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72736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41T2594-2024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30 CCS B 4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5942024 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 技术规范 2024-02-01 发布 2024-05-01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5942024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牛场建设.1 5 人员管理.2 6 生产管理.3 7 饲养管理.3 8 防疫管理.3 9 卫生环保与消毒.4 10 无害化处理.4 11 监测.4 12 净化标准.5 DB41/T 2594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

2、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焦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马店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平顶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沁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罗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若潜、谢彩华、杨晴、李全成、郭忠欣、王淑娟、黄志伟、田中、李方方、张志鹏、马震原、柴茂、杨海波、张芬芬、王群亮、宋丹、刘礼杰、李蛟、全晓萍、

3、师丽刚。DB41/T 25942024 1 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需要的牛场建设、人员管理、生产管理、饲养管理、防疫管理、卫生环保与消毒、无害化处理、监测、净化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净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645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

4、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 1169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NY/T 1569 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 NY/T 2842 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卫生规范 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动物疫病净化 在一个养殖场或指定区域内,通过合理布局,加强生产和引种管理,注重卫生防疫、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等措施,持续开展畜群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患病动物或带毒动物,扑杀或淘汰带毒动物以实现根除某种动物疫病的过程。无害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或

5、生物学方法处理粪便等污物、病死和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以消灭所携带病原体,从而消除危害的过程。4 牛场建设 选址与布局 4.1.1 选址 4.1.1.1 场址应在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禁养区之外。DB41/T 25942024 2 4.1.1.2 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4.1.1.3 场址应充分考虑地形与地势。应建在地势高、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和无污染的地方。4.1.1.4 场址周围 3000 m 内无屠宰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粪污消纳点、农贸交易市场、其他动物养殖场/户、垃圾处理场、车辆洗消场所、动物

6、诊疗场所、肉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矿区和皮革加工厂等。4.1.1.5 场址应距离交通干道、城镇、居民区和公众聚会场所 1000 m 以上,距离公路 500 m 以上;或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可达到动物疫病防控要求。4.1.1.6 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4.1.1.7 给排水方便,电力供应有保障,有稳定水源。4.1.1.8 整体设计按照 NY/T 682 执行。4.1.2 布局 4.1.2.1 牛场应有围墙或防疫沟,围墙外建立绿化隔离带。4.1.2.2 按照生产环节需要,合理设置功能区。通常划分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等。生活区主要包括职

7、工宿舍、食堂和娱乐场所等;生产管理区主要包括办公室、饲料加工调剂车间、水电供应设施等;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生产设施和兽医室等;隔离区主要是引进后备牛或病牛时隔离使用。环保处理区主要包括粪污贮存、粪污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无害化处理区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尸体和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牛场生产区只能设一个出入口。4.1.2.3 各区应严格分开,有实墙或隔离带隔开。生产区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应依次为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环保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区,并应远离生产区。生产区靠近生活区一侧设置洗澡间、洗衣房和物资消毒间。化粪池要及时清理、处理,防止蚊蝇滋生。4.1.2.4 牛舍朝向应兼顾通风和采光。4

8、.1.2.5 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生产区内设置雨污分流管道,雨水明沟,污水暗沟。4.1.2.6 场门口封闭管理,设置值班室、洗澡更衣室、物资消毒室和车辆消毒通道。车辆消毒通道设置全车洗消的设施设备,门口设警示标志。4.1.2.7 牛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处设置覆盖全车的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池宽度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车轮一周半。4.1.2.8 料塔设置在牛场内部靠近围墙边,满足散装料车在场外打料。4.1.2.9 引种隔离舍距离生产区至少 500 m。隔离舍具备人员洗澡和居住的条件。4.1.2.10 牛场的展示厅应设在生产区边,有专用出口。4.1.2.11 贮粪场所必须具备防雨、防渗、防溢流措

9、施。栏舍设置 4.2.1 有独立的引种隔离舍,有相对隔离的病牛专用隔离治疗舍,有预售种牛观察舍或设施。4.2.2 每栋牛舍均有自动饮水系统,保育舍有可控的饮水加药系统。4.2.3 牛舍通风、换气和温控等设施运转良好。5 人员管理 全面负责疫病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养牛业三年以上。应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场内消毒、场内管理、饲养及兽医技术等。DB41/T 25942024 3 进入生产管理区/生活区的人员应喷雾消毒至覆盖全身,方可入场。进入生产区在洗澡间洗澡,淋浴时间不少于 10 min,更换干净衣服及鞋靴入场。场内人员单向流动

10、,从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地方,严禁逆向流动。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从事诊疗活动。场内人工授精人员不应对外开展人工授精工作。外部运输车司乘人员工作时穿着干净且消毒后的工作服。进入生产区,应穿一次性隔离服和干净工作靴,不应进入指定作业区域的其他区域。场内人员不应接触外来偶蹄动物生鲜肉。养殖场所有人员有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体检健康证;每年至少进行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体检 2 次;出现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所有人员需在 1 个月内进行体检,3 个月后再体检一次。6 生产管理 应制定投入品(饲料、兽药、疫苗、添加剂等)管理使用制度,执行良好并记录完整;饲料、兽药、疫苗、添加剂等

11、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应分类分开储藏,标识清晰。应有输精、妊检、产仔、哺育、保育与生长等完整的生产记录。有健康巡查制度及记录。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按照 NY/T 1569 执行。7 饲养管理 引种管理 7.1.1 供种场应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所引种牛应具备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国外引进后备牛,还应具备国务院农业农村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7.1.2 供种场牛群健康,牛结核病、牛布鲁氏菌病抗体及病原学阴性,口蹄疫病原学阴性。7.1.3 后备牛在引种隔离舍进行隔离,由国外引种需在指定隔离场进行隔离,隔离期为 30 d。隔离期内,密切观察牛只临床表现,必

12、要时实施免疫。隔离结束后,对引进牛只进行健康评估,当口蹄疫病原学阴性,牛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等抗体和病原学阴性,方可入场。精液引入管理 7.2.1 外购精液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国外引入精液,具备国务院农业农村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7.2.2 口蹄疫病原学阴性,牛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等抗体和病原学均检测阴性。7.2.3 本场销售种牛或精液有疫病抽检记录,并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牛只转群管理 7.3.1 应从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地方单向流动。7.3.2 自有可控车辆可在牛场进行牛只转运。8 防疫管理 DB41/T 25942024 4 卫生防疫制

13、度健全,有传染病应急预案。有独立兽医室,兽医室具备正常开展临床诊疗和采样条件,兽医诊疗与用药记录完整。有动物发病记录、阶段性疫病流行记录或定期牛群健康状态分析总结。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执行良好并记录完整。9 卫生环保与消毒 场区卫生状况良好,垃圾及时处理,无杂物堆放;能实现雨污分流;场内粪便及时清理、转运,存放地点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场区禁养其他动物,并有效防止周围其他动物进入场区;生产区具备有效的防鼠、防虫媒、防犬猫进入的设施或措施。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按照 NY/T 1167 和 NY/T 1169 执行。圈舍、场区环境、车辆、物品等消毒按照 NY/T

14、 3075 执行,隔离舍消毒及卫生按照 NY/T 2842 执行。10 无害化处理 建立病死牛无害化处理制度,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措施运转有效并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规模牛场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牛只、流产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方式宜采用高温化制、深埋等方式,处理能力应能够满足场区范围内及时处置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牛的需要。规模牛场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配套建设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污水分级沉淀池等),按照 GB/T 36195 执行。污染饲料、垫料、粪便等无害化处理,宜采取堆积发酵或沼气发酵方式进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宜采取分级沉淀池方式或使用沼气

15、发酵等方式进行。应采取煮沸、焚烧、消毒后深埋等方式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11 监测 采样方法与数量 11.1.1 采样方法 分为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11.1.2 采样数量 11.1.2.1 被动监测每年进行两次全检。11.1.2.2 主动监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采样数量,其中,CL=0.95,e=N预期流行率。=1 (1 )1 (12)(1)式中:n 为采样数量;CL 为置信度;N 为群体中的动物总数。DB41/T 25942024 5 监测方法 11.2.1 临床监测方法 按照GB/T 18646、GB/T 18645进行布病和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检查与调查。11.2.2

16、病原学监测方法 EDTA抗凝全血、口鼻拭子、奶、精液、组织等样本,采用GB/T 18646、GB/T 18645中的Bruce-Ladder和PCR等病原学方法进行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核酸监测。11.2.3 血清学监测方法 牛及其他易感动物的血清,可选用GB/T 18646、GB/T 18645中的ELISA、虎红平板、-干扰素等血清学方法中的任一种试验进行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监测。11.2.4 现场监测方法 牛结核病可用GB/T 18645中的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监测。12 净化标准 牛群抽检,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阴性,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阴性。连续两年以上无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临床病例。现场综合审查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