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教材分析:要好好学字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展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梅兰芳学艺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
2、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孔繁森一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几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目标要求:1、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 4、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受到教育。课时安排:12、要好好学字1课时13、朱德的扁担2课时14、梅兰芳学艺1课时15、大禹治水1课时16、孔繁森3课时练习六3课时12、要好好学字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要干革命先要有文化知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革命”、“要好好学字”的含义。3、学习“道、啊”两个生字,能区分“到和道”的用法,能理解“啊
4、”在读不同声调时表达的不同意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道理,学会两个生字。教学难点:理解“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这句话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词卡、课文录音、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学习第一段,认识两位小八路,学习介绍人的方法。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一起来读课题。(小朋友读得真有精神)2、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谁来读一读。板书:毛主席 安定宝 刘长贵(1)指名读。(2)这三个是生字,你们都记住了,真棒!这三个字里都有横画,看,席字里的这一短横不能丢,要把口封好,宝里有三横,上面两横短,下面一横长,贵的这一横是长横,如果把能把这些方法掌握
5、了,你们每个人的字都会写得很棒,下面伸出小手一起来写写好吗?3、课文讲了毛主席叫他们要好好学字的故事,谁来读读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4、指名读。课件出示这句话:1939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位小八路。(1)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特别是这两个生字,读得非常好。谁能读得和他一样好?(2)如果故事的开头这样来写,你们看,谁来读?出示句子:毛主席遇到两位八路。(4)比较句子。1939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位小八路。毛主席遇到了小八路。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知道:师1:1939年,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候日本鬼子正在侵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6、。师2:延安在当时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它是革命根据地,毛主席等领导都在那里工作,指挥抗日战争。师3:两个小八路交代得很清楚。(5)小结:如果让你来选故事的开头,你会选哪一句?小朋友真会选,你看这一句,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谁都交代得很清楚,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6、过渡:毛主席遇到的两位小八路,就是安定宝和刘长贵(指着板书),课文是怎么介绍他们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第二句话: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1)指着分号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标点?为什么这里用分号?(因为这句话里分别介绍两个小八路,他们是并列的关系,所以用了这
7、个可爱的分号。)(2)小分号要是写到格子里,跟其他标点一样,也站在格子的左下格,(板书演示一下,圆点下面加个小逗号)(3)谁愿意再读给大家听听。(4)改变句式读,理解“才”的用法。(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一听就听出毛病来了,对呀,安定宝比刘长贵大,怎么能说才15岁呢,所以我们说话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说,能不能随便说说?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二、学习第二段,感受主席的平易近人和对小八路的关心。1、毛主席和两个小八路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捧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2、谁来读一读。3、分角色读读4、读“我是毛泽东”,体会毛泽东的平易近人。(1)出示两句话比较:毛主席说:“是啊,我就是毛主席。
8、”毛主席说:“我是毛泽东。”(2)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启发:在小八路面前,毛主席没有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主席,没有摆领导的架子,而是把自己当做他们的长辈,当做他们的(朋友),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可见毛主席多么和蔼可亲呀。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成语“平易近人”,跟我读两遍。这个成语是说,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谁能读出毛主席平易近人的语气来。5、师说文中的句子,同时出示课件:说着就弯下腰,在自己手心里写了“毛泽东”三个字。看,这就是当时的画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明白要好好学字的道理。1、过渡:教他们认识了毛泽东三个字后,毛主席还跟他们说了什么?读第三自
9、然段,用笔把毛主席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2、出示句子: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1)指名读。革和啊是生字,啊在这里读轻声,再指名读。(2)出示字卡“革”,认识“革”的字形,理解“革命”的意思。(3)为什么参加革命,就要好好学字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毛主席爱学习的故事。(4)将两则毛主席爱学习的故事。(5)小结:看,毛主席看了很多书,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他才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来领导革命,才能我们党的最高领袖。那么小八路要干好革命,必须怎么样?谁再来读读毛主席的这句话。(读出主席对他们的希望。)四学习生字“道”,并和“到”进行比较。1、过渡: 出示: 听了毛主席的话,安定宝和刘长贵知道了要只有好好学习
10、,才能更好地参加革命的道理。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句中的两个词。3、道是生字,知道和道理的道是同一个字,这个字怎么记?一起来写写。4、要是这个“到”来捣乱,你们还能分得清吗?出示选字填空: 到 道来() 知() ()理 ()达 ()路 看()五、总结全文1 指名读课文。2 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讨论)板书设计: 12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这一篇课文,学生对毛泽东应该是不陌生的。学生能较快回忆起毛泽东的一些事迹。要好好学字讲述了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学习写字这样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
11、但其蕴含的意义却是深远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关心。这样的课文,就需要我们走出教材,走向更宽的领域来了解领袖人物,然后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进行教学,学生会比较容易走进课文。我想是这样的,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走进课文,那就要先让学生走近伟人,并且尽可能地多了解他。课前,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在搜集查找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伟人之间的距离。对理解课文大有帮助。课文语言十分平实,但细细读来却回味无穷。尤其是毛主席的话语,让人感觉平易近人又语重心长。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的和蔼可亲。可抓住这些语句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毛主席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在反复朗读中
12、体会伟人的高大形象。此处感受毛主席的平易近人,毛主席用自己的书写来鼓舞小八路写好字,以身作则,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如此引导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想,应该把“好好学字、好好写字”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好好学字”伴随学生一生。13、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10个字.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
13、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13、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3、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14、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三)集中识字。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朱 担 粮 绝 军 令 禁 锁 井 冈 坪 战 士 脱 肩 浩 荡 戴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15、?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3、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4、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5、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是“藏中见真情”哪!6、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出示
16、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三)练习粮( ) 军( ) 井( ) 肩( )战( ) 士( ) 担( )板书设计:18、 朱德的扁担路:远、难走。 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 藏扁担 又找来扁担 不再藏扁担 越发敬爱教学反思: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
17、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14、梅兰芳学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
18、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放一些京剧的带子,让学生跟着唱唱、交流交流。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视频,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戏曲是什么吗?生:京剧师:你的知识面真广,懂得真多!这就是京剧,又叫京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说道京剧,人们常常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梅兰芳,来聪明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写下他的名字。(板书:梅兰芳
19、)刚才我们欣赏的京剧表演者就是梅兰芳。(出示剧照)你们猜一猜梅兰芳是男的还是女的啊?生:男的。师: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出示剧照)这就是梅兰芳,一个男的能演女的,而且演的这么像,他的本领可真大啊!但是他的唱戏的本领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获得的,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学习唱戏的故事。(板书:学艺)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梅兰芳小时候怎样学艺的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拜师学艺 师傅 料子 动摇 紧盯 鸽子 或者 注视 水底 灵活 勤学苦练 京剧 梅兰芳)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红色字体的字是本课的生字,哪个生字
20、比较难写?讲解生字“紧”和“或”。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师:生字都读准了,课文能读好吗?找同学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呢?“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填一填:因为梅兰芳的_,所以师傅说_。师父说梅兰芳不是_,是因为_。齐读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是后来梅兰芳却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考得是什么呢?生:勤学苦练(板书:勤学苦练)2.师: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写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读了这句话,谁知道“紧盯”是什么意思?生:紧盯就是使劲的看师:所以“盯
21、”的左边的偏旁是目字旁,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和紧盯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请大家找一找。生:注视。师:注视又是怎样的看呢?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吗?请同学们注视我好吗?孩子们你们用眼神告诉我,你们在集中注意力专心的看,这就是注视。让我们紧盯这句话,注视这些文字再来读一读。飞翔的鸽子,游动的鱼儿可不想文字这样不活动,我们也来做一回小梅兰芳来练练眼神吧!练过之后,你的眼睛疼吗?头晕吗?可是梅兰芳当他眼睛疼的时候,仍然练习,当他练得头疼的时候仍然坚持练习。这就叫做勤学苦练。3.经过梅兰芳的勤学苦练,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梅兰芳与国家领导人和在国外演出的图片)让学生理解“世界闻名”的含义
22、。四拓展延伸:1.你学过这篇课文之后,你学到了什么?(出示老师带来的几句名言)五作业:课下多阅读有关梅兰芳的故事,或者看电影梅兰芳。板书: 梅兰芳学艺 常常紧盯注视没有神儿有神儿 勤学苦练教学反思: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梅兰芳学艺上完之后,我感到
23、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一、运用方法,理解词语。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著名”“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眼睛没有神儿”时,我采取的是“观察、讨论”法,讨论“没神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讨论中,老师再根据学生所说的零碎的观察结果中综合出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我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我看着班级中较顽皮的学生,问学生
24、:“你从老师的眼睛中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在理解“大师”这个词语时,老师采取的是联系生活,和学生谈谈在一年级时认识的怀素,他的字写得非常好,人们很喜欢他,尊敬他,称他为“书法大师”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大师”就是指“某一方面很有成就,被大家所认识、了解的人”。二、模拟情境,加深感悟。梅兰芳学艺一文讲述了梅兰芳起初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但他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了闻名中外的戏剧大师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文眼就在“勤学苦练”。重在让学生体会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只要
25、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功。“勤学苦练”一词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我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生活情境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在讲到重点字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理解的字词,通过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全文,体会文章的主旨。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些活动的字词,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从而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再让儿童想象、猜测梅兰芳练功的时间,有学生说是一年,有学生说是四年,当我告诉他们梅兰芳整整练了十年时,学生都禁不住“
26、哇”地叫起来。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不需要太多语言,学生便能意会到文章的文眼。孩子们在这一直观形象、生动活化的过程中不仅领会了词义,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积累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这一宝贵的阅读经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三、凭借教材,有效扩充。学习第一自然段我抓住“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接下来我出示了许多
27、梅兰芳的剧照和在各地访问的照片,让学生理解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学完这两段,我把问题抛给学生,既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他又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印象会更深刻。在学完第二自然段,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之后,我紧接着问学生:“要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仅仅练好了眼神就行了吗?”学生凭着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说出: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更敬佩了。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省去
28、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的时间。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给予学生的时间比较少,导致学生的自读没有扎实有效的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扎实的教学,要将扎实落到实处。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4.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体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
29、地书写。2、正确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展示、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见过吗?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二、学习课文学习第一节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
30、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学习第四节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学习第二、三节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
31、过程怎样?(指名答)2、出示幻灯片: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接着_,最后_。4、指导朗读。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学习第三节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
32、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3、出示填空题: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
33、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
34、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7、指导朗读。三、小结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四、课件展示。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淹没 冲倒 走遍 吃尽 制服无家可归 挖通 劈开 安定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
35、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
36、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16 孔繁森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7、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难点: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景激趣,设疑导入1.老师朗诵公仆颂:(你是公仆/身上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成长着大森林/孔繁森啊孔繁森/你是一团不熄的火啊/光焰照后人照后人。)同学们,这段诗歌是歌颂谁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孔”的后鼻音。3、简介孔繁森。山东聊城人,1944年7月出生,1961
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援藏干部,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结合上下文,想想画出生字词的意思。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生字词:优秀、援藏。(1)读词语并理解意思。(2)指导学生书写“优秀”两个字。3、各自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生字词:拉萨市 曲尼 贡桑 地震(1)读词语,理解意思。(2)指导写“尼”。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献血、恳求
39、、勉强(1)领读词语,理解意思。(2)了解“血”是多音字。(3)区别“请求”与“恳求”的异同。5、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出示生字词:营养费、帮助、汉族、热泪费:共九笔。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助:共七笔。左右结构。“且”的最后一笔为“提”。三、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完成写字。四、板书设计 优 秀 费 助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孔繁森、曲尼、汉族、请求、优秀、帮助、献血、市民、营养费、热泪、援藏2、找出课文中“藏”字组成的词语。二、写字指导。1、书写按笔顺描红的字。尼:怎么记“尼”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撇、竖弯钩。“撇”不穿过“竖弯钩”。助:
40、共七笔。左右结构。“且”的最后一笔为“提”。秀: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禾”,下面是“奶奶”的“奶”的右半部分。着重指出“秀”的第六笔是: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费:共九笔。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弗”,无笔,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2、其他要描红的字。市:共五笔。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汉: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优:共六笔。左右结构。第五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点。营: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卄”,下面的“冖”和两个“口”要写得稍扁。第二个“口”要宽于第一个“口”。3、描红练习。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1、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第
41、一自然段写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重音:优秀)第二自然段写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指名读,重音:自己 对待亲身儿女)第三自然段写孔繁森到医院请求献血。(指名读,重音:悄悄、请求、再三、恳求、才)第四自然段写孔繁森献血供孤儿读书,藏族同胞非常感动。(指名读。重读:感动、热泪、光明、中国)四、课堂作业。1、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五、板书设计:、孔繁森书写生字:尼、助、秀、费、市、汉、优、营第一自然段 优秀 自己第二自然段 对待亲身儿女第三自然段 悄悄、请求、再三、恳求、才第四自然段 感动、热泪、光明、中国第三课时一、精读课文、重点突破1
4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讲孔繁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过渡: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着重写了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来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读、想:这一节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2)指名读第三句话后,出示下列句子,要求: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适时引导鼓励)A、孔繁森抚养他们。B、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3、学习第三自然段。(1)孔繁森是真诚来献血的,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A、大家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准备回答。B、讨论:从“夜里”和“悄悄”两个词语,我们能看出什么?a、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b、经过
43、孔繁森的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教者小结:从医生起初的“没有同意”到后来的“才勉强答应”,也说明孔繁森献血的真心诚意。(2)找生扮演医生和孔繁森,分角色演一演他们(通过学生的想象和语言,感受孔繁森的人格特点)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提问:“藏族同胞知道了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藏族同胞们是怎样感动的?他们为什么这样感动?(2)a.范读歌词 b.生齐读歌词教师讲解歌词,使生明白歌词赞颂了光明和中国,赞扬了民族团结。二、总结。按课文内容填空。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位( )、( )的优秀干部。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孔
44、繁森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孔繁森的事迹,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本文