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40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讲政治 作者简介 尹维秋,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尹维秋 摘摘 要要 网络信息“圈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大学生是网络圈层的主力军,其思想行为受其影响较大,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出现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难以维持、主流意识形态难以传达的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打破圈层壁垒、破除不良影响、推动圈层良性发展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关关键键词词 圈层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

2、速发展,一些新的群体形式逐渐兴起,不同于传统的按照地缘与血缘观点形成的群体,新的群体形式是由技术作为桥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自动组成的一个圈子。根据 第5 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 至2 0 2 2年6月,我 国 网 民 规 模 为1 0.5 1亿”1,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网络世界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圈层化”现象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以便更好适应大学生的新变化,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网络信息“圈层化”成因分析网络信息“圈层化”形成的

3、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一)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圈层选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圈层化”提供了条件,依托各种技术建立起来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QQ、微信以及抖音,这些平台成为大学生圈层形成的主要场所。不同于现实生活按照地理位置与血缘关系形成的圈子,网络社会中形成的圈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汇聚组合在一起,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被细化成各种类型的圈子,比如电竞圈、动漫圈、娱乐圈等。以各种软件平台为媒介,他们能在各种社交网络软件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由发表观点,成为信息内容的创造者与传播者,最大化地实现自我情感需求。

4、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它以强大的数据库与算法能力,精准推送消息,将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同一个信息或是视频之下,为圈层的形成起了助推作用。(二)个人的情感需求是形成圈层的决定条件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交是人最基本的追求,人们需要在不同的圈子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人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能够很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一方面是因为主体交往中缺乏信任而出现了隔阂;另一方面是一些爱好小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群体,还有不善言辞的“社恐”学生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交际等。他们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自己情感需要与认同,但是现代技术为这些人提供这种

5、便利。“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的缺失起到了补偿作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多地通过网络社交得到满足,因而更多地进行网络社交。”3他们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组织,获得了个性彰显与自我表达的机会与舞台,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类型的圈层。二、网络信息“圈层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潜在风险网络信息“圈层化”是新时代技术发展与个人情感需求的必然结果,网络信息“圈层化”在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但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却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19尹维秋/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一)大学生思想动态难以把握圈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学

6、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思想状况,网络中出现的各种兴趣圈层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排他性,通常圈层信息只会在特定的人员中流转,处于特定圈层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被在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信息检测具有盲点。在圈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不同往往会创造出一些特定圈层才能明白的话语,大学生能够借助别人听不懂也看不明白的网络暗语进行隐秘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者却被排除在圈层外。“话语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看似种类繁多的网络暗语,实际是流行于不同青年网络圈层内部的 社会方言,反映了当代青年复杂多样的思想心态和价值观念。”4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却通过这种特定语言传播,不能被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获取,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

7、难以把握,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二)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难以维持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方式,教师是课堂主导者,课堂所讲的知识内容以及各种支撑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的审核与过滤,充分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教师的权威在教学知识的讲解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网络信息的圈层化下,教师被隔离在圈层外部不了解内部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在圈层中发声,同时大学生在网上能够自主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下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新,那么他所讲的知识内容很难被学生接收,逐渐会被学生排除在外。圈层封闭性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8、的隔阂越来越大,难以起到实质性的育人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三)主流意识形态传输难以传达网络信息“圈层化”使得网络社会被分成许多个不同的小圈子,不同圈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传播,圈层内信息的传播接受度高。大学生获取的大多都是偏娱乐的内容,不会刻意迎合主流文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关注度不够。在以大学生自我兴趣为基础形成或加入的圈层中,主流意识形态相关方面的内容相对缺乏,圈层中的回声室效应会不断加强观点对个人思维的影响,加之圈层的排他性,这加大了监管难度,对于其中出现的错误思想不能够及时发现与制止。大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成长的重要阶段,处于特定圈层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圈层中的

9、观点的影响,所以很容易就出现群体性迷失现象,对于大多数人都同意的观点不能够清晰地辨别其真伪而随波逐流,导致一些“网络异见”的信息出现并通过回声室效应不断加强其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地位,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传达起了阻碍作用。三、网络信息“圈层化”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策略(一)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入圈,打破圈层壁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极具时代性的学科,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方法,当前网络信息的圈层化是新时代学生个性化表达与情感需求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要做到先“入圈”再“破圈”。首先,了解网络信息“圈层化”的形成原因与特点。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做好“入圈”前准备

10、工作,更好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才能避免成为圈外人,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找准切入点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圈层,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入圈”。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给予启发的学科,这种学科特性要求要紧跟学生的思想特点,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地融入学生的圈子,紧跟学生的需求,对于其中的不良思想要及时发现并制止,做好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圈层拓宽教学资源的来源渠道实时更新知识储备积累,破除网络暗语的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不同圈子之间的壁垒,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接收主流文化的熏陶。再次,充分运用网络媒介载体实现“破圈”。网

11、络信息“圈层化”的一大助力就是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成功入圈后还得更加积极地为破除圈层化带来的影响做出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进行网络资源的整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充分考虑当代29尹维秋/网络信息“圈层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寻求个性化的新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现由“入圈”到“破圈”的突破,实现圈层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打破圈层壁垒。(二)提高学生媒体素养,破除网络信息圈层不良

12、影响对于网络信息“圈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媒介素养缺失,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所以要想破除由网络信息“圈层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得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在课堂中提升媒介素养。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学校要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了解媒介的具体情况及其使用方法,提高辨识能力,对各种网络信息的价值与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能在课堂理论学习中充实大脑、建立系统认知,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其次,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提升媒介素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不能只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

13、成果,利用课堂展示或是其他形式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在与老师同学交流中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提升辨别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能力,例如让学生自主管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再次,教师要扮演好把关人角色。一方面,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与实践,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要时刻把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并做出评判,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教师在信息的把关上要仔细认真,保证课堂中信息的准确性,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与教学过程中的把控工作。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实践操作中破除网络信息“圈层化”对学生的桎梏与消极影响。(三)优化制度体系

14、,推动圈层良性发展“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只有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才能保证思想不错位,由此就必须要从信息产出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信息接收的可靠性,充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接轨,以主流文化引导推动圈层良性发展。首先,加强完善审核制度。信息源的质量和水平对大学生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违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充分保证与尊重个人追求个性化的权利,推动网络生态的多样性的发展,增强网络平台交流环境的包容性,打破圈层之间的孤立性,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充分满足大学生追求个性与获得情感需求的愿望,加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圈层文化的脚步。其次,严格执行责任落实

15、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主要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大奖惩力度,落实个人责任制,做好后备保障。再次,完善监督制度。圈层之间封闭性较强,管理起来也较为困难,一些意识形态的渗透并不是那么明显,就需要圈层中的个人自觉监督。同时,具体的负责人员也需要落实好检查监督工作。所以,网络监督制度必须要时新常新,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与完善。总之,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圈层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要正确认识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对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破除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需要人与制度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尊重大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

16、正确的引导,重视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并加快融入学生群体,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圈层之间的关系,从新的挑战中把握住新机遇,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参 考 文 献】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5 0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 0 2 2-0 5-2 7)E B/O L.2 0 2 2-0 8-3 1.h t t p:/w ww 3.c n n i c.c n/n 4/2 0 2 2/0 9 1 4/c 8 8-1 0 2 2 6.h t-m l.2 吴寿彭译.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 5:9.3 冯雅萌,孔繁昌,罗一君.大学生心理需求与网络社交:认知评估与自我调控的作用J.心理科学,2 0 1 7(6).4 周凯,段月月.网络亚文化圈层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暗语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2(8).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4 3.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