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婉约为宗:宋瓷与宋词的审美交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47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婉约为宗:宋瓷与宋词的审美交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婉约为宗:宋瓷与宋词的审美交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婉约为宗:宋瓷与宋词的审美交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1 4婉约为宗:宋瓷与宋词的审美交汇摘要:宋代是中国古典器物艺术与诗词文学的高峰,其中尤为突出者有宋词与宋瓷,二者虽形式不同,却在审美上表现出类同的“婉约”倾向。冲淡而含蕴的精神呈现,既是婉约词派的抒情风格,亦表现于宋瓷清淡有味的釉色审美之中;严谨与雅正的形式追求,既是婉约词的语言标准,也贯彻于宋瓷艺术的规范化、和谐化、经典化的器型设计之中;而贵天巧、崇自然、偏好“优美”的自然素材,亦是宋瓷与宋词共同的创作自然观。两种艺术在类同的婉约化审美下,形成了如出一辙的艺术风格。关键词:婉约词;陶瓷;器物美学中图分类号:J 5 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9 8 9 2(2 0

2、 2 3)0 8 0 1 4(0 5)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 o f 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P o r c e l a i n a n d S o n g L y r i c s0 引言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重文抑武的政策,市场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兴盛,儒、理、道、禅的影响,以及时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使这一时期瓷器艺术的审美取向出现了不同于他朝的鲜明特性,即追求平淡含蓄、提倡严谨典雅、崇尚自然本真的审美偏好。而另一类艺术“词”也在宋代得到了光辉的发展,两宋为词的时代是中国诗词史上的公认事实。大体来讲,宋词分“婉约”与“豪

3、放”两派,明人张綖 诗馀图谱凡例有言“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其中“婉约”一派被认为是词的起源与正宗。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蒋兆兰词说亦云“词家正轨,自以婉约为宗。”在宋代得到显要发展的婉约词强调结构的严谨雅致,语言的谐婉曲达,风格的清新柔婉等等。从某种层面上讲,宋代陶瓷艺术的形式语言与这一时期婉约词的文学语言呈现出相似的美学感受与同构的审美心态,常有学者将“宋瓷”与“宋词”并论,其大多认为宋代瓷器艺术的主流特征正类同于宋代词家中的婉约一派。然而二者之类同见于何种表现、何种形式却尚未得到厘清,为此,本文将着

4、眼于宋代瓷器与宋代婉约词的主要特征,对二者的审美交汇之所在进行探析。1 冲淡而含蕴的精神呈现在宋代,伴随社会整体审美风潮的转向,婉约词风从唐五代时期的“艳丽”逐步转向“清丽”,如余传棚所言,“婉约词之语言特色与南唐词无大异,亦以丽为本,丽不在语言自身,即不在着意堆红砌绿,炫金耀玉,而在手意境塑造过程中其感情色彩之自然显现。由于所写景多系清景,所抒情多含文人士大夫雅意,于是其丽非为清丽,即为雅丽,罕见淫艳绮丽。”1 7 1当时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在诗词领域力倡的平易收稿日期:2 0 2 3-0 5-0 6 修订日期:2 0 2 3-0 7-1 8作者信息:舒沛(1 9 9 9 -),男,湖北黄冈人

5、,文艺学硕士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与器物美学研究;李社教(1 9 6 5 -),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与器物美学研究。舒沛1,2,李社教1(1.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黄石,4 3 5 0 0 2;2.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黄石,4 3 5 0 0 3)A b s t r a c t: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w a s t h e p e a k o f 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a r t a n d p o e t r y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6、 e,a m o n g w h i c h S o n g l y r i c s a n d S o n g p o r c e l a i n a r e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p r o m i n e n t.A l t h o u g h t h e t w o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i n f o r m,t h e y s h o w s i m i l a r a e s t h e t i c t e n d e n c i e s o f e u p h e m i s m .T h e s p i r i t o f

7、l i g h t n e s s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b o t h i n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s t y l e o f t h e e u p h e m i s m s c h o o l,i s a l s o e x p r e s s e d i n t h e l i g h t a n d f l a v o r f u l g l a z e a e s t h e t i c o f S o n g p o r c e l a i n;t h e p u r s u i t o f s t r i c

8、t a n d e l e g a n t f o r m,b o t h i n t h e l a n g u a g e s t a n d a r d o f t h e e u p h e m i s m,i s a l s o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e d,c l a s s i c a n d h a r m o n i o u s d e s i g n o f S o n g p o r c e l a i n a r t;a n d t h e p r e c i o u s h e a v e

9、n l y a n d s u b l i m e n a t u r e,p r e f e r r i n g b e a u t i f u l T h e n a t u r a l m a t e r i a l s o f S o n g p o r c e l a i n a n d S o n g l y r i c s a l s o s h a r e a n a t u r a l v i e w o f c r e a t i o n.T h e s e t w o a r t s w e r e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t h e s a m

10、e e u p h e m i s m a e s t h e t i c,f o r m i n g t h e s a m e 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K e y w o r d s:E u p h e m i s m;C e r a m i c s;A r t i f a c t a e s t h e t i c sS h u P e i 1,2,L i S h e j i a o 1(1.C o l l e g e 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H u b e i N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 u

11、a n g s h i,4 3 5 0 0 2;2.C o l l e g e o f A r t,H u b e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H u a n g s h i,4 3 5 0 0 3)第 3 8 卷 第 1 5 6 期 2 0 2 3 年 8 月陶 瓷 研 究C e r a m i c S t u d i e sV o l.3 8 N o.1 5 6A u g u s t.2 0 2 30 1 5冲淡之美,最能反映此时宋词的审美走向。所谓“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宋人将此作为诗词艺术的至高之境界。似

12、淡而实美,言淡而含蕴,正如梅诗答宣阗司理所称“比之为橄榄,回甘始称逆。”因此,宋代婉约词虽语言风格倾向于婉柔、平淡,但抒情言志却偏好比兴,长于借景抒情,托物言意,其中情感似显亦隐,重曲达而轻直陈。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张炎词源言:“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冯煦蒿庵词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都在强调婉约词人们的这一风格特色。间接地表达与呈现,却使得词的意蕴更为深邃,更富有意味的阐释空间

13、。宋瓷则是中国瓷器艺术中极简的代表。在颜色的选取上,宋代瓷器大部分通体只有一色或两色,且除了钧窑的彩瓷外主要盛行白瓷和青瓷的单色釉,白瓷釉色细洁静润,青瓷釉色宁静幽玄。宋瓷的釉色选择摒弃了唐人所崇尚的美艳、华丽,盛唐时为彰显地位、财富与气势而崇尚高饱和度、暖色调的釉色审美,到宋代便被黑、白、青等低饱和度,冷色调的釉色所取代,不同明度、纯度的青色和黑、白色几乎统领了宋代陶瓷釉色的审美风貌。可见,宋瓷的釉色是幽雅、宁静、自然与平和的,表现出一种崇尚“清淡”的审美倾向,这呼应着宋人宁静而平淡的内心世界。再者,宋代瓷器的装饰风格也大都十分简约,即使有纹样,装饰手法亦多属于釉下胎体装饰,并以“纹釉同色”

14、居多。这使得整个器皿浑然一体更具整体性,且减少了繁杂赘述的观感,更利于对意境、气韵、和谐、淡雅之美的展示。但是,就如婉约词“似淡而实美”的冲淡品格,宋代瓷器亦是淡而含蕴的,这集中表现于宋瓷别具意味的釉色选择。孙武有言“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中国古典艺术往往将变化寓于统一之中,宋代瓷器虽然主体釉色的选择较为单一,工匠却能够通过色调的调配,在有限的主色中作出缤纷的文章,如汝窑瓷器以“青色”为主,但宋、明、清书中谈到汝窑青瓷之色,其形容的色调就多达八种。2 3 0 1釉色还往往伴随器物造型的厚薄而变化,或随光线的强弱时隐时现,变化无穷,别具余韵。观宋代名窑,钧窑青釉将“青色”演绎得变化万

15、千,可分成天青、豆青、粉青、梅子青等等近二十多种,每一种色彩浓淡不一,变幻无穷,富有诗意;汝窑青釉最为著名的半乳浊状态的“天青色”,色彩兼有蓝与绿的神韵,或青色中隐含浅粉红色,不仅展现色泽质感上的极致追求,更是一种对悠远意境的表达;定窑瓷器常出现纯白釉色中泛青泛黄,形成了不同观感的乳白色。皎白的釉,丝毫不刺目,显得朴素雅丽,是“素文之美”的典范;景德镇青白瓷色青如天、釉明如镜,这种细腻单纯的色彩与中国人对玉的喜爱和追求不谋而合,也符合了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博得“假玉器”的美称。这些都显示出宋瓷通过清淡、朴素的釉色表达了出浓厚而悠长的意蕴。袁行霈说:“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

16、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外在形象的气势磅礴,苍莽混灏,不再是炽热情感的发扬蹈厉、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境界的波涛起伏、汹涌澎湃,而是对某种心灵情境精深透妙的关照,对某种情感意绪体贴入微的辨察,对某种人生识味谨慎细腻的品味。”3 艺术审美的平淡倾向实际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均衡演进、积极结合,宋儒理学之“义理”、禅宗之“空”“寂”“无常”,道家之清淡朴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观点都使得宋人的艺术境界走向成熟,开始反对唐、五代以来的浮华之风,以“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文学上对淡的追求是要做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言简而意繁、词约而理精。如苏轼

17、竹坡词话所言:“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书黄子思诗集后亦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瓷器艺术上则体现于其清淡、简约、凝练、含蓄的形式语言与审美表达上。其所追求的不是表面物象的繁花似锦与浪漫情绪的肆意宣泄,而是深沉悠远的内心境界。宋瓷的细洁静润,色调纯一,表现着宋人质朴无华,清真淡雅、从容自适的“美在自然”的中国古典美学观,亦承载着宋人对天地人心,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态度。崇尚单色釉的宋瓷是抽象、简洁的,而单一的色彩在保持器物纯粹感的同时,亦蕴含着一些细微的色彩倾向,这是宋代工匠在色彩中留有的微妙空间,通过单调色彩进行审美意义的传达,更依靠于观者的意会空间

18、与想象能力,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够在人与物的对照中寻到情感共鸣,这正与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暗合。可见,宋代陶瓷制器追求冲淡而含蕴的釉色表现,与宋时婉约词派清淡而婉转的抒情风格是同心同构的。2 严谨又雅致的形式追求与晚唐五代婉约词相比,宋词婉约派更追求文雅化的表达。王又华古今词论引张祖望语云:“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孙麟趾词径认为:“一句不雅,一字不雅,一韵不雅,皆足以累词,故贵雅。”沈祥龙论词随笔甚至指出“宋人选词,多以雅名”即宋代词人的作品集喜爱以“雅”为名,这都指向于理论与探索/T h e o r e t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0 1 6宋词文雅化的表达倾

19、向与审美偏好。在艺术审美中,“雅”的首要之义被解释为“标准的、规范的”。如诗大序“雅者,正也”,白虎通礼乐“乐尚雅。雅者,古正也。”北堂书钞引周续之诗序义:“物由我正,则谓之雅。”“雅”与“正”相联系,也即雅的艺术往往是在遵守正统、符合规制的情况下传递出美感。相对于豪迈不羁的豪放派词风,“雅”的审美倾向自然主要表现于宋代词家的婉约一派。婉约词强调严守格律之限制,字与句力求合理、合律、妥帖,声韵务必自然谐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而不类于诗赋。”由于最初词需用于配合曲子进行歌唱,因此作词者需将其进行格律化,以增强艺术表现过程的和谐。在词的文学化发展中,豪放派和婉约派选

20、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往往以“达意”为主,时有冲破格律束缚的倾向,对豪放词宗师苏轼,吴曾 能改离漫录称其为“曲子中缚不住者”,李清照词论亦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可见豪放词派对格律的突破与背离。婉约派词人绝大多数遵照传统,谨守格律,明人俞彦 爰园诗话 提出“词以调为主,调全以字之音为主。音有平仄,多不可移者,间有必不可移者。傥必可移者任意出入,则歌时有棘喉涩舌之病。故宋时一调作者多至数十人,如出一吻。”这一论断便主要指向宋代婉约派词人在严谨细致的格律要求之下,宋代婉约词呈现出了雅化的美感。婉约词的雅正之美,还在于遣词用象的克制与贴切。从语言风格来看,“婉约词表达

21、内容除了尚婉,还贵切,即达意追求确切,状物追求真切,属群追求恰切。要言之,即贵切意、切状、切于达意状物。”1 6 8如李渔窥词管见所言:“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宇,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时贤勿论,吾论古人。古人多工于此技,有最服予心者,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是也。云破月来句,词极尖新,而实为理之所有。”沈祥龙论词随笔也提出:“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婉约词往往没有气吞山河的宏大描述、亦没有极具张力的抒情表达,而将情感寄托于较为局限、微观的视野中,修辞用词、比兴用象也大都力求精准与贴切,强调克制而少有

22、夸张,并追求全词意境的和谐,显示出文人式审美的细致与雅趣。宋代的瓷器艺术亦呈现出雅正的美感,雅正之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严谨的规制与和谐的造型,“器雅”与婉约词的“文雅”是异曲同工的。宋代瓷器品类繁多,每一类器物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存在着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工匠们通过器物形制的规范与和谐来贯彻雅正的审美观念,这使得宋代瓷器在形制上总体上显得工整严谨,整体与局部、直线与曲线之间的处理方式,多参照商周、两汉时期的青铜礼器和玉器的风格,形体的线条收裹之势流利畅快不张扬,古朴的形制,极简与含蓄的表达方式,具有古典主义的特质。4 1 5-1 6在制器形制上,宋瓷大都朴素、实用而美观,不求多变,少见怪奇夸张的

23、造型,一般都是通过简约的容器轮廓线来表现整个器物风格特征和使用方式。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转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中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可见宋代陶瓷制器的严谨与规范。宋代瓷器的形制也尤为重视器身比例的和谐感,其并不追求唐代瓷器以造型的丰满、宽大所呈现的雍容气度,而更偏爱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清丽的器型,轮廓线往往十分的舒缓平淡,正反曲线的勾勒也强调自然过渡,协调均衡,极少运用夸张造作的线形。宋代瓷盛产瓶器,而其中尤以修长秀美者居

24、多。2 2 9 4修长的器型挺拔俏丽、纤细精巧、婉转含蓄却又不丢失意态与神韵,表现出清健、灵秀而雅致的气质,其最典型的器型玉壶春瓶与梅瓶正能体现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时寺院里的“净水瓶”逐渐演变而来的,其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往往是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形态。颈部较细,中央部分略微收束,颈部以下的部分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呈现出“垂腹”的观感;梅瓶则是宋代人所创制的一种酒具,由于口小,只能插一枝梅花而得名。梅瓶的造型特点是“细颈、圆肩、秀躯、小口、收腹、敛足。”比例修长、线条挺拔、重心向上、造型形体偏高。短颈的过渡使上下两部分的体量产生连续和秩序

25、感,给人以清新、简约、挺健的视觉享受。这两种器皿在造型上有诸多类同的特质,它们都一改唐代崇尚丰满的造型审美,而都挺拔俏丽,颀长秀美,且体型对称、设计简约、轮廓优美、比例和谐,呈现出宋人对“雅正”美感的追求。宋代瓷器制作在形式层面着重于追求严谨和规范,因此其创作出雅化的艺术效果。宋瓷的造型简约而精美,看似简朴的造型实际都经过工匠的反复斟酌,成型于恰到好处的状态,增一分便多,减一分便少,似乎对形状做任何一点改动似乎都会破坏它的平衡的美感,饱含着宋人绝对的理性精神。经典、严谨、雅致的器物造型,是宋人在局限的规制与标准中以熟练驾驭材料表现出的自由,实现了手段与目的合一、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表现出了制器者

26、征服性的智慧和能力,理论与探索/T h e o r e t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0 1 7因而呈现出一种技艺层面的“雅”,这使得宋代瓷器展现出一种成熟、含蓄、典雅的内在美,也正是宋代瓷器艺术“婉约之美”的所在。3 天工与清新的自然审美两汉词赋和六朝诗歌多重视文采美,却因为过于重视文采的雕刻而遗失了自然之美,这使作品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桎梏,直至唐宋诗词的审美扭转,文学的自然之风才再度散发光芒,进入两宋,崇尚“自然”已成为当时文人普遍的审美情趣。沈祥龙 论词随笔便以两首宋代婉约词论述词艺术的自然审美:“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

27、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更是将口语提炼入词,形成“易安体”,称为清新自然词风的代名词。素雅的文学语言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形象,更让人领略到词清新的自然风韵,正如胡云翼的评价:“经过了音律的锤炼,仍然出之自然,有如未雕之玉”。由此可见婉约词对自然之文风的追求。除了文风的自然化以外,宋词亦关照真实的自然界,其抒情而比兴用象,大都取自然之物。而对待自然,婉约与豪放两派又各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一般而言,婉约词透露出阴柔、优美的气质,而豪放词则更多是阳刚、壮美的色彩。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曾指出“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

28、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姚鼐复鲁契非书更对“阴柔”和“阳刚”的不同特质作过形象化的描述:“其得于阴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得于阳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骤。”。可以看出,“婉约”所对应的自然之物应并非宏大壮观,而是细微、优美而别有清趣的。对自然意象的取用,婉约词人往往立足微观、着眼局部、钟爱带有阴柔优美气质之物。如晏殊词中用得最多的审美对象为燕子、院落、小园等

29、,其本身便具有着小巧细致的特征。5 1 7 6柳永词的审美意象,常见暮雨、寒蝉、残月且尤喜爱用“断”字摒却完整的形象;6 2 0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写落日、暮云、烟柳,声声慢寻寻觅觅铺叙淡酒、晚风、飞雁、菊花、梧桐、细雨;秦观词中则有斜阳、杜鹃、小溪、珠帘、孤村、残雨、衰草等等,这些独具柔媚纤细景物特点的意象则多以轻、淡、柔、弱为特征,如八六子倚危亭“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用语轻灵空寂、不着重笔。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景致柔美,风格淡雅。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还以燕子的视角来赏看春色,使得词不失清新美丽,还

30、更添一份活泼。这些物象无一不透露着“优美”或“阴柔”的气质,亦可看作是宋词之婉约美的一种表现。中国传统造物与“自然”也是息息相关的,先秦时考工记便提出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直至两宋,自然之美的充溢已成为其时代瓷器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性,宋瓷在平淡含蓄的文人精神和谨严冷静的理性意识之外,仍然流露出其崇尚自然与纯粹的质朴本色。一方面,宋代陶瓷所推崇的是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自然的神韵。6 9 1与唐以前以及元以后相比,宋代陶瓷艺术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尤为崇尚瓷器质地的纯粹与完美,以达到某种“本真”状态为质地美的理想境界。比如,工匠在白瓷和青瓷的制作中总是尽

31、力使质地接近翡翠和白玉的完美质感,青瓷的色泽应像翡翠一般“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白瓷的色泽则像光洁的玉“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然而,在宋代文人与工匠秉承浑然天成的艺术追求的同时,瓷器烧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陷,如裂纹、气泡等,但宋人对这种自然形成的特性也有着独到的欣赏眼光,其认为这正是“天工”之所在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位于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瓷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哥窑呈现出“紫口铁足”的特征,而且釉表有粗细不一的裂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被称为“百圾碎、金丝铁线”;钧窑瓷器没有纹饰,但是器表上的“蚯蚓走泥纹”却十分有名,即在釉中有细小弯曲极不规则看似裂纹的纹路

32、。这些瑕疵是瓷器经过入窑烧制的过程中而自然形成的,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没有人工的刻意性,因此极富自然的美感。非人工的纹理浑然天成,也造就了宋代瓷器的每一件都带有其无法复制的独特之美,对这些自然的“装饰”的运用,正展现出对宋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宋瓷造型、纹饰、色彩的原型有许多取自于自然,但这些对自然的模拟并不如早期青铜器皿那般崇尚神异恐怖的表现,而是追求自然亲切、生动与优美的部分,使人在欣赏器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美感与韵味。工匠遵循天性的作风,将自然万物作为瓷器艺术的素材。实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形式融合。在釉色方面,宋瓷亦崇尚自然的优美之色,如天青、豆青、梅子青、蟹壳青、月白、海

33、棠红、玫瑰紫、理论与探索/T h e o r e t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0 1 8玳瑁釉等,从这些釉色称谓中足可见得宋人对大自然的欣赏;“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之所以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误会为形容汝瓷的“天青色”,正因为这一描述十分符合天青色汝瓷的神韵。钧窑以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而闻名,这种如红霞般的釉色亦表现出时人对自然风光痴迷与借鉴。美术家薛永年也曾借自然风景对哥窑釉进行过形象性的比喻:“请看,冬日江河上的冰裂纹,居然成了哥窑瓷上的开片。釉色的莹润,清澈澈如春溪浅水,开片的纹理,璀璨如烈玉绽品。春水在阳光下的柔静美,坚冰在严寒下的迸

34、裂美,在哥瓷上巧妙地结合为一了。”5 2 6此外,在纹饰方面,宋代瓷器中模仿山石、水波、花草等大自然景物的纹样比比皆是,而其中尤以“花卉纹”最常见,菊、莲、梅、牡丹等花都是其纹饰设计的重要参照,动物纹饰也以小鸟、鱼类等小型动物为主。在形制方面,宋代瓷器的经典造型有海棠式、葵花式、花瓣式、荷叶式、葫芦式等别有清趣的动植物仿生,尤在碗、钵类器物上最为多样。在瓷器制作的过程中,工匠们结合这些自然题材的特性,采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大批充溢着自然之美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宋瓷与宋词一样,虽为人工之作,但都崇尚自然的天巧品格。同时,宋代瓷器对自然素材的审美与婉约词派对自然意象的取用亦具有相同的优美与清

35、新偏好。这也是宋代瓷器与同时期词艺术呈现出相一致的婉约美感的缘由。4 结语宋瓷与宋词诞生和发展于同一历史文化的土壤,二者虽形式不同,却在审美上表现出类同的婉约倾向。冲淡而含蕴的精神呈现,既是婉约词派的抒情风格,也表现于宋瓷清淡有味的釉色审美之中;严谨与雅正的形式追求,既是婉约词的语言标准,也贯彻于宋瓷艺术的规范化、和谐化、经典化的器型设计之中;而贵天巧、崇自然,偏好“优美”的自然素材,亦是宋瓷与宋词共同的创作自然观。事实上,婉约的审美偏好不仅存在于宋代诗词与器物艺术之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乃至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文化现象。它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多个艺术门类、

36、艺术现象与艺术作品之中,这其中不仅包括文学、器物、还延伸到了绘画、音乐、书法等。这给予了学界同仁以启示:即使对于某个单一独立的审美现象,也应以广阔的视野与跨界的思维给予关照。关于不同艺术门类间的审美共性及其交汇问题的研究,仍是一座有待开拓与挖掘的宝库。参考文献 1 余传棚.唐诗宋词流派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4.2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 M.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2.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第三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5.4 张法.中国美学史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0.5 毛雄飞.中国陶瓷艺术形态流变与陶艺审美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0 1 8.6 吴功正.宋代美学史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7.7 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理论与探索/T h e o r e t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