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大 生化2.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35628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 生化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大 生化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 3.爬行模式:端粒酶催化端粒DNA合成的模式称为爬行模式。端粒合成爬行模式的三个步骤:结合-聚合-移位。 4.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是检测端粒酶活性的一种检测方法。利用PCR技术队端粒酶合成的端粒DNA进行扩增。 5. 线粒体病:线粒体异常影响细胞能量供应,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所致疾病称为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s)。常累及脑、肌肉和眼等对能量需求较高的组织和器官。 6.线粒体DNA病:线粒体病的研究已从线粒体的形态功能变化进入到分子水平,线粒体基因组(DNA)结构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或相关疾病称为线粒体DNA病。 7.死亡受体:是指能够通过与其相应的死亡配体结合,传递细胞凋亡信号的细胞表面蛋白。主要包括TNFR、Fas、DR3、DR4、DR5等 8.Caspase:哺乳动物中存在的白介素-1b-转化酶(ICE)是细胞凋亡蛋白酶,属于胱-天蛋白酶家族,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 10. 基因组DNA文库: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 1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12. 分子克隆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克隆载体。 14. RT-PCR:即逆转录PCR。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PCR进行DNA扩增。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特殊结构,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完整复制具有重要作用。 端粒酶:催化端粒DNA合成的一种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基因DNA信息是有限的,线粒体基因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对核基因有很大的依赖性,受核基因的控制,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问答题: 一、何谓“内共生假说”,列举出支持它的证据。 内共生假说,即线粒体起源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需氧细菌,这些细菌后来发展成为线粒体。 研究发现线粒体与原核生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的形态相似;DNA结构均系双链环状;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对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反应也类似等,支持和发展了内共生假说。 二、简述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端粒由端粒重复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构成。富含G链的重复DNA序列对于端粒DNA的复制有着重要意义。端粒结合蛋白则保护端粒不受化学修饰和核酸酶的降解作用。 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端粒酶含有RNA组分和蛋白质组分。RNA组分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蛋白组分则对于维持端粒酶活性起重要作用。 三、论述端粒与衰老的关系 1. 端粒的长度与衰老:随着分化和发育过程的进行,已分化的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尽,使端粒DNA越来越短以至消失,造成染色体不稳定,从而使细胞衰老死亡。 2. 端粒结合蛋白和衰老的关系:端粒结合蛋白对端粒有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端粒的稳定从而抑制细胞的衰老。 四、试述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的活化能稳定已严重缩短的端粒,使细胞过度增殖乃至永生。 端粒酶抑制剂是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以端粒酶为靶点的抗肿瘤策略的有特异性和广谱性的优势。方法有:使用反义寡核苷酸;突变RNA的引入;端粒酶蛋白抑制剂;端粒酶生物学抑制剂。 六、试述细胞凋亡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2.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3.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 4.DNA片断化检测 5.TUNEL法 6.Caspase-3活性的检测 七、说明细胞凋亡的膜受体和线粒体途迳 膜受体途径: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使受体三聚化——形成凋亡诱导的信号复合体——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释放出caspase依赖的DNase(CAD)——降解DNA,引发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物理或化学凋亡信号——线粒体PT孔开放或形成——线粒体凋亡因子(Cyt c等)渗透出线粒体——凋亡体组成——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降解ICAD及细胞功能或结构蛋白,引发细胞凋亡。 八、何谓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具有哪些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性?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自杀机制被活化而引发的一种以细胞固缩为主要形态学改变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凋亡时,由于细胞膜保持完整,无内容物溢出,故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九、试述Caspase对其底物的作用机制。 1.剪切细胞效应蛋白。 2.灭活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3.剪切细胞结构蛋白。 总之,Caspase是细胞凋亡调控的关键分子群,通过切断与周围细胞的联络、关闭DNA复制和修复、破坏DNA和核结构、诱导凋亡小体的形成等。 十、什么是细胞衰老?何谓Hayflick界限? 细胞衰老:正常环境下发生的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的减弱,以及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趋向于死亡的现象,又称老化。 Hayflick界限: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 Hayflick界限。 十二、谈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价值 (一)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重组DNA技术或分子克隆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可形象归纳为 : 分——分离目的基因 ;切——限制酶切目的基因与载体;接——拼接重组体 转——转入受体菌 ;筛——筛选重组体 ;表——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二)应用价值: 1.疾病基因的发现与克隆:根据基因定位克隆并研究其性质,而认识疾病的分子机制。 2.生物制药:例如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胰岛素等应用广泛。 3.基因诊断:基因诊断(genetic diagnosis)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的技术和原理,在DNA水平分析、鉴定遗传疾病所涉及基因的置换、缺失或插入等突变。 4.基因治疗: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遗传疾病的预防:产前诊断;携带者测试;症候前诊断;遗传病易感性 十四、简述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优缺点。 1.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优点:(1)积累了充足经验,有数不清的载体可供应用; (2)可因不同载体而选择不同菌种作宿主; (3)操作安全,致病能力低 ; (4)成本相对低得多 ; 2. 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不足:(1)不宜表达真核基因组DNA (2)不能加工表达的真核蛋白质 (3)表达的蛋白质常形成不溶性包涵体 (4)很难表达大量可溶性蛋白 (5)热源、内毒素不易除去 十五、什么是基因文库?简述常用的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的方法。 基因文库是指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 常用的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1.遗传检测法:抗药性标志选择;标志补救(β-半乳糖苷酶法)。 2.电泳检测法 3.菌落杂交筛选法 4.免疫化学检测法 5.DNA序列检测法 十六、试从PCR的原理和应用角度,谈谈其有何实用价值. (一)PCR的原理: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理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可以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另一方面,新合成的DNA片段也可以作为模板,因而PCR技术可使DNA的合成量呈指数型增长。 (二)PCR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特异性强:引物序列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 3.快速简便:一次性加好反应液,2~4小时即可完成扩增 (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生物学基础研究 目的基因扩增和鉴定;DNA序列测定;定点突变;基因表达分析 2.医学临床应用 遗传疾病基因诊断;致病病原体检测;癌基因检测;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3.法医学物证鉴定 个体识别;亲子鉴定 4.其他 动、植物检疫(转基因动植物检测);生物物种鉴定,系统进化研究;分子考古学(恐龙DNA分析)等 十七、不同种类的PCR,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不对称PCR:制备核酸序列测定的模板;制备杂交探针;基因组DNA结构功能的研究 2) 反向PCR:可对未知序列扩增后进行分析,如探索邻接已知DNA片段的序列;用于仅知部分序列的全长cDNA的克隆,扩增基因文库的插入DNA;建立基因组步移文库。 3)多重PCR:可用于检测特定基因序列的大小、缺失、突变是否存在。 4)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用以直观地检测目的基因。 特别适合大量临床标本的基因诊断 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成分 5)锚定PCR:需了解靶基因片段两侧的序列 6)PCR固相分析法:可用于基因芯片的制作 7) 原位PCR:适用于检测病理切片中含量较少的靶序列 8)逆转录PCR: 9)荧光定量 PCR:实时在线监控,降低反应的非特异性,增加定量的精确性,结果分析更加快捷方便,无需跑胶 试述一种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及其功能。 VEGF 1.通过增强血管的渗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的外渗,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新生毛细血管网的建立提供了最佳的基质。 2.与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异性的内皮细胞分裂原的活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3.VEGF提高血浆活化因子和尿激酶类纤维蛋白原活化因子表达,促进蛋白水解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的活化,具有促进血管构建作用,诱导血管形成。 为什么说端粒是历数细胞生命历程的”分子钟”? 因为人体细胞中端粒酶合成和延长端粒的作用,是在胚系细胞中完成,当胚胎发育完成后,端粒酶活性就会被抑制。在胚胎时期发育获得的端粒,应足以维系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因细胞分裂所致的端粒缩短。当人出生之后,染色体的端粒就像一个伴随着细胞分裂繁殖的“生命之钟”,他历数着细胞可分裂的次数,见证着细胞由旺盛的生长繁殖到走向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 为什么线粒体DNA容易受到损伤? 答:因为线粒体DNA无组蛋白和DNA结合蛋白的保护,易受氧化损害。 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