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趣根底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 一、根底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心之所向,那么或_,_;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
2、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作者是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以下加点字词。 仰头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爱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爱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参考答案: 一、1.y chnpnli h ma jin 2.闲情记趣沈复 3.略(见原课文) 4.抬头愉快未染色的帐子正用鞭子打赶走 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2)把草丛当作树林。
3、6.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二、(一)10.D 11.如今京城内外制造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12.B13.A 童趣1、本文选自 清 (朝代)代文学家 沈复 写的 浮生六记一书。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细心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遭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欢乐极了。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
4、赶到别的院子去。 4、解释以下各组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仰头观之(它们,指“蚊子”)项为之强(代“仰头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它们,指“蚊子”)观之,兴正浓(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指“癞虾蟆”) 为:项为之强(由于)以虫草为林(当作,作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徐喷以烟(用)以虫草为林(把) 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它的,它们的)蹲其身,使与台齐(本人)神游其中(指“想象中的境地) 5、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任意两个的意思: (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体积极大的东西。(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
5、的叫声跟雷声一样。(夸大) 6、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B、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仰头观之,项为之强D、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下面语句描写的内容不属于想象的一项为哪一项(D)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果如鹤唳云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物外之趣”即因物而生成之意趣,“鹤立云端”中“鹤”和“云”分别指蚊子和烟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中“庞然大物”、“山”和“树”分别指癞虾蟆、土砾凸者和丛草。“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地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丛草、虫蚁、土砾凸者、土砾凹者。 9
6、、文章结尾句属动作描写,想象一下将虾蟆捉在手,打几十鞭子,这是什么样的鞭子?虾蟆竟没死,这是为什么? 答: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枝小树枝。童年的作者并不是想真要打死癞虾蟆,说明他热爱动物,富有爱心。 10、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趣事”。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鞭驱虾蟆 11、你认为要如何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要细心观察、擅长考虑,要有爱心、好奇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有想象力。 12、读了此文后,你得到了那些启示?并拟一条爱惜草坪或热爱动物的标语。 答:第一征询同11题,如:小草也会疼,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搅!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分享2 顶
7、童趣课后训练题与答案网络 文章匿名 2009-10-22 15:08:31 标签:答案 成语 阅读 竞赛答案 阅读材料童趣 第一部分:根底知识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仰头观之,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3解释以下成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方:有细察之趣,比方:有幼稚之趣,比方: 5各写一个含有以下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以下句子:(6分)故
8、时有物外之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第二部分:阅读童趣分析(一)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缘故是。(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3分) 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3分)14文中仰头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3分
9、)17与课文首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3分) 18第四段中详细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3分)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3分) 表示重复或接着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表示转机,有但是的意思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3分) 21文章详细表达了幼时的几件趣事,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3分) 中考语文复习童趣 1.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三件事位置互换好不好?(整体把握,体会构思)(“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三观虫
10、斗、驱癞虾蟆之趣。互换不好。由于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2.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缘故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词语:“果”“怡然”等。) 论语十那么复习题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三道四(通“悦”,欢乐、愉快 / 议论、评论) 2人不知而不愠 / 脸色微愠 (生气、发怒) 3吾日三省吾身 / 穿州过省 / 省吃俭用 / 省事 (反省 / 地点行政区域
11、的通称 / 节约、节约 / 免去、省去)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足智多谋、出谋划策 / 不谋而合 / 深谋远虑 (谋划、办事 / 主意、计策 / 商量 / 图谋、谋求) 5与朋友交而不信 / 信口开河、闲庭信步、信手拈来/ 信守诺言 / 老实守信、言而有信 / 通风报信 (真诚、老实 / 随意、听凭、放任 / 忠诚 / 信誉 / 信息) 6温故而知新 / 故作平复、明知故犯、故弄玄虚/ 故态复萌、故步自封 / 沾亲带故 / 染病去世 (旧的、学过的知识 / 成心、有意 / 旧时的、老的 / 朋友、友谊 / 死亡)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知己知彼(通“智”/ 明白、理解) 8是知
12、也 / 是非黑白、自以为是、/ 实事求是 /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指示代词,这 / 对,正确 / 指正确的论断或确信的结论 / 助词,标志宾语提早) 9其恕乎 / 名副事实上/ 出其不意 / 身历其境 / 其乐无穷 (大概、也许,表揣测、可能 / 代词,他的 / 他 / 如此、那样 / 其中的) 10己所不欲、欲盖弥彰、欲擒故纵/ 利欲熏心 / 摇摇欲坠 (想要 / 贪欲、欲念 / 将、将要) 11勿施于人 / 发号施令、因材施教(施加 / 推行、施行) 二、翻译、解释: 1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学习书本的知识但不考虑,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的空想但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乏。 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乏而无所得。 2选文中讲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学习态度、思想道德涵养的句子分别是? 3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