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人文研究概念、学科和热点的演变与趋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2955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人文研究概念、学科和热点的演变与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字人文研究概念、学科和热点的演变与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字人文研究概念、学科和热点的演变与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1引言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概念最早出现在 2001 年,一般认为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总体来说,数字人文是一个新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是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一种交叉融合1。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作为知识存储、组织和管理的重要阵地,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交集,也一直在积极响应以及参与数字人文研究。如,2014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将数字人文列为未来研究型图书馆七大发展趋势之一,认为图书

2、馆数字人文事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20192021 年,数字人文连续 3年入选中国图书情报档案(以下简称“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其中 2021 年的“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被列为第 4 个重要研究热点。虽然数字人文研究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从研究内容角度经历了从理论探究到项目实践,从研究方法角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到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深刻变化,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数字人文的研究仍处于一种分散式探数字人文研究概念、学科和热点的演变与趋势吴利俊,辛继宾,宋元明(复旦大学图书馆)摘要:文章围绕全球数字人文研究的发文数

3、量和阶段变化、概念演变过程、学科知识结构、前沿热点及其演化特点与趋势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数字人文研究总体可以分为萌芽期、初步成型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具有典型的跨学科交流的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应加快数字人文研究,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紧扣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热点,力求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关键词:数字人文;知识图谱;学科领域;热点分析;趋势演变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214(2023)04010409The Evolution and Trend of Concepts,Disciplines and Hot Spots of Digital HumanitiesR

4、esearchWu,Lijun,Xin Jibin,Song Yuanming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clarifies around global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centering on its post number and stagechange,concept evolution process,subject knowledge structure,frontier hot spots,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rendchanges.It is f

5、ound that the overall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germination,preliminaryforming and rapid development,which possess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The researchholds that China should speed up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promote i

6、nterdisciplinar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closelyfollow frontier hot spots of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and strive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fluence.Keywords:Digital Humanities;Knowledge Map;Discipline Field;Hot Spot Analysis;Trend Evolution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计算机艺术历史生成问题

7、的人类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1CA169)的研究成果之一。数字人文10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索阶段,关于数字人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学术范式、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前沿等都还存有争议且模糊不清3。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字人文研究的文献资源进行深度解析,围绕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学科领域以及热点问题等进行剖析和解读,试图系统全面地阐述全球数字人文研究的发文数量和阶段变化、概念演变过程、学科知识结构、前沿热点及其演化特点与趋势变化,以期为促进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以 Web

8、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数据为研究样本,经过前期调研,发现数字人文研究的中文关键词主要包括“数字人文”“人文计算”“计算文学研究”等,英文关键词主要包括“Dig-italHumanities”“HumanitiesComputing”“ComputationalLiteraryStudies”“DigitalRe-sources in the Humanities”“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Humanist Informat-ics”“Humanities ComputerScience”“Cultural And Her

9、-itage Informatics”“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因此,设置上述英文关键词作为主题检索条目,文献类型限定为研究论文、会议论文或综述,检索时间截至 2022 年 10 月 19 日,共检索出 3,121 条有效记录。2.2分析工具和方法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数据可视化分析以及文献内容分析等方法,以 CiteSpace6.1.R2 为主要分析工具,以知识图谱形式呈现全球数字人文领域的热点前沿及其演化历程和趋势变化。本文主要从全球数字人文研究论文的时间变化和概念演变(年度发文数量和概念演化分析)、知识结构演变(学科领域变化)、研究热点挖掘(高频关键词和聚

10、类图谱解读分析)以及研究前沿及趋势演变(关键词和国家的突现值检测)等角度来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全面阐述全球数字人文研究的发文数量和阶段变化、概念演变过程、学科知识结构、前沿热点以及其演化特点与趋势变化。3研究结果3.1发文趋势及概念演化本文统计分析了全球数字人文研究相关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根据论文发表年度分布图(见图 1)的变化趋势,将数字人文研究划分成三个主要研究阶段。从整体来看,数字人文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00 年以前)、初步成型期(20002010 年),快速发展期(2010 年以后)三个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整个学科领域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研究范畴的转变。该领域的发

11、文数量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状态,但是大概从 2007 年开始,尤其是在 2010 年以后,开始呈现出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本文进一步对比主要发文国家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阶段差异,发现英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欧美国家的数图 1数字人文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年度分布数字人文10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字人文研究起步较早,且目前仍处于不断增长阶段。中国在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较晚一些,最早的一篇英文论文 WebGISRBDL一种支持时空检索的珍本数字图书馆4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 WebGISRBDL 体系结构,包括元数据提取和关联的原理、规则和方法,以及基于该系统开发的从珍本图书

12、元数据中自动提取时空信息的有效工具。2017 年以后,中国在该领域的英文发文数量开始明显增加,近几年呈现出赶超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趋势。本文对研究样本中一些核心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其各个研究阶段核心概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演变特点,发现该领域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68 年意大利作者 Duro A发表的 意大利的人文计算活动 一文,该文介绍了意大利比萨大学 1965 年建立的电子计算中心,以及人文计算领域的先驱RobertoBusa 及其同事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人文研究 中,共 同 用 计 算 机 辅 助 编 辑 完 成(托马斯著作索引)一书5。一直到 20 世纪末期,整个领域

13、的核心概念还是以“人文计算”为主,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方法论,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一些研究工具,并应用于艺术与人文数据,主要目的是将以文本为主的研究对象数据化,然后使用工具对这些数据化后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2001 年,“数字人文”这一专业术语首次出现在学术界。当时,美国学者 JohannaDrucker 在人文计算协会/文学与语言计算协会(AssociationforComputingintheHumanities/Associa-tion for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ACH/ALLC)会议上作了题为“RealityCheck:Projectsand

14、ProspectsinDigitalHumanities”(现状核实:数字人文项目与前景)的研究报告6。20042008 年,是“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些原本属于人文计算领域的相关学术会议或者研究机构开始更名,甚至出现了一些直接以“数字人文”命名的新机构或新期刊,如2005 年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llianceofDigitalHu-manities Organization,ADHO)的建立、2007 年(数字人文季刊)的创刊等1。20102011 年,学者对数字人文领域的理解已与前期大为不同,基本上已经确定将“数字人文”视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欧美的一些高校开始将数字人文

15、设置为一个专业7。数字人文研究开始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国,其研究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文本和语料库,一切人文学科甚至泛人文学科皆可成为其研究对象,呈现跨学科的特征,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也不再局限于文本挖掘和数码化格式转换,地理信息系统、社会网络分析以及数据库和平台应运而生,一些前沿技术,如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均被纳入研究体系中。3.2学科领域分布及变化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会对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所属学科领域的系统标注,标注字段是类别。本文以类别为分析节点,选取一级学科类别为最终分析要素,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数字人文研究论文涉及 128 个学科领域。排列数字人文研究发表的论

16、文所属前 15 位学科领域(见图 2),发现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多学科人文学科领域(515 篇,16.5%)、计算机科学领域(508篇,16.3%)、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领域(495 篇,15.9%)等。此外,由于数据库针对同一篇文献可能会标注不止一个学科类别,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样本数据发现,属于单一学科类别的文献为 2,173 篇(69.62%),两个学科类别的文献为725 篇(23.23%),三个及以上学科类别的文献为223 篇(7.15%),说明数字人文研究论文的所属学科领域交叉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进一步判断学科领域的变化,笔者对图2 列举的 15 个主要学科领域在不同年度的发文数量

17、变化进行统计(由于 2000 年以前发文量普遍较少,故将 2000 年以前论文合并处理),绘制热力图(见图 3),可以发现与前期研究比较一致的是,与数字人文最开始的英文定义 HumanitiesComputing 相符,计算机学科最早开启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序幕,并且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学科力量,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近 2 年仍然有很高的科数字人文10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研产出。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也一直处于持续活跃状态,多学科人文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2014 年开始直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文数量呈直线上升。综上所述,全球的数字人文研究正在从计算机科学、信

18、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文学、语言与语言学、教育学与教育研究逐渐向多学科人文科学,以及历史学、社会学、工程学、社会科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多学科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渗透浸润。3.3研究主题和热点分析本文对纳入的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文献的关键词数量以及每个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共获取关键词 7,724 个,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Digital Humanities(977 次),根据改良的普莱斯公式 M=0.749Nmax姨(其中 Nmax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值)8,计算得到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阈值为 23(见表 1),共有 26 个高频关键词。结合高频关键词出现年份,发现

19、这些高频关键词绝大多数(20,86.9%)出现在 2007年以后,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虽然数字人文研究可以追溯的年限久远,但真正开始快速发展还是最近十几年间;虽然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数量较大,但是高频关键词仅有 26 个,说明该领域涉及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这也符合数字人文的跨学科特性。虽然 Digital Humanities 作为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 2001 年,但是在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关键词的形式首次出现在收录的文献中还是在 2008 年,Donaldson P 的 莎士比亚电子档案馆:用于教学和研究的收藏和多媒体工具,199220089介绍了当时

20、麻省理工学院莎士比亚电子档案馆正在进行的两个重要的数字人文项目:跨媒体注释系统(Cross-MediaAnnotation System)、扩 展 莎 士 比 亚 电 子 档 案(Expanding the Shakespeare Electronic Archive),旨在将流媒体视频嵌入网络档案中,建立高级搜索功能,并为在线论文和出版物中视频序列的摘录和注释提供新工具。而数字历史、大数据、远读、社交媒体、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合作等,是 2010 年以后的最常见关键词。2019 冠状病毒病也是一个高频词,最早出现于 2020 年发表的 新冠肺炎疫情与在线学习:挑战与机遇 一文,截至本文调研

21、的时间节点,该文累计被引用 434次,是一篇高被引的论文,这也是一个紧跟时事热点和跨学科研究的典型案例10。此外,值得关注的还包括数字的(Digital)、数码化(Digiti-zation)与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这几个意义比较相近的关键词,尤其在中文语境中,很容易混淆图 2数字人文研究主要所属学科分布数字人文107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图 3主要学科发文年度变化热力图关键词频次 年份关键词频次 年份Digital humanities(数字人文)977 2008 Collaboration(合作)292014Artificial inte

22、lligence(人 工 智能)64 1992 Education(教育)291992Covid-19(2019 冠状病毒病)52 2020 Data visualization(数据可视化)282013GIS(地理信息系统)45 1995 History(历史)282010Humanities(人文)45 1992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282017Digital history(数字历史)41 2011 Text mining(文本挖掘)282011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遗产)36 2017 Open access(开放获取)272007big da

23、ta(大数据)35 2012 Digital(数字的)262012Distant reading(远程阅读)35 2016Academic libraries(研究 型图书馆)252008Technology(技术)35 2011 Digitalization(数字化)252017Digital libraries(数字图书馆)32 2005 Digitization(数码化)252015Pedagogy(教育学)31 2008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232000Social media(社交媒体)30 2014 Metadata(元数据)231999成同一个概念,但是实

24、际上是有区别的,对人文科学研究活动具有更大促进作用的是数字的或者数字化而非数码化。数码化侧重将模拟数据或信号转换成用 0 和 1 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过程;数字化强调将事物量化并成为分析、计算对象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数字化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对象以二进制单位存储,而是涉及更多的数字技术,将研究对象转换成更有意义的字节、字符等,以便后续人文研究中进行分析和利用11。本文进一步针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获得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本文利用 CiteSpace6.1.R2 软件的聚类功能绘制数字人文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在清理、合并一些重要关键词后,设置时间切片为 1 年,k 值为 10,剪切

25、路径为寻径法(Pathfinder),获得 387 个节点、864 条连线,共产生了 53 个聚类,每个聚类可以反映数字人文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图 4 主要显示了聚类强度最高的前 13 个聚类。本文以核心关键词为聚类标签,深入解读和分析每个聚类内的核心文献的研究内容,揭示全球数字人文研究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结构,阐述各个聚类之间交叉融合的复杂关系,挖掘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仅选取图 4 所示的 13 个最大的聚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13 个聚类的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 值)为 0.94,聚类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5,说明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较为紧密,聚类结构显著,文献发表平均年限为 2011

26、年,能够代表最新的研究热点。综合核心文献的关键内容并根据聚类间的相似性进行进一步提炼,将上述聚类综合形成 5 个主要研究热点(见表 2)。进一步对 5 个研究热点包含的核心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关于上述 5 个研究热表 1数字人文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数字人文108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图 4数字人文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点的深度解读。(1)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与项目实践。数字人文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传统人文研究资料,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属性,需要多学科合作12。纵观其发展历程,很多时候是基于一个个项目实践,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83 个以“数字人文”为名称的中心、项目

27、、实验室和团队等13,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中心、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数字人文部,我国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组建相应的工具和平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等合作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项目14。(2)研究型图书馆与数字能力。图书馆一直是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欧美有很多学术型或研究型图书馆成立了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工作组,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发布文本、视频以及调查报告等内容,为研究型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指南15,同时创建数字人文研究图书馆网络,为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学者提供分享和交流平台,提高图书馆数字人文

28、服务水平16。此外,在图书馆服务中,数字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培养数据馆员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研究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将社交媒体这种交流、协作的创新形式整合到课程当中。Twitter课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可用于多种不同的教学目的,包括课堂讨论、增加学生对课程材料的参与度、扩大学生互动和发展学生参与度等17。(3)数字学术与数字化转型。数字学术起研究热点聚类编号核心文献数量主要标签值(LLR)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与项目实践037Digitalhumanities(263.17);Linkeddata(14.44);Digi-talmusicology(11.55);Humanitiescomputing

29、(15.28);Digitalhistory(12.46);Multimedia(10.18)研究型图书馆与数字能力1,6,870Scademiclibraries(25.36);Socialmedia(20.42);Dis-courseanalysis(19.92);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8.54);Digitalcompetence(9.62);Research(8.09);Inte-gration(6)数字学术与数字化转型2,3,4,1199Highereducation(22.75);Digitalscholarship(22.72);Text as da

30、ta(14.95);Distant reading(12.8);Onlinelearning(9.96);Immanuel wallerstein(23.64);Digitaltransformation(26.88);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10.72);Industry4.0(10.72)前沿技术与数字人文5,7,9,1076Big data(26.26);Digital technologies(16.51);Datamining(10.85);Artificialintelligence(10.66);Deeplearning(37.82);Neura

31、l networks(12.52);Visual arts(12.52);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10.75);Machinelearning(10.53);Quantitativeliterarycriticism(23.64)开放获取与开放科学129Openaccess(41.06);Digitaledition(23.23);Opensci-ence(20.11);Electronicpublishing(15.45)表 2数字人文研究的 5 大热点领域数字人文109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英

32、国,是指将数字方法应用于创作、出版和保存,广泛涉及教育、出版、文学等领域。在图书馆领域,数字人文通常被视为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数字人文的研究理念不断拓新,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活跃度也更高。数字化转型是指运用一些新兴数字技术对组织的结构、运营模式、战略等进行全流程优化和根本性重塑的过程18,对于包括研究型图书馆在内的一些研究和服务机构,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或数字人文研究也需要依赖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远读”(DistantReading)是一个相对于传统的“细读”(CloseReading)而言的概念19,旨在使用量化分析研究大型数字化文本语料库,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快速阅读和比较文学作品,被

33、广泛应用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也是数字人文研究一个重要方向。(4)前沿技术与数字人文。文本挖掘和分析曾是研究海量文献时采用的重要技术,数字人文在语言学、文学、历史学领域中的早期应用,就包括基于文本分析手段判断古代佚名作品的作者归属问题。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结合现有的或新建的大型语料库,很多学者开始在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识别、中文古籍处理等方面拓展研究范围。此外,图像处理与可视化展示也是数字人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5)开放获取与开放科学。科研环境和科研资源整合在 EScience 背景下产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以开放和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开放科学运动受到广泛

34、关注,其本质是以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数据为基础的学术资源和科研信息开放20。数字人文研究的蓬勃发展,使得开放科学从自然科学领域向人文学科渗透,使人文学科研究在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科研创新等方面步入一种更加开放的状态。3.4研究前沿与新兴趋势科学研究的概念和假设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联性,并反映在学术论文中。分析基于研究人员的相互引用而形成的知识之间和人之间的联络可以获得研究前沿,这也为揭示科学研究演进脉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对这些研究前沿数据的分析,既可以回溯某个研究领域的发生历程,也可以展望该领域的推进方向。本文利用 CiteSpace 软件的突发词检测功能,设置 Minimum Dura

35、tion 值为 1,重点检测全球数字 人 文 研 究 发 文 数 量 快 速 增 长 的 时 间 段 内(20072022)所产生的新兴关键词及其突现值和起止时间(见图 5)。针对这些突发词进行翻译解读,可以发现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人文、社会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学术交流、档案、用户等,是 20072017 年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前沿,而近 5 年以来,数字学术、开放科学、数字文化、社交网络、语义网、身份识别、人工智能、可视化等已经成为新型的研究前沿。表 3 为 20072022 年的主要新兴研究国家,通过分析突现值及其起止时间,发现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和经济强国是

36、发文量较多且在初始阶段突现值较高的国家。但是,近 5图 520072022 年数字人文研究的新兴关键词和突现值数字人文110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年来新兴的研究国家则主要集中在芬兰、巴西、乌克兰、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虽然中国的发文数量靠前(126 篇,排在第 7 位,数据未显示),但是由于被引频次偏低等原因,并没有进入新兴趋势国家范围。4结论与启示数字人文研究真正迈进高速发展期还是源于近十几年的技术进步。本文基于知识图谱视角,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数字人文研究文献为主要分析样本,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数字人文研究的

37、发展趋势、概念演变、学科知识结构、热点前沿及动态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结论和启示。(1)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跨学科发展。数字人文的崛起本身就是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人文科学嵌入融合,本质就是一种跨学科交流。数字人文是计算机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是艺术、历史、文学研究等多领域人文学科的研究在多种计算工具与方法(如数据挖掘、可视化等)支撑下的一种拓展21。本文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性,基于这种跨学科特征,就需要融合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交流,从而推动学科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挖掘研究深度。(2)紧扣热点,善用技术,跨越传统研究范式。数字人文的经典研究方法

38、或范式主要包括文本挖掘与文本分析、计量化分析、社会网络分析、GIS 或时空分析及可视化图谱展示等。数字人文研究的根本起点就是将这些研究范式应用于人文学科领域,从而颠覆传统的以描述和经验等定性研究为主的人文学科研究方法。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元宇宙等新赛道的诞生以及数字人文自身概念的快速演化,只要是用到计算机的在数字化的人文材料上进行的工作都可以称为数字人文研究,这也催生了数据驱动的学术范式的形成,强调既要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点22,也要抓住研究前沿与热点,以顺应数字人文研究新阶段的发展需求。(3)拓宽学者国际视野,提升学术影响力。从外文文献角度来看,中国数字人

39、文研究起步较晚,存在论文数量不足以及尚未进入新兴趋势国家范畴等问题,但实际上国内的数字人文研究却如火如荼,在中国知网中可以检索到超过 2,000篇文献,研究方向涉及基础理论(包括明确数字人文的历史演化路径与方向、数字人文概念辨析等)和具体实践(包括全国数字人文中心的建立、数字人文平台和工具的研发、数字人文项目的实施、数字人文 等专业出版物的创刊、“中国数字人文年会”等专业会议的连续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系专门设置的数字人文硕士点等)。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宽视野,在国际期刊或者会议等学术舞台上展示研究成果,加强中国与国外学者间的国际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参考文献 1 林施望从“人文计算”

40、到“数字人文”概念与研究方式的变迁 J 图书馆论坛,2019,39(8):1220.2 王春生更深度的合作:美国 ACRL 高校图书馆发展大趋势 解读 J 情报资料工作,2015(1):107112.3 柯平,宫平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6):13国家突现值开始时间(年)结束时间(年)论文数量(篇)England(英国)20.2420072013310Wales(威尔士)3.972008201715Canada(加拿大)5.2420092016142USA(美国)4.620132014803Poland(波兰)3.282014201740Swit

41、zerland(瑞士)3.322016201947Germany(德国)3.720172017226Finland(芬兰)4.212019202036Brazil(巴西)4.042020202282Ukraine(乌克兰)3.862020202232Russia(俄罗斯)2.9120202020104India(印度)4.432021202241Pakistan(巴基斯坦)3.442021202221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2.852021202216表 320072022 年数字人文研究的新兴国家和突现值数字人文11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3

42、0.4 Zhang M,Yang D Q,Deng Z H,et alWebGIS-RBDL-A rare book digital library supporting spa-tio-temporary retrieval J Digital Libraries: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Cross-Fertilization,Pro-ceedings,2004(3334):255265.5 Duro AHumanities computing activities in Italy J.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19

43、68,3(1):4952.6 邓君,宋先智,钟楚依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 点及 前 沿 探析 J 现 代 情 报,2019,39(10):154164.7 吴加琪,董梅香,赵子菲国外数字人文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 J .图书馆论坛,2018,38(6):4248.8 刘奕杉,王玉琳,李明鑫词频分析法中高频词阈值界定方法适用性的实证分析 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9):4249.9 Donaldson P SThe shakespeare electronic archive:Collections and multimedia tool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44、1992-2008 J Shakespeare,2008,4(3):234244.10 Adedoyin O B,Soykan ECovid-19 pandemic andonline learning: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OL 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https:/doi.org/10.1080/10494820.2020.1813180.11 孙新波,孙浩博,钱雨数字化与数据化概念界定与辨析 J 创新科技,2022,22(6):1230.12 WongSHRDigitalHumanities:WhatC

45、anLibrariesOffer?J 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6,16(4):669690.13 朱本军,聂华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 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5):1621.14 Tsui L H,Wang HHarvesting big biographical datafor Chinese history:The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CBDB)J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2020,4(2):505511.15 于平果,

46、王月圆研究型图书馆参与和推动开放科学的策略研究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年度报告解读 J 图书馆建设,2022(6):156165.16 张亚姝图书馆推进开放科学的策略与实践 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20182019 年度报告解读 J 图书与情报,2019(4):109114.17 Gleason B,Manca S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Twitter in higher education J On the Horizon,2019,28(1):18.18 陈冬梅,

47、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 J 管理世界,2020,36(5):220236,20.19 王宁科学技术与人文学术的辩证关系兼论远读与细读的对立与互补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4):8897,177.20 TerrasMOpeningAccesstocollections:Themakingand using of open digitised cultural content 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5,39(5):733752.21 潘雪,陈雅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设置结构分析以 iSchools 联盟为例 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10):6872.22 刘炜,叶鹰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5):3241.作者简介 吴利俊(1984),女,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与社会网络分析;辛继宾(1977),男,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检索与学科服务;宋元明(1992),女,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与数字人文。收稿日期 20221218 责任编辑 杨蕾数字人文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