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83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水利技术监督建设与管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万 通(宁夏西干渠管理处 宁夏 银川)摘要: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深度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 从现代化生态灌区内涵及建设意义出发 分析了我国生态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以期为我国生态灌区长效化发展提供积极指导作用关键词:现代化 生态灌区 实践 思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万 通(年)男 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综合效益还需要通过农业政策改革得到进一步增强

2、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 凸显农业现代化的优势 缩小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灌区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的重任 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建设就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石 现代化生态灌区通过维持内部动态平衡 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科学开发与分配水资源 依据区域环境特点 打造灌区长效发展的新模式 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内涵现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农业 现代化灌区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建设内容 现代化生态灌区即是按照生态文明中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 为工农业生产与环境做出有益贡献的民生水利工程 因此 生态灌区和生态文明与内涵是一致的 其核心是“和

3、谐”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于尊重自然的前提下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进而造福人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要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 建设意义现代化生态灌区是我国灌区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解决灌区水资源矛盾、水土环境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等主要障碍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生态灌区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赢局面 借助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向 构建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 从而为社会大众创建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 以往的种植习惯比较粗放混乱 通常会将扩大灌溉面积作为主要建设任务 而忽视了对其他负面影响的科学探究 因此 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建设不但是在技术上的创新 更是改变传统管理方法

4、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尽可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建立关于环境保护安全的预防机制 从而发挥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协同作用 提供良好的输配水服务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运行机制不完善灌区的水源通常为淡水 在许多供排水环节都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 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尤其在污水处理环节中 虽然已针对污水处理问题 采取了一定治理措施 但由于缺乏针对性 不利于发挥污水治理的实际效能 加上污水处理中回收机制不健全 责任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得工作人员缺失目的性和工作热情 从而不利于现代化生态灌区的标准化建设 灌溉水利用率有待提高由于一些地区农业灌溉方法不合理 使得灌溉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

5、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建设与管理水利技术监督 年第 期费 基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背景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 应尽可能提升节水灌溉的应用面积 但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规模仅占实际灌溉面积的一半违背了生态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 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灌区建设过程中 由于沟、渠和河道会在输水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渗透 产生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一般会采用混凝土等材料衬砌 切断了了水系和土壤的物质交换 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状况 对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 灌区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农业灌溉中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残留物通过雨水与地表水进入灌区中 进而会污染灌区水源及相关的水系支流 严重影响到附近生态状况 现代

6、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严格控制生态灌区发展规模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应坚持以水定地 根据灌溉规模确定建设面积 以已有灌区为主 严格控制灌区发展规模(不包含在建新灌区)使灌区充分发挥其建设效益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灌区资源条件、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水平等因素 构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针对农业生产能力较为成熟的灌区 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针对以节水为重点的灌区 优化粮经饲产业模式 兼顾农业与牧业 大力发展草畜结合 加强节水型灌区升级改造节水型灌区的建设是践行水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灌区的前提就是要构建节水型灌区 以节约水资源为基

7、础 夯实安全、高效的供给水目标 水利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主要可以从 个方面着手 一是灌区防洪治理体系的改造 通过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解决主要河流的山洪灾害问题 但防灾减灾体系尚不健全 必须形成全面系统的治理机制 从而保障泄洪通道的正常运行 防止洪水入渠 二是灌区基础建设的改造 针对年份已久的干支渠 应尽快进行维修养护和防渗砌护对老化的配套建筑物进行现代化提升改造 以满足灌区可持续长效管理要求 三是田间灌溉节水工程的改造 当前我国灌区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等项目中 需要利用田间灌排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 因此 对于田间未砌护及年久失修的斗渠应使用 形混凝土板衬砌 重点要进行沟道塌坡治理 采用生物固坡措施或者

8、“砌石 生物固坡”的方式 使灌区建设与生态景观相协调 打造良好平衡的合作关系 此外 在用水管理中 应改进灌溉管理方式和制度 倡导非充分灌溉 减少水分的渗漏损失 并推行适宜的产业结构和用水模式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利用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 落实用水定额管理 从而形成一水多用 循环利用的良好习惯 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 开展水生态及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建设灌区是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的重要基础设施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谋划生态布局 继续落实水源保护工作 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 加强河湖湿地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针对水土流失现象 落实综合治理策略 同时 加强管控地下水开发力度 将河道与泵站渡槽等建筑物共同打造成为水利整体

9、景观 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网 让灌区建设更加具备空间均衡性和安全有效性 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形成系统规范的水生态管理与保护体系 水文化建设基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灌区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应对历史水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挖掘水文化实践理念与凝聚力量 发扬现代水利精神 打造水生态景观和亲水平台 实现水生态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 增强人们对我国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认识 进一步强化群众的惜水节水意识 积极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现代化生态灌区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水利”建设工作之间融会贯通 密不可分 结合生态灌区信息化建设基本要求 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 如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 实现灌区现代化技术的

10、集成与配套 并应用到软件管理、人员组织等多个方面 进而发挥灌区信息化管理优势 促进灌区管理集约化发展 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依托省市电子政务外网 普及灌区管理段的通信网络接入 引入信息采集系统和测控一体化技术 同时实现水闸、泵站自动化监控 对重要出入口设置视频监测点 运用智能化设备 提升改造田间节水灌溉设施 强化灌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年第 期水利技术监督建设与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网络资源 共享林业、气象等多行业的基础数据 整合人员、工程、图纸等灌区信息化数据 构建专题数据库 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和资源共享 提升灌区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基于灌区现有的管理

11、平台 优化水资源调度、农业灌溉的业务 依据已有的信息资源 开发关键业务应用系统 如防汛抗涝、智能灌溉、水权交易、安全生产等系统 并可以开发一系列公共服务 如智能门户、移动 等 通过监控一体化和智能客户端 更加便于灌区公共服务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并完善信息化保障机制 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体系 采取统一的数据、平台验收等项目的标准 优化灌区制度建设 让灌区管理朝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深化灌区水管体制改革灌区应进一步推进水管内部体制改革 落实“两费”管理保障机制 从多个角度出发 优化各部门机构配置 达到管理一体化标准 基于运行管理制度 明确员工工作职责 细化工作要求和任务 提高灌区管理过程的规范

12、性和科学性 同时按照当地水资源管理单位的灌区水管工作考核要求为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工作指导 加强对职工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从而适应现代化灌区的建设管理需要 促进灌区用水的协调、有序发展 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当前 我国生态灌区急需针对现有的环境风险因子进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 首先是混凝土块石等材料衬砌削弱了沟、渠湿地的正常生态功能 将水体与土地及生物生存环境分割 严重破坏了沟渠生态链 因此 需通过节水沟、渠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例如自然生态型、抛石护坡等 代替硬质化材料的应用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避免生物阻断的发生 以生态保护为基准 恢复灌区沟塘

13、湿地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然后是要预防和治理生态灌区建设中的污染源问题 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 还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生态灌区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化肥农药对于水资源的面源污染 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有机肥 不使用对人体和产品有害的农药品类 建立控制性灌排措施 通过节水灌溉、沟渠生态改造等工程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度 配套非工程措施及农艺方法保障水肥高效利用 降低水源的面源污染负荷 转变农民追求高产的执念 向农业减产不减收的有益模式推进 并应严格排查工业及可能产生的其他点源污染 对农业灌溉用水、土壤进行定期监测 严格检查肥料、农

14、药、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及时采取排污处理措施治水措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比如生物治水、物理治水及化学治水 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 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才能达到预期的治水效果 其中 农业节水减排技术是现代化生态灌区治水的一种有效方式 该技术利用人工湿地、自然生态等系统 截留净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 形成了灌排控制 生态截留 湿地处理的多系统治理模式 为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加大灌区资金与政策支持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任务重、涉及范围广 在建设前期和后期管护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 对此 建议将生态灌区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战略层面 进行专项治理研究 以满足生态建设的相关要求 同时 建立

15、灌区水环境奖补机制 健全用水补贴和节水奖励措施 增设灌区生态修复和保护的专项资金 重视对灌区运行管理的投入 以便后期顺利开展节水改造、维修养护等工程 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营 另外 积极开展现代化生态灌区的示范试点创建工作 完善灌区管理办法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引导 为灌区引进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进一步推动灌区可持续长效发展 结语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是国家水利工程改革的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可持续发展工程 因此 在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处理好节水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运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结合灌区发展

16、实际 准确把握与分析问题 利用有效的解决方法 保障生态灌区建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从而打造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样板 推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与管理水利技术监督 年第 期参考文献 吕纯波.关于现代生态灌区发展方向的思考.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范习超 吕谋超 王晓森 等.生态灌区的概念、属性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水利():.郭吉华.现代化生态灌区工程设计指标及综合分析.水利技术监督():.鄂竟平.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水利建设与管理 ():.邓铭江 陶汪海 王全九 等.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

17、建.农业机械学报 ():.李学荣 李益农.新时代灌区管理面临的形势及深化改革的思路.水利建设与管理 ():.冯慧.辽宁省灌区管理改革探析.水利规划与设计():.刘涛 崔永正 李继霞.基于水污染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水土保持研究 ():.闫建梅 卢阳 石劲松 等.生态护岸技术与效益综合评价研究进展.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左其亭 邱曦 符运友 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及实践探索.人民黄河 ():.薛林琳.西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中国水利():.沈瑞海 王瑞 崔宇 等.江苏省船行灌区现代化建设思路研究.治淮():.郭吉华.现代化生态灌区工程设计指标及综合

18、分析.水利技术监督():.(上接第 页)费不足问题 保证泵站管护费用落实及正常使用 要按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行)的规定 对现有的泵站维护设立专用资金 加强维护 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 加强排涝工程建设 解决低洼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 统筹推进博望区八卦站、河东站、四合站、尹家桥站等 座泵站拆除重建工程建设 提高低洼易涝地区排涝能力 减轻洪涝灾害 改革管理体制 加强日常管理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工程产权 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 针对泵站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逐步推行泵站管养分离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择优选取维保单位开展泵站水利设施保养 开展

19、泵站标准化管理创建 进一步提高泵站管理水平 强化泵站的运行机制、建立较为长久的运行体系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抓好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 通过抓好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 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增强全体同志爱岗敬业意识 建立健全泵站的规章制度管理单位要与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签订较为明确的目标责任书 对于泵站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业务知识以及业务能力的培训 对泵站的运行工序要严格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正确、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确保泵站的安全运行 结语马鞍山市博望区各类泵站承担着全区防洪除涝、抗旱减灾、调水和供水的重任 但由于设计标准低水工建筑年久失修 管理体制不完善 专业技术

20、人员缺乏 沟渠阻塞等原因导致出现了部分泵站年代较久、老化严重 水系不畅 遇到特大降雨时排涝能力不足 水系调控不到位 泵站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 通过强化设计、提高标准 加强协调 落实责任 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泵站管养水平和易涝区泵站建设 改革管理体制 加强日常管理 强化泵站的运行机制、建立较为长久的运行体系等措施可有效解决泵站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泵站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 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会一劳永逸 需要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泵站员工 齐心协力 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泵站管理工作人员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站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 管好用好排涝工程设施 提高博望区泵站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保障以及抗灾能力参考文献 魏飒 霍惠玉 王军.河北省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及预测.水利规划与设计():.陈志富.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市政泵站的应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陈洋.竖井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与运行方案优化分析.水利技术监督():.孙淑惠.浅析黄河基层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科技信息():.陆士友.濉溪县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与维护.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杨晓.浅析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