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434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2023-02-2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22SJYB0218);南京工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师专项研究课题(szzx202221);南京工业大学思政课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专项课题(QNZX2021-08)作者简介:史坤坤,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韦其博,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 39 卷第 4 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39 No.42023 年 7 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

2、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Edition)Jul.2023DOI:10.13790/j.ncwu.sk.2023.048投稿网址:http:/引用格式:史坤坤,韦其博.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7-12.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史坤坤1,2,韦其博1(1.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2.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摘 要: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过程中对所属政治体系产生的情感信赖和价值归

3、属。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一项能够增强政治认同的执政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进而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055(2023)04-0007-06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动,影响着社会民众既有的政治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不断获得民众

4、的政治认同,使社会产生凝聚力与向心力,自然成为执政党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要理论。这表明,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发自身的执政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以期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一、内涵界定:伟大建党精神与政治认同澄清概念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决定着学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政治认同作为一种公民心理认知行为,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执政党、政治制度、政治体系等方面的价值认知和拥护程度,是关乎国家团结与社会稳定

5、的重要因素。从生成逻辑来看,政治认同不会自然而然地造就,需要一定规模的执政资源作为支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精神资源的提炼和总结,是增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和政治认同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因而,在进一步探析两者的生成逻辑之前,本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理论上弄清两者的基本内涵。(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精神力量。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晚清政府在文化上逐渐失去自信,在自我认知上不断进行怀疑、批判和否定。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在文化上开始自信自强起来。可以

6、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的历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概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对于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政党来说,从文化精神的高度总结自身的奋斗历程,对于今后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发展可谓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两者有机统一于

7、自身实践,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的范式超越,创造了富有多样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对自身历史资源的高度提炼,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在建党百年之际,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有着重要的学理价值。从资源整合的视角分析,实现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有很多精神资源可以使用。但是,我们以往更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精神资源,较少从自身的历史实践中开发精神资源。其实,相对于其他资源的开发来说,中国共产党自身精神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提升政治认同方面有着更为直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执政党而言,只有在自身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的前提下,

8、其他资源才能够与之有效配合,发挥出资源整合的理想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具有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价值,对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学理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出场,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政治认同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说明我们党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二)政治认同的内涵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这一概念创造性地采用心理情感视角代替原先的理性人假设,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认为,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

9、切的关系”2501。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对政治认同的内涵进行了凝练:“公民对某种政治权力的认同,即公民对某种政治权力的承认、赞同和同意,并且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3虽然学者们视角各不相同,但大都是从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去考察一国民众对该国的认可程度。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政治行为背后的心理、情感和精神,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政治认同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对政治客体的情感信赖和价值归属。从内涵上可以看出,政治认同描述的是一个政治体系中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它的实际状况会受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公正、

10、文化创新、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正因为政治认同如此重要又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现实世界中每一个国家都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当今世界处在快速变化发展中,最8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第 4 期为根本的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社会格局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虽然整体上表现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形势,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在此时加大对中国发展的限制,加

11、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这两种局面在一定历史时期不仅存在且相互交织,必定会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因而,加强政治认同建设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现实课题。二、价值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作用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是依靠一定执政资源而生存的。执政资源的有无、对其重视程度的高低以及开发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更决定着民众对其评价的高低。因此,实现政治体系的长期稳定,获得社会群众的政治认同,需要执政党主动开发一切能够为自己执政所用的各类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提

12、供了一笔宝贵的执政资源。(一)历史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经验基础政治认同虽然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但是其实践活动却历史悠久。为了有效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大多数执政党都极其重视从自身历史文化中寻求相关的精神资源。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资源,执政党自身的历史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简化政治认同的论证环节,直接拉近民众与执政党的心理距离,增进人们对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因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文化软实力逐渐被各国政党所重视,成为决定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在思考如何有效挖掘自身精神资源的时代课题。在百年的奋斗历程

13、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找到了正确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发挥党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将过往的历史财富转化为当前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4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我们对党史资源的既有认识,为增强新时代政治认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二)理论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基

14、础性政治学概念,政治认同的建构发展离不开理论支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这些立足我国国情、反映时代特征、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为不同时期政治认同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不断创新,当前我国政治认同才得以拥有如此良好的局面。如果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宏观层面解决了政治认同的理论指导问题,那么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则是在微观层面为政治认同解决了寻求精神资源的理论难题。这是因为,政治认同在本质上是一项涉及人的心理和情感的特殊活动,它的建设发展需要提供与之相

15、应的精神资源5。如果一个政治体系中缺少与之适应的精神资源作为支撑,那么该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建设必定是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其前进发展极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世界形势发生结构性变革的当下,积极挖掘能够作为政治认同来源的精神资源,无疑在理论研究上为中国共9史坤坤,等: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话语体系和较大的创新空间。(三)现实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客观需要在一个政治体系中,外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民众既有的政治认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更为复杂和尖锐。这对于正在走向中华民

16、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而言,影响无疑是十分重大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政治认同的执政目标,依靠的不仅是治国理政能力的提高,还有对执政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执政能力的提升并非毫无客观条件制约,它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执政资源这一基本前提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挖掘行之有效的执政资源,直接决定着执政党建设最终的成败与得失。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体系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代表的精神资源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虽然经济绩效带来的显性成绩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民众的政治满意度,但这种成效无法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持续保持。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确保群众能够与之荣辱与共,不受社会发展中暂时的

17、逆境挫折影响,就必须有效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资源。三、路径构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对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辟的伟大事业,反映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诉求,代表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因此,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本质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来说,就是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各要素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等四个层面。(一)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让人信服。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明

18、确了其所坚持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所坚守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五四运动时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对当时社会各类思潮的比较鉴别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学说。革命事业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理想信念的激励。对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信念为其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6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理

19、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成逻辑来看,这一理论体系在理论上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学说,在经验上来自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在目标上指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因此,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的实质,就是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上,只有自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与革命先辈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继承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二)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道路问题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社会凋敝的危局,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艰

20、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提出过一系列救国方案,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历史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由科学思想和先进阶级组成的新型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命运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和民族至上的01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第 4 期理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

21、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因此,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的关键,是让人们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演进,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上的历史担当,进而增强人们对这条道路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三)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22、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因为无法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而势必会被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勇于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作斗争,最终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个新制度来之不易,是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流血牺牲的基础上,是在无数共产党员付出生命代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发展,其中的探索更是不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个层面,初步构建了一套完备有效的制

23、度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7因此,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重点,是让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制度的历史由来,懂得其中探索的艰辛历程,进而增强对这一制度的价值认同。(四)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道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

24、入中国,中国人民才在文化状态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此后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导向,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造与创新,进而形成了符合时代特点、契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8这一文化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先进文化。其中,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这一文化的两个本质属性,

25、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文化活动之中。一方面,作为领导中国文化事业的执政党,如果没有全体党员的忠诚,就会离心离德,不会有创新文化的可能。另一方面,作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其作为自己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因此,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关键,在于让人们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进而增强人们对这一文化的情感认同。四、结语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政治认11史坤坤,等: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同是一项需要执政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长久之道,在于执政

26、党能够主动寻找一项可以作为政治认同来源的精神资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具体来说,学习弘扬这一精神,能够让社会成员在心理上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崇敬感,在情感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信任感,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生成。因此,放眼未来,应当充分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在当前政治认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执政资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长久稳定的政治保障。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

27、书出版社,1992.3 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12):15-22.4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5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24-128.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8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

28、主义文化强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7):5-8.The Generative Logic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SHI Kunkun1,2,WEI Qibo1(1.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2.School of Marxism,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China

29、)Abstract:Political identity is the emotional trust and value belonging of social members to their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ractice.For Chinas long-ruling Communist Party,political identity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theory put fo

30、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 governing resource that can enhance political identity.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enhance the people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road,theory,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dentity.Key words: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political identity;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编辑:魏萌萌)21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