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14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中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的重要经验之一,更是解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奇迹的独特视角。中国的五年规划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积累多重经验,其中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保障,人民至上是力量源泉,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确保了战略全局性,统筹协调的实施方式确保了五年规划的有效落实,不断深化改革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的动力手段。关键词 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当前全党全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2、心任务,强调到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表明,以当前“十四五”规划为起点,到 年所有五年规划的重点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借助五年规划这一重要抓手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变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接力赛,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生动写照。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经验,是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视角,深入挖掘中国五年规划的成功之道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优势及世界意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述,但从五年规划持续推进的视角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

3、史进程和成功经验还有待深入挖掘,对五年规划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关联的整体性研究有待加强。因此,探究中国借助五年规划持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独特经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也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一、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促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曲折探索到稳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肇始于鸦片战争时期。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被动卷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后,中国人民长期在曲折中探索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前,多种社会力量为追赶西方现代化的步伐而实施的救国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局部性的现代化探索,都未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步入正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

4、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借助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推进并拓展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年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在曲折探索中缓慢行进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在曲折探索中前进。中国的现代化意识初显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设实践经历了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到文化的艰难过程。这一系列的现代化探索,包括封建地主阶级、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设想和实践不但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使社会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无法摆脱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桎梏,而且在于半殖民半封建体制下效法欧美现代化的举动无法使中国摆脱依赖性从而走出一条独立

5、自主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习近平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这些救国方案深刻体现出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向往,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然开启。历史证明,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政党来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将中国的现代化引上一条正确的道路。随着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年,一个在国内反动势力和列强侵略强权的双重夹缝中谋生存的政党应时而生,成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舵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的大旗扛在肩上,自觉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党在国共合作时期帮助国民党改组,土地革命时期进行红色政权建设,抗日战争

6、时期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努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根据地对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种种探索和尝试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探索现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独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先声。(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五年规划持续推进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彻底转型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为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构想时指出,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可“按照根据

7、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组织社会生产。苏联共产党曾探索用“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并未长期坚持下去。中国共产党将践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路径探索与对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借鉴相结合,独立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五年规划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力求使中国“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自 年编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有计划地稳步向前推进。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推进和拓展的过程

8、。在五年规划推进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正确把握。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的 年,党中央以“工业化”为中心推进现代化。改革开放后自“六五”计划起,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部署推进社会民生和民主法制等多方面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渐呈现并联式的高速发展态势,“市场化”“城镇化”“民主化”“法制化”“科技化”“教育现代化”等成为五年规划中的高频词,各领域现代化开启高速蓬勃发展期。世纪,五年规划中“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目前的“智能化”等新词汇代表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要求,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三)

9、五年规划持续推进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的五年规划在持续推进中虽然经历过失误和挫折,但总体上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归纳起来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学习论坛 年第 期发展思路。每个五年规划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设置多项反映人民具体利益和民生福祉的发展指标。在“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在制定五年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妥善处理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改革开放后的五年规划更加

10、关注就业、教育、住房等涉及民生的基本领域。其二,注重各领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在五年规划中,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筹等理念,体现出以五年规划推进的现代化注重各领域协调发展。其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规划设计。改革开放后的五年规划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开始聚焦分配公平问题。“十四五”规划更是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勾画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图。五年规划一路走来,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和拓展。我们党正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接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二、五年规划持续推进开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

11、化的历史进程一部五年规划史,既是一部新中国发奋图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立探索史。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在历史长河中交相辉映,见证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工业化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到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再到如今真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忠实地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历程。(一)“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衰颓景象,中国现代化建设

12、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以改变我国的整体落后面貌。纵观世界现代化历史经验,我们认识到,“现代化首先是工业化”,中国的五年规划以工业化建设为起点。“一五”计划总体在苏联的援助下编制实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优先发展重工业,以 个大型建设项目和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重点,建立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五”计划明确沿着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号召全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而奋斗,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急躁冒进,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失误。年初,党中央决定用 年时间作为国民经济调整期,并在 年提出分两步走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正是

13、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鼓舞下,中国的五年规划即使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劫难时也并未中断。“五五”计划完成后,“四个现代化”第一步战略目标如期达成,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从根本上站立起来,彰显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运用五年规划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年,“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完成率达到 。“二五”计划虽然遭遇“左”倾挫折,但我们及时纠正了错误,仍保持国民经济正增长。“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恰逢“文化大革命”,建设步伐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前 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工业化、现代化成果,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之

14、作:“两弹一星”的国防工业成就、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一大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建成投产,均衡化工业布局建设完成等。“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 年时间的现代化建设,顺利完成党中央所设想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在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起初步的工业化基础,成为改革开放后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先声。(二)“六五”计划到“七五”计划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五年计划走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

15、规划。年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强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调“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了对现代化的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强调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高度的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基石。与此同时,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使“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成为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的指导性原则

16、。这是党探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转型,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后的“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在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任务的同时,开始转向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规划。一方面,逐步探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六五”计划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新路子的五年计划”。在推进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同时,首先在农村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附属改革措施,使我国农村经济开始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找到了一条发展中国式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新路子。“七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逐步展开,改革重点转移到

17、城市,面对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遇到的“计划与经济的掣肘问题”,邓小平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创新性论断突破了“左”的观念束缚,顺利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 年翻一番的目标。另一方面,开始从片面追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产值产量的增长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经济、科技、教育、社会、文化的多方面发展。我们党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强调“六五”计划“既包括建设物质文明,也包括建设精神文明”。“七五”计划延续了“六五”计划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重视,并特别强调“必须坚定贯彻 两个文明 一起抓”的方针。世纪 年代,中国在五年规划的指引下,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

18、等事业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如期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八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八五”计划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八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并开始全面部署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内容延伸至更大的范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一是自“八五”计划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我国部署推进五年规划的新要求被提上日程,并在此后的五年规划中得到不断拓展、深化;二是现代化建设的内

19、涵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这个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愈发成为一个涵盖社会各领域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此得到进一步深化。“八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国民生产总值在 年达到 亿元,提前 年超额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与此同时,民主和法制建设被提上建设日程,“八五”计划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列一章,强调“要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在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

20、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九五”计划作为中国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编制的首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以突出的发展成就将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推向 世纪。“十五”计划作为“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三步的开局规划,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规划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确立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现代化建设呈现一些新思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强调以依法治国战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更加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学习论坛 年第 期展,更加注重农村建设,新增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

21、会建设等。由于规划的正确有效实施,我们经受住了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十一五”规划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建设向纵深发展,使政策、举措不断走细走实,使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得到深入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空前提高。(四)“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深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现代化等全面的现代化。对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

22、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旨归逐渐转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彰显出我国现代化“从工具理性到人的复归”的鲜明转向。“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现代化建设要求,深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领域现代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民生保障、人民民主、脱贫

23、攻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条件。“十四五”规划是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规划,其最大亮点是将“十四五”规划与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统筹谋划,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确保了“十四五”规划向着既定目标蹄疾步稳推进发展。“十四五”规划增加了大量的新表述、新部署: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到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新思路。此外,在“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多次出现

24、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新任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全方位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力求国家制度体系能够发挥更大的综合治理作用 。这体现出新时代的现代化呈现体系化、制度化的新特征。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质上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一条真正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差异化优势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对现代化认识的拓展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到理论得到了进一

25、步拓展。三、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纵观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五年规划是丈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空标尺,清晰地记录着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世界强国的大国步伐。然而,以规划助力国家发展并非中国独有,但中国却是唯一一个将五年规划长期持续推进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国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 余年的现代化探索中,中国通过五年规划的接力实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个鲜明特征,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借鉴中国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经验。(一)党的全面领导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制

26、定规划易,持续推进难。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张蓝图绘到底”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优势,是中国的五年规划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成功的“定海神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以极强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接续布局五年规划,将社会主义现代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化宏伟目标、分步走阶段性目标、各个五年规划目标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之下,环环相扣,持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稳定执政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有目标、有步骤地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推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曾运用规划来推进现代化,但频繁的政党更替导致

27、规划缺乏持续推进的政治条件。西方执政党为自身利益热衷于“炒短线”,规划制定反复“拉锯”,规划实施相互“掣肘”,使得长期规划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党的全面领导为五年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虽遭遇挫折,但五年规划并未中断,反而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如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奇迹。如今,经过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接力实施,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

28、中国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独立推进,更不能持续推进,也就无法形成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保持“中国式”的决定因素,是五年规划持续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二)坚持人民至上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再好的计划也是泡影。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牵引中国发展的“动车头”,亿万人民凝聚而成的“动车组”是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推进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刻洞察并不断满足人民不同时期的现实利益需求,是五年规划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因素。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29、中国的五年规划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其真正反映人民心声、回应人民需要,使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真正凝聚起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伟力。“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以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指向;新时代,“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证明:五年规划和现代化建设越向前推进,人民需要的满足程度越发提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得到满足。正在推进的“十四五”规划更加重视人民现实需求,通篇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在 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30、中,有 个涉及民生福祉,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产品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建设方面提出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迈出坚实步伐,并增设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社会关爱服务行动等民生专栏。党始终坚信人民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决定力量。(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确保了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性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是五年规划能够持续推进并以最大效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奥秘所在。它既明确当前工作重点

31、,又立足长远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一方面,五年规划在目标导向的牵引下通过阶段性重点任务的完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次五年规划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沿着“四个现代化”、基本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性目标向前迈进,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以保持“台阶式”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国的五年规划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目标实现。“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中国始终以社会主要矛盾

32、的解决为导向部署五年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一五”计划到学习论坛 年第 期“五五”计划,以“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作为中心任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及此后五年规划的任务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则着重强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等举措来着力补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短板。在编制五

33、年规划时,我们始终注重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筹结合,确保了五年规划持续推进的全局性、系统性、针对性。(四)统筹协调的实施方式确保了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落实“一分规划,九分落实”。我国五年规划的实施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各类主体的“合奏曲”,摆脱了西方国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短期弱平衡”与“混沌无序”的困境。相对于苏联严苛死板的“指令型计划”和西方个别发达国家缺乏强心力的“发展型计划”,中国五年规划以政府和市场的有效配合最大限度地削弱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相互“掣肘”,促使五年规划有效落实。习近平曾指出:“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

34、府作用。”中国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是对五年规划促进发展目标实现、统筹配置社会资源、弥补市场失灵等优势的有效力证,更是中国强有力的国家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使依靠政府力量统筹协调成为必需,意在防止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化;“六五”计划以后,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使中国政府逐渐由全能型、管制型向社会管理型、服务型转变 ,市场效能和自主权逐渐增大。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调整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有效适应,是我国卓越的国家治理能力的鲜明体现,更是中国五年规划之所以能够有效落实和持续推进的重要原

35、因。(五)不断深化改革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手段改革内蕴创新性,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大体遵循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模式,高度的计划保证了社会较高的公平程度,但也出现市场不活跃、社会生产积极性低下的弊端。这使借助改革手段革除禁锢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生产力基础成为现代化的必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五年规划的有序推进,由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到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改革,再到如今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可以说,改革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始终。“六五”计划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七五”计划将改

36、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促进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进入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为重点,协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和文化体制改革等的全面推进时期。“八五”计划时期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国企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九五”计划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部署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通过,标志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改革”一词出现高达 次,改革领域更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见,五年规划为国家深化改革提供战略部署工具,清晰地记录着中国深化改革的足迹,改革的不

37、断深化为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四、结语中国五年规划持续推进的历史进程全面记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拓展的历程,成为世界现代化建设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结中国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独特经验,具有世界性意义。上述经验绝非简单罗列,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体系:党的领导是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人民至上回应的是立场问题,解决的是动力问题;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是战略上的规定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性;统筹协调的实施方式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回答的是手段方法问题,但归根到底,中国五年规划重大成就的取得在于党

38、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以五年规划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探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更映射出我们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设想的深刻理解。当今世界,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破解自身的发展性难题,都需要对自身的现代化之路进行选择与规划。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经验,从另一个视角揭示了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密码,成为中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遵循,更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参考文献 习近平 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人民日报,张青卫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独特经验与世界意

39、义 理论与现代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张金才 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党的文献,():鄢一龙 改革开放与中国五年规划体制转型 东方学刊,():刘国光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文选: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文选: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 北京

40、: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 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王婕,杨定明 五年规划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任保平,豆渊博 从理想到现实:建党百年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推进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 人民日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李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王珂学习论坛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