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瓷器艺术与青铜器的关系 (1).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3715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瓷器艺术与青铜器的关系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瓷器艺术与青铜器的关系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瓷器艺术与青铜器的关系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3艺术是社会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华夏文明传承不息、源远流长,这其中艺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华夏文明的标志,青铜器和瓷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发展的道路上,两者遥相呼应,互相联系,而这种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也一直存在于陶瓷发展的历史之中。可以说,陶瓷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植于华夏文明的土壤,才得以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了解陶瓷艺术,就必须认识到这一大前提,因此,梳理青铜器和瓷器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两者社会功能的更替及转移讨论陶瓷与青铜器的关系,首先得理清青铜器的出现及其社会功能,一般认为,在龙山时代(距今4500 4000 年),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并逐渐运用到生活

2、当中,从该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来看,当时的青铜器主要以生活用具居多,如刀、钻、环等等,可见当时的人们仅仅发挥了材料的物理特性,为生活所用。而当青铜器进入鼎盛时期后,也就是夏、商、周至战国早期,青铜的冶铸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青铜器样式也更加丰富,在这一段长达 1600 多年的时间里,青铜器可谓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签,完整反映了先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的变迁。值得注意的是,进入鼎盛时期以后,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逐渐完善,从原来的实用器皿,逐渐发展到更为重要的礼器、礼乐器、兵器及杂器,而如果将广义上的铜制品归纳其中的话,那么后面出现的货币功能,则是铜类制品另一重要的社会功能。直到东汉末年,随着陶瓷的

3、大发展及铁器的广泛运用,青铜器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剥离,这一时期的兵器已经以铁器为主,就实用器及礼器而言,陶瓷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如在更有广泛性的实用器领域,说陶瓷成了新宠也毫不过分,从这一时期遗址出土文物来看,陶瓷的日用性已经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celain Art and Bronze WareShao Yanhong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bronze ware and porcelain both o

4、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conne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ertical axis of time,the two have both overlapped and alternated.There are also many overlaps in the literature.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reference between bronze and porcelain in the d

5、evelopment history from three aspects:social attributes,vessel types,and decorations.Keywords:Bronze Ware;Porcelain;Vessel Shape;Ornamentation收稿日期:2023-04-12邵艳红浅析瓷器艺术与青铜器的关系摘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青铜器和瓷器都占有重要地位和联系,以时间纵轴来看,两者既有重叠,亦有交替;从空间横轴来看,两者在社会功能、受众群体上也多有交叉,本文试从社会属性、器型、纹饰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青铜器和瓷器在发展历史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现象,并

6、试着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关键词:青铜器;瓷器;器型;纹饰陶 艺 笔 谈图 1 青铜盉 现藏于安庆博物馆2023第3期 总第205期94得到了广泛发展,包括碗、碟、罐在内的多种生活用器,已经几乎被瓷器所垄断。另一方面,瓷器对礼器的涉及则从更高维度迫使青铜器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在封建社会或者更早的社会制度中,礼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古代皇族、贵族举行祭祀、征伐、宴请等重要活动的使用器物,礼器不仅具备实用或者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权力,有着极为分明的等级区分。尽管有一部分观点认为青铜器礼器的消失更大的原因在于秦汉后期社会的剧烈变动,但成熟瓷器的出现可以说是为这种变化提供

7、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瓷器与铜器的更替,这与铜和瓷器的来源有着重要的联系,众所周知,铜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金属,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其矿物来源及冶炼过程都十分不易,这也从根源上决定了铜的价值和属性;而如果从同样的角度来观察瓷器,则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瓷器由瓷土经火烧制而成,排除了艺术上的差距外,瓷器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代表,从毫不起眼的瓷土,到可用可赏的器物,成熟的瓷器一经出现,必然对其所能取代的材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瓷器和铜这种本质上的冲突愈发激烈,虽然铜已经在后面的社会发展中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一旦时机成熟,两者的替代关系又会被提起。如在宋代,经济的大发展就一直

8、使得“铜荒”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出现了“毁佛铸钱”“罚铜”“铜禁”等一系列政治行为,其背后,都凸显了铜的特殊性,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铜荒”,为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二、两者在器型上的相互影响在传统工艺、艺术种类中,瓷器与青铜器有一点极为相似,那就是都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由此,谈论青铜器对古瓷器的影响,从造型艺术入手尤为必要。从造型上来看,瓷器与青铜器的关系不是单向的,在青铜器发展初期,其造型的来源多取自当时的陶器,举早商时期最有代表的青铜盉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盉(图 1)所采用的铸造方法较为简单原始,一般以整体合范铸造而成,纹理粗糙,没有明显的纹饰,器壁偏

9、薄,稍加对比不难发现,这些特点与稍早出现的陶盉基本相似,有明显的仿制痕迹。此后,随着青铜工艺的不断成熟,愈发精细的青铜器开始逐渐进入到贵族们生活的细节之中,该时期青铜器对陶器的模仿可谓是全方位的,而这也成了青铜器得以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青铜器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又有了颠覆性地改变,东汉时期,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为细腻、美观的原始青瓷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这种成本更低,更易得到的器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青铜器的向往,因此,瓷器形制开始朝着模仿青铜器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礼器及陈设器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南宋时期,清代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就有比较准

10、确的记载,书中在谈到宋代瓷器,如钧、哥窑的相关重器时,就称其极其注重对前朝器物的仿制,器型端重,特别是对三代鼎彝的风格有很明显的模仿。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文献中也有直接的证据,明洪武二年(1369 年),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就曾下诏令,要求所有皇家祭器全部改由瓷器制作。这道诏令正式开启了皇家祭奠的瓷器时代,也为数百年祭器领域青铜器和瓷器的角逐画上了句号。需要重视的是,瓷器和青铜在器型上相互借鉴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时的材料属性、审美倾向,还依赖于工艺技术的发展,换而言之,只有工艺的发展能够将想法实现,才能将这种影响具体呈现出来,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陶瓷作为工艺美术,工艺是不可忽视的基础,时至今日

11、,陶瓷艺术的更多呈现,依旧要依赖于工艺技术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当下从业者在创新时处理好艺术与工艺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泥条盘筑与轮修相结合的成型方式,为瓷器仿制青铜大件提供了可能。从出土的商周时期原始瓷可以看出,这一工艺在当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在一些大型瓷器残片的内壁,都能看到泥图 3 战国卧兽纽盖夔龙纹附耳铜鼎 现藏于邢台博物馆图 2 原始青釉旋纹尊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陶 艺 笔 谈95条盘筑的痕迹,一些器型偏大的圆器,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成型工艺,而对于器型更为复杂的尊等一些器型,则采用了分段制作、衔接成型,再加以修整的方式完成。三、两者纹饰的深刻联系“图必有意,意必吉

12、祥”,这是人们对陶瓷纹饰的总结,陶瓷的纹饰丰富多彩,题材甚广,但其核心,都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器型一样,瓷器与青铜器的纹饰同样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相互之间的影响并不是单向或者一成不变的。以最简单,也最有代表性的旋纹来说,旋纹一般指排列在器物肩、腹等部位单条或多条的平行横线,一般为突起,也可在器物上做视觉或实用切割线条。在古代的陶器中,就有十分成熟的旋纹出现,到了商周时期,这种纹饰普遍流行,在青铜器上更为常见。时间到了北朝,这一时期的青瓷上,旋纹又成了十分重要的装饰手法,此后随着瓷器纹饰不断发展,旋纹依旧是常见的纹饰之一(图 2),可见某种具有特定功能或寓意的纹饰,在中华传统艺术的发展

13、过程中始终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这种稳定不会被材质的变化所打破,而是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讨论瓷器与青铜器纹饰的关系,旋纹所呈现出的联系并不是个例,瓷器与青铜器之间的广泛联系,注定了这两种不同材质的器物在纹饰领域的深厚渊源,比如更为复杂的夔龙纹,作为传统纹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瑞兽纹饰,夔龙纹在青铜器中十分常见(图 3)这种出自山海经中的动物,有“不游浊水”“不饮浊泉”的气质,代表着王权和神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同样,夔龙纹也是瓷器上的常客,如图 4上夔龙纹就有着该时期典型特征,该龙纹侧身,一足,与文献描述相符,细节刻画上注重突出了卷尾、上唇,图像饱满,立体感强。随着陶瓷工艺的进步,夔龙纹又有

14、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图 5 青花工艺对夔龙细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刻画,该龙颈与肩部的头纹与如意纹相结合,线条流畅,豪放生动。需要强调的是,陶瓷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青铜器纹饰的借鉴,从来都不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而是依据材料特性,审美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西晋早期的青瓷中,常见的网格纹、井字棱纹尽管在风格上与青铜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已经有了自身鲜明的特点,比如在连续性上,一般采用纵贯全体的连续效果,对于器型的高矮不同,纹饰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高器型则多呈挺秀之势;矮器型则更显端庄之美。总体而言,早期青瓷对青铜器的借鉴更加注重简洁朴实之美,舍弃了青铜器的拘谨和严肃,更加凸显了艺术中难得的自由和活泼,这

15、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制瓷匠人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审美变化,乃至经济基础变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四、结 语艺术不是孤立的,中国传统艺术虽然种类繁多,材质载体不同,但都是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下,不同艺术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从瓷器与青铜器之间的渊源便可以看出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无论是社会功能、型制、图案以及寓意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并不是单向且固定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今日,如何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来丰富陶瓷艺术,是很多从业者努力的方向,梳理青铜器与瓷器的关系,可以为这种努力带来更有益的思考。参考文献:1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 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 刘兰华,张南南.中国古代陶瓷纹饰 M.故宫出版社,2008.4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 铁源.明清瓷器纹饰鉴定 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6 周淑兰.中国陶瓷纹饰 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图 4 北宋定窑白瓷印花夔龙纹方炉图 5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 陶 艺 笔 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