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313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4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编 号:号:DB11/T 102920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ineral admixtures in concrete 20211228 发布发布 20220401 实施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DB 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

2、f mineral admixtures in concrete 编编 号:号:DB11/T 1029- 2021 主编部门:北京市混凝土协会 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 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2 年 04 月 01 日 2021 北京 1 前前 言言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 202019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矿

3、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6.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生产与工程应用;8.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9.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调整了基本规定,增加混凝土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相关要求; 2. 修订了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3. 删除了钢铁渣粉、复合矿物掺合料两个矿物掺合料品种; 4. 增加了白云石粉矿物掺合料品种,同时相应增加了白云石粉的技术要求; 5. 调整了粉煤灰、硅灰的进场检验组批条件,增加了白云石粉的组批条件和检验项目; 6. 调整了钢筋混凝土中粉煤灰单掺时的最大掺量要求; 7.

4、 删除了原标准的附录 A附录 D,新增“附录 A 矿物掺合料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会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北京市混凝土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混凝土协会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北路 69 号金隅科技大厦一区 A3 门一层,邮编:100041,电话:010- 63941490(传真) 、010- 63978522,电子信箱: (bj- ) 。 主编单位: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 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 北京市建

5、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参编单位: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班诺混凝土有限公司 2 北京住总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新航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北京铁建永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东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庆成伟业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金砼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集团 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分公司 北京青年路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民佳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泽

6、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实上庄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瑞昌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诚智乾懋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 北京京首建混凝土搅拌站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 齐文丽 陈旭峰 李彦昌 刘洪波 董晓明 刘 林 葛 栋 矫 明 高学峰 王海波 张全贵 陈喜旺 谢开嫣 徐宝华 聂法智 刘 昊 韩小华 李俊亮 安同富 李啸华 马雪英 李帼英 赵志明 陈正清 高建霞 于 红 王瑞刚 佟 琳 刘桂兰 谢玲丽 楚建平 郑红高 刘 霞 何爱霞 崔 宁 张 熹 李洪萍 主要审查人员: 阎培渝 路来军 郝挺宇 王贯明 檀春丽 高春勇 余成行 1 目目 次次 1 总 则. 1 2

7、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 3 4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 4 4.1 粉煤灰 . 4 4.2 粒化高炉矿渣粉 . 4 4.3 硅灰. 5 4.4 石灰石粉 . 5 4.5 白云石粉 . 6 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 . 7 6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9 6.1 一般规定 . 9 6.2 配合比设计 . 10 7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生产与工程应用 . 12 7.1 制备和运输 . 12 7.2 浇筑. 12 7.3 养护. 12 8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 . 14 9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 . 15 附录 A 矿物掺合料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 16 本

8、规程用词说明 . 18 引用标准名录 . 19 附:条文说明 . 20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ineral admixtures . 4 4.1 Fly ash . 4 4.2 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 4 4.3 Silica fume . 5 4.4 Limestone powder . 5 4.5 Dolomite powder. 6 5 Inspecti

9、on and acceptance of mineral admixtures . 7 6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concret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 9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9 6.2 Mix proportion design . 10 7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 12 7.1 Prepa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12 7.2 Placing . 12 7.3 C

10、uring . 12 8 Winte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 14 9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oncret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 15 Appendix A (Normative) Test method for extension of mineral admixture mortars . 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18 List of quoted standa

11、rds . 1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0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石灰石粉及白云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0.3 本规程规定的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矿物掺合料 mineral admixture 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 2.0.

12、2 粉煤灰 fly ash 从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根据燃煤品种分为 F 类和 C 类。 1 F 类粉煤灰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2 C 类粉煤灰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或等于10%。 2.0.3 粒化高炉矿渣粉 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以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可掺加少量石膏,磨细制成一定细度的粉体材料。 2.0.4 硅灰 silica fume 在冶炼硅铁合金或工业硅时,通过烟道排出的粉尘,经收集得到的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粉体材料。 2.0.5 石灰石粉 limestone powder

13、 将石灰石磨至一定细度的粉体或石灰石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尘粉。 2.0.6 白云石粉 dolomite powder 将白云岩磨至一定细度的粉体或白云岩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尘粉。 2.0.7 胶凝材料 binders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0.8 水胶比(W/B) water- binder ratio 混凝土用水量与胶凝材料质量之比。水胶比的倒数称为胶水比(B/W) 。 3 3 基本规定 3.0.1 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了解水泥中混合材的品种和掺量,并通过试验确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 3.0.2 掺矿物

14、掺合料的混凝土,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和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的规定。 3.0.3 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核素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的规定,且原矿、中间产品、尾矿、尾渣或者其他残留物中铀(钍)系单个核素活度浓度不超过 1Bq/g。 3.0.4 需要控制碱骨料反应时,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 的规定。 3.0.5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 的规定。 4 4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

15、求 4.1 粉煤灰 4.1.1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 表 4.1.1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品种 级别 1 细度(45m 方孔筛筛余)/% F 类、C 类 12.0 30.0 45.0 2 需水量比/% F 类、C 类 95 105 115 3 烧失量(Loss)/% F 类、C 类 5.0 8.0 10.0 4 含水量/% F 类、C 类 1.0 5 三氧化硫(SO3)质量分数/% F 类、C 类 3.0 6 游离氧化钙(f- CaO)质量分数/% F 类 1.0 C 类 4.0 7 二氧化硅(SiO2) 、三氧化二铝(Al2O3) 、和三氧化二铁(Fe2O

16、3)总质量分数/% F 类 70.0 C 类 50.0 8 密度/(g/cm) F 类、C 类 2.6 9 安定性(雷氏法)/(mm) C 类 5.0 10 强度活性指数/% F 类、C 类 70.0 11 铵离子含量 / (mg/kg) F 类、C 类 210 4.1.2 本规程表 4.1.1 中项目的试验方法,铵离子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GB/T 39701 执行,其它项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执行。 4.2 粒化高炉矿渣粉 4.2.1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表 4.2.1 粒化高炉矿

17、渣粉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级别 S105 S95 S75 1 密度/(g/cm3) 2.8 2 比表面积/(m2/kg) 500 400 300 3 活性指数/% 7d 95 70 55 4 28d 105 95 75 5 流动度比/% 95 6 初凝时间比/% 200 7 含水量(质量分数)/% 1.0 5 8 三氧化硫(质量分数)/% 4.0 9 氯离子(质量分数)/% 0.06 10 烧失量(质量分数)/% 1.0 11 不溶物(质量分数)/% 3.0 12 玻璃体含量(质量分数)/% 85 注:当掺加石膏或助磨剂时,应在报告中注明其种类及掺量。 4.2.2 本规程表 4.2.1 中项

18、目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执行。 4.3 硅灰 4.3.1 硅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3.1 的规定。 表 4.3.1 硅灰的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指标 总碱量(%) 1.5 二氧化硅含量(%) 85.0 氯离子含量(%) 0.1 含水率(粉料,%) 2.0 烧失量(%) 4.0 需水量比(%) 125 比表面积(BET 法,m2/kg) 15000 活性指数(7d 快速法,%) 105 抑制碱骨料反应性(14d 膨胀率降低值,%) 35 抗氯离子渗透性(28d 电通量之比,%) 40 4.3.2 本规程表 4.3.1 中项目的

19、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7690 执行。 4.4 石灰石粉 4.4.1 石灰石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4.1 的规定。 表 4.4.1 石灰石粉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碳酸钙含量/% 75 亚甲蓝值 (MB 值) / (g/kg) 级 0.5 级 1.0 级 1.4 45m 方孔筛筛余/% A 型 15 B 型 45 抗压强度比/% 7d 60 28d 60 流动度比/% 95 含水量/% 1.0 总有机碳含量(TOC)/% 0.5 注:当掺加助磨剂时,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其主要成分和用量。 4.4.2 本规程表 4.4.1 中项目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

20、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6 石灰石粉GB/T 35164 执行。 4.5 白云石粉 4.5.1 白云石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5.1 的规定。 表 4.5.1 白云石粉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 目 级别 1 碳酸钙与碳酸镁含量之和 (%) 60 2 细度(45m 方孔筛筛余,%) 15 45 3 需水量比(%) 95 105 4 亚甲蓝值(MB 值)(g/kg) 1.0 1.4 5 含水率(%) 1.0 6 抗压强度比() 7d 50 28d 60 4.5.2 本规程表 4.5.1 中项目中碳酸钙与碳酸镁含量之和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化学分析方法GB/T 5762

21、 执行,碳酸钙含量按 1.785 倍 CaO 折算,碳酸镁含量按 2.1 倍 MgO 折算;细度、需水量比、含水率和抗压强度比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执行;亚甲蓝值(MB 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GB/T 35164 执行。 7 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 5.0.1 矿物掺合料应按批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结果应满足本规程第 4 章的质量要求。矿物掺合料应具备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 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厂名、 产地、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编号、级别、生产日期、代表数量及本批检验结果和结论等。供应单位应根据各矿物掺合料

22、产品标准和本规程第 4 章技术要求,按期提供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5.0.2 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应及时取样检验,进场取样及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装矿物掺合料:应从同一批次、任一罐体的 3 个或 3 个以上不同部位各取等量试样一份,每份不少于 5.0kg,混合搅拌均匀,用四分法缩取比试验需要量大一倍的试样量; 2)袋装矿物掺合料:应从每批中任抽 10 袋,从每袋中各取等量试样一份,每份不少于1.0kg,混合搅拌均匀,用四分法缩取比试验需要量大一倍的试样量。 2 矿物掺合料进场检验项目、组批条件及批量应符合表 5.0.2 的规定。 表 5.0.2 矿物掺合料

23、进场检验项目、组批条件及批量 序号 矿物掺合料名称 检验项目 验收组批条件及批量 1 粉煤灰 细度 需水量比 烧失量 安定性(C 类粉煤灰) 同一厂家 相同级别 连续供应 500 t/批 (不足 500t,按一批计) 2 粒化高炉矿渣粉 比表面积 流动度比 活性指数 同一厂家 相同级别 连续供应 500 t/批 (不足 500t,按一批计) 3 硅灰 二氧化硅含量 烧失量 同一厂家 散装运输、连续供应 100 t/批 (不足 100t,按一批计) 袋装运输、连续供应 30 t/批 (不足 30t,按一批计) 4 石灰石粉 细度 抗压强度比 流动度比 MB 值 同一厂家 连续供应 200 t/批

24、 (不足 200t,按一批计) 5 白云石粉 细度 抗压强度比 需水量比 MB 值 同一厂家 连续供应 200 t/批 (不足 200t,按一批计) 注:1)可根据需要检验表 5.0.2 以外的其他项目。 2)混凝土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矿物掺合料进场检测频次和检测方式。 5.0.3 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宜按本规程附录 A 进行快速检验,当试验样品与上一样品的初始扩展度之差大于 50mm,或者试验样品的 60min 扩展度损失大于 50mm 时,则判定该矿物掺合料质量波动较大。 8 5.0.4 矿物掺合料的验收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矿物掺合料的验收应按批进行,符合本规程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的

25、方可使用; 2 当检验结果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9 6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和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施工要求,采用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的规定执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6.1.2 C20 及以上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6.1.2 的规定。 表 6.1.2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最大 水胶比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 m) 素混凝

26、土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0.60 250 280 300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5 280 300 300 水位变动区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区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0 320 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0.45 330 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的环境 0.40 330 6.1.3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和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矿物掺合料在的混凝土中掺量应

27、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应符合表 6.1.3- 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应符合表 6.1.3- 2 的规定。 表 6.1.3- 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F 类级) 0.40 45 30 0.40 40 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65 55 0.40 55 45 硅灰 10 10 石灰石粉 白云石粉 0.40 35 25 0.40 30 20 复合用矿物掺合料 0.40 65 55 0.40 55 45 注: 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以

28、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在复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相应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不应超过各自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10 3)F 类级粉煤灰单掺时的最大掺量可适当提高,但增加掺量不宜超过 5%。 表 6.1.3- 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F 类、级) 0.40 35 30 0.40 25 20 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55 45 0.40 45 35 石灰石粉 白云石粉 0.40 30 20 0.40 25 15 硅灰 10 10 复合用矿物掺合料 0.40

29、 55 45 0.40 45 35 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 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在复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相应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不应超过各自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6.1.4 应根据矿物掺合料本身的性能,结合混凝土其它参数、工程特性、所处环境等因素,确定矿物掺合料品种和掺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水胶比较小、浇筑温度与气温较高、混凝土强度验收龄期较长时,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大掺量; 2 大体积混凝土、地下室工程混凝土、水下工程混凝土以及有抗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30、GB 50496 的规定,适当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 3 对于最小截面尺寸小于 150mm 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小掺量; 4 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或环境温度较低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小掺量。 6.1.5 C 类粉煤灰用于结构混凝土时,安定性应合格,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应超过本规程表 6.1.3- 1 和 6.1.3- 2 中 F 类级粉煤灰的规定限量。C 类粉煤灰不得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及掺加膨胀剂或防水剂的混凝土。级粉煤灰不得用于钢筋混凝土。 6.1.6 白云石粉宜与粉煤灰、 矿渣粉等活性矿物掺合料复合使用。 级白云石粉不宜用于 C50以上强

31、度等级混凝土中。白云石粉、石灰石粉不得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 6.1.7 矿物掺合料的强度影响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执行或通过试验确定。 6.2 配合比设计 6.2.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及其它性能要求确定配制强度,选择用水量和砂率。 6.2.2 混凝土工作性应根据结构浇筑部位、施工方式和混凝土性能特点确定,应满足施工要11 求。采用泵送施工时,坍落度(或扩展度)设计值宜符合表 6.2.2 的规定。 表 6.2.2 混凝土坍落度(或扩展度)设计值 结构浇筑部位 坍落度(或扩展度) (mm) 底板、大体积混凝

32、土或最小尺寸大于 500mm 的结构 160- 180(350) 梁、顶板 160- 200(400) 柱、墙 180- 220(450) 220(500) 其他 根据施工要求确定 注:设计和施工单位可在此范围内选择一个坍落度(或扩展度)设计值,按设计值30mm 控制。 6.2.3 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进行系列配合比试验,建立强度与胶水比线性关系式,并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 确定和计算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及其他组分的用量,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 6.1.2 条的规定。 6.2.4 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结构特点,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b)应按

33、本规程表6.1.3- 1 和 6.1.3- 2 的最大掺量规定,结合本规程第 6.1.4 条的规定进行选取。 6.2.5 矿物掺合料用量(ma)应按下式计算: ma= mbb (6.2.5) 式中: ma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b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 b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率(%) 6.2.6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水泥用量(mc)应按下式计算: mc= mb-ma (6.2.6) 6.2.7 应按质量法或体积法确定单方混凝土的砂、石用量。 6.2.8 外加剂的掺量应按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计算。 6.2.9 应通过试配调整确定混凝土配合

34、比。 12 7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生产与工程应用 7.1 制备和运输 7.1.1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30s。当矿物掺合料用量较高或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搅拌均匀。掺矿物掺合料的预制构件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7.1.2 矿物掺合料的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累计质量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 7.1.3 混凝土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运送。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 7.2 浇筑 7.2.1 混凝土运送到现场时,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2.1 的规定。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

35、体宜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后再卸料。 表 7.2.1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允许偏差(mm) 项目 控制目标值 允许偏差 坍落度 40 10 5090 20 100 30 扩展度 350 30 7.2.2 混凝土在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当到达现场的混凝土工作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 可在现场进行调整, 达到要求的施工性能后再浇筑, 调整方法应事先经过试验确定。 7.2.3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避免漏振或过振,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应出现明显的浮浆层。 7.2.4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7.3 养护 7.3.1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

36、行保湿养护。在高温季节、大风、日照较强等环境中,浇筑后应立即覆盖混凝土表面, 并进行保湿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 应持续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 7.3.2 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下列养护方法: 1 延长拆模时间; 2 在混凝土表面严密覆盖防止水份蒸发的薄膜; 3 使用保水保温覆盖物(湿麻袋或吸水性毛毡等) ; 4 在混凝土表面喷雾、喷水或蓄水; 13 5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蓄水养护; 6 构件表面涂刷养护剂或覆盖养护膜等经验证有效的其它养护方法。 7.3.3 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有补偿收缩、抗渗或缓凝要求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当气温较低或在干燥环境下应适当

37、延长养护时间。 7.3.4 长度大于 30m 的竖向结构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或采用覆盖保湿方式继续养护。 7.3.5 混凝土蒸养应根据试验确定合理的养护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成型后预养温度不宜高于 45,不应低于 5,预养(静停)时间不得少于 1h,宜在常温下预养护 2h6h; 2 蒸养时升温速度宜小于 20/h,降温速度宜小于 20/h,恒温温度不宜超过 70。 14 8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 8.0.1 混凝土冬期施工期限宜为当年 11 月 15 日至次年 3 月 15 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天稳定低于 5时,或者最低气温

38、降到 0及以下时,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结构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8.0.2 冬期施工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温度不低于- 10时,结构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 220kg/m3。当环境温度低于- 10时,结构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 240kg/m3。 8.0.3 冬期施工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不应撤除保温措施,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环境最低温度高于- 10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 4.0MPa; 2 当环境最低温度在- 10至- 20时,采用综合蓄热法、 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

39、冻临界强度不应小 5.0MPa; 3 薄壁结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50%; 4 对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70%。 8.0.4 大体积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 50496的要求及温升控制的需要通过试验确定,不宜采用防冻剂。 8.0.5 水下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 的要求,不宜采用防冻剂。 8.0.6 冬期施工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 8.0.7 用于混凝土的防冻剂中不得添加氯盐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并符合现行

40、地方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314 的规定。 8.0.8 冬期施工期间原材料加热、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其他有关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的规定。 15 9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 9.0.1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和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T 385 的规定。 9.0.2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强度验收龄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规定。掺矿物掺合料的大

41、体积混凝土、地下结构混凝土、超长结构混凝土宜采用 60d、90d 或其它验收龄期。 9.0.3 对有耐久性要求的、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出厂检验时应至少进行一次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9.0.4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的规定。 16 附 录A 矿物掺合料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A.1 适用范围 A.1.1 本附录规定了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的进场快速检验方法。通过砂浆扩展度的变化,检验矿物掺合料的质量稳定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A.2 试验用仪器 A.2.1 水泥胶砂搅拌机: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42、JC/T 681 的规定。 A.2.2 砂浆扩展度筒:内壁光滑无接缝的筒状金属制品(见图 A.2.2) ,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筒壁厚度不应小于 2mm; 2 顶部内径 d:50 mm0.5mm; 3 底部内径 D:100 mm0.5mm; 4 高度 h:150 mm0.5mm。 A.2.3 捣棒:直径 8mm0.2mm,长 300mm3mm 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A.2.4 玻璃板:尺寸为 500mm500mm5mm。 A.2.5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 A.2.6 秒表:分度值 0.1s;时钟:分度值 1s。 A.2.7 天平:称量 100g,分度值 0.01g;称

43、量 500g,分度值 0.1g;称量 5kg,分度值 1g。 A.3 确定基准配合比 A.3.1 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确定检验用基准配合比。 1 使用经验配合比,如表 A.3.1。 表 A.3.1 砂浆配合比 配合比配合比 水泥水泥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 砂砂 水水 外加剂外加剂 材料用量(kg/m) 370 260 1370 255 12 图 A.2.2 砂浆扩展度筒示意图 17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用矿物掺合料的复合比例。 2 选取实际生产中有代表性的混凝土配合比,去除粗骨料后得到砂浆配合比,降低单方用水量(1020)kg/m,降低外加剂掺量(0.10.3)%,折合成 1 方用量,作为检

44、验用配合比。A.3.2 试验用砂浆配比的扩展度应为 350mm20mm。如果扩展度不满足要求,可微调基准配合比的外加剂掺量或用水量。 A.4 试验所用材料、环境条件 A.4.1 采用实际生产用原材料。所有原材料应分别固定一批,数量应足够多。试验用砂浆总量应不小于 1.0L。 A.4.2 砂应筛除粒径大于 5mm 以上的部分,含水率应小于 0.5%。 A.4.3 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 202,相对湿度不应低于 50%。 A.5 试验步骤 A.5.1 对不同批次(车次)的矿物掺合料进行取样检验,配比其他材料不变。 A.5.2 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砂浆扩展度筒、搅拌叶片及

45、搅拌锅内壁均匀擦拭,使其表面润湿而不带水滴。 A.5.3 将砂浆扩展度筒置于玻璃板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A.5.4 按砂浆配合比的比例分别称取水泥、矿物掺合料、砂、水及外加剂待用。 A.5.5 外加剂为液体时,先将胶凝材料和砂加入搅拌锅内预搅拌 10s,再将外加剂与水混合均匀加入;外加剂为粉体时,先将胶凝材料、砂及外加剂加入搅拌锅内预搅拌 10s,再加入水。 A.5.6 加水时启动胶砂搅拌机,并按胶砂搅拌机程序进行搅拌,从加水时刻开始计时。 A.5.7 搅拌完毕,将砂浆分两次倒入砂浆扩展度筒,每次倒入约筒高的 1/2,并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插捣 15 下,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

46、匀分布。插捣筒边砂浆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插捣完毕后, 砂浆表面应用刮刀刮平, 将筒缓慢匀速垂直提起,10s 后用钢直尺量取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并取其平均值为砂浆扩展度(L0) 。 A.5.8 砂浆扩展度未达到要求时,应调整外加剂的掺量或用水量,重新进行试验,直至砂浆扩展度达到要求。 A.5.9 将试验砂浆重新倒入搅拌锅内,并用湿布覆盖搅拌锅,从计时开始后 60min 时,开启搅拌机,快速搅拌 1min,测定砂浆扩展度(L60) 。 A.5.10 计算初始扩展度值(L0)与 60min 扩展度值(L60)的差值,可得到 60min 扩展度损失试验结果。 18 本规程用词

47、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 或 “应按执行” 。 19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 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

48、19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496 5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GB/T 50733 6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8 7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 8 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化学分析方法 GB/T 5762 9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10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046 11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27690 12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 GB/T 35164 13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 GB/T 3

49、9701 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 15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 104 16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193 17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18 18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C/T 681 1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50 20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DB11/T 385 2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DB11/T 1314 20 北京市地方性标准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DB11/T 1029- 2021 条文说明 2021 北京21 目 次 1 总则 . 22 2 术语和定义 . 23 3 一般

50、规定 . 24 4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 25 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 . 27 6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28 7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生产与工程应用 . 30 8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 . 32 9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 . 32 附录 A 矿物掺合料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 35 22 1 总 则 1.0.1 本条强调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的在混凝土中应用矿物掺合料和规范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应用技术,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0.2 本规程适用于掺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石灰石粉及白云石粉的各类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