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2589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资料保定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交流材料生活处处皆语文 语文无处不生活 保定市定兴县柳卓中心小学 李刚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为此可从五个方面入手:1、阅读教学“生活化”;2、语文训练“生活化”;3、语文教育“生活化”;4、语文课堂“生活化”;5、学习体验“生活化”。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生活正文: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

2、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其原因之一是教材篇目过于陈旧和单调,二是教师的教学缺乏时代气息,死板僵化,使语文与生活脱轨。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笔者认为,要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提高,必须将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主要是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而不是水泥的隔离墙。教材应引入时代活

3、水。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就是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必然联系,主张语文教育应突破语文课本和课堂教学的范围,把视线扩展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语文环境中去。大语文教育把语文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可以有意识地学语文、用语文。 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因为它是“母语”,这就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听说读写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本来就是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顺水推舟地把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变为学生的生活形式,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个人的创

4、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仅为应试的语文教学必然支离破碎、唯书、唯上、强制、灌输、缺少生命力。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运用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阅读教学“生活化”。不是教师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的。教学不应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引导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必然的效应。从设计的角度看,它是教

5、学,从碰撞的角度看,它又是生活。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比如我在教苏州园林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景名胜和我自己游览的景点及感受,并问同学们到过哪些有名的地方参观过有名的风景,有几个同学站起来讲述了他们游峨眉山、青城山、武侯祠的情景。我又问:“同学们去过苏州没有?想不想去,那我们今天就去游览。”同学们欢呼雀跃。我布置好任务,自读并理解课文内容,试当一回导游,写好游苏州园林的解说词。我先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兴致很高,认真地研读课文,一段段地品味、咀嚼,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景观,最后同学们踊跃发言,用流畅而优美的语言描述出引人入胜的苏州园林。将阅读教学生活化,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会提高学

6、生们的学习欲望和效率。 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训练。教师爱护学生的思维成果,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要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将教学生活化,可以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2、语文训练“生活化”。即要求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致考。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训练的同时,会感受到

7、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为了更好地生活。 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去说,可以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形式很多,如“三分钟演讲”、“我当小记者”、“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关注生活,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用多情的心灵去感悟,并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造生活情景。有这样一道题,一位华裔美国人竞选议员,有许多人说他是吃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体内一定流着中国人的血。意思是说他不能代表美国人,这位华裔美国人用归谬法只用一句话就驳倒了对方。请你说出这句话。许多同学都按照参考答案写上了“诸位是喝牛奶长大的,体内一定流着牛的血。”在评讲时,我请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句话是不是最恰

8、当的?马上就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陈述句不适合辩论的场合,应当用反问句:“诸位是喝牛奶长大的,体内流的是牛血吗?”有的说作为反驳的场合,不如用倒装句来得强烈:“那诸位体内流的一定是牛血,因为诸位是喝牛奶长大的。”通过这一题,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句式这一知识得到了强化,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权威的参考答案也并非是最佳答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就是恰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关注生活。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有如一幕幕戏剧,一些小事中常蕴涵着

9、人生的真谛。比如同学们在聊天时就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或思维敏捷,或幽默风趣,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大多对电视、报刊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摘要、积累,也可感受报刊、电视的标准化、思想化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素材。老师让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感抄录下来,或摘录或日记,记周围的事,记自己所见的奇景壮观,记自己的所感所悟;或用“蒙太奇”的手法摄取几个镜头。记录后每周利用一节晚自习时间让大家相互传阅,相互交流,相互评论,并评出最佳奖。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强,久而久之,语文能力在逐渐提高。 激荡学生的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关注学生主体情感,把语文教到学生心上。一旦我们

10、将语文介入学生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收到思想、感情、个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效果。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写成的篇章。质朴真诚的文字里,蕴含着作者伟大的人格力量。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种人格美,找出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结合实际谈感受,然后交流。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慢慢放开了胆子,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科学的热爱!惊人的自信!执着奋斗的精神!对名利的淡泊!我又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求学经历以及我对幸福生活的感悟:健康的身体加平和的心态加经济的独立。师生之间进行了情感交流,课上没谈完,课后还有好多学生跟我交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受到了人文教育。3、语文教育“生活化”。即这种教育应紧扣教

11、学内容本身的因素,又必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有位老师上语文课时,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训练的答题中空着两个字,便幽默地问:“是叫老师填空吗?”学生说:“不是,我不会写懒惰二字。”教师又问:“你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可以查字典。”当老师再次过来巡视时发现该生在空格上写了“赖惰”两个字。教师又问:“字典上是这么写的吗?”学生红着脸回答:“我没查字典。”教师又鼓励他:“查一查吧,看到底是怎么写的。”当第三次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时,发现已更正为“懒惰”。于是,教师笑着说:“仔细看看,懒惰二字有什么共同点?你为什么一错再错?”学生红着脸,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我就是

12、因为没用心,思想懒惰才写错的。”教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说:“知错能改,很聪明!”这样的教育可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4、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氛围,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小社会。所以在教学时不要束缚在以前那种尘封不动的旧模式中,不能受师道尊严的束缚。而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是好课的基础。在我的课堂上,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而融洽。我就像他们的大哥哥,带领他们神游语文世界。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学生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而心情舒

13、畅,轻松愉快,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我上课经常会出现“跑题”,我常常会情不自禁把课内的讲解延伸至课外,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不以为然,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也没有关系的,我发现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口水,一不留神,就下课了。我会给他们讲关于孔子的讨论,讲白宫,讲美国,讲韩寒

14、,讲电视节目成长不烦恼,讲法律故事,讲俞敏洪的演讲,讲马云的成功,讲南京大屠杀,讲生命的诞生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博学多才形象,看到这样的作文,我很欣慰!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另外课堂教学还要加强与课后生活的联

15、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生活延伸拓展。如学完了行道树我布置学生对我们本地的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调查出来的数据学生自己都感觉触目惊心,于是他们主动写环保倡议书,画宣传画,写广告词,号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5、学习体验“生活化”。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对象。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课前对课本内容有了感性的了解,有了直接的体验,那么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来说,将特别有利于对课文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的活动。在教学春

16、时,我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收集关于春的诗词歌赋。孩子们在课堂上唱起了春天在哪里,讲起了在春天爬桃花山赏花,放风筝的事情。这些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很自然地让我们进入了朱自清写的优美散文春。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应强调“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离不开语文”的观点,要求学生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语文能力,增强现代公民意识。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参考文献:1.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语文出版社.1998年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