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175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究报告收稿日期:2 0 2 2-1 1-1 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 0 1 8 Y F D 0 1 0 0 8 0 3)。作者简介:张建周(1 9 7 4),男(汉族),河南长葛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示范推广(E-m a i l:z h a n g j a i n z h o u 0 01 6 3.c o m)。通讯作者:齐建双(1 9 7 9),女(汉族),河南滑县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品种评价研究(E-m a i l:q i j i a n s h u a n g 1 2 6.c o m)。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张建周1,

2、王继民3,李春盈1,刘 明1,宋万献1,张天兴1,齐建双2(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 5 0 0 0 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 5 0 0 0 2;3.长葛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长葛4 6 1 5 0 0)摘 要:育种家种子保纯繁育是保障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国家要求最重要的环节,本试验从育种家选育并审定的小麦品种中选取郑麦1 8 6 0、郑麦7 6 9 8、郑麦0 9 4 3和郑麦1 3 5 4等四个品种为研究材料,由授权企业和育种家在生育期内开展以株高、株型、叶色、穗型、芒长等5个关键农艺性状的调查,分别抽取15个关键农艺性状对其一致性进行鉴别和筛选,单独

3、混收并对其进行纯度检测,经过比对和方差分析,找出符合育种家种子标准的快速鉴别性状为株高和叶色,确定其性状允许存在的变异和分离异质容忍程度为00.0 0 5%。关键词:小麦种子;繁育;性状;保纯;容忍度中图分类号:S5 1 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8-2 2 3 9(2 0 2 3)0 3-0 0 0 1-0 6S t u d yo nt h eT o l e r a n c eo fB r e e d e r s t oS e e dP u r i t yi nt h eP r o c e s so fWh e a tS e e dB r e e d i n gZ H A

4、 N GJ i a n z h o u1,WA N GJ i m i n3,L IC h u n y i n g1,L I U M i n g1,S O N G W a n x i a n1,Z H A N GT i a n x i n g1,Q IJ i a n s h u a n g2(1.I n s t i t u t eo fWh e a tR e s e a r c h,H en a nA c a d e m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0 2,C h i n a;2.C e

5、r e a lC r o p s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H en a nA c a d e m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0 2,C h i n a;3.C h a n g g eS e e dM a n a g e m e n tS t a t i o n,C h a n g g eH en a n4 6 1 5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b r e e d i n gt e c h n o l o

6、 g yo f k e e p i n g t h ep u r i t yo fw h e a t s e e d sb yb r e e d e r s i s t h em o s t i m p o r-t a n t l i n k t oe n s u r e t h a t t h eq u a l i t ya n dy i e l do fw h e a t s e e d sm e e t t h en a t i o n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I n t h i sp a-p e r,f o u rw h e a tv a r i e t

7、 i e sZ h e n g m a i 1 8 6 0,Z h e n g m a i 7 6 9 8,Z h e n g m a i 0 9 4 3a n dZ h e n g m a i 1 3 5 4w e r es e-l e c t e da s 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s f r o mt h ew h e a tv a r i e t i e ss e l e c t e da n da p p r o v e db yb r e e d e r s,a n dt h ea u-t h o r i z e de n t e r p r i

8、 s e sa n db r e e d e r sc a r r i e do u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np l a n th e i g h t,p l a n t t y p e,l e a f c o l o r,e a rt y p e f o r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f i v ek e ya g r o n o m i c t r a i t s s u c ha s a w n l e n g t h,1t o5k e ya g r o n o m i c t r a i t sw e r es e

9、l e c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o i d e n t i f ya n ds c r e e n t h e i r c o n s i s t e n c y,m i x e dh a r v e s t s e p a r a t e l ya n dd e t e c tt h e i rp u r i t y.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s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v a r i a n c e,i tw a sf o u n dt h a t t h er a p i di d e n

10、 t i f i c a t i o nt r a i t s i nl i n ew i t ht h eb r e e d e r ss e e ds t a n d a r dw e r ep l a n th e i g h ta n dl e a fc o l o r,a n dt h et o l e r a n c eo fv a r i a t i o na n ds e p a r a t i o n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w a s0-0.0 0 5%.K e yw o r d s:w h e a t s e e d s;b r e e d;c h

11、 a r a c t e r;p u r i t yp r e s e r v a t i o n;t o l e r a n c e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子质量尤为重要1-2,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育种家种子保纯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最重要环节3。上世纪8 0年代,我国良种繁育实行“四化一供”的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2 0 1 7年始,1耕作与栽培,2 0 2 3,4 3(3):1-5,9.h t t p:/g z z p.g z n y z y x y.c n T i l l a g ea n dC u

12、l t i v a t i o n V o l.4 3 N o.0 3 J u n.2 0 2 3表2 人工费用品种人工费用/元A 1A 2A 3A 4A 5A 6A 7A 8郑麦7 6 9 86 07 57 51 1 01 2 51 2 51 2 51 5 0郑麦0 9 4 35 57 07 01 0 51 2 01 2 51 2 51 5 0郑麦1 8 6 05 57 07 01 0 51 2 01 2 51 2 51 5 0郑麦1 3 5 45 57 07 01 0 51 2 01 2 51 2 51 5 0全国小麦品种审定渠道相继增加,审定品种数量逐年上升,市场上小麦品种量“井喷式”增

13、加。由于品种审定速度的加快,导致审定的小麦品种出现种性不稳定,纯度下降快,为小麦大田生产带来隐患5-6。为保持优良小麦种性和纯度的持续稳定,迫切需要对小麦种子繁育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育种家种子7保纯繁育技术进行改革。本试验从市场中选择销售量相对较大的4个自育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协同育种家和授权销售企业一起开展对小麦育种家种子关键农艺性状异质容忍度的研究,以期找出授权经营企业和育种家在种子保纯和繁育中允许存在的异质程度,从而对育种家种子进行快速繁育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将大田用种的种性和质量把控提前到基础种源,延缓优良品种的种性退化,提高大田用种的质量8。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

14、4个(表1),均为近几年国家或者河南省新审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育小麦品种,目前在市场上销售量相对较大。表1 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基本信息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郑麦1 8 6 0国审麦2 0 1 9 0 0 2 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麦7 6 9 8国审麦2 0 1 2 0 0 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麦0 9 4 3国审麦2 0 1 9 0 0 5 6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麦1 3 5 4豫审麦2 0 1 9 0 0 0 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 0 1 8、2 0 1 9连续两年在河南省新乡、滑县种植大户种植繁种材料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土壤类

15、型为壤土,肥力均匀地势平整,排灌设施良好。前茬作物为玉米,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粉碎还田,深耕整理后播种小麦。试验种子稀播于试验田,每个品种播种面积6.7h m2,分别由授权企业和育种家在生育期内开展以株高、株型、叶色、穗型、芒长这5个关键农艺性状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15个关键农艺性状对其一致性进行鉴别和筛选,单独混收并对其进行纯度检测,各自找出符合育种家种子标准的鉴别性状,对于其他性状允许存在的变异和分离异质容忍程度。1.3 调查项目及方法对4个试验材料,在生育期内以5个关键农艺性状(株高、株型、叶色、穗型、芒长)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15个关键农艺性状在田间对其一致性进行鉴别和筛选,成熟后分别混

16、收随机取样3个重复并对其进行纯度检测。在选择农艺性状时,由于芒长在区别上过于精细、耗时长、难度大等与研究目的不相符;而株高作为种子繁育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关键性状,必须考虑进去。因此,把这些农艺性状组合分类为8种,分别是按品种株高(编号为A 1);株高和株型(编号为A 2);株高和叶色(编号为A 3);株高和穗型(编号为A 4);株高、株型和叶色(编号为A 5);株高、株型和穗型(编号为A 6);株高、叶色和穗型(编号为A 7);株高、叶色、株型和穗型(编号为A 8)。授权企业和育种家采取上述同样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开展工作。主观上,双方分别依据自己的标准在田间对品种15个性状的一致性进行调查;客观上

17、,品种收获之后进行纯度检测,比对授权企业与育种家在育种家种子之间的差异,确定授权企业在繁种育种家种子过程中与育种家种子之间的容忍度,结合田间工作量和劳动力的投入,确定合适的标准。1.3.1 农艺性状组合分类设区处理在新乡、滑县安排种植大户种植试验材料郑麦1 8 6 0、郑麦7 6 9 8、郑麦0 9 4 3、郑麦1 3 5 4各6.7h m2。根据五大关键农艺性状8个组合分类,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区;把每个品种一共划分为9个区,每区面积设立1.3h m2。授权企业和育种家分别对种植的4个品种随机选取0.6 7h m2地,按品种农艺性状组合的8个分类实施,结合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对繁育田进行去杂调

18、查。在苗期,对叶色(深绿、绿、黄绿)、株高(高、中、低)和株型(匍匐、半直立、直立)等3个性状进行调查;在灌浆中期,对株高(高、中、低)、株型(紧凑、适中、松散)、穗型(大穗、中穗、多穗)3个性状进行选择。1.3.2 农艺性状的调查方法株高是以起身拔节速度作为判断依据,对于过快或过慢的都要整株拔除,后期再从株高上进一步拔除2张建周 等: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 耕作与栽培 第4 3卷 第3期表3 不同农艺性状鉴别筛选后检测结果均值(育种家)品种纯度/%A 0A 1A 2A 3A 4A 5A 6A 7A 8郑麦7 6 9 89 9.1 39 9.2 69 9.3 19 9.

19、9 39 9.3 59 9.9 49 9.4 59 9.9 89 9.9 7郑麦0 9 4 39 9.9 1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郑麦1 8 6 09 9.3 39 9.7 29 9.7 59 9.9 19 9.8 39 9.9 79 9.8 79 9.9 89 9.9 9郑麦1 3 5 49 9.6 59 9.7 69 9.7 89 9.9 79 9.8 69 9.9 89 9.8 99 9.9 71 0 0.0 0表4 不同农艺性状鉴别筛选后检测结果均值(授权企业)品种

20、纯度/%A 0A 1A 2A 3A 4A 5A 6A 7A 8郑麦7 6 9 89 9.1 39 9.2 09 9.3 39 9.9 49 9.3 09 9.9 39 9.4 49 9.9 09 9.9 0郑麦0 9 4 39 9.9 1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1 0 0.0 0郑麦1 8 6 09 9.3 39 9.6 99 9.7 09 9.9 19 9.8 49 9.9 79 9.8 89 9.9 89 9.9 0郑麦1 3 5 49 9.6 59 9.7 09 9.7 69 9.9 4

21、9 9.8 09 9.0 09 9.8 09 9.9 81 0 0.0 0遗漏或突发异变植株。叶色是在苗期进行鉴别筛选,苗期植株矮,易观察、易判断、易做到整株拔除。1.3.3 收获、纯度检测授权企业和育种家依据各自的鉴定标准,每个品种按照性状组合分类收获,然后取样,在样品袋上标注对应品种及组合分类编号,由项目组委托河南华诚农业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所有样品利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开展纯度检测。1.3.4 鉴别筛选人工费用计费方式试验田均在同一个区域,田间人工费用授权企业和育种家统一标准,按照1 0元/h的标准进行核算,超过0.5h的记为1h,不足0.5h的记0.5h。8种组合处理分别按照投入时间合计

22、用工费用,统计结果见表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分析采用D P S 7.5软件进行。2 结果与分析2.1 纯度检测结果由河南华诚农业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9个处理(8种组合+对照)样品纯度检测。育种家鉴选后的种子检测结果见表3,授权企业鉴选种子检测结果见表4。2.2 纯度检测分析分别对育种家和授权企业4个品种8个组合处理鉴别筛选检测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分别对达到国家标准的组合处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如下。2.2.1 育种家鉴选的结果与分析 表5结果表明,8个性状处理A 3、A 5、A 7和A 8均值都在9 9.9%以上,关键农艺性状鉴定的越多纯度越高。按照国家标准9,原种要求具备

23、与育种家种子同样的品质,在种子纯度上应尽可能接近育种家种子,种子纯度不低于9 9.9%。上述4个组合处理中,A 3到A 8纯度均值从9 9.9 5 25%到9 9.9 9 00%,纯度逐渐接近育种家种子,A 3的纯度9 9.9 5 25%在8个处理中能够满足国家最低标准。表5 8个性状组合间多重比较分析(育种家)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A 89 9.9 9 00aAA 79 9.9 8 25a bAA 59 9.9 7 25bAA 39 9.9 5 25cBA 69 9.8 0 25dCA 49 9.7 6 00eDA 29 9.7 1 00fEA 19 9.6 8 50gF

24、表6 A 3农艺性状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育种家)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1 3 5 49 9.9 7bA郑麦7 6 9 89 9.9 3cB郑麦1 8 6 09 9.9 1cB表7 A5农艺性状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育种家)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1 3 5 49 9.9 8aA B郑麦1 8 6 09 9.9 7aA B郑麦7 6 9 89 9.9 4bB3耕作与栽培,2 0 2 3,4 3(3):1-5,9.h t t p:/g z z p.g z n y

25、z y x y.c n T i l l a g e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V o l.4 3 N o.0 3 J u n.2 0 2 3表8 A 7农艺性状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育种家)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7 6 9 89 9.9 8aA郑麦1 8 6 09 9.9 8aA郑麦1 3 5 49 9.9 7aA表9 A 8农艺性状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育种家)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1 3 5 41 0 0.0 0aA郑麦1 8 6

26、 09 9.9 9aA郑麦7 6 9 89 9.9 7aA 对4个小麦品种在A 3、A 5、A 7和A 8共4个组合处理的多重比较(表6表9)结果表明,A 3处理条件下,5%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中存在三种差异,1%极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表现两种差异;A 5处理条件下,在5%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中存在两种差异,在1%极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表现三种差异;A 7和A 8处理条件下4个品种无差异。说明A 3和A 5处理方法对不同的育种家小麦品种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而A 3处理条件对于A 5处理条件农艺性状减少,考虑人工投入的减少,A 3处理可以作为能够最低保障育种家种子纯度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2.2.2 授

27、权企业鉴选的结果与分析 表1 0结果表明,8个组合处理条件下A 3、A 7和A 8均值都在9 9.9%以上,与育种家在田间开展关键农艺性状鉴选的结果有差异,这可能与授权企业在田间开展小麦农艺性状鉴定时对株型这个农艺性状把握不准确有关。但是从小麦品种繁育角度分析,授权企业对于两个比较明显的农艺性状株高和叶色把握比较准确,A 3组合处理也能够满足国家要求的原种标准。表1 0 8个性状组合间多重比较分析(授权企业)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A 79 9.9 6 50aAA 89 9.9 5 00bAA 39 9.9 4 75bAA 69 9.7 8 00cBA 49 9.7 3 50

28、dCA 59 9.7 2 50dCA 29 9.6 9 75eDA 19 9.6 4 75fE 4个小麦品种在A 3、A 7和A 8组合处理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 3处理条件下,5%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中存在三种差异,1%极显著水平下4个品种表现两种差异;A 7和A 8处理条件下,4个品种都有两个差异。说明A 3农艺性状处理条件下,授权企业鉴选结果对不同的育种家小麦品种也存在差异,这点和育种家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的一致。但是A 7和A 8处理条件下出现的差异,说明授权企业在田间对性状的把握与育种家存在一定差距。A 3处理条件下对育种家小麦品种的纯度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育种家种子标准,这与育种家在此条

29、件下得到的结论一致。表1 1 A 3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授权企业)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7 6 9 89 9.9 4bB郑麦1 3 5 49 9.9 4bB郑麦1 8 6 09 9.9 1cB表1 2 A 7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授权企业)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麦0 9 4 31 0 0.0 0aA郑麦1 3 5 49 9.9 8aA郑麦1 8 6 09 9.9 8aA郑麦7 6 9 89 9.9 0bB表1 3 A 8处理中4个品种的多重比较(授权企业)处理纯度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郑

30、麦0 9 4 31 0 0.0aA郑麦1 3 5 41 0 0.0aA郑麦7 6 9 89 9.9bB郑麦1 8 6 09 9.9bB 纯度检测结果及数据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育种家和授权企业在不同的农艺性状处理条件下,郑麦0 9 4 3的纯度都在1 0 0%,说明该品种一致性和稳定性好,无变异株出现,其他3个品种虽然都接近育种家种子,仍然存在差异。小麦品种纯度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农艺性状处理中,A 3处理下,4个小麦品种不论是育种家还是授权企业都能得到接近育种家种子的纯度标准,但在不同的育种家种子之间存在差异,而A 7和A 8的处理条件下,4个品种无差异,适用于所有的品种。2.2.3 不同

31、农艺性状对种子纯度的影响 育种家和授权企业鉴选的结果表明,郑麦7 6 9 8、郑麦1 8 6 0和郑麦1 3 5 4三个品种,在A 3、A 5、A 7和A 8组合处理下种子纯度都达到或超过9 9.9%。表1 4和表1 5结果表明,株高对育种家种子纯度的影响平均4张建周 等: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家对种子保纯容忍度的研究 耕作与栽培 第4 3卷 第3期表1 4 育种家种子不同农艺性状对种子纯度的影响(育种家)品种株高/%叶色/%穗型/%株型/%A 1-A 0A 3-A 1A 5-A 2A 7-A 4A 8-A 6A 4-A 1A 6-A 2A 7-A 3A 8-A 5A 2-A 1A 5-A 3

32、A 6-A 4A 8-A 5郑麦7 6 9 80.1 30.6 70.6 30.6 30.5 20.0 90.1 40.0 50.0 30.0 50.0 10.1 00.0 3郑麦0 9 4 30.0 9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郑麦1 8 6 00.3 90.1 90.2 20.1 50.1 20.1 10.1 20.0 70.0 20.0 30.0 60.0 40.0 2郑麦1 3 5 40.1 10.2 10.2 00.1 10.1 10.1 00.1 10.0 00.0 20.0 20.0 1

33、0.0 30.0 2平均0.1 80.2 40.2 20.0 3表1 5 育种家种子不同农艺性状对种子纯度的影响(授权企业)品种株高/%叶色/%穗型/%株型/%A 1-A 0A 3-A 1A 5-A 2A 7-A 4A 8-A 6A 4-A 1A 6-A 2A 7-A 3A 8-A 5A 2-A 1A 5-A 3A 6-A 4A 8-A 5郑麦7 6 9 80.0 70.7 40.6 00.6 00.4 60.1 00.1 1-0.0 4-0.0 30.1 3-0.0 10.1 4-0.0 3郑麦0 9 4 30.0 9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

34、0 00.0 00.0 00.0 00.0 0郑麦1 8 6 00.3 60.2 20.2 70.1 40.0 20.1 50.1 80.0 7-0.0 70.0 10.0 60.0 4-0.0 7郑麦1 3 5 40.0 50.2 4-0.7 60.1 80.2 00.1 00.0 40.0 41.0 00.0 6-0.9 40.0 01.0 0平均0.1 40.1 80.1 00.0 2值分别是0.1 8%和0.1 4%,叶色对育种家种子纯度的影响平均数据分别是0.2 4%和0.1 8%;穗型对育种家种子的影响平均值分别是0.2 2%和0.1 0%;株型对育种家种子的影响平均值分别是0.0

35、 3%和0.0 2%。这说明,穗型、株型这两个性状对育种家种子纯度影响较小,而株高和叶色这两个性状对育种家种子纯度影响较大。3 讨 论3.1 育种家种子种性退化育种家种子种性退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物学退化明显1 0。小麦品种审定渠道增加、速度加快,审定品种的数量增多,一些品种在杂交四代就开始进入产量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整体长势参差不齐,难以通过DU S测试。甚至有些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因世代短,种子量不够而采取多系混合,导致种子纯度下降。新审定品种的育种家种子在市场运行中不断提纯,等到品种在生产 上稳定与品 种审定时已 经有较大差异1 0。二是育种家种子在交给授权企业销售的同时,多数授权企业没

36、有采用标准三圃田种子繁育体系,导致育种家种子种性衰退1 1-1 2。市场上推广的小麦品种,除非其产量及其他性状特别突出,否则3年之后品种就会淘汰。三是收获时机械混杂,纯度下降。目前小麦收获最大的问题是机械混杂1 3,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成方连片,田间去杂均可以实现,但是在小麦最终收获的时候,同一时间大量的收割机同时开展收割,很难实现单一品种机械专用,机械混杂难以避免。3.2 不同农艺性状组合处理对种子纯度的影响存在差异 在8个组合处理条件下,育种家鉴选结果A 3、A 5、A 7和A 8共4个处理能够满足国家对育种家种子纯度的要求标准;而授权企业的鉴选结果A 3、A 7和A 8共3个处理能够满足

37、国家对育种家种子纯度的要求标准。两种鉴选结果说明育种家和授权企业在株高和叶色的鉴选结果一致,对其他几个农艺性状鉴选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纯度下降。因此,在育种家种子保纯繁育中,以小麦的株高和叶色为鉴别筛选依据,对于其他性状的变异和分离异质容忍,即可达到保纯目的。结合人工费用统计结果(表2),A 1A 3处理合计投入人工费用不超过8 0元;A 4A 8人工费用超过1 0 0元。说明A 3组合处理不但能够满足国家对育种家种子纯度要求,而且在鉴选时性状容易掌握,鉴选更准确,用时更短节省成本。同时,育种家和授权企业各自开展种子繁育鉴选结果表明,4个品种纯度的平均数相差最小的是A 3处理,4个品种纯度相差仅

38、0.0 0 5%,且差异不显著,说明A 3作为育种家和授权企业种子纯度鉴别指标误差小,容忍度高。小麦群体较大,一个小麦品种在合理的株型范围内,株型的变化对纯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在小麦繁育中,除非特别明显的株型,一般不会被繁育工作者作为去杂的主要指标。在小麦繁育过程中,株高高出整体小麦一个穗是不能被育种家所接受的,高出整体小麦穗子的二分之一以下均能被育种家所认可;按照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要求,审定小麦品种的叶色分为浅绿、深绿两种,二者有明显的界限,品种审定中,田间出现两种叶色类型就认定为非同一品种,市场繁育中,繁育田出现两种叶色就不被育种家接受。(下转第9页)5耕作与栽培,2 0 2 3,4 3(3

39、):1-5,9.h t t p:/g z z p.g z n y z y x y.c n T i l l a g e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V o l.4 3 N o.0 3 J u n.2 0 2 3茶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提物与氨基酸含量呈降低趋势1 8。综合分析,发现T2处理各品质指标合理,满足G B/T 1 4 4 5 6.32 0 1 6标准要求,且能够实现富硒要求,对贵州富硒茶开发能够提供理论支撑。参考文献:1 尚露彤.三种富硒茶与普通茶降血糖活性比较及机制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 0 2 2.2 李晓嫚,郭丽娜,郝心愿,等.萌芽前叶面喷施硒酸钠

40、提高茶叶含硒量及品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 0 2 2,2 8(1 0):1 8 8 4-1 8 9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总社.富硒茶:GH/T 1 0 9 02 0 1 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4:1-7.4 吴芹瑶,杨江帆,林程,等.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研究J.茶叶科学,2 0 2 2,4 2(2):2 9 0-3 0 0.5 张雪寒,潘波旭,宋勤飞,等.7种贵州名优绿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J.食 品 安 全 质 量 检 测 学 报,2 0 2 2,1 3(1 6):5 1 0 5-5 1 1 1.6 覃潇敏,韦锦坚,农玉琴,等.外源硒肥对茶叶化学品质及硒含量的

41、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 0 1 8,4 6(3):3 1-3 3.7 缪树寅,梁东丽,赵文龙,等.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对7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 0 1 3,3 2(1 0):1 9 3 4-1 9 4 0.8 靖翠翠,杨秀芳,谭蓉,等.微波制样对茶叶内质成分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 0 1 5,6(4):1 2 6 5-1 2 7 0.9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 理 总 局.食 品 安 全 国 家 标 准 食 品 中 硒 的 测 定:G B 5 0 0 9.9 32 0 1 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2、2 0 1 7:1-1 1.1 0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稻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D B 3 6/T 1 2 4 32 0 2 0.S.南昌:中国质检出版社,2 0 2 0:1-8.1 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 B/T 8 3 1 32 0 1 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8:1-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茶 咖啡 碱测 定:G B/T 8 3 1 22 0 1 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3:1-5.1 3 中华人民共和

43、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水浸出物测定:G B/T 8 3 0 52 0 1 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4:1-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 测定:G B/T 8 3 1 42 0 1 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4:1-5.1 5 郭颖,陈琦,黄峻榕,等.茶叶滋味与其品质成分的关系J.茶叶通讯,2 0 1 5,4 2(3):1 3-1 5,2 8.1 6 陈华葵,杨江帆.不同岩区肉桂品种茶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 0 1 5,6(4):1 2 8 7-1

44、2 9 4.1 7 雷亚兰,周志梅,李瑾,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宝庆桂丁绿茶品质特性J.食品工业科技,2 0 2 2,4 3(6):2 6 9-2 7 7.1 8L i m aLW,P i l o nSE,S c h i a v o nM.M e c h a n i s m so f s e l e n i u mh y p e r a c c u m u l a t i o ni np l a n t s:As u r v e yo fm o l e c u l a r,b i o-c h e m i c a la n de c o l o g i c a lc u e sJ.

45、B B A-G e n e r a lS u b j e c t s,2 0 1 8,1 8 6 2:2 3 4 3-2 3 5 3.(上接第5页)4 结 论株高和叶色作为育种家种子保纯及繁育技术指标,其在保纯和繁育过程中纯度差异误差小,容忍度高。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收获的小麦品种纯度和国家小麦品种纯度标准(9 9.9 9%)之间差异范围在0 0.0 0 5%之间,能被育种家所接受。同时,以株高和叶色作为鉴别指标容易辨别,人工费相对较低。因此,株高和叶色相结合的鉴别方式适合作为育种家种子纯度鉴别指标。参考文献:1 华国栋,刘耀鸿,李冠喜.小麦种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J.作物杂志,2 0

46、1 2(1):1 3 9-1 4 1.2 纪让军,吕金仓.当前市场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J.中国种业,2 0 1 7(2):3 4-3 5.3 乔红华.小麦良种繁育技术J.北京农业,2 0 1 4(3 6):2 0.4 张保亮,李青竹,李国臣,等.小麦种子生产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 0 1 5(1 6):5 4-6 6.5 穆培源,王有德,张吉贞,等.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J.新疆农垦科技,2 0 0 2(5):2 0-2 4.6 张建周,李春盈,刘明,等.新形势下作物联合体区域试验运行和管理现状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 0 2 0,3 9(4):3 4-3 7.7 陈玲.

47、用原原种生产原种应是原种生产的主要途径J.种子世界,1 9 8 7(2):5.8 欧行奇,谢金良,张宗敏.等.对我国小麦原原种纯度的研究J.种子,2 0 0 6,2 5(9):7 1-7 3.9 国家技术监督局.G B 4 4 0 4,14 4 0 7.2-1 9 9 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9 9 6.1 0 吴董成.从南大2 4 1 9小麦良种混杂退化谈保纯更新的方法J.湖北农业科学,1 9 6 2(1):2 4-2 8.1 1 姜书贤,罗家传,谢发顺,等.一圃三级小麦种子生产技术的实践基础J.种子,2 0 0 1,2 0(4):6 7-6 8.1 2 欧行奇,李照河,曹廷杰,等.小麦新三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创建与分析J.种子,2 0 0 7,2 6(8):5 7-6 0.1 3 张宏生,崔淑君,穆春生,等.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种业,2 0 1 2(1 2):7 9-8 0.9耕作与栽培,2 0 2 3,4 3(3):6-9.h t t p:/g z z p.g z n y z y x y.c n T i l l a g e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V o l.4 3 N o.0 3 J u n.2 0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