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8961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第 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文化研究】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康 华任巧文(延安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延安)摘 要: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普遍性特征对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唐朝政府为应对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 中央政府灾前储粮备灾灾后遣使救灾、开仓赈济地方官吏积极救灾、募捐财物、兴修水利 这些措施对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防治和赈济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关键词:唐代陕北自然灾害赈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向内蒙荒漠草原过渡的边缘地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形态以黄土丘陵沟

2、壑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 受地形影响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 现今学界关于灾害史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关于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研究较少仅有刘乐等人的唐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与气候特征以自然科学视角研究陕北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 至今并无从历史学角度来研究唐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故笔者拟通过对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对唐朝政府在陕北地区救灾的实效性进行讨论以求方家指正一、唐代陕北地区灾害种类及其特征陕北全区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陕北地区南北地貌在外力作用下有强烈的差异性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呈风沙滩地貌长城沿线以南形成黄土丘陵沟壑地貌

3、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 陕北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河流均依地势高低自西北流向东南 各河流枯水期持续时间长含沙量大淤积现象严重 因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陕北境内沟深坡陡、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发(一)自然灾害的种类陕北地区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虫灾、雹灾、霜灾、风灾、雪灾、疫病、地震、沙尘暴等多种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详见图)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年共计发生自然灾害 次次生灾害如饥荒等共发生 次平均每.年爆发一次灾害图 唐代陕北地区各自然灾害占比图资料来源:刘昫旧唐书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王溥唐会要王钦若册府元龟温克刚中国气象灾害大

4、典陕西卷袁林西北灾荒史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第一旱灾 唐代陕北地区旱灾受灾范围广、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康 华()女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史、史学理论研究任巧文()女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陕北地区在唐代属关内道包括夏、盐、银、绥、鄜、坊、丹、延等州持续时间长 分春旱和夏旱两种春旱共计 次、夏旱共计 次 两季连发旱灾有春夏连旱共计 次夏秋连旱共计 次 如武则天长安二年()“春至六月不雨关内大旱”唐代宗永泰二年()“关内大旱自三月不雨至于六月”由此可知陕北旱灾集中在春夏季且多春夏连旱持续时间长降水

5、稀少是陕北发生旱灾最直接的原因 陕北地处内陆海洋的湿润空气难以进入致使当地气候干燥少雨 且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上蓄水性较差地表蒸发量大易发生旱灾 鄜州刺史杨执一墓志铭记载:“朝论未惬俄拜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 时北郡亢旱农夫辍耒 既而下车雨降负臿云趋邑有箱哥人无菜色属城流咏邻郡怀人”可见降雨是当地解决旱灾的主要途径第二水灾 唐代陕北地区的水灾集中发生在鄜坊地区多为短时暴雨引发的水灾 其特征是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 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七月“洛水溢入鄜城平地丈余死者无算坏同州城市及冯翊县漂居民二千余家”唐敬宗宝历元年()秋“鄜、坊二州暴水兖、海、华三州及京畿奉天等六县水害稼”淹没城镇摧毁屋舍、农田

6、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陕北地区季节性暴雨是发生水害的主要原因陕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易产生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降水非常集中加之陕北地区河道狭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床偏高不易排水导致水灾水灾较之其他灾害破坏性强是因为陕北大部分州县建在河谷地带如鄜、坊两州治所及县城均位于洛水及其支流人口主要聚集于山谷、沿河地区因此河水暴涨会导致村庄屋舍摧毁受灾范围广 鄜、坊两地地势上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呈口袋状延伸至下游的同州一带因此暴涨河水到下游地区无遮挡致使洪水直接淹入下游州县 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七月“二十日鄜州雨洛水溢入州城平地丈余损居人庐舍溺死者不知其数 二十一日同

7、州损郭邑及市毁冯翊县”第三虫灾 虫灾包括蝗灾、鼠灾、粘虫等 蝗灾多发生于夏秋粮食作物即将成熟时期 唐高祖武德六年()“夏州蝗 蝗之残民若无功而禄者然皆贪挠之所生”唐德宗贞元元年()“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殣枕道民蒸蝗曝扬去翅足而食之”陕北地区干旱适宜蝗虫生长且捕杀时残虫量高致使虫源得不到解决 从史料中可以得知蝗虫自东海向西流动性强对农作物伤害极大寸草不生 造成粮食短缺导致饥荒出现“饿殣枕道”的现象 唐中宗景龙元年()“基州(陕西延川)鼠害稼”唐代宗广德元年()“关中、陕北、陇东发生粘虫灾害造成粮食短缺米斗千钱”第四雹灾 雹灾多分布在鄜、坊、丹、绥、延等州

8、如唐太宗贞观四年()“丹、延、北永等州雹”武 则 天 神 功 元 年()“妫、绥 二 州雹”唐 文 宗 大 和 四 年()“鄜、坊 等 州雹”其原因是:“陕西省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和复杂的地形气温差异较大局部地区易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产生强的不稳定层结在具备适中的水汽含量适宜的 到大气层高度有触发机制和强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下即可形成冰雹”鄜、坊、丹、延、绥等州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地形结构复杂温差大易发生雹灾第五霜灾 霜冻是指“在春秋转换季节土地表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陕北地区受冬季风控制冷空气的入侵引起气温骤降降温至 或零下

9、易导致霜冻灾害 霜灾分布于丹、绥、延等州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唐高宗永徽二年()“绥、延等州霜杀稼”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八月“潞、绥等州霜杀稼”霜冻影响农作物的正常成熟和品质此外其他自然灾害如地震、风灾、雪灾等 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戍卒压死者数千人”这次地震发生于银川地震带上震级达到 级造成数千人死亡因与地震源接近所以对陕北地区夏州一带破坏严重 唐代边塞诗中遇大风也不少见如唐崔融的 西征军行遇风“北风摧尘沙 左右不相识”体现的便是行军途中遇大风能见度极低加剧了行军路上的艰难 夏州因地处沙漠边地处于高原地区地势平坦无遮挡自然易产生“夏州大风风沙为堆高及成堞”唐僖宗中

10、和二年()因大雪低温而导致生命伤亡“丙午夜贼将尚让攻宜君砦雨雪盈尺甚寒贼兵冻死者十二三”极端天气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王方翼迁夏州都督时“属牛疫 无以营农”牛疫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韩毅认为:“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牛、马等动物的食物链和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极易引起动物疫病的发生 而动物尸体若不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上述自然灾害除了自然地理因素外当然还有人为因素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大量砍伐树木种植粮食、屯田等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因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唐政府鼓励垦荒 以鄜坊地区为例鄜州“旧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三口五万一千二百一十六 天宝户二万三

11、千四百八十四口十五万三千七百十四”坊州“旧领县二户七千五百七口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一 天宝领县四户 二 万 二 千 四 百 五 十 八 口 十 二 万 二 百八”可以看出唐初期至中期鄜坊地区人数倍增 为解决土地问题政府鼓励大规模垦荒且新垦荒地有“五年不税”的优待 人口激增耕地不足开荒无疑是向山泽进发“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由此可知至天宝时因耕田的增加和山地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到唐代中晚期陕北地区的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诗人许棠在夏州道中写道:“茫茫沙漠中渐远赫连城”战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直接、间接破坏 直接破坏唐代陕北地区发生过数起战役如唐前期与梁师都在陕北

12、会战贞观十九年()与回纥部族薛延陀夏州之战唐中后期征战党项、回纥、吐蕃等族的叛乱与攻掠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对当地城镇、农田产生了严重破坏“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刺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间接破坏即砍伐树木做营寨 唐代诗人李昌符书边事诗中讲道:“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树尽”二字描写了战地的荒凉树木多被砍伐作为营寨 战争伐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多河床增高下游地区遇暴雨便易河水泛滥 同时战争导致农田荒芜、杂草丛生也为蝗虫的生长提供了生长环境 因此恶

13、劣的生态环境易导致灾害频发(二)自然灾害的特征第一频率高 对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时间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 灾害常发的王朝是唐高宗、唐玄宗、武则天和唐宪宗时期频率高的王朝是唐僖宗、唐高宗、唐文宗、唐穆宗、唐宪宗、唐高祖、武则天、唐中宗、唐宪宗、和唐敬宗 以天宝末年为分界线将唐代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 年共计 年后期 年共计 年 唐代前期自然灾害较后期爆发频次和频率普遍较高分别是 次、每.年发生一次和 次、每.年发生一次 总体而言唐代自然灾害呈现出前期比后期灾害多且频率高的特点第二空间分布不均衡 以州为单位对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广

14、不同州域灾害发生频次较为明显 因陕北地域狭长南北地势、地貌差异明显鄜、坊、延、绥、夏五州是相对高频区域麟、银、盐、丹、宥五州是相对低频区域因此各州自然灾害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唐穆宗长庆二年()“夏州大风风沙为堆高及成堞”唐敬宗宝历元()年秋“鄜、坊二州暴水”唐宪宗元和十年()“鄜、坊等州风、雹害稼”唐太宗贞观四年()秋“丹、延、北永等州雹”唐高宗永徽二年()“绥、延等州霜杀稼 黄陵霜杀稼”据统计鄜坊地区在陕北自然灾害中占比最重以水灾和雹灾为主夏州地处陕北北部与沙漠接壤沙尘暴灾害最为明显丹州、延州、绥州为霜雹灾 因此不论是灾害爆发频次还是不同灾害种类唐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衡的

15、特征第三人畜伤亡大 将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分为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如表 所示)突发性自然灾害会导致大量城郭、庐舍毁坏大量农作物和农田毁弃及家禽生病死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破坏 如唐高宗麟德二年()六月“鄜州大水坏居人庐舍”永隆中“属牛疫 无以营农”唐宪宗元和十年()“鄜、坊等州风、雹害稼”大灾、特大灾占比虽少但破坏性极强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剧社会动荡 如水灾、地震突发性强灾害强度大当时对灾害的防御手段弱因此造成严重损失动辄“漂居民两千余家”“戍卒压死者数千人”表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等级表等级主要表现资料来源频次微灾关内河东旱丹、延、北永等州雹新唐书卷 新唐书卷 一般鄜、坊等州风、雹害稼

16、鄜州大水坏居人庐舍属牛疫无以营农新唐书卷 新唐书卷 旧唐书卷 续表大灾鄜州水溺居民三百余家关内河东大疫旧唐书卷 新唐书卷 特大灾洛水溢 入鄜 城 平 地 丈余死者无算坏同州及冯翊县漂居民二千余家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戍卒压死数千人关内大饥人相食新唐书卷 旧唐书卷 新唐书卷 第四灾害群发 据不完全统计有多起连年灾害如武德六年()至七年旱蝗灾害开元十二年()至十三年霜旱灾 一年内多起灾害“朝论未惬俄拜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 时北郡亢旱农夫辍耒 既而下车雨降负臿云趋邑有箱哥人无菜色属城流咏邻郡怀人”可知是由旱灾引起饥荒 饥荒往往是天灾人祸的结果易引发社会动荡出现“人相食”的恐怖现象 灾害群发

17、持续时间长多灾叠加出现对当时百姓危害更大没有修养生息的机会总之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呈现出唐前期爆发频率比后期高、空间分布不均衡且灾害群发、危害大的特征二、唐代陕北地区灾害防治措施唐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深受秦汉以来“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自然灾害是“失德天谴”的结果 唐太宗以旱减膳诏 曰:“朕以寡德衹膺宝命 而政惭稽古诚阙动天 和气愆于阴阳亢旱涉于春夏 靡爱斯牲莫降云雨之泽 详思厥咎在予一人 今避兹正殿以自克责尚食常膳亦宜量减 京官五品以上各进封事极言无隐朕将亲览以答天谴”由此可见唐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是上天对于皇帝为政失德的警告这对当权者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唐代君王也深知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和救灾

18、的重要性唐太宗指出:“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因此唐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赈济灾区、恢复生产例如唐代具体规定了“凡水灾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根据灾害的种类、受灾程度来制定减免赋税的标准用以稳定民生、恢复生产 因此唐朝救灾呈现积极的应对态度(一)朝廷应对措施自然灾害会引发饥荒引起地方混乱 当现有粮食无法满足灾民生存时草木、观音土、树根、蝗虫、石粉等成为百姓不得已的“粮食”唐文宗大和四年鄜州水灾“云、代、蔚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当上述这些“粮食”也无法满足生存时便会产生卖妻鬻子、烧杀抢掠甚至是“人相食”的现象 因此积极防灾、救灾是朝廷

19、维护地方稳定必不可少的举措第一遣使救灾 遣使救灾是指朝廷派遣使臣到灾区代皇帝安抚、赈济百姓以维护灾区统治秩序这是唐代中央参与地方救灾的一个重要方式唐前期遣使救灾最为频繁中央选派使者的标准以与皇帝的亲疏远近依据官员个人性格、品质、工作能力来选择 救灾使者从三省或御史台众臣中选择没有固定官称是临时委派到地方赈灾至武后时期担负救灾职能的使职开始出现玄宗时一些高品宦官也会参与地方救灾 唐中后期使职差遣逐渐成熟 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鄜、同二州河溢“宜令侍御史刘彦回乘传宣慰”此次派遣的官员是侍御史从六品下授以宣慰使陆贽曾言:“分道命使明敕弔灾宽息征徭省察冤滥”明确了使者的三种职能:一是代表皇帝巡抚灾区宣

20、布赈灾诏令 如唐文宗遣使宣慰诸道诏:“今故临遣使臣详问病害纾其垫溺之苦申以劳来之方 勉谕师徒安存孤老将我惠泽冀苏疲人”可以看出使者代表皇帝的意志借此稳定灾区 二是赈济灾民 唐代地方使用义仓救灾需上报尚书省经审核批准后才可开仓赈济这其中繁杂的程序耽误救济因此中央派遣的使臣有一定“量事处置”的权力可直接动用义仓救济事后上奏朝廷提高效率 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七月鄜、同二州河溢“漂居民二千余家”后唐玄宗遣使救灾“同州、鄜州近属霖雨稍多水潦为害念彼黎人载怀忧伤 宜令侍御史刘彦回乘传宣慰其有百姓屋宇田苗被漂损者量加赈给”三是监察地方 救灾使臣亲临灾区了解实际灾情防止地方欺瞒 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以久旱

21、命太子少保陆象先、户部尚书杜暹等七人 往 诸 道 宣 慰 赈 给 及 令 黜 陟 官 吏 疏 决囚徒”第二开仓赈济 唐朝建有仓储体系有专门应对灾害的义仓 此外常平仓、正仓、转运仓、太仓等也具有灾荒赈贷的作用 义仓在陕北地区灾害赈济中起主要作用常平仓起辅助作用唐代设置的义仓是专门为积谷救灾而设置的贞观二年()唐太宗“初诏天下州县并置义仓”但自高宗后“公私窘迫渐贷义仓支用 自中宗神龙之后天下义仓费用向尽”至唐玄宗时期义仓“渐复修崇”在救灾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 如唐玄宗发诸州义仓制:“且义仓元置与众共之将以克济斯人岂徒蓄我王府 自今已后天下诸州每置农桑令诸县审责贫户应粮及种子据其口粮贷义仓致秋熟后照数

22、征纳庶耕者成业啬人知劝”详细制定关于义仓的具体职能 义仓有赈给和赈贷两种职能:赈给是无偿将粮食给予灾民赈贷是将一定数量的粮食借贷给灾民一般秋收之后归还 如唐玄宗赈给同鄜等州诏:“同州、鄜州近属霖雨稍多水潦为害 念彼黎人载怀忧伤 宜令侍御史刘彦回乘传宣慰其有百姓屋宇田苗被漂损者量加赈给”唐文宗时“其浙西、浙东、宣、歙、鄂、岳、江西、鄜、坊、山南东道并委观察使与所在长史据淹损田苗漂坏庐舍及虫螟所损节级矜减指实奏闻 如没溺甚处亦以义仓量事赈救”这些都体现了义仓的赈给职能常平仓的主要功能是平抑物价、调节市场在粮食丰收时收籴以备荒年但常平仓有一定赈济灾区的职能 唐玄宗开元七年()“赦关内、陇右、河南、河

23、北五道及荆、襄、杨、夔、锦、益、彭、蜀、资、汉、剑、茂等州 并置常平仓”开元十六年()十月敕:“自今岁普熟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加钱收籴以实仓廪纵逢水旱不虑阻饥公私之间或亦为便”唐宪宗元和六年()二月制:“如闻京畿之内旧谷已尽宿麦未登宜以常平、义仓粟二十四万石贷借百姓”上述可知常平仓除了调节物价外也有在荒年赈贷粮食于百姓帮助其恢复生产的作用第三和籴、折籴 和籴、折籴是唐朝重要的防灾措施用储备救灾粮的方式防御自然灾害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和籴指官方出钱收购百姓的谷物是非强制性官方收贮粮食的方式 唐代一般情况下是丰年和籴和籴时的粮价高于时价 如唐宪宗元和七年()“冬诸州和籴贮备粟泽潞四十万石郑滑、易定一十五万

24、石河阳一十万石太原二十万石灵武七万石夏州八万石振武、丰州、盐州各五万石凡一百六十万石 以今秋丰稔必资蓄备 其泽潞、易定、郑滑、河阳委本道差判官和籴各于时价每斗加十文所冀人知劝农国有常备”折籴指官府使百姓用谷物折纳青苗税钱以免百姓贱卖谷物缴纳青苗税钱而造成的损失 唐德宗“贞元二年九月度支奏京兆、河南、河中、同、华、陕、虢、晋、绛、鄜、坊、丹、延等州府 夏秋两税青苗等钱物悉折籴粟麦所在储积以备军食 京兆府兼给钱收籴每斗于时估外更加钱纳于太仓诏可之”其中折籴粟除用以军粮外还要纳于太仓以备荒年和籴、折籴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有储粮备灾的作用如唐穆宗长庆四年()八月“诏于关内及关 外 折 籴 和 籴 粟 一

25、 百 五 十 万 石 用 备 饥歉”(二)地方官吏应对措施灾害引发饥荒会使百姓无法生存、背井离乡造成当地劳动力减少、政局不稳定因此地方官吏的治理尤为重要 地方官依据中央政策和灾区现实情况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如募捐财物、报灾救灾、修建水利工程等以此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官员募捐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救济观念尤其是“仁”“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倡导发扬仁义互助互利观念官员的慈善事业便体现出“仁”和“义”的道德要求“政府官员是中国古代公益募捐的主体之一”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王方翼出钱赈济灾民“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重茧走方翼治下 乃出私钱作水硙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芝产其地

26、”地方官员募捐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及时救助灾民第二粮食救助、修建房屋 灾害发生后地方官员积极的应对态度对灾后治理至关重要 在唐代典籍中地方官吏积极抵御灾害不在少数这也是受朝廷褒奖和后人称赞的政绩之一 如唐高宗永隆中王方翼迁夏州都督时“属牛疫无以营农”“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唐文宗赈恤诸道水灾德音曰:“其浙西、浙东、宣、歙、鄂、岳、江西、鄜、坊、山南东道并委观察使与所在长史据淹损田苗漂坏庐舍及虫螟所损节级矜减指实奏闻 如没溺甚处亦以义仓量事赈救”地方官吏通过粮食救助和修建房屋等方式赈济灾区第三兴修水利 防范水旱灾害其有效的办法便是兴修水利 旱时可以开渠放水、灌溉农田涝时可以及时排洪、减少损失

27、 地方上水利建设由刺史和县令负责在防洪防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坊州的中部县“州郭无水东北七里有上善泉开成二年刺史张怡架水入城以纾远汲 四年刺史崔骈复增修之民获其利”夏州“贞元七年八月庚戌夏州奏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溉田二百顷”由此可见唐朝政府在中央通过派遣御史巡查灾情、开仓赈济、储粮备灾等方式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在地方通过官员募捐、粮食救助、修建房屋和兴修水利等方式救济灾区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对维护地区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三、余论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样水旱灾害最为显著其次是霜雹等其他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陕北地区社会经济、百姓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伤害 但从人口户数增长来看唐朝政府对陕北地区自然灾害

28、的治理是有效的 贞观年间鄜州户数为 户到开元末暴增至 户户数增长近 倍因此从急剧增长的人口来看陕北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强政府的救灾措施是比较有效的 同时唐代陕北地区无记载灾民暴乱事件也证实了灾害治理的效果是显著的 唐朝政府的防灾救灾措施是较为成熟的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灾救灾体系 虽然到唐后期因国家实力减弱、财政困难对地方的控制减弱使得救灾效果有所下降但整体而言唐朝政府对陕北地区的灾害防治呈现积极效果【参考文献】刘乐等.唐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与气候特征.水土保持研究():.温克刚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陕西卷.北京:气象出版社.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

29、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北京:文物出版社:.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袁林.西北灾荒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霍世春.陕北古代边塞诗词.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韩毅.宋代的牧畜疫病及政府的应对 以宋代政府的诏令为中心的讨论.中国科技史杂志():.董诰.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吴兢.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北京:中华书局:.王钦若.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广西社会科学():.张开.唐代前期陕北地区户口数据异常的环境社会释读 以坊、鄜、延三州为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 朱小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