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操作规范一、目的: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者,或因某种原因不能进食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2.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常用于治疗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3.输入药物,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脑及各种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要经静脉输入药物的治疗。4.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二、操作程序1.着装整洁(衣、帽、鞋)。2.输液卡与医嘱(治疗本)核对。3.评估病人: 了解病人病
2、情及将选用血管的状况。 评估病人自理、合作程度。 指导病人排尿。4.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治疗盘内放:0.2%安尔碘、棉签、药液、纱布、瓶套、启瓶器、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胶贴(胶布)、弯盘、输液架、输液卡、需加入药物时备一次性注射器,必要时备夹板、绷带(口述)。5.与治疗卡核对药名、剂量、有效期,擦去药瓶上的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对光检查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6.将铝盖中心部打开,套上网套。7.常规消毒瓶塞及瓶颈(0.2%安尔碘),按输液卡加入药物,加药后在输液瓶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8.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生产日期、密闭性是否良好)并打开,针头插入瓶
3、塞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夹。9.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与床头卡核对),解释操作目的。10.挂输液瓶于架上,把排气管固定于瓶套上。排气: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溶液迅速流至滴管1/2-2/3满时,稍松调节器,手持针栓部,使液体顺输液管缓慢下降,当液体流至输液器细管时,关闭调节器。将输液管挂于输液架(或滴管)上。11.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在待输液肢体下垫治疗巾,扎止血带,选择合适静脉,松开止血带,用0.2%安尔碘消毒待干,备胶贴(或胶布三条),贴于治疗盘上,再扎止血带(输液穿刺点上6cm),12.再次核对药液,取下针头护针帽,再次排气,对光检查确无气泡,关紧调节器。13.
4、再次核对患者,嘱病人握拳,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血管少许。14.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15.见溶液点滴通畅时,用胶贴或胶布固定针头(用胶布固定时在穿刺处盖小棉片)。16.根据病员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数15秒),一般成人每分钟滴入40-60滴,儿童每分钟滴入20-40滴,对年老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滴速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但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等,滴入速度宜慢。17.取出止血带和治疗巾,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输液处
5、有肿胀、疼痛及其他不适及时按呼叫器)。18.洗手。在输液卡上签名,并注明输液的时间、滴速。19.回治疗室处理用物(弯盘、止血带冲洗后浸泡消毒,污物倒入医用垃圾桶内),洗手。20.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每小时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病人主诉,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21.输液完毕,核对输液卡及病人,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或胶贴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2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3.回治疗室处理用物,针头剪入利器盒内,输液器、胶贴等放入医用垃圾桶内。24.洗手。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加入其他药液时注意配伍禁忌,并在瓶签上
6、注明药名、剂量。2对长期输液病人,选用静脉自远心端开始,注意保护,交替使用静脉。3.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病人应选用易固定部位静脉,并以夹板固定肢体。4.输入强刺激性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加药,给药后加快流速片刻后调回原流速。5.严防空气进入静脉,加药、更换液体及结束输液时,均需保持输液导管内充满液体。6.大量输液时,根据医嘱,安排输液计划,并注意配伍禁忌。7.连续输液者应24小时更换输液器1次。8.加强巡视,随时观察输液情况,如是否通畅、滴速以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四、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一)液体不滴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输入
7、皮下组织,可见局部肿胀并有疼痛感,应选静脉重新穿刺。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局部无反应,可有回血,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3.针头阻塞:挤压靠近针头端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又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另选静脉重新穿刺。切忌强行挤压导管或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凝血块进入静脉造成栓塞。4.压力过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病人肢体抬举过高所致。适当抬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5.静脉痉挛:由于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二)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当滴管内液面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
8、上端的输液管即可。(三)滴管内液面过低:可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高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四)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输液器。五、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具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2.症状:病人在输液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
9、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3.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4护理:(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对症处理,寒冷时给予保暖措施,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3)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原因。(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2.症状: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
10、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而弱且节律不齐。3.预防: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特别对老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尤需注意。4.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氧气可用20%-30%的乙醇进行湿化。(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三)静脉炎: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11、,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4护理:(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硫酸镁溶液湿热敷,2次/天,每次20分钟。(2)超短波理疗,1次/天,每次15-20min。(3)中药治疗。(4)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1.原
12、因:(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2)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心前区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3.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在旁守护。4.护理:(1)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安慰病人。(2)立即将病人置于左侧卧位,取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有利于气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4)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5)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