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瓮安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179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瓮安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瓮安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瓮安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 0 2 3-0 1-1 6基金项目:贵州省2 0 2 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一批)项目(黔财农2 0 2 03 7号);贵州省2 0 2 0年省级农业防灾救灾资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屠宰兽药行业监管)项目(黔财农2 0 2 04 8号)。作者简介:李恩涛(1 9 7 3),男(汉族),贵州瓮安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研究。经验交流瓮安县2 0 2 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李恩涛1,余文芹1,韩仕芬1,段雯婧1,陈章黎2,姜 华3(1.瓮安县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 瓮安5 5 0 4 0 0;2.瓮安县平定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贵州 瓮安5 5 0 4 1 0;3.瓮安县永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瓮安5 5 0 4 0 2)C a u s eA n a l y s i s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o fR i c eL e a fR o l l e r i nW e n g a nC o u n t y i n2 0 2 0L IE n t a o1,Y U W e n q i n1,H A NS h i f e n1,D U A N W e n j i n g1,C H E NZ h a n g l i2,J I A N

3、GH u a3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瓮安县水稻种植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2 0 2 0年,瓮安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程度达五级,第三代、第四代幼虫接连大发生,不但危害高峰期早于往年,危害期也长于往年。本文对2 0 2 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指导。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5 1 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8-2 2 3 9(2 0 2 3)0 3-0 1 4 0-0 3稻纵卷叶螟,俗称水稻包叶虫、卷叶虫1,每年在瓮安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以第三代、第四代为主要为害代。2 0 2 0年瓮安

4、县种植水稻面积1.2 6万h m2,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5级,总计发生面积0.6 2万h m2,是近1 0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第四代田间幼虫量大于第三代,第五代发生较轻。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及时、有效地控制住了全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为实现“虫口夺粮”、确保水稻丰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笔者结合历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对贵州省瓮安县2 0 2 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下一步做好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参考。1 发生及防治的总体情况2 0 2 0年瓮安县种植水稻面积1.2 6万h m2,稻纵卷叶螟总计发生面积0.6 2万h m2次,发生程度达5级,其中,

5、第四代幼虫大发生面积0.2 9万h m2,第三代幼虫大发生面积0.3 3万h m2;累计防治面积0.6 4万h m2,累计挽回损失3 9 7.9 6万k g,实际损失1 2 6.9 2万k g。2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2.1 气候异常,季风迁入虫量大受洋流的影响,2 0 2 0年瓮安县气候异常,季风迁入稻纵卷叶螟时期早、虫量大。稻纵卷叶螟成虫始见期早,主迁入期迁入蛾量大、峰期长。成虫灯下始见期为5月1 9日,比历年平均早3.2 1d。常年主迁入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灯下诱蛾监测第三代总计4 2 6头,是去年同期的3.8 7倍,是历年平均的2.9 3倍。峰期长达2 1d,呈现出3个迁入高峰期,田间蛾量

6、巨大,分别为6月2日3日、6月78日、6月1 12 7日,导致幼虫源基数加大。2.2 田间幼虫基数大 近年全面推广杂交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大,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在5月中下旬开始移栽,6月上旬大田移栽全部结束,移栽期比往年提前51 0d。由于第三代迁入主峰期的6月62 6日,正值水稻叶嫩绿的分蘖期或者分蘖盛期,大量迁入的成虫迅速聚集到大田产卵、孵化,加之天敌数量相对较少3,对大量迁入的成虫控制作用有限,导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大多数农户习惯单一药剂防治,没有采取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或者群防群治措施,导致害虫逃避、迁移,防治效果较差。第四代田间幼虫量主要为补充迁入和本地虫源繁殖,发生期为7月32 6日,

7、发生程度5级。由于7月上、中旬大量补充迁入蛾和第三代田间虫量大量留存,双叠加基数大,增加了第四代虫源基数,导致第四代幼虫大发生。7月6日调查,田间平均幼虫量为5 9 2.7 2041李恩涛 等:瓮安县2 0 2 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耕作与栽培 第4 3卷 第3期头/百丛,7月1 1日调查,田间平均虫量为3 7 6.3 2头/百丛。第四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为7月1 93 0日,7月1 5日为虫量最高日,加权平均虫量2 1 2头/百丛。2.3 中、后期气候适宜稻纵卷叶螟的繁殖5月下旬6月底,降雨日多、降雨量大,田间湿度高,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孵化有利。第三代稻纵卷叶螟

8、低龄幼虫盛发期在6月6日2 6日,由于整个6月雨日多达2 6d,降雨日多、雨量大,制约了防治工作正常开展,加上6月下旬田间幼虫达到暴食期(45龄),导致防治效果较差,田间留存第三代幼虫量大;7月上、中旬降雨集中,雨日达1 3d,降雨量大,对第四代成虫的迁入、降落有利,迁入期长,第四代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7月1 02 0日,积累田间虫量大,导致田间幼虫大发生。7月下旬至8月,雨日少,气温高,田间湿度小,对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孵化、幼虫生存不利,对正常开展防治工作有利。成虫大部分羽化后迁出,基本没有对田间水稻产生危害。2.4 群众单一用药,抗药性问题突出 由于从事水稻生产的多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人,对症

9、下药意识淡薄,习惯性地依赖使用敌敌畏、甲基硫菌灵等高毒农药,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差。加之防治适当天气少,多是利用雨季空隙喷药,造成农药防治时机不对,也对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提供条件。3 综合防控措施全国各地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防控技术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2-4,6-1 2。“习惯使用敌敌畏、乐果,高毒农药万能”的思想较为普遍,直接导致了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害虫难、农药残留超标等严重后果1 2。农作物在遭遇病虫害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实施大面积病虫害防控,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参与,广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针对2 0 2 0年稻纵卷

10、叶螟大发生,瓮安县积极采取“四个加强”应急措施“虫口夺粮”,有效控制住了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危害,确保了全县水稻丰收2。3.1 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瓮安县农业农村局与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及时收集灯下和田间蛾量、幼虫量,结合天气预报、田间作物等情况,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发生期进行准确预报,提出有效防治建议,发布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预报1期1 5 0份,立即防治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水稻主要病虫害 立即组织抓好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的紧急通知 注意防治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 等防治工作简报3期2 00 0 0余份,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11、。3.2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物资储备6月2 9日,在县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基础上,瓮安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 瓮安县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瓮农领办通2 0 2 01 8号),要求各乡镇(街道办)、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保障粮食生产就是保稳定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积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组织防治。6月3 0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整合瓮安县2 0 2 0年水稻小麦病虫害防治、瓮安县2 0 2 0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等相关项目资金4 8.

12、3 3万元,组织应急采购稻纵卷叶螟防控物资氯虫苯甲酰胺进行示范防控。3.3 加强现场培训,确保技术到位6月上旬开始,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各乡镇(街道办)农技干部一道,深入村组开展水稻病虫害调查,及时督促、指导防控工作;6月2 9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技中心主任召开“病虫害防治专题工作安排会”,研讨、部署下步技术指导工作;7月2-3日,瓮安县农业农村局与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县有关技术干部、乡镇村组相关人员、骨干参加,分别在全县主要水稻种植区域召开了水稻稻纵卷叶螟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防控现场技术培训会1 4次,主要水稻种植村又分别组织召

13、开村级培训会、小组田间地头和院坝会等2 6场次,把稻纵卷叶螟科学用药,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到田。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登记作物(水稻)、登记对象(稻纵卷叶螟)、说明书使用标准进行规范使用农药。一是针对养鱼、鸭、虾等稻田,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前,推荐使用8 0亿孢子/m L金龟子绿僵菌、1 0 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3 0亿P I 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4 0 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二是针对非养殖的稻田,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前,推荐使用3 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 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 0%茚 虫 威 水 分 散 粒 剂

14、 等 低 毒 高 效 低 残 留化 学农药。县农业农村局将7 8名技术干部落实到村,(下转第1 4 4页)141耕作与栽培,2 0 2 3,4 3(3):1 4 0-1 4 1,1 4 4.h t t p:/g z z p.g z n y z y x y.c n T i l l a g e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V o l.4 3 N o.0 3 J u n.2 0 2 3到2 0 2 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5.6 7万h m2,总产量达1 1 0万t,综合产值达5 0亿元,实现普洱成为“云南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2.2 建设基地,典型引路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15、,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尤其要改扩建设施大棚、改良土壤及配备冷库等强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思宁一体化”蔬菜保供基地、打造“思茅区6.6 6 h m2优质蔬菜种苗培育基地”“倚象镇永庆村1 3 3.3h m2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搞好景东县“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示范创建等,实现“典型引路”。2.3 加快流通,以销定产要加快普洱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好思茅区东部蔬菜批发销售综合市场,发挥思茅区作为全市蔬菜交易“中转枢纽”的作用。各县(区)均要提升改造12个蔬菜批发市场,搞活流通市场。同时,要积极引进蔬菜产业龙头企业,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

16、民”发展之路,将蔬菜基地建设、产业发展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结合,建设一批蔬菜“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以销定产”。2.4 健全体系,科技兴菜在大力培养蔬菜技术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蔬菜产业优势区的院校、企业等合作交流,联合攻关,需求突破。同时,依托李天来院士团队科研平台普洱市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等工作,及时推广成熟的蔬菜种植、管理等综合集成技术,树立“普洱蔬菜”品牌,实现“科技兴菜”。参考文献:1 杜华章,钱存来,王义贵.基于SWO T分析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 0

17、 1 0,2 6(2):3 1 4-3 1 9.2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 0 1 0(1 5):1-5.3 张华.基于S WO T分析的长沙市蔬菜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 0 1 6,3 6(1 6):1 4 9-1 5 0.4 谢坚,向延初,张小兰,等.基于SWO T模型分析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蔬菜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 0 1 6,3 6(1 6):1 4 9-1 5 0.5 赵晓晨,赵家进,刘跃明,等.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 0 2 1(1 2):1-4.6 毛昭庆,李梁,陈良正,等.云南蔬菜生产

18、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农学学报,2 0 2 2,1 2(1):9 0-1 0 0.(上接第1 4 1页)进行技术包保,保证每个村均有技术人员服务。同时,充分利用乡镇脱贫攻坚、农业系统微信公众平台、QQ群,召开现场会,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广泛宣传,把病虫害对症下药及科学安全用药技术传递给广大群众,有效提高技术到位率。虫口达标区域防治率达9 0%以上,防治效果达8 9.9 2%,危害损失率控制在了5%以内。3.4 加强督促调度,确保工作落实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与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主要领导一道,积极深入村组、田间地头,了解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的防控物资储备、防治工

19、作组织调度情况,以及技术干部参与指导防治的效果调查、反馈等。参考文献:1 郭予元,吴孔明,陈万权,等.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1 4.2 秦治勇,李大庆,杨再学.余庆县2 0 2 0年稻纵卷大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 0 2 1,2 7(5):1 0 8-1 1 0,1 1 7.3 郭仕平,杨再学.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J.植物保护,1 9 9 5,2 1(5):2 1-2 3.4 李大庆,杨再学,李大群.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 0 0 7,3 5(1):4 4-4 7.5 郭仕平.余庆县稻纵

20、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J.耕作与栽培,1 9 9 4,1 4(4):3 8-4 1.6 刘宝平,魏义平,王乃中.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 0 1 0,1 6(2 0):8 3-8 4.7 庞雄飞,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和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问题J.广东农业科学,1 9 7 9(4):3 5-4 0.8 庞雄飞,候任环,梁广文,等.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的探讨(一)J.华南农学院学报,1 9 8 1,2(4):7 1-8 4.9 庞雄飞,梁广文,曾庞.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J.生态学报,1 9 8 4,4(1):4 6-5 6.1 0 肖晓华.稻纵卷叶螟大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 0 0 8(1):7 9-8 1.1 1 祝增荣,商晗武,陈家安,等.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2 0 0 0,2 6(4):7-9.1 2 广东省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队.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J.昆虫学报,1 9 7 4,1 7(3):2 6 9-2 8 0.441王兆富:基于SWO T分析的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耕作与栽培 第4 3卷 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