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3294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DB21∕T 3912-2024 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20CCS P 22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DB21/T 39122024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rt-screw pile2024-01-30 发布发布2024-03-01 实施实施辽 宁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联合发布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DB21I辽辽 宁宁 省省 地地 方方 标标 准准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rt-screw pileDB21/T 39122024主编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

2、设厅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4 年 3 月 1 日2024 年 沈阳II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辽住建科202149号文件 2022年度辽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勘察;5.基桩设计;6.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7.施工;8.检验和验收。本规程涉及专利技术,专利持有人向本规程发布机构承诺:同意在取得授权许可的条件下,依法使用专利技术。本标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日常管理,由大

3、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海南卓典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本规程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春柳街3号,邮政编码:116023,电话0411-8463310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 编 单 位: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 编 单 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南卓典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地质海上工程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

4、辽宁有色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王金来王健刘刚关立军水金锋杨庆胡立雄彭桂皎王谦吕海洋刘楠王浩王岳华李金奎樊成赵杰前 言III何燕王利杨军春关延东王刚杨靖波刘大金李东方陈硕于鑫忠马成龙李玥高华周荣福孙和王海鹏高嵩全希坤曹永成姜宏杨峰王金鑫谭燕姬陈海同主要审查人:李庆钢邢玉东于永彬刘明夏志忠卢伟然白阳IV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 语.22.2 符 号.33 基本规定.54 勘察.65 基桩设计.85.1 一般规定.85.2 桩的布置及基桩构造.

5、8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95.4 桩身承载力.125.5 单桩水平承载力.136 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147 施工.167.1 基本规定.167.2 施工准备.167.3 施工流程.177.4 施工控制.178 检验和验收.208.1 一般规定.208.2 施工前检验.208.3 施工检验.208.4 施工后检验.218.5 工程质量验收.21附录 A螺杆灌注桩示意图.23附录 B螺杆灌注桩成桩工艺过程示意图.24附录 C消除桩挤土效应的屏障技术示意图.25附录 D 螺杆灌注桩施工记录表.26本规程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条文说明.31目 次V1General Provisi

6、ons.12Terms and 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33Basic Requirements.54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65Design of Foundation Pile.85.1General Requirements.85.2Pile Layout and Foundation Pile Construction.85.3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105.4Pile Bearing Capacity.125.5Lateral Load C

7、apacity of a Single Pile.136Desig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Part-Screw Piles.147Construction.167.1Basic Requirements.167.2Construction Preparation.167.3Construction Process.177.4Construction Control.178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208.1General Requirements.208.2Pre-Construction Inspection.208.3Insp

8、ection During Construction.208.4Post-Construction Inspection.218.5Acceptance of Quality.21Appendix ASchematic Diagram of Part-Screw Pile.23Appendix BSchematic Diagram of Pile Forming Process of Part-Screw Pile.24Appendix CSketch Map of Barrier Technology for Eliminating Pile Compacting Effect.25Appe

9、ndix DConstruction Record of Part-Screw Pile.2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2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1ContentsVI11 总则1.0.1为规范螺杆灌注桩及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的勘察、设计、施工及检验,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中的螺杆灌注桩及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勘察、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1.0.3螺杆灌

10、注桩及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螺杆灌注桩part-screw pile采用具有同步技术的专用桩机形成的一种“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螺丝型”的组合式挤土型灌注桩。2.1.2同步技术synchronous technology钻具每正向(反向)旋转一周,钻具向下(上)相应位移一个螺距的成桩施工技术。2.1.3桩芯pile core螺杆灌注桩螺纹段不包括螺牙的桩体轴芯部分。2.1.4螺牙screw thread螺杆灌注桩桩身螺纹段的纹路。2.1.5螺距screw pitch螺杆灌注桩桩

11、身螺纹段相邻螺牙之间的中心距离。2.1.6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part-screw piles采用具有同步技术的专用桩机钻具旋转挤压土体成孔,钻杆管内泵压混凝土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2.1.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a

12、single pile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2.1.9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2.1.10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 tip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2.1.1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

13、ity of asingle pile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2.1.12 褥垫层cushion指设置于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小桩土不均匀沉降的传力层。32.2 符 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螺杆灌注桩桩顶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s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螺杆灌注桩螺纹段顶截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2.2.2抗力和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 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cu桩体混凝土试块(边长150mm 的立方体)标准养护 28d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处理后桩间土的

14、承载力特征值;fspa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Quk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1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2螺杆灌注桩螺纹段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螺杆灌注桩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sik桩身范围内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Ra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作用于螺纹段顶截面的轴向压力计算值;Rta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Tuk1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2螺杆灌注桩螺纹段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2.3几何参数u桩身周长;Ap0螺杆灌注桩桩芯横截面积;AP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横截面积

15、;d0螺杆灌注桩内径;d1螺杆灌注桩外径、桩身设计直径;d基础埋置深度;d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2.2.4计算系数i直杆段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增强系数;i螺纹段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增强系数;K 安全系数;抗拔系数;m 面积置换率;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4c成桩工艺系数;l土层液化影响折减影响系数;i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53 基本规定3.0.1螺杆灌注桩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3.0.2螺杆灌注桩可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等地层。其中螺纹段应用于硬塑及坚硬的黏性

16、土、密实的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岩等土层时,应通过挤土成螺纹孔、灌注成螺纹段的试验确定其适应性。3.0.3螺杆灌注桩应用于复合地基时增强体可不配钢筋。对于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地基,采用螺杆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时,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3.0.4螺杆灌注桩可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匹配的螺杆钻具,形成螺纹段和直杆段组合桩。3.0.5螺杆灌注桩设计和施工前,应具备以下资料:1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资料;2 施工场地及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的相关资料。3.0.6螺杆灌注桩设计和施工前宜搜集本地区

17、或相似场地上类似工程的工程经验、施工情况及技术经济指标等资料。3.0.7当螺杆灌注桩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或刚度差异较大的工程时,宜按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和变形验算。3.0.8螺杆灌注桩的施工设备的性能应与地质条件、设计参数相匹配。3.0.9螺杆灌注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 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3.0.10 采用螺杆灌注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 的有关规定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3.0.11 螺杆

18、灌注桩及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场地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等因素,并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节约资源。64 勘察4.0.1岩土工程勘察前应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当地工程经验,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应取得下列资料:1 建筑场地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等;2 建筑物的高度、层数、结构类型、荷载、结构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以及使用功能上的特殊要求等;3 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地下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等的分布及特征情况;4 搜集影像资料,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历史变迁情况。4.0.2岩土工程勘察应采用与场地岩土特性相适应的勘察手段与原位测试方法。4.0

19、.3螺杆灌注桩的详细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1 勘探点间距:1)对于端承型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m24m。当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桩端持力层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2)对于摩擦型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当土层性质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基础应按每柱设置勘探点。2 勘探孔深度: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软弱下卧层验算和变形计算的要求;对于嵌岩桩,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倍5倍

20、桩身设计直径且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加深勘探孔的深度;2)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倍5倍桩身设计直径且不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或大面积群桩,不得小于5m;3)在断层破碎带地区,勘探孔应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满足控制性勘探孔和一般性勘探孔的要求;4)当预计深度有溶洞存在且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时,全部勘探孔进入洞底基岩面以下的深度不应小于5m。4.0.4螺杆灌注桩的施工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1 岩溶地区的端承桩应进行施工勘察:柱下单桩或多桩的工程,每柱下至少设置一个勘探孔;对于群桩

21、的工程,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3;2 构造发育、风化极不均匀的建筑场地端承桩宜进行施工勘察:柱下单桩或多桩的工程,每柱下至少设置一个勘探孔;对于群桩的工程,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3。4.0.5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类型、荷载特征,结合地方经验评价螺杆灌注桩成孔和成桩的可行性。4.0.6施工揭露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出现明显差异时,应进行施工勘察。4.0.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成果并作出评价:1 对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等对桩基工程的危害程度应有明确的判断和结论,并提出防治方案和建议;2 提供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年变化幅度等水文地质条件

22、,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桩基、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73 提供各层岩土的桩侧极限阻力值、桩端极限阻力值、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它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桩端持力层的建议;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桩基、复合地基工程,应提供地基土层的变形参数;5 评价螺杆灌注桩成孔和成桩的可能性,预测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6 评价螺杆灌注桩成孔和成桩对环境的影响。85 基桩设计5.1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1螺杆灌注桩基桩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执行。5.1.2螺杆灌注桩的建

23、筑桩基设计等级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的有关规定确定。5.1.3采用螺杆灌注桩的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5.1.4螺杆灌注桩基桩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荷载情况等确定桩长、桩径及螺纹段长度,螺纹段长度宜为桩长的2/3,且直杆段长度不宜小于桩身设计直径的5倍。当桩周土层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区域应为直杆段。螺杆灌注桩示意图及符号说明见附录A。5.1.5采用螺杆灌注

24、桩的桩基工程的沉降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执行。5.2 桩的布置及基桩构造5.2.1螺杆灌注桩应选择稳定的中低压缩性土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1,砂土不宜小于1.51,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1。当桩端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应小于31。5.2.2螺杆灌注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5.2.2规定。表 5.2.2 螺杆灌注桩基桩的最小中心距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桩基其他情况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51d3.01d饱和黏性土4.01d3.51d注:1d桩身直杆段外径。5.2.3在挤土效应

25、明显的地层(淤泥或淤泥质土)时,可采取跳打施工或屏障技术等施工措施。屏障技术所采用的屏障钢管等屏障措施,应穿过挤土效应明显的地层。屏障技术示意图详见附录C。5.2.4螺杆灌注桩设计桩径宜采用300mm1000mm。5.2.5螺杆灌注桩螺纹段应满足以下要求:1 螺牙端部厚度宜为30mm50mm,根部厚度宜为50mm70mm,螺距不宜小于350mm,螺距与桩身设计直径之比宜为0.61.0(小直径取高值);2 螺杆灌注桩用于抗压桩设计时内径可按表5.2.5-1取值,用于抗拔桩设计时内径可按表5.2.5-2取值,当螺杆灌注桩既用于抗压桩也用于抗拔桩设计时内径取表5.2.5-1与表5.2.5-2中的大值

26、。表 5.2.5-1 螺杆灌注桩用于抗压桩设计时内径取值参考表9设计桩径1d(mm)4005006007008001000内径0d(mm)3604605606600.951d表 5.2.5-2 螺杆灌注桩用于抗拔桩设计时内径取值参考表设计桩径1d(mm)3004005006007008001000内径0d(mm)2732993403804500.651d5.2.6螺杆灌注桩直杆段长度宜为桩长的1/3,且不宜小于桩身设计直径的5倍。当桩周土层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区域应为直杆段。5.2.7 作为基桩的螺杆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5.2.8 螺杆灌注桩纵向受

27、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腐蚀环境中螺杆灌注桩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5mm,螺杆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从螺纹段的内径算起。5.2.9 螺杆灌注桩的最小配筋率可取0.4%0.65%,小直径桩取高值;对于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且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值。5.2.10 螺杆灌注桩的配筋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为端承型桩使用时,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2 作为摩擦型桩使用时,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 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应通长配筋;4 对于受负摩阻力的桩,

28、配筋应穿过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31;5 对于抗拔桩及承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5.2.11 对于受水平荷载的螺杆灌注桩,主筋不应小于8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5.2.12 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mm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基桩、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桩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1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

29、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当钢筋笼长度超过20m且主筋较小时,应每隔1.5米设置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5.3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0受压桩5.3.1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R应按下式确定:auk1RQK=(5.3.1)式中:ukQ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K安全系数,取2K=。5.3.2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及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初步设计时,螺杆灌注桩单

30、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节计算方法进行估算。uksk1sk2pkQQQQ=+(5.3.2-1)sk1isik iQuq la=(5.3.2-2)sk2isik iQuq l=(5.3.2-3)pkpkpQq A=(5.3.2-4)式中:sk1Q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sk2Q螺杆灌注桩螺纹段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pkQ螺杆灌注桩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sikq螺杆灌注桩桩身范围内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宜根据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表5.3.5-1中混凝土预制桩取值;pkq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宜根据试验

31、资料和工程经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表5.3.5-2中混凝土预制桩取值;桩身周长(m),直杆段及螺纹段=1;pA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横截面面积(m2);il相应于桩周第层土的厚度(m);ia直杆段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增强系数,宜根据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依据土性选择ia=1.01.2;黏性土、粉土、黄土宜取低值,砂土、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宜取高值;i螺纹段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增强系数,宜根据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对于适应的土层,可取1.31.7,当螺纹段桩侧土以砂土为主时取高值,以粘性土为主时取低值。

32、5.3.3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 1.5m、1.0m的非液化土或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可按表 5.3.3 确定。11表 5.3.3 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自地面算起的液化土层深度(m)0.61O102001/30.60.81O10201/32/30.81.01010202/31.0注:1 为饱和土标贯击数实测值;?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2 当承台底面上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以上规定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取 0。抗拔桩抗拔桩5.3.4承受拔力的基桩,应按下列公式同

33、时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承载力:kgkgp/2NTG+(5.3.4-1)kukp/2NTG+(5.3.4-2)式中:kN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gkT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T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gpG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pG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5.3.5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

34、6 执行。2 初步设计时,群桩基础及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1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ukuk1uk2TTT=+(5.3.5-1)uk1iisik iTuq la=(5.3.5-2)uk2iisik iTuq l=(5.3.5-3)式中:ukT螺杆灌注桩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1T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2T螺杆灌注桩螺纹段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ikq螺杆灌注桩侧表面第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身周长(m),直杆段及螺纹段=1;抗拔系数,无经验时可按表 5.3.5 取值。12表 5.3.5抗拔系数土层分类抗拔

35、系数砂土0.50-0.70黏性土、粉土0.70-0.80注:桩长与桩径1之比小于 20 时,取小值。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gklisik i1Tuq ln=(5.3.5-4)式中:1u桩群外围周长。5.45.4 桩身承载力桩身承载力 受压桩5.4.1螺杆灌注桩桩身承载力除应验算桩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螺纹段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5.4.2螺杆灌注桩桩顶直杆段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顶以下51范围的桩身螺旋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且符合本规程第5.2.95.2.12条规定时:ccpys0.9Nf Af A+(5.4.2-1)2当桩

36、身配筋不符合上述1 款规定时:ccpNf A(5.4.2-2)式中: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kN);c螺杆灌注桩成桩工艺系数,可取 0.75-0.85;c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取值;yf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sA纵向主筋截面面积。5.4.3螺杆灌注桩桩身螺纹段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sccp0Nf A(5.4.3-1)1对于端承桩,作用于桩身螺纹段的轴向压力设计值:sNN=(5.4.3-2)2 2 其他情况,作用于桩身螺纹段的轴向压力设计值:ssk1/2NNQ=-(5.4.3-3)式中:sN荷载效应基本

37、组合时,作用于桩身螺纹段的轴向压力设计值(kN);p0A螺杆灌注桩桩芯横截面积(m2)。5.4.4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0kPa 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屈影响,计算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执行。抗拔桩135.4.5螺杆灌注桩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ysNf A(5.4.5)式中: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yf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sA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5.4.6螺杆灌注桩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maxlimww(5.4.6)式中:maxw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最大裂

38、缝宽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计算;limw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满足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中关于耐久性的规定。5.5 单桩水平承载力5.5.1螺杆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执行。146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6.0.1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的螺杆灌注桩,桩径宜采用 400m600mm。螺杆灌注桩的最小中心距不宜小于 3.51,在软土地区,宜适当增大桩间距,一般不小于 4.01。6.0.2螺杆灌注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并应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和地基土性状按下列规定布桩:1 框架核心筒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

39、小桩距、增大桩长或桩径布桩;2 对相邻柱荷载水平相差较大的独立基础,应按变形控制确定桩长和桩距;3 筏板厚度与跨距之比小于 1/6 的平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大于 1/6 且板的厚跨比(筏板厚度与梁的中心距之比)小于 1/6 的梁板式筏基,应在柱(平板式筏基)和梁(梁板式筏基)边缘每边外扩 2.5 倍板厚的面积范围内布桩;4 对荷载水平不高的墙下条形基础可采用墙下单排布桩。6.0.3边桩中心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 11;桩的边缘与基础边缘的距离,条形基础不宜小于75mm,其他形式的基础不宜小于 150mm。6.0.4螺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结合工程经验综

40、合确定。6.0.5螺杆灌注桩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30mm,褥垫层厚度宜取 150mm300mm,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 0.9。对湿陷性黄土,垫层材料应采用灰土。6.0.6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aspkiskp(1)Rfmm fA=+-(6.0.6)式中:spk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pA螺杆灌注桩直杆段横截面积(m2);aR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按本规程式(5.3.1)和式(5.3.2)计算;skf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现场原位实验结果或地区经验取值,

41、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面积置换率,221e/mdd=;1d为螺杆灌注桩直杆段直径(m),ed为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等边三角形布桩e1.05ds=,正方形布桩e1.13ds=,矩形布桩e1 21.13ds s=,、1、2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和横向桩间距;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取0.80.9;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可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取 0.91.0。6.0.7螺杆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5,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的螺杆灌注桩直杆段、螺纹段桩身强度应分别满足式(6.0.7-1)、(

42、6.0.7-2)的要求。iacup4RfA(6.0.7-1)15iacup04RfA(6.0.7-2)2 当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螺杆灌注桩直杆段、螺纹段桩身强度应分别满足式(6.0.7-3)、(6.0.7-4)的要求。iamcupspa(0.5)41RdfAfg-+(6.0.7-3)iamcup0spa(0.5)41RdfAfg-+(6.0.7-4)3 作用于直杆段的轴向压力应取螺杆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按本规程式(5.3.1)和式(5.3.2)计算。4 对于端承桩,作用于螺纹段顶截面的轴向压力应按下式计算:aaRR=(6.0.7-5)5 其他情况,作用于螺纹段顶截面的

43、轴向压力应按下式计算:aask10.5RRQ=-(6.0.7-6)式中:cuf桩体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aR作用于螺纹段顶截面的轴向压力计算值(kN);mg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kN/m),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基础埋置深度(m);spaf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6.0.8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的有关规定执行。167施工7.1 基本规定7.1.1螺杆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施工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且应建立

4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7.1.2螺杆灌注桩施工应采用螺杆灌注桩桩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螺杆灌注桩机应满足下列要求:1 配备电力动力装置和加压装置;2 具有能实现同步控制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3 采用匹配的螺杆钻具;4 动力装置额定直流输出扭矩不小于250kNm。7.1.3施工前应结合静载试验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钻进速度、钻杆提升速度、泵送速度、加压力、混凝土充盈系数等工艺参数。试桩数量不宜少于3根。7.1.4螺杆灌注桩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m1.Om。7.1.5螺杆灌注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1.0。7.1.6螺杆灌注桩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

45、1.6-1,表7.1.6-2的规定。表 7.1.6-1 螺杆灌注桩桩基础施工允许偏差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01d1/6且不大于100d1/4且不大于150表 7.1.6-2 螺杆灌注桩复合地基施工允许偏差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条基布桩满堂布桩010.25d10.4d17.2 施工准备7.2.1螺杆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 螺杆灌注桩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

46、筑物等相关资料;4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5 有关承载力、施工工艺试验参数资料;6 施工桩机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7.2.2施工前应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并平整场地,按设计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供水供电、施工设施布置、材料堆放等有关布设。7.2.3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和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177.2.4桩位放线定位前应测量定位点和水准基点,并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根据设计桩位图在施工现场布置桩位,桩位确定后应填写放线记录,桩位点应设有不易破坏的标记,并复核桩位位置以减少偏差、避免漏桩,经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7.2.5螺杆灌注桩施工现场

47、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场地应平整,施工工作面应满足桩机工作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小于120kPa;2 施工场地内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3 水、电等应满足施工要求。7.2.6螺杆灌注桩成桩工艺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点位的岩土条件应具有代表性;2 应记录成孔深度、成孔直径、成孔时间、加压力及分层钻进扭矩等参数;3 应确定混凝土缓凝时间、充盈系数、泵送速度等指标;4 应对桩顶和地面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监测;5 遇有挤土敏感土层、易窜孔土层时应确定合理施工间距;6 应根据成桩工艺试验结果确定施工工艺及其控制参数。7.3 施工流程7.3.1螺杆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宜按图7.3.1执行:施工准

48、备混凝土试配桩机就位下钻混凝土供应按规定速度提钻同时泵压混凝土双向控制垂直后置法放钢筋笼移位施工下一根钢筋笼套穿钢管与振动装置图7.3.1 螺杆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7.4 施工控制7.4.1螺杆灌注桩施工应按表7.4.1选择施工工艺。桩位测量放线及定位坍落度取样、混凝土强制搅拌18表 7.4.1 螺杆灌注桩成桩工艺桩段下钻提钻直杆段常规工艺正向同步正向坚硬土层正向非同步螺纹段正向同步反向同步7.4.2螺杆灌注桩施工应根据试桩的结果和地层的渗透性、挤土效应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7.4.3螺杆灌注桩机就位后必须保证平整、稳固,成桩过程中不应发生倾斜和偏移,桩机上应设置控制深度和垂直度的仪表或标尺,

49、并应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7.4.4螺杆灌注桩的施工顺序宜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密集桩群,宜由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工;2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宜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工;3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施工;4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施工;5 根据桩的布置,宜先密后疏施工;6 当土层为软土、松散填土或液化土层时,宜采用跳桩施工。7.4.5螺杆灌注桩的成孔成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进过程中,应正向旋转钻进,螺纹段采用正向同步钻进;桩机施加扭矩的同时应施加竖向压力,钻至设计深度前,不得反向旋转或提升钻杆;2 钻至设计深度后,应正向和反向旋转提钻,并应同时泵送混凝土。螺纹段应

50、采用反向同步提钻,直杆段应采用正向非同步提钻。7.4.6螺杆灌注桩的终孔标准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桩端持力层性状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钻进速度、钻进扭矩等因素综合确定:1 对于摩擦型桩,应以控制桩长为主,以控制加压力、钻进扭矩为辅;2 桩端持力层为中低压缩性的土层或岩层时,应以控制加压力、钻进扭矩为主,以控制桩长为辅。7.4.7最大提钻速度应符合表7.4.7规定。表 7.4.7 最大提钻速度桩径(mm)300400500600700 以上提钻速度(m/min)5.03.01.81.21.07.4.8螺杆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