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35923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4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概述11.1.1 项目名称11.1.2 主办单位概况11.1.3 项目背景和意义21.1.4 报告编制依据81.1.5 报告编制原则81.1.6 研究范围和研究分工81.2 研究结论101.2.1 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10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142.1 产品市场分析142.1.1 型煤142.1.2 石脑油162.1.3 柴油212.1.4 天然气302.1.5 电332.1.6 改质沥青342.1.7 蒸汽342.2 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52.2.1项目有利条件352.2.2 企业的优势分析36第三章

2、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383.1 褐煤的转化利用技术和产品方案选择383.1.1 燃煤发电383.1.2 干煤气化+合成气化学路线383.1.3 BGL气化+合成天然气路线393.1.4 煤直接液化制油路线393.1.5 通过干燥成型、热解、发电进行多联产综合利用路线393.2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40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414.1 工艺装置组成及总工艺流程414.1.1 工艺装置组成414.1.2 总工艺流程配置414.2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414.2.1 褐煤干燥414.2.2 褐煤成型464.2.3 褐煤热解474.2.4 净化544.2.5 焦油加氢654.2.6 天然气制备734.3 自

3、动控制814.3.1 概述814.3.2 自控水平824.3.3 控制室设置及基本要求844.3.4 安全技术措施854.3.5 仪表选型864.3.6 动力供应874.3.7 仪表修理车间说明884.3.8 其它问题说明88第五章 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动力供应895.1 原料煤895.2 一次水895.3 供电895.4 供热89第六章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906.1 建厂条件906.1.1 企业概况906.1.2 地理位置906.1.3 地区交通运输状况916.1.4 地质地貌特征936.1.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946.1.6气象条件956.1.7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976.1.8 原材料

4、供应条件986.1.9 水源及防洪996.1.10 电源情况1016.1.11 通信设施1026.2 厂址方案102第七章 总图运输、建筑1047.1 总图运输1047.1.1 概述1047.1.2 设计标准和规范1047.1.3 总平面布置1047.1.4 竖向设计1067.1.5 运输设计1067.1.6 渣场1087.1.7 绿化设计1087.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97.2 建筑1097.2.1 设计采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规范1097.2.2 设计范围及分工1107.2.3 建筑设计110第八章 公用工程方案和辅助生产设施1188.1 给水排水1188.1.1 概述1188.

5、1.2 设计规范标准1188.1.3 给水量和排水量1188.1.4 给水水源1198.1.5 厂区给水系统1218.1.6 厂区排水系统1248.1.7 冲洗水处理站1248.1.8 污水处理站1258.2 供电1278.2.1 概述1278.2.2 用电负荷1278.2.3 负荷等级1288.2.4 供电电源1298.2.5 应急负荷1298.2.6 供电方案1298.2.7 防雷接地1308.2.8 主要设备材料表1308.3 电信1318.3.1 研究范围1318.3.2 研究原则1328.3.3 行政及调度电话站1328.3.4 扩音对讲系统1328.3.5 无线对讲电话1328.3

6、.6 火灾报警系统1328.3.7 工业电视系统1338.3.8 全厂电信线路1338.4 供热1338.4.1 概述1338.4.2 全厂蒸汽平衡1348.4.3 主要设备的选型1368.4.4 主要系统1378.5 分析化验1398.5.1 概述1398.5.2 分析室的设置1408.5.3 分析室的任务1408.5.4 分析仪器设备选型1408.6 氮气站1408.6.1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1418.6.2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1418.6.3 工艺流程说明1428.6.4 主要设备选择1428.6.5 催化剂和化学品消耗1448.6.6公用工程消耗1448.7 空压站1448.7.

7、1 概述1448.7.2 工艺流程说明1458.7.3 工艺设备选择1458.7.4 公用工程消耗1468.7.5 工艺设备一览表1468.7.6 图纸1468.8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468.8.1 原则1468.8.2 气象资料1478.8.3 采暖设计说明1478.8.4 通风设计说明1478.8.5 空调设计说明1478.9 固体贮运设施1488.9.1 概述1488.9.2 固体贮运设施方案选择及系统能力的确定1488.9.3 工艺流程说明1518.9.4 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1518.9.5 环境保护措施1528.9.6 贮运设备一览表1528.9.7 消耗指标1528.9.8 存在

8、问题1528.10 火炬1528.10.1 工艺技术说明1528.10.2 公用工程消耗指标153第九章 节能、节水1549.1 概述1549.2 节能措施综述1549.2.1 节能原则1549.2.2 采用的主要节能措施154第十章 消防15610.1 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15610.2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15610.2.1 主要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分析15610.2.2 主要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15710.3 消防措施15710.3.1 工艺防火设计15710.3.2 总图防火设计15810.3.3 建筑防火设计15810.3.4 防雷、防静电15810.4 消防设施15810.4.1 水消

9、防系统15810.4.2 泡沫消防系统15910.4.3 灭火器的设置15910.4.4 消防设施的启动控制及报警方式15910.5 消防站160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16111.1 建设地区环境现状16111.2 执行环境保护标准16111.2.1 环境质量标准16111.2.2 污染物排放及噪声标准16111.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6211.3.1 废气16211.3.2 废水16211.3.3 固废16311.3.4 噪声16311.4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16411.4.1 废气16411.4.2 废水16611.4.3 固废16811.4.4 噪声16811.5 环境监测及管理机构1681

10、1.6 环保投资估算168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卫生16912.1 设计依据16912.2 设计采用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标准16912.3 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分析17012.3.1 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毒有害物的危害17012.3.2 火灾爆炸的危害17012.3.3 中毒、窒息的危害17012.3.4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17112.3.5 噪声危害17112.3.6 静电、雷电的危害17112.3.7 高温、低温的危害17112.3.8 机械伤害的危害17212.4 设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卫生防范措施17212.4.1 防火防爆措施17212.4.2 毒性物质危害防范措施17212.4.3 化学腐蚀

11、防范措施17212.4.4 噪声防治17312.4.5 静电、雷电防范措施17312.4.6 化学灼伤和高温的防范措施17312.4.7 机械及坠落意外伤害防范措施17312.4.8 人身防护措施17412.4.9 安全教育17412.4.10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设计17412.5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17412.5.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17512.5.2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17512.6 防范措施效果175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17613.1 组织结构17613.1.1 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17613.1.2 组织机构的设置17613.2 劳动定员17613.3 人员来源和培

12、训177第十四章 项目实施规划17814.1 项目实施计划内容17814.2 实施进度计划17814.2.1 项目实施原则17814.2.2 建设周期17814.3 各阶段实施计划17914.3.1 前期工作进度17914.3.2 建设工期进度17914.4 项目实施进度表179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18115.1 工程概况18115.2 编制依据18115.2.1政策法规18115.2.2 估算指标18115.2.3 设备、材料价格确定18115.3 投资分析18115.4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182第十六章 财务评价18316.1 基础数据18316.1.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8316.1.2

13、投资与资金来源18316.1.3 经济计算期与建设期18316.1.4 资金使用规划18316.1.5 固定资产折旧费与无形其他资产摊销费18316.1.6 产品价格及税率18416.2 财务分析18416.2.1 成本估算18416.2.2 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18516.2.3 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及资本金收益率18516.2.4 偿还贷款能力与偿还贷款年限18516.2.5财务计划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分析18516.2.6 现金流量及评价指标18516.3 不确定性分析18616.3.1 敏感性分析18616.3.2 盈亏平衡分析18716.4 财务分析小结187VIII第一章 总 论1

14、.1 概述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能源有限公司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项目简称:华电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建设地址: #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1.1.2 主办单位概况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地址:内蒙古#市海拉尔区学府路一号地勘六院10楼公司性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人传真: 联系人电子邮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简称:华电集团)是2002年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时组建的五家全国性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截至2009年底,华电集团装机容量7550.73万千瓦,其中

15、,火电6239万千瓦,水电1235.96万千瓦,风电75.43万千瓦,其他0.3432万千瓦;资产总额3300亿元人民币;2009年发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拥有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和国内首批60万千瓦级空冷机组、60万千瓦级脱硝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39.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机组;积极开发建设风电、核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公司控股业绩优良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黔源电力股份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金山能源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控股规划装机容量2115万千瓦的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装机容量80

16、0多万千瓦的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电集团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是:以创造经济社会价值为使命,以做强做大为方向,坚持电为主体、煤为基础、产业协同,坚持优化结构、建并结合、内外拓展,坚持改革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以电为主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华电集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13年实现“1118”战略目标,即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控参股煤矿产能超过1亿吨/年,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85%。#市地处我国北疆开放前沿,位于东北亚经济圈,是轻工产品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加工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丰沛的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有建设大型露天

17、煤矿和煤电集群、大型煤化工产业的优越组合条件。#作为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发展思路,以煤电联营、石油开发为标志的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把#列为煤电、煤化工基地,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电力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自治区重点规划在蒙东地区大型煤田建设坑口电厂形成向区外送电的大型煤电一体化基地,这都为华电集团下一步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华电集团成立以来,一直把内蒙古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这次与#市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化一体化项目,主要包括煤炭开发、特大型燃煤电厂、热电项目和煤化工等四大板块,通过几年的发展,将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电力发展

18、为支撑、煤化工为重点、延伸产业为补充的综合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实现利税3040亿元。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是华电集团、#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蒙东地区优势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是以华电内蒙古区域存量资产为依托,通过子公司改制,由原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内蒙古公司重组而成。目前该公司在内蒙古已建成并投产了10台火电、167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09万千瓦,资产总额达到1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0多亿元。#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华电内蒙古能源有

19、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本项目。1.1.3 项目背景和意义1.1.3.1 项目背景按照华电集团公司2008年12月与内蒙古#市政府签订的投资建设大型煤电化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化项目,主要由煤矿、特大型燃煤电厂、热电和煤化工等四大板块组成,建成后将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电力发展为支撑,煤化工为重点,延伸产业为补充的综合产业体系。#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西麓、#草原腹地,全市有人口270万左右、耕地2200万亩、天然草场1.25亿亩、天然林地2.03亿亩,经济基本以农、牧业为主。#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褐煤),煤炭储量302.86亿吨,远景储量1000

20、亿吨,是东北三省总和的1.8倍。#市积极依靠自身资源、区位优势招商引资,紧抓机遇,加大“北开南联”和“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力度,促进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华能、鲁能、北方电力、北国投、深能源、中国华电等全国知名能源企业先后入驻该市,建有深能源扎赉诺尔220万千瓦、鲁能雁南230万千瓦、华能伊敏二期260万千瓦等电源点项目。其它电源点、电力通道、高载能、煤化工等能源重化工项目的相关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煤电联营、石油开发为标志的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有限公司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是#能源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拟建的以

21、褐煤为原料,生产型煤、石脑油、柴油、天然气、电、改质沥青、蒸汽的多联产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规模600万吨/年(原煤量),二期再行建设规模600万吨/年(原煤量)。本项目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切入点,符合国家节能与环保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能给国家、地方及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商机及经济效益,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促进#市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而且能够带动地方其它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升当地整体经济和技术水平。1.1.3.2 国家能源发展

22、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1) 有序发展洁净煤产业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是煤炭主导型化石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截至2007年底,我国煤炭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1180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0亿吨,资源量8540亿吨。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2009年中国产煤29.6亿吨,比上年增长12.7%。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55.89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35.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03万亿立方米。随着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石油勘探程度的提高,我国的油气可采

23、资源量可能还会增加。 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的数据,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9%,居世界第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2%和1.3%,我国的能源资源呈现“多煤、少油、少气”的局面。 从总量上看,我国多种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形势下,发挥中国煤炭资源优势,采用先进可靠技术,有序发展煤炭和煤炭相关的洁净煤、燃煤发电、煤化工等煤基能源产业,适当缓解中国石油短缺的矛盾就成为“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互利合作,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24、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世界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和洁净煤产业,通过化学化工等工程技术科学手段,对煤炭进行清洁加工或转化,而后分级综合利用,大幅度削减煤炭直接燃烧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煤炭生产、加工转化、石油替代品生产、电力生产相结合的多产品联产一体化的优化的产业组织模式,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和增值利用。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燃烧前或使用前脱除污染物的技术”和分级综合利用技术,污染物脱除过程工艺内嵌于主生产流程的净化工序中,污染环境的物质被回收利用作副产品,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我国已确立了“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发展褐煤的干燥提质加工

25、综合利用产业,可以有效缓解优质动力煤的供应紧张局面,用低品位煤炭扩宽优质动力煤的资源渠道,延伸煤炭工业的产业链,生产出高品质的石油替代产品,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煤炭利用的环境效益,更好地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特别是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2) 煤化工发展产业政策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洁净煤产业、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近年来国内煤化工发展过热,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7月7日发出了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十

26、一五”期间,煤化工产业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宗旨;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资源产地经济发展,环境容量。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加快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煤化工产业基地;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

27、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化试验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烃产业化步伐,适时启动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烃工程的建设。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消费市场分布较广。为促进煤炭产销区域平衡,国家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大部分煤化工产品耗水量较大,国家要求煤化工产业发展应“量水而行”,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的应用,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大力提倡废水、中水、矿井水回用等煤化工技术。(

28、3) 多联产技术发展政策热、电、气多联产技术是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鼓励发展的节能技术。国家能源法第三十九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热、电、煤气多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发展和推广流化床燃烧、无烟燃烧和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1 号)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积极探索应用高效清洁热电联产技术,重点开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煤炭气化、供热(制冷)、发电多联产技术。1.1.3.3 项目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即

29、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资源的国家,虽然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煤炭能源的比例将逐步下降,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资源,但我国煤炭利用一直处于一种单一发展煤炭生产、不注重煤炭综合利用的不合理产业布局,我国煤炭消费的结构中,煤炭在发电、工业应用、炼焦和气化等方面占有很大比例。电力、化工和其他行业在技术工艺、设备设施上的不足以及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致使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 倍,可见我国的煤炭利用效率低下,同时我国在煤炭利用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实施得很差,煤炭的开发和加工利用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

30、的主要来源,使得我国环境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随着煤炭消耗的增加,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环境恶化也会越严重。目前,煤炭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烧,占煤炭总量的80%。煤炭的直接燃烧虽然简单廉价,但效率较低,利用价值较低,污染严重。我国发电的单位能耗较高,而工业窑炉能耗更高,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加剧了包括CO2 在内的污染物的排放。粗放单一的煤的利用方式加大了污染物排放的治理难度,并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浪费了煤中具有高附加值的油、气和化学品。可见,我国石油资源严重不足,电力供应紧张,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重,能

31、源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煤炭利用现状决定了以提高煤炭利用的综合能效、控制煤转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解决短缺能源需求为近中期能源领域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国际煤炭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标志是多联产概念的明确化。研究表明,虽然国际上在煤炭燃烧和转化等各个单元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已比较困难,难以同时满足效率、环境和经济的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这些过程均是单一过程,仅产生单一产品,如:电、燃料、化学品等,而煤炭能源过程体量巨大,过程复杂,存在操作条件高、设备投资大以及煤质要求严格等问题。另外,对污染物排放控制而言,最经济适宜

32、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尾部治理,而可能是在利用之前或在加工之中进行处理。煤炭的多联产系统从煤碳、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资源这一角度出发,将煤的提质、热解、气化、燃烧、合成等各过程有机结合,在同一系统中生产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固体及液体燃料以及用于工艺过程的热和电力等产品。这样,多联产系统可以从系统的高度出发,结合各种生产技术路线的优越性,使生产过程耦合在一起,彼此取长补短,达到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最节约。此外,煤的多联产技术将煤的提质、热解、气化、燃烧、合成等各过程有机结合,实现污染物的耦合抑制和有效脱除,从而可能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煤利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问题。因此,

33、煤基多联产技术跨越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环境效益和经济性,真正解决我国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问题,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基于现有的煤转化的工艺路线,结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对煤炭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经济性的要求,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各种多联产系统如以化工产品为主的多联产系统、以发电为主的多联产系统、以炼焦为主的多联产系统、以产氢为主的多联产系统等。但是,考虑到我国每年生产的几十亿吨煤碳首先必须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电力和燃料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多联产技术应以发电和生产清洁、高效燃料为主,兼顾其它化学品和副产品,走综合利用的道路,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褐

34、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弱,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北等地,集中在内蒙古、云南和黑龙江等省,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我国的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低灰熔点的煤炭资源,具有容易自燃,不适合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的特性,因此长期以来被视作劣质燃料,其开发利用程度低。合理开发和充分褐煤资源,提高褐煤综合利用价值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一系列工作中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本项目是以内蒙古褐煤为原料进行的多联产项目,以蒸汽间接换热对褐煤进行干燥生产干燥粉煤,以干燥粉煤为原料通过挤压成型生产型煤,对干燥粉煤进行轻度

35、热解生产半焦、焦油及煤气,以半焦为燃料生产蒸汽及发电,以生产的蒸汽和部分电力为生产提供能源。经过对产品的后序处理,项目最终产品为型煤、石脑油、柴油、天然气、电、改质沥青、蒸汽,整个生产过程相互耦合,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投资和节约运行成本。通过干燥提质及挤压成型的型煤,发热量提高,不易风化和自燃,增强了褐煤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褐煤的储存期。此外,生产出的型煤与烟煤性质接近,可以有效扩大褐煤的使用范围。就褐煤的燃烧和气化过程,现有煤的燃烧和气化技术多是将煤视为单一物质加以转化。燃烧把煤中所含的各种组分作为燃料来利用,没有利用其中更高利用价值的组分挥发分等。而气化虽然可以高效低

36、污染的利用固体燃料,但气化过程中固定碳反应速度随转化程度增加而减慢,如果要在单一气化过程中获得完全或很高的转化率,则需要采用高温、高压、长停留时间来获得,导致气化设备庞大,成本增加,而且对煤质要求较高。由于碳的燃烧反应速度要远高于其气化速度,所以如采用燃烧的方法处理煤中“低活性组分”则可以简化气化要求,不需要追求很高的碳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本项目针对煤中不同组分在化学反应性上差别巨大的特点, 依据煤不同组分和不同转化阶段的反应性不同的特点,实施褐煤热解、气化、燃烧的分级转化,使煤炭气技术简化从而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用较经济的方法解决煤中污染物的脱除问题。挥发份是煤组成中最活跃的组分,通常

37、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析出,同时挥发份也是煤中比较容易进行利用的组分。本项目采用以煤热解为基础的热电气多联产技术,针对这个特点, 将煤的热解气化、燃烧、合成等各过程有机结合,将煤中容易热解的部分在气化炉中转化为煤气和焦油,难热解气化的富碳半焦去燃烧提供热电,灰渣进行综合利用。通过上述生产过程在系统中的有机耦合集成,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基本投资和运行费用。通过调节系统中各产品的比例,可实现多联产系统的优化运行,降低各产品价格,从而真正实现了煤的分级综合利用,提高了煤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系统整体效益最优化。使多联产系统可适用与我国十多亿吨不同品质的煤碳资源,可用与新建工厂和大量旧电厂的

38、改造,从而使予多联产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1.4 报告编制依据(1) #能源有限公司2600万吨/年褐煤多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协议。(2)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富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华电内蒙2135MWe 褐煤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项目方案说明。(3) #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4) 上海胜帮煤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21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方案说明。1.1.5 报告编制原则(1) 严格遵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令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进行项目的工程方案研究。(2) 遵行项目业主的投资效益和当地的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

39、统一的原则。在做好主装置设计的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安全、消防、抗震、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的配套设计。“三废”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废水做到近零排放。(3) 工艺技术适度先进、项目投资回报合理。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材料,除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从发达国家进口外,其它均依托中国公司,在保证装置的先进性、可靠性和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原则下,力图通过最大化的中国供货和中国工程技术服务,减少项目投资,争取项目的适度投资回报。 (4) 设备选型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不采用没有大型化工业实践的技术和设备。(5) 设计贯彻“装置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

40、筑物轻型化”等化工厂建设基本原则。1.1.6 研究范围和研究分工以褐煤为原料生产型煤、石脑油、柴油、天然气、电、改质沥青、蒸汽的2600万吨/年(原煤用量)多联产项目的工艺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服务设施以及厂外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设范围详见表1-1。表1-1 项目建设范围表序号名 称1、工艺生产装置(1)褐煤干燥(2)褐煤成型(3)褐煤热解(4)净化(5)焦油加氢(6)天然气制备2、公用工程(1)原水净化站(2)循环冷却水站(3)冲洗水站(4)除盐水站(5)污水处理站(6)事故水池(7)热电站(8)氮气站(9)空压站(10)总图运输(11)全厂供电设施(12)主央控制室(1

41、3)全厂给排水系统(14)厂区外管(15)全厂通讯3、辅助设施(1)固体贮运设施(2)液体贮运设施(3)全厂火炬系统(4)环保监测站(5)气体防护站(6)消防站(7)中央化验室(8)辅助材料贮存设施4、服务设施(1)办公楼5、厂外工程(1)厂外管线(2)厂外供水设施(3)厂外供电设施1.2 研究结论1.2.1 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通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厂址及技术经济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 本项目以褐煤为原料,联产型煤、石脑油、柴油、天然气、电、改质沥青、蒸汽。原料来源稳定可靠,价格合理,产品具有广阔市场和较强的竞争力。(2) 本项目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的选择,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资源优化配置

42、的规划,对实现褐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 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有成功运作经验的,在技术上的风险较小。(4) 所选场址位于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交通运输方便,原煤供应可靠,建厂条件完全满足要求。(5) 本项目以#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勘查区煤矿褐煤为原料,建设2600万吨/年(原料煤用量)褐煤多联产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好,财务评价结果表明,静、动态指标较好,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5.34%(税前),全投资财务净现值为127378万元(税前),投资回收期8.68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其效益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市场

43、竞争力,故本项目财务评价结论是可行的。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1) 目前与工艺技术方处于前期合作中,建议抓紧技术及商务部分的交流,获取更为详尽的资料。(2) 建议进一步落实产品用户,得到销售渠道或下游厂商的支持。(3) 建议加强宣传、精心策划及科学运作,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争取早日实施。(4) 建议积极组织厂外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生产规模投煤量104 t/a1202.8二产品方案1产品型煤104 t/a600石脑油104 t/a2.24柴油:0#104 t/a5.12柴油:-35#10

44、4 t/a5.12液化天然气104m3/a11.925104t/a电104 kwh/a56650.8改质沥青104 t/a7.29蒸汽:3.82MPa104 t/a76.9蒸汽:1.27MPa104 t/a227.22副产品硫磺104 t/a0.325液氨104 t/a0.144三年操作日d300四原料用量原料煤104 t/a1202.8五动力消耗量1新鲜水t/h1568六三废排放量1废水m3/h2402废气104Nm3/h201.753固体废物t/h36.02七运输量1运入量 104 t/a1207.612运出量104 t/a651.18未计入管道输送量八定员人7681生产工人人6802技术及管理人员人88九总占地面积104 m2179.111厂区占地面积104 m2142.56预留用地6.52厂外道路m25003厂外铁路104 m21.54厂外灰渣场104 m2355绿化面积104 m228.512十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