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有感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形式,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尽管不能说本人的教学是无效的,但最少是不断处于低效状态,如今才更清晰地认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吧。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的,是施行课
2、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语句明白得道理(或体会情感)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如此的课堂教学是不管如何也不能表达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的,就会防止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阐述,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老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老师的开展方向,对老师本身的素养要求也更高了。随着课改的深化,再回头审视本人的教学,慢慢发觉,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
3、课堂喧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竭力用大方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响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这篇课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展。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截了当把“盐”吃进去了。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收获颇丰。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非常多策略的互相浸透和互相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老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纳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形式。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