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构思的特点,品味和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玩具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及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章中“玩具”所包含的思想内涵。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良好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谈谈不同年代的代表性玩具,比如70后的代表玩具:弹弓、滚铁环;80后的代表玩具:活眼发条铁皮青蛙、竹蜻蜓;90后的代表玩具:
2、魔方、奥特曼;00后的代表玩具:变形金刚、乐高积木。其次,通过对不同年代的玩具变迁,引导学生对于玩具所代表的真实的意义,谈谈自己对于玩具的回忆以及玩具的的时代意义。最后,介绍作者金波所生活的年代,以及“泥泥狗”“抽陀螺”“兔儿爷”的大致特点,引导学生去认识文中的不同玩具。2、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 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2) 总结不同玩具的具体特点,以及其对于作者生活时代的意义。(3) 画出文章中具有特色的句子,写出旁批(读书感受)以备小组交流。3、 研读文章,美文赏析(1) 分段落或部分来进行文章内容梗概。(2) 分析文章中形象化的语言,并体会其语言特色。(3)
3、勾画出文中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 拓展延伸,探究学习(1) 深入作者创作背景,体会文章的时代内涵。(2) 分小组进行对文章独具写作特色的句子进行赏析,组长总结发言。(3) 分小组进行关于自己对于“玩具”的讨论,并各抒己见。(4) 进行口语训练,用文中的词语,浓缩对于玩具深厚情感的词语,如:“引以自豪的”“无限遐想的”“最难忘的”“最喜欢的”“值得骄傲的”“能举过头的”“照的很远的”等等词语造句,如:“我引以自豪的一起长大的玩具”“引起我无限遐想的泥泥狗”等,并说明喜欢的理由。5、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对自己所体会的作者不同玩具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总结,老师作简要补充。(2) 课后引导学生采访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人群的儿时的玩具记忆,并写出采访稿,最后写出小结下次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