钢纤维的效果,甚至更好.同维纤维表现劣于钢纤维.因此,Barchip 纤维可以作为新型结构合成纤维用以替换无法适应蓄水环境的钢纤维,在隧道工程中发挥增强混凝土的作用.参参参考考考文文文献献献:

43、1 蔡伟阳,张孟喜,吴惠明.盾构叠交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分析 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6):813-820.768(自然科学版)第 29 卷2 金瑞,朱合华,周龙,等.深埋排水盾构隧道高刚性管片接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现代隧道技术,2018(A02):561-572.3 何川,封坤,孙齐,等.盾构隧道结构耐久性问题思考 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7,37(11):1351-1365.4 赵国藩,彭少民,黄承逵.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9.5 朱麒璇,刘晨曦,梁丽青,等.钢纤维混凝土在盾构隧道管片中的应用综述 J.四川建筑,2020

44、,40(6):105-108.6 孟龙,黄瑞源,蒋东,等.钢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优化 J.低温建筑技术,2019,41(6):17-21.7 Abbas S,Soliman A M,Nehdi M L.Experimental study on settlement and punching behaviorof full-scale RC and SFRC precast tunnel lining segments 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4,43(72):1-10.8 秦拥军,张亮亮,渠长伟,等.钢纤维沙漠砂混凝土梁受弯力学性能试验 J.复合材

45、料学报,2021,26(39):1-12.9 明维,王孟波,许国林,等.高分子合成纤维在管片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16(4):29-32,69.10 杨骁,成博炜,蒋志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裂纹黏弹性梁的弯曲变形 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6):978-992.11 殷石,陈发兵,闵锐,等.高强度改性合成粗纤维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16(6):51-55.12 Hardy N,Foster S,Cox R,et al.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macro synthetic

46、 fibre reinforcedconcrete for breakwater armour units J.Coastal Engineering,2018,140(23):60-7113 齐明山,柳献.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S1):55-60.14 张厚美,傅德明,过迟.盾构隧道管片接头荷载试验研究 J.现代隧道技术,2002(6):28-33,41.15 刘威,王祺,庄欠伟,等.深埋排水调蓄盾构隧道管片 11 力学试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J.中国公路学报,2020,33(2):103-113,157.16 周龙,闫治国,朱合华,等.深埋蓄排水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力学性能试验及数值分析 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5):174-187.(责任编辑:丁嘉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